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以下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论语》C. 《道德经》答案:B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使用工具,不能制作圆形和方形的物体。

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C.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完美的图形。

答案:B4. 下列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画蛇添足B. 自欺欺人C. 刻舟求剑答案:B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出自:A. 《左传》B. 《史记》C. 《汉书》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名句:“国破山河在,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李白8.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答案:生无所息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这里的“岳”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泰山10.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北戴河》。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这个成语讲述的是一个边塞的老人丢失了马,人们认为这是不幸的事,但后来这匹马带回了一群好马,人们又认为这是幸运的事。

成语寓意事情的好坏往往难以预料,表面上看似不幸的事情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

例如,一个学生考试没考好,但他因此更加努力学习,最终在更重要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2. 描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马之千里者D. 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段话中“说”的意思是什么?答案:高兴、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快乐、高兴(3)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答案: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

五、简答题8.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主要表现在他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辅佐刘备儿子刘禅的重任,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出征北伐,体现了他对刘备遗志的坚守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六、写作题9.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必备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三篇】

必备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三篇】

必备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三篇】导读:本文必备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篇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篇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之”字,表示的是“的”的意思?
A. 之乎者也
B. 之子于归
C. 之死矢靡它
D. 之江之滨
答案:B
2. “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字,表示的是哪种关系?
A. 转折
B. 并列
C. 递进
D. 选择
答案:B
二、填空题
3.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其中“温故”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复习旧知识
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夭夭”形
容的是______。

答案:桃花茂盛的样子
三、翻译题
5. 请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四、阅读理解题
6. 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请解释“而立”的含义。

答案:“而立”指的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力,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五、写作题
7. 请以“我眼中的古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此题为写作题,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以上是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参考。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参考答案: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狐假虎威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参考答案: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2019 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答案善谋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面对小升初的考试我们要不慌不乱,做好充足的准备,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古文训练题及相关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小升初古文题目( 一) 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其所居堂屋敝( )(2) 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 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 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小升初古文题目( 二) 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当使绝域( ) (2) 乃诣长史蔺仁基(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小升初古文题目( 三)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小升初古文题目(四) 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

②行:巡视,考察。

③墨:贪墨,贪财。

④爇[ru o ]:点燃,焚烧。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 (2) 顾谓令曰(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3. 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4. 联系全文分析,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小升初古文题目( 五)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猫善捕鼠及鸡( )(2) 弗食鸡则已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 “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升初古文题目( 六) 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 行书、草书。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东坡为钱塘守时( )(2) 遂悉偿所负(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 “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小升初古文题目( 七) 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 《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如是吾无望矣( )(2) 竟不食其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4. 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小升初古文题目( 八) 善士于令仪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尔素寡过( ) (2) 既去,复呼之(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 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1)(2)4. 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1) 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2) (3)小升初古文题目( 九)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主人怪问衡( ) (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 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何以战D. 必以分人4.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小升初古文题目( 十) 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谏:好言相劝。

④舆:手推的小车。

⑤凶: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是负义也( )(2) 无需更作此具(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升初古文题目答案( 一) 曹彬仁爱1、(1) 居住(2) 担任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冬日不修敝屋仁心爱物( 二) 狄仁杰1、⑴派往(2)到……去2、(蔺仁基) 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三)猿母中箭1、结束,完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四)银烛1、⑴做,担任(2)说,对……说2、你的蜡烛不能够燃烧,换可以燃烧的3、希望丰庆不要追查他的贪财行径,保住官位4、他是个清廉正直的人,是个做事讲究方法策略的人(是个照顾别人面子的人)(五)赵人患鼠1、(1)善于(2)吃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

(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六)东坡逸事1 、(1)担任(2)欠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七) 赵母训子1、(1) 指望、希望(2) 吃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4、例:家庭( 母亲的) 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八) 善士于令仪1、(1) 犯过错(2) 离开2、你很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被人盘查3、(1) 平时很少有过错,本来就是个好人(2) 於令仪对他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他4、(2) 满足邻舍子的愿望,表现他的大方;(3) 天亮才让邻舍子离开,表现他的周到( 九) 凿壁借光1. (1)对……感到奇怪(2)得到2. (1)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 D4. 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勤学苦读(十)原谷谏父1、(1)违背,背弃(2)再2、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者: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以上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古文训练题,怎么样?还满意吗?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题,加油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