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洋流和四大渔场的分布
[荐]高中地理(渔场的成因、洋流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考点详解
![[荐]高中地理(渔场的成因、洋流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b2c32f36c175f0e7dd13786.png)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优质文档】高中地理(渔场的成因、洋流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考点详解•四大渔场的成因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四大渔场的成因,可以划分为两类:①寒流+暖流。
寒流与暖流交汇的地区,海水受到扰动,深层海水上涌,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例如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
②上升补偿流。
强劲的东南信风,带走了表层海水,使得深层海水上涌,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例如秘鲁渔场。
图1 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例题【海洋地理】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下图甲、乙分别为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
读图回答(1)~(2)题。
(1)中国近海渔场、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关系是____,原因是____。
(2)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答案:(1)空间分布一致;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精讲精析:(1)分析渔场分布的原因。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渔场、海洋锋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②海洋锋,即不同性质的海水交汇,海水受到扰动,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饵料被带到了表层,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有利于渔场的形成(类似于寒流、暖流交汇)。
(2)分析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②通过实行休渔制度,在时间上控制捕捞,防止过度捕捞;③采取捕捞与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海洋牧场,通过养殖满足市场需求;④防止和治理水污染,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结•洋流的影响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分析渔场、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形态,并结合海洋锋的定义(类似于寒暖流交汇),分析渔场的成因;②从休渔、养殖、防止水污染等方面,分析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高中地理渔场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渔场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渔场的知识点总结渔业资源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高中地理中,渔场是一个基本概念,包括海洋渔场和内陆渔场。
要了解渔场,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海洋渔场海洋渔场是指海洋上的渔业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是人类获取海洋渔业资源的场所。
它的主要特征有:1.位置和范围中国沿海沿岸和岛屿周围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场,而全球海洋渔场主要集中在北冰洋、南冰洋、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的海域以及穿越一些大陆陆缘的海区。
2.种类和数量海域中的各种鱼类(如带鱼、鲳鱼等)、甲壳类(如龙虾、蟹等)和贝类(如扇贝、海螺等)以及海藻等都是渔业资源。
3.资源分布规律海洋渔场中的资源分布不是均匀的,在某些时期和某些地区会出现大量的某种鱼类等渔业资源,这就需要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渔业的开发和管理。
二、内陆渔场内陆渔场是指内陆水域内的渔业资源分布的地区。
它的主要特征有:1.分布范围我国的内陆水域很广阔,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这些内陆水域中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如鲤鱼、鲫鱼、草鱼、鳊鱼等。
2.环境影响内陆水域中的水质、水温、水流速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渔场中的资源分布,因此需要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管理。
3.捕捞工具内陆渔业资源中有些是可以进行养殖的,有些则需要利用捕捞工具进行捕捞,如渔网、渔具等。
三、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的保护是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保护优先对于已经在野外自然保存的野生动植物,应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破坏。
2.合理利用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要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科学开发在进行渔业资源开发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和利用方法,从而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资源的破坏。
总之,渔场是渔业资源分布的地区,是人类获取海洋和内陆渔业资源的场所。
要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
世界渔场分布及原因

世界渔场分布及原因
温带沿海大陆架渔场(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
原因:
1.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2.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养料。
3.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从洋流对渔场影响的角度讲,世界上有四大渔场:
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的。
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寒暖流交汇,由于冷暖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发生搅动,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到达海水表面,有利于浮游生物繁衍,进而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秘鲁寒流是由于秘鲁沿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上升补偿流)。
安徽省灵璧中学2020年高考地理微考点世界渔场的形成及其分布

安徽省灵璧中学2020年高考地理微考点世界渔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考试大纲】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1.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三大洋洋流分布的具体特点。
2.理解并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洋流图的判读,运用洋流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知识精讲】一、世界渔场的分布二、渔场形成的原因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
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舟山渔场。
2.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如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
三、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及其形成1、成因在海洋表层海水中只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必然有大量的鱼类。
因此,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以下特点:(1)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后者从海底带来营养类)。
(2)沿海大陆架地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营养物质)。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4)岛屿众多,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2、世界有四大渔场。
(1)东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分布在格陵兰岛东侧,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成,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使得底层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营养盐都跑到表层,营养盐为海藻和微生物繁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条件,因此大量繁殖,而海藻和微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美味的饵料。
(2)北太平洋渔场--北海道渔场:分布在日本岛附近,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而成,同样寒暖流交汇,搅动海水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3)西北大西洋渔场--纽芬兰渔场:分布在大西洋西岸,美国以东,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
寒暖流交汇搅动海水,饵料丰富。
(4)东南太平洋--秘鲁渔场:分布于秘鲁西海岸,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
秘鲁渔场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边吹向太平洋,使得岸边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翻补偿,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一轮复习】2020高考地理考点17洋流

考点17 洋流考点热度★★☆☆☆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分类(按性质)(1)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洋流形成的因素(1)主要动力:盛行风。
(2)影响因素: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特别提示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3.主要洋流及分布(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北半球冬季)(2)中低纬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3)北半球中高纬海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有显著影响(1)寒暖流交汇:纽芬兰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秘鲁渔场。
4.对海洋航行影响(1)顺流可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5.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特别提示寒流经过的地区,因为海水温度较低,空气稳定,不易形成上升气流,故不易出现降水,往往形成荒漠景观,但此类地区经常会出现雾天。
[图文拓展]1.分式联想洋流分布规律中间分数线表示赤道,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洋流流向;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洋流流向。
2.上升补偿流的形成在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常由离岸风吹送而形成垂直补偿流。
上升流海域是海洋生产力极高的区域,秘鲁渔场由此形成。
3.“极圈不冻港”与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暖流,面积大,流量巨大。
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55°—70°N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摩尔曼斯克处于北极圈以北,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成为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
高考地理复习:洋流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复习:洋流分布规律1、按成因: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
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
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
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按性质: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
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
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
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
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
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
洋流的分布规律:1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
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4规律四: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全]高中地理(四大渔场的成因、洋流、黄河凌汛)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四大渔场的成因、洋流、黄河凌汛)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36855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f.png)
[全]高中地理(四大渔场的成因、洋流、黄河凌汛)考点详解一、四大渔场的成因1、 [盐碱性土壤]:四大渔场在沿海地区,多水淡原因,地下水也是淡水,又有潮汐周期,因此生长在这里的植物会受到盐碱性土壤的影响,形成了四大渔场。
2、 [四周海岸]:四大渔场南北长达600千米,东西宽达200千米,由行政区划组成,东侧与中国南海环绕,西侧与中国台湾环绕,南侧与中国福建、浙江、广东环抱,北侧与南海侧岸接壤,因此周围是海水,为四大渔场所环绕。
3、[沿海地盘]:四大渔场位于沿海地域,沿海多海洋性气候和风土特征,植被以海岸棕榈为主,滨海湿地茂密,沿海潮间带特别丰富,多海岸小山灌溉条件良好,海洋多样性极为丰富,毗邻较大的海域,渔业资源相对集中,因此生态环境极其优越,为四大渔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4、[淡水源]:四大渔场均水淡,且淡水源多,水质极佳,溪河流出湖泊入海,形成洪波,洋流产生威力强劲的浪,为海洋生物的活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进而成为丰富的洄游渔场。
二、洋流洋流是指一个国家的海水流往另一个国家的海域的一种气候现象。
洋流具有特有的特征,具有气候效应、将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及全球海洋环境的宏观影响。
洋流又分为暖流和冷流,暖流是从南纬来的洋流,温暖、湿润,热量丰富,表现出温盐空间分布等特点,而冷流是从北纬来的洋流,温度低、水体灰白,水温0℃左右,通常伴有冰片和冰块,带有气候效应。
三、黄河凌汛黄河凌汛是指由于黄河的汪洋不在,上游的流量大,所以这种洪水把水流上涨到一定的程度才横向涌出,流入岱宗头等河口,形成凌汛现象。
黄河凌汛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上游过多的雨水增加了洪水量,洪水量大,水量增加,形成洪水轰击现象,洪水以极高的速度流入河口,从而形成了黄河凌汛的景象。
因此,除了黄河的自身形态无法阻挡汛期洪水外,人类活动也是情况发生的一个原因,会加剧洪水的泛滥,出现整个黄河流域向湖泊灌溉的状况。
[全]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2b40a957375a417876f8f3e.png)
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1、海底的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③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④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⑤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一般来说,由陆地到海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图所示。
图1 海底的地形•2、世界洋流的分布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叫做洋流。
按照洋流的性质(冷、暖),可以将洋流分为两种类型:暖流、寒流。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暖湿气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带来充足的水汽和降水。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世界的洋流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图2 世界洋流的分布例题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B. 有寒流经过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D. 盛行上升补偿流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钓鱼岛的地理位置。
①钓鱼岛位于我国的东海,位于我国台湾和日本之间,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线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因此鱼类的饵料丰富;②河流入海口处的营养盐类丰富,但钓鱼岛并不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因此选项C错误。
(2)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
①寒流与暖流交汇,或者盛行上升补偿流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②但钓鱼岛附近为日本暖流,没有和寒流交汇,也不是上升补偿流,因此选项B、D错误。
总结•四大渔场的成因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水较浅,光照充足);②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性质(日本暖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洋流与四大渔场的分布一、典题示例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
(3)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
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答案:(1)近海海域等深线密集,坡度陡。
远离海岸海域等深线稀疏,坡度缓。
(2分)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
(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
乙海域有寒.暖流(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同时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成为重要的渔场。
(3)(本格拉)寒流经过甲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
二、知识讲解洋流与四大渔场的分布:三、跟踪训练读“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表示①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A. aB. bC. cD. d2.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洋流①有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B. 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C.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D. 洋流④对欧洲西部气候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洋流可能是A. 日本暖流B. 千岛寒流C. 北大西洋暖流D. 秘鲁寒流4.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 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没有影响B. 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C. 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D. 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B. 等温线的数值②大于①C. 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D. 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6.图中甲地沿岸大雾天气多发的原因有A. 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 暖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充足C. 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D. 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洋流的形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图甲相似的是A. 巴西暖流B. 秘鲁寒流C. 西澳大利亚寒流D. 东澳大利亚暖流8.下列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B. 图乙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C. 图甲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强烈D. 图乙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较弱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9.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A. 海平面上B. 风浪大C. 降水量大D. 河流输沙量大10.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A. 3~5月 B. 6~8月C. 9~11月D. 12~2月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有关洋流说法正确的是A. ③处洋流向南流B. ④处洋汉是暖流C. ⑤处洋流向南流D. ⑥处洋流是寒流1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 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B.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重要渔场,如甲处C. 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⑥势力增加的结果D. 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水热的交换二、综合题13.下图为(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处,试说明其原因。
(2)试说明洋流对图中R地区气候的影响。
(3)推测该洋流系统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何种季节变化。
14.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参考答案1.C2.C【解析】1.由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可知,该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图,越往南温度越高,①处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洋流①向南流,有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洋流②为日本暖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可以缩短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②③洋流之间有北海道渔场;洋流④对北美西海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3.A4.D【解析】3.图示海域等温线数值北部低,南部高,应位于北半球;洋流由南向北流动,应为暖流;图示海域位于大陆的东侧,即在大洋的西部,应为中低纬度海区的暖流,因此可能是日本暖流。
4.根据上题结论,该洋流为日本暖流,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使得沿岸地区植被茂密,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有影响,加快污染物净化速度,同时也扩大污染范围。
5.A6.D【解析】5.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为南半球非洲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所以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A对,C错。
寒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等温线的数值②小于①,B错。
等温线弯曲受寒流影响,D错。
6.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导致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状况,所以大雾天气多发,D对。
甲地盛行东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B错。
寒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少,C错。
植被稀少.蒸腾作用弱,D错。
7.B8.A【解析】7.从图甲中可以判断,该洋流是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冷海水上泛形成的寒流,秘鲁寒流的形成原因与其类似,B正确。
8.从图中可以判断,图甲沿海地区吹离岸风,海水上泛,可能形成渔场,海水对沿岸的冲蚀作用较弱,图乙正好相反,A正确。
9.B10.D【解析】9.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外侧没有陆地阻挡,受夏季风和台风等影响大,风浪大,海水侵蚀严重。
台湾岛西岸位于夏季风和台风的背风岸,风力较弱,风浪较小。
10.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该沿岸寒流最强盛时也就是冬季风最强盛时,冬季风最强盛时就是海陆热力差异最大,北半球最寒冷时期。
故选D。
11.AB12.AD【解析】11.读图,③处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在大陆西岸,向南流,A对。
④处洋流在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B对。
⑤处洋流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向北流,C错。
⑥处洋流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D错。
12.同纬度地区,①沿岸受暖流影响,②沿岸受寒流影响,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A对。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重要渔场,甲处不是交汇处,不能形成,B错。
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⑤势力增强的结果,C错。
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水热的交换,D对。
13.(1)①原因:①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2)R地区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气候干旱程度增加,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北半球冬季时,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北半球夏季时,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
【解析】(1)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图,可知图中海洋为印度洋,①②③三处中①为寒流,属于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上来,所以可能形成渔场的是①处。
(2)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R地区位于非洲的索马里地区,夏季受沿岸索马里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减少,气候干旱程度增加,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印度洋海区属于季风洋流,北半球冬季时,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北半球夏季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
14.(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促使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
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
(2)甲图和乙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别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3)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
(4)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