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政治本质反映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的政治本质反映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就战争是政治继续,即战争的政治本质问题有着诸多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一)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中,曾深刻地指出: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9页)。这段话,说明战争不是单纯的暴力行为,而是和政治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它告诉我们,在战争和政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由于政治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抗性矛盾,又包括非对抗性矛盾,并贯穿阶级社会的始终,因而相对战争来说,属于共性的范畴;而由于战争只是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表现,因而它属于个性的范畴。又由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包含任何共性的个性,任何个性总要这样或那样地包含着共性,体现着共性,因此,为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政治本质,毛泽东首先在共性的范围内,从战争与其它社会各种现象的联系中考察和研究战争。显然,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自然等诸因素都有着广泛而多样的联系,但其中最直接、最深刻的联系则是政治。这是因为,从实践上看,古今中外的战争都不能离开一定阶级的政治而独立存在,政治总是贯穿、渗透、表现在战争之中。比如,任何战争都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目的,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总方针,离不开政治思想的动员,也离不开国内外—切同情和赞助者在政治上与道义上的声援。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点就显得更加突出。从理论上看,毛泽东所说的战争和政治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战争和政治的阶级性。毛泽东指出:

“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

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6页)。这就是说,在阶级存在的历史时期内,一切政治斗争都不可避免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都要打上阶级的烙印。而按照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战争是阶级之间的暴力斗争,是阶级对抗的社会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可见,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就在于他们的阶级性。既然战争与政治都与社会阶级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代表了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是一定阶级的意识、意志及其政策的表现,而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又是政治斗争,所以说,战争决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而是由一定时期内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引起的,又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民族和政治集团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它是带有政治性质的行为,因而合乎逻辑地包含在政治的范畴之中。从这种作为共性的政治存在于战争个性的意义上说,战争就是政治。也只有站在阶级政治的高度观察战争,才有可能真正认识战争的实质。毛泽东由此作出结论:

“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9页)。也就是说,战争的发起及其进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到政治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一定阶级的政治总是不可避免地渗透、表现、贯穿于战争中。因此,我们认识和考察战争,必须把战争和政治相联系,而不应该把二者割裂开来,更不应该否定战争的政治性质。

(二)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在阐述战争与政治共性问题的同时,又论证了战争与政治的差别性。他指出:

“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9页)。毛泽东还指出:

“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84页)。以上论述告诉我们,作为共性的政治同作为个性的战争虽具有一致性,但它们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政治只是战争的普遍本质规定,它只能大致地包括战争,而任何战争也不能完全地归入政治的范畴之中。这与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以及部分是完全包括于整体之中

的构成要素的含义显然是不尽相同的。既然政治只能在同战争一致性的联系方面包括战争,战争也是在包含有阶级性等共同特点的意义上归属于政治之中,那就不应当简单地把战争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当然手段。所以说,尽管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维护交战—方某个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的利益而发动和进行的,但是,战争不同于阶级斗争的一般形式,而是阶级斗争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最高形式;战争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斗争,而是一定阶级用以解决某种政治矛盾和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特殊手段,即暴力手段,它是敌我双方运用有组织的军事暴力进行的外部对抗形式。就是说,各阶级在相互斗争中,总是采用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和外交的等多种非暴力的斗争形式与手段去实施其政治,而当这些斗争和手段已不能解决阶级矛盾或不足以实现其政治目的时,就诉诸武力,企图用暴力的斗争形式和手段去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于是爆发了战争。例如,抗日战争,由于中国的进步和要求独立,是日本侵略者政治发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障碍,于是发动了战争。而帝国主义的压迫,早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障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反侵略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日本想用战争来压迫、断送中国革命;而中国为了扫除这个障碍,便进行抗日战争。再比如,英阿马岛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前,双方进行了长达150多年的谈判,没有结果。阿根廷为了达到收复马岛主权的政治目的,于

1982年4月2日以战争手段从英国手中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为了继续维护其对马岛的统治,则派出特混舰队重新占领了马岛。由此可见,战争不是一般的政治,而是政治特殊手段的继续。

正如xx指出的: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80页)。毛泽东还认为,基于战争的这种特殊性,就需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所谓特殊的组织就是军队及其附属的一切东西;特殊的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特殊的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为此,我们决不能用其他社会斗争形式来进行战争,也不可以把战争这种特有的方式任意推广到其他社会领域。那种轻视、抹煞、否认战争的特殊性,把战争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政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