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问题

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问题
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问题

题目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问题

摘要

针对企业事故管理能力的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企业事故管理机制的形成受到外部机制、企业内部转换机制和时间机制的影响。

分析了所给数据的两个异常值产生的原因。为了方便建模,利用极大极小值法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

首先,建立了动力转换机制与外部机制之间响应的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辨识得到了模型的参数。模型的数值检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其次,建立了外部机制、时间与事故管理能力之间的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得到了模型参数。对模型做灵敏度分析后,发现对事故管理能力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外部机制。

然后,综合考虑企业外部机制、转换机制、时间等因素建立了事关管理能力形成的常微分方程组模型。针对该模型给出了详细的阐释,讨论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参数摄动和在脉冲调节或阶跃调节下系统的动态响应情况。对灵敏度分析发现,影响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外部机制。

最后,结合模型和求解结果针对如何持续增强事故管理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和死亡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结合本文提出的模型,若再建立一个风险预警机制即可形成一套完善的提升事故管理能力的预案。

为了适应仿真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的需要,建立了GUI界面。在该界面内,可以考虑模型参数的各种交互摄动情况。同时,还可以考虑调节的形式和强弱。

此外,还给出模型的客观评价和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关键字:事故管理能力;常微分方程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灵敏度分析;参数摄动;稳定性分析;调控分析;GUI

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问题

1 问题重述

企业事故管理能力是指企业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外部的压力、激励机制和企业内部的动力转换机制来加以保证,同时还受时间因素的约束。

企业事故管理能力的形成表现就是在一定时期中单位生产量的事故数及伤亡人数的变动。判别转换机制是否启动并发挥作用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事故管理的经费投入数量,以及是否采用了公认、规范的事故管理体系。能力形成机制的启动与管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与滞后性。

现研究以下问题:

1.请建立一个描述动力转换机制对外部压力与激励机制响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试验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2.请在外部机制、时间与事故管理能力之间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考察外部机制、时间对事故管理能力的影响,找出影响事故管理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请综合考虑企业外部机制、转换机制、时间等影响企业事故管理能力的因素,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事故管理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4.要使企业事故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避免人员伤亡,你有何政策建议?

2 符号说明

d:死亡人数;

r:千万单位产量死亡率;

f:单位产量事故管理费提取额;

p:产量(千万单位);

c:事故管理经费投入额(千万单位元);

注:还有一些局部变量,使用时加以说明。

3 基本假设

1、所给数据真实有效;

2、外部机制大小与事故死亡率成正比;

3、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可以用死亡率高低来衡量;

4、内部转换机制用投入管理经费量作为量化指标。

4 问题分析

对题目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有用的数据。然后,对题目和问题给出了一些详细的阐释,为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提供必要的基础。最后,为了便于模型的求解,给出了本文所用的数据归一化方法。

4.1 数据分析

题目给出了1949-2008年每年的死亡人数d 、千万单位产量死亡率r 和单位产量事故管理费提取额f 。那么,根据已知数据可以得到每年的产量p (千万单位)和管理经费投入额c (千万单位元)

d

p r

= (1)

c fp = (2)

图1给出了该行业1948-2008这60年来死亡人数、死亡率产量和事故管理经费投入情况。1958-1962年间死亡人数出现了一个奇异峰值,主要原因是大跃进期间冒进行为导致的。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加之有力的行政和法律督导机制,2000年后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死亡率除在开国初期和大跃进时期比较高外,基本上是持续下降的。

时间/年

死亡人数/

时间/年

千万单位产量死亡率/%

(a) (b)

4

时间/年

产量/千万单位

5

时间/年

管理经费投入/千万单位元

(c) (d) 图1 某行业1948-2008年几项典型指标

(a)死亡人数变化情况 (b)千万单位产量死亡率情况 (c)产量变化情况 (d)事故管理经费投入情况

从图1(c)可以看出:由于冒进思想的指导,生产产量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了一个峰值;由于亚洲经融危机的影响,在97年附近出现了一个低谷。总体来看生产产量基本上是层指数增长的,这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相一致的。管理经费投入与生产产量成正比。 4.2 对待求目标的分析

内部转换机制是否启动并发挥作用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事故管理的经费投入数量,所以企业内部转换机制的指标可以用管理经费投入量来量化。

企业外部的压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自社会舆论、法制法规和经济利益方面。然而,来自这些方面的外部诱导,直接和事故死亡率有关,为方便建模,认为外部机制正比与事故死亡率。

企业的事故管理能力反映了企业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处理的能力,可以直观地用死亡率来衡量。因为,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在预防事故上的投入和事故后紧急处理能力。事故管理能力越强,表明企业在事故预防采取的投入越大、事故后处理措施越得力,直接的结果是死亡率低。 4.3 对于连续性和滞后性时间的理解

在本问题中,时间机制可以看成是一个惯性环节。即使是时滞环节当时滞不大时,也可以通过[0/1]阶Pade 逼近,在频率响应一致的条件下,近似地看成一阶惯性环节[1-2]。即

1

1

Ts e Ts -≈

+ (3) 所以,在下面的讨论中,对时间机制的理解都是通过一个惯性环节来理解的。

最简单的惯性环节是通过微分方程

()()()dc t T c t r t dt

+= (4) 两边取拉氏变换得到的

()1

()()1

C s G s R s Ts ==

+ (5) 其中,T 为惯性时间常数,当0()r t r =为常数时,()c t 的响应为

0()(1)t T c t r e -=- (6)

当t T =时,100()(1)0.632c T r e r -=-=,所以惯性时间常数T 的物理意义是,响应信号上升到指令信号63.2%时对应的时间,如图2所示

图2 惯性环节阶跃响应与惯性时间常数的确定

4.4 数据预处理

由4.1我们可以看到事故管理经费c 和死亡率r 之间的数量级相差悬殊。为了便于后面的建模计算,首先需要对数据预处理,将原始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建模计算,得到模型后反变换即可还原计算数据。采用极大极小法归一化数据,原理如(7)式所示

r ()

c t 0

0.632r

max()

max()min()

c c c c c -'=

- (7)

同理,对死亡率r 有

max()

max()min()

r r r r r -'=

- (8)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下仍记归一化后的数据为c 和r 。

5 建模与求解

首先建立了动力转换机制和外部机制之间的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3-4],模型参数的辨识问题可以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解决。然后,建立了外部机制、时间和事故管理能力之间的常微分方程模型,用类似的方法得到了问题的解,求解发现,外部机制是影响事故管理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建立了外部机制、转换机制和时间等影响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对模型的物理机理给出了详细的阐释,讨论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参数摄动和脉冲或阶跃调节下系统的动态响应。 5.1 问题1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1 动力转换机制与外部机制之间数学模型的建立

问题1要建立动力转换机制与外部机制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从本质上说是要找到转换机制的量化指标(管理经费投入c )与外部机制的量化指标(生产死亡率r )之间的关系。由于我们在前面已假设外部机制是与事故死亡率成正比的。同时,考虑到管理经费的投入与先前投入管理经费之间有关,这样可以近似地认为:管理经费c 与事故死亡率r 之间满足(9)式

1

01121i i i i c c a a c a r t

----=++? (9) 取微分形式为

012dc

a a c a r dt

=++ (10) 对于(10)式,我们做如下分析。首先,解释一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参数0a 代表了管理经费的自然增长率,1a 代表了与管理经费投入量成比例的追加投入量,2a 代表了由于外部机制的影响而产生的投入量。可见,在这个模型中,每个参数都有其实际的物理背景。其次,我们分析一下时间机制是怎么在模型中得到体现的。对于(10)式,当只考虑状态变量c 时,可以简化为如(11)式所示形式

1dc

a c dt

ε=+ (11) 其中,02a a r ε=+。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1111()1()()11

a C s k

G s s s a s a Ts -====E --++ (12)

其中,11T k a ==-,注意,该式要求10a <。10a >时,对惯性的理解将在后面部分讨论。此时,(12)式是一个比例惯性环节。也就是说c 的变化是一个惯性量,调节时间为T 。

根据以上的建模过程和分析,本文建立的常微分方程模型恰当地描述了转换机制和外部机制之间的关系,模型中每个参数都有其明确的意义,同时时间机制是通过一个惯性环节的惯性时间常数来体现的。值得指出的是,在模型中我们没有涉及r 的讨论,它

可以是时变量或状态变量,更加复杂的讨论将在下面讨论。 5.1.2 问题1模型的求解

对于5.1.1建立的模型,从理论的角度描述了动力转换机制与外界机制之间的关系。但是,模型中的参数未得到辨识,这是本部分的重点工作。

题目给出了每年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r ,这样可以得到年产量,再由单位产量事故管理经费投入可以得到每年的经费投入c 。这也就是说,模型中状态变量都给出了样本值,那么对于我们的模型参数是可以辨识的。如果把c 和r 看成时变量的话,可以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到待辨识参数0a 、1a 和2a 。当得到此参数后,可以给出数值拟合值,图3给出了拟合效果和误差值。

4

时间/年

管理经费投入量

4

时间/年

拟合误差

(a) (b)

图3 问题1模型参数辨识不拟合效果

(a)数据拟合效果 (b)建模误差

通过以上方法辨识得到模型参数为00.0072a =、10.0233a =、20.0076a =-,数据拟合的方差为0.182。图3给出了模型辨识效果,不难看出模型能够反映转换机制与外界机制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两个异常区域(大跃进时期和亚洲经融风暴时期)没能准确辨识,而是被认为是一种干扰被最小二乘算法给剔除掉了,其他部分拟合情况良好。虽然局部细节出现了漏辨识,但总的来说模型还是反映了这两种机制之间的总体趋势。对异常区域的补偿修正将在5.3中进一步讨论。

所以,转换机制和外界机制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0.00720.02330.0076dc

c r dt

=+- (13) 从该模型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在没有经费投入和没有死亡率(0,0c r ==)的情况下,经费投入的自然增长率为0.72%,这表明即使没有事故发生,每年也会以一定的比例增加管理经费的投入。所以只要初始管理经费投入非零,那么管理经费的投入是永远也不会终止的。这充分反映了60年来,国家法制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的督导作用,和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的道理。然后,10.0233a =反映的是管理经费在原始值上的增长比例,在该模型中即为2.33%。正是由于该值的存在使得管理经费的投入是近似指数增长的。最后,我们看到20.0076a =-,也就是说管理经费的投入变换量是随着事故死亡率的高低呈反相关变化的,似乎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管理经费的投入是有个惯性时间的,对于本模型1142.9616T a ==。由于惯性时间的存在,管理经费的投入量总是超前于死亡率。2a 为

负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产生的,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直观地说是由于该行业常年发展形成的,是不受个人主观因素改变的。

以下,我们给出惯性时间T 的物理含义。设0c 是()c t 的初值,假设0r =不变, 忽略0a 。

方程变为1c a c = ,解析解为0()t T c t c e -=以11t T a ==代入得0()c T c e =,T 是在r 为零时,管理经费减少到原来1/e 所需的时间。该时间反映了c 跟踪r 的惯性大小。

5.2 问题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2.1 问题2模型的建立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外部机制是可以用死亡率的高低来替代的,事故管理能力也可以用死亡率来衡量,而时间机制可以转化为一个惯性环节。那么“在外部机制、时间与事故管理能力之间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要找到事故管理能力与外部机制在存在惯性时间环节情况下的关系。更一般地说就是要找到i r ~1i r -之间的关系。

结合5.1.1我们可以认为,事故管理能力是和死亡率和管理经费投入有关的一个状态变量,可以建立如下常微分方程模型

012dr

b b r b

c dt

=++ (14) 其中,0b 是固有事故管理能力指数,也是死亡率的固有增长率;1b 是与死亡率成正比的外界机制;2b 反映了管理经费投入与事故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5.2.2 问题2模型的求解

由于本问题的模型与5.1相似,求解方法也与5.1相似。图4给出了模型的辨识结果和拟合误差。不难看出,除大跃进时期出现的异常数据外,模型能够很好拟合原始数据,数据拟合的方差为0.87767。

时间/年

死亡率

时间/年

拟合误差

(a) (b)

图4 问题2模型参数辨识与拟合效果

(a)拟合效果 (b)建模误差

辨识得到的参数分别为:0=0.3111b 、1=0.7466b -和2=0.3042b -,所以得到外界机制、时间和事故管理能力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0.31110.74660.3042dr

r c dt

=-- (15) 分析该模型可以发现以下结论。首先,在先前没有事故和事故管理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事故的自然增长率为031.11%b =,这是个不小的数值,也就是说,没有治理的事故是不

会沉寂的,它会自动地死灰复燃。其次,10.7466b =-反映的是事故死亡率随着死亡率增加而降低的,这是正是由于外部机制的引导作用,导致事故管理能力提升的表现,而这种调节作用是有时间惯性的,惯性时间常数为11/=1.3393T b =年。最后,可以发现

20.3042b =-这个与转换机制有关的量化指标,也就说事故管理经费投入越大,那么事

故死亡率是越低的,也即是事故管理能力越强。为了得到影响事故管理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对各个变量做灵敏度分析。由于惯性时间常数定义的是状态变量从0跃变到0.632时的响应时间,所以时间的灵敏度定义为0.632/T =0.632/1.3393=0.4719,而事故管理能力对外部机制的灵敏度为

10.7466dr b r dt ???

== ????

(16) 同理,事故能力对转换机制之间灵敏度为

20.3042dr b c dt ???

== ????

(17) 对比灵敏度即可发现,对事故管理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外部机制。也就是说,该行业是一个高利益行业,只依靠企业内部的转换机制对提高事故管理能力是不够的。即如果没有外界机制的压力和激励,企业可能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不进行转化机制或转化机制能力不够,使得事故死亡率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该行业施行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外部机制对于提高事故管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且是重中之重的。 5.3 问题3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3.1 问题3模型的建立

在5.1和5.2中的常微分方程模型中,我们总是固定其中一个变量为时变量,而另一个量为状态变量。其实,死亡率r 和管理经费投入量c 之间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整个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是由外部机制、转换机制和时间机制构成的动力系统。在这里,为简单起见我们用一组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来描述整个动力系统。

综上5.1、5.2我们可以得到企业外部机制、转换机制时间和时间与事故管理能力之间的数学模型。

012012(0)1,(0)0dr

b b r b

c dt dc a a c a r dt

r c ?=++??

?=++??

==? (18)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模型参数0a ~2a 、0b ~2b 与前面5.1和5.2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同理,可以得到系统模型的解析解,然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可以辨识得到系统参数。辨识得到的模型为

0.36980.82420.30020.00490.04550.0059dr

r c dt

dc c r dt

?=--???

?=+-?? (19) 对于归一化后的数据,问题的初始状态为()()00,1,0r c =,采用四五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数值仿真。问题的仿真结果及与归一化后真实数据的对比如图5所示。图(c)、(d)给出了数据还原后与原始数据的对比的结果。

利用5.2中的灵敏度比较方法,有

10.6320.5209dr b T dt ???

== ???? (20) 10.8242dr b r dt ???

== ???? (21) 20.3002dr b c dt ???

== ????

(22) 所以,对于事故管理能力形成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外部机制的诱导。

时间/年

归一化值

死亡率归一化值

事故管理经费投入量归一化值

(a) (b)

时间/年

死亡率

4

时间/年

事故管理经费投入量

(c) (d)

图5 问题3模型参数辨识与拟合效果

(a)归一化后的建模数据和拟合数据 (b)模型数据和拟合数据的相轨图 (c)死亡率数据还原后与拟合数据对比 (d)事故管理经费投入量数据还原后与拟合数据对比

从图5可以看出我们的模型能够反映死亡率和事故经费投入这两个状态变量之间的演化,

5.3.2 模型的一些基本阐释

1、令(19)式右端等于零,容易算出平衡点()**,r c 为

0201*1122

0202*1122a b b a r a b a b b a a b c a b a b -?=?-??

-?=?-?

(23)

根据文献[5]的理论

()110p a b =-+> (24)

12112221det det 0b b q A a b a b a a ??

===->??

??

(25) 平衡点()**,r c 是稳定的,这就是说,在(25)式的条件下,时间足够长以后,c 、r 分别趋

向于有限值。

2、条件(25)表明,只有当外部机制和内部转换机制的交互影响因子11a b 大于一定的阈值22a b 时,整个系统才会稳定。否则,管理经费的投入是无止境的。增强内部转换机制、完善外部机制对于有效利用管理经费提高事故管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而11b a >,显然外部机制对管理能力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3、如果000a b ==,(0,0)是方程的平衡点,且是不稳定鞍点。即使某个时刻0t ,有

00()()0c t r t ==,系统在微小的扰动下也会发散。也就是说,要达到零投入、零死亡率

是不现实的,实际情况正是这样。

4、当00a ≠、00b ≠时,即使0()0c t =或0()0r t =,死亡率和管理经费的投入也不会为零,在死亡率和经费投入自然增长率的作用下,系统演化出复杂的动态行为。这就是说,单方面的死亡率为零或管理经费投入为零,对于整个系统来说都是无效的,系统是不会沉寂不动的。 5.3.3 模型进一步讨论 5.3.3.1 参数摄动分析

由于我们模型的参数是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辨识得到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参数摄动问题。为了验证模型的稳健性,有必要对模型做摄动分析。

图6给出了在0a 、0b 分别存在+5%摄动和同时存在5%摄动时,归一化的建模数据与数值仿真结果之间的对比效果。不难看出在一定的仿真时间范围内,参数的摄动对模型辨识结果的影响不大,是可以被工程领域所接受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然,这里只给出了某些变量单个地摄动和简单的组合摄动情况,更加复杂的情况也可以类似地得到,出于篇幅考虑不在此处列出。

死亡率归一化值

时间

/年

事故管理经费投入量归一化值

死亡率归一化值

事故管理经费投入量归一化值

(a) (b) 图6 参数5%摄动后系统的响应曲线和相轨曲线

(a)系统参数5%摄动后的状态响应 (b)参数摄动后相轨对比

5.3.3.2 外界调控对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的影响分析

在我们的模型中,0a 反映了管理经费在自然增长率;0b 反映了死亡率的自然增长率,其实,这两个量可以看成是调控量。其他的量可以认为是整个行业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结构变量。调控量的实质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或市场经济调节的,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因为以上建立的模型没能够反映出大跃进时期和亚洲经融危机两个对该行业起重要作用的脉冲干扰,反而使模型在后期的辨识中出现了偏差。如果我们能够在模型中设定脉冲或阶跃的扰动调控,就可以使得我们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且能够得到一些先前模型所得不到的结论。

1、脉冲调节下管理能力的形成

我们假设脉冲调节的持续时间为3年,c 和r 脉冲调节的幅值c δ和r δ分别为0.1、0.01,在不同时间发生脉冲调节后,系统的动态响应如图7(a)所示。图中粗线代表原始数据经归一化的结果,其余线条灰度越大表示发生脉冲调节的时间越晚。从图中可以看出,脉冲调节出现时间越早,事故管理经费的后续投入越多,相应地事故死亡率越低。从图上还可以看出如果考虑了大跃进期间的脉冲过程,我们的模型就能够更好地逼近已知数据,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模型的稳健性和与物理系统的吻合情况。看来我们确实找到了描述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的数学模型。

2、阶跃调节下管理能力的形成

我们假设阶跃调节从发生时起持续到仿真结束,c 和r 阶跃调节的幅值c s 和r s 分别为-0.1、0.001,在不同时间发生阶跃调节后,系统的动态响应如图7(b)所示。从图7(b)可以看出死亡率和管理经费投入的阶跃调节能够很好地降低死亡率,随之而来的是管理经费的增加。

时间/年

归一化值

时间/年

归一化值

(a) (b)

图7 外加调节下系统状态变量的响应

(a)脉冲调节 (b)阶跃调节

对比以上两种调节方式,可以发现实际物理系统可能是在模型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脉冲和阶跃调节方式才出现了死亡率和管理经费投入量的复杂动态演化过程。脉冲调节的产生可能是一个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导向引起的,而阶跃调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法律规章等持续性因素引起的。 5.4 持续提升事故管理能力的建议

结合我们模型的结果,要持续增强事故管理能力、减少死亡率,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策方针路线,既不能冒进也不不能畏缩。给行业的发展提

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当出现国内或国外经济动荡时,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该行业躲过风险。这样该行业才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大内部的转换机制,提搞管理经费的投入,进而降低事故死亡率,提升企业的事故管理能力。

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大外部机制的完善和强化。因为,针对该行业的特点,结合我们的模型发现外部机制对事故管理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外部机制的完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行,加大相关事故的追踪报道力度,形成具有威慑力的舆论氛围和法制氛围。同时,还要从经济层面加以引导,奖励先进、处罚落后。

再次,应该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适时调节整个事故管理能力形成的微分动力系统,使该系统朝着良性道路发展。调节的方式可以是脉冲式的经济资金注入或短时政策导向,或阶跃式的法制法规的出台等。

最后,在考虑利用以上各种策略来持续提升企业事故管理能力的同时,不应该忘记系统存在一个时间调节机制。因为系统存在惯性,所以采取措施后,不能立竿见影。一个好的调控策略的出台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而提前施行,这样才能到预期的时间里收到预期的效益。

当然,还可以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预警机制,当死亡率达到某个阈值时,启动该机制,采取以上相应的策略。这样,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持续提升事故管理能力的预案。

7 模型评价与推广

本文针对企业事故管理能力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管理经费投入量作为量化动力转换机制量化指标,死亡率作为事故管理能力的量化指标,外部机制等效地认为是与死亡率成正比的量,将时间机制中的滞后性和连续性看成一个惯性环节。建立了动力转换机制我们建立了的常微分方程模型,外部机制、时间与是个管理能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外部机制、转换机制、时间等因素与管理能力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利用灵敏度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事故管理能力的重要程度,发现外部机制对管理能力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针对建立的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的物理意义,对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情况;讨论了模型对参数摄动的响应;如果将模型的自然增长率看成可调节量,讨论了脉冲调节和阶跃调节下,系统的响应,发现如果记及先前模型参数辨识丢弃掉的扰动调节项,那么我们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事故管理能力的形成机制。此外,还分析了脉冲调节和阶跃调节的实际物理含义。

最后,针对我们的模型和求解结果,针对如何使企业的事故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和人员死亡,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至此,完美地解决了所有问题。

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我们的模型实际是军备竞赛中双边理查森模型的推广[5-6]。当然,该模型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虽然我们的模型是一个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但是根据模型的求解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且在考虑了脉冲调节和阶跃调节后和实际数据吻合得很好。在没有更深入、可靠的知识去建立更满意的模型情况下,我们认为本文所建立的这个机理模型已经足够简单、足够精确了。当然,可以考虑死亡率和管理经费投入量之间的交互效应,建立含有这些交互项的非线性模型。此时,模型参数的辨识问题可以通过Kalman辨识等方法得到,这可以作为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开培,基于Pade逼近的纯滞后系统增益自适应内模PID控制,武汉大学学报(工

学版),2001.34(4):93-95.

[2] 《现代应用数学手册》编委会编,现代应用数学手册.计算与数值分析卷,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5.1

[3] Khalil,H.K.著,朱义胜,董辉,李作洲译,非线性系统(第三版)Nonlinear Ssytems,

Third Edition,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

[4] Willianm F.Lucas著,朱煜民,周宇虹译,微分方程模型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s,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8

[5] 数学模型(3版),谢金星,姜启源,叶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L.R. Richardson,Mathematics of war and foreign politics, The World of Mathematics,

V ol.4, J.R. Newman, Ed.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56:1240-1253

化工厂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编号:SM-ZD-92080 化工厂仓库安全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化工厂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目的和范围 为了加强对仓库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仓库的安全管理。 2 .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3 .职责

3.1 危险化学品库保管负责对库存物资入库、贮存和发放的整个过程和管理。 4 .工作程序 4.1.仓库配备足够的与危险化学品性质相适应的消防器材,并由专人维护和保养。 4.2.在仓库、堆垛设立明显的防火等级标志,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设施的道路应保持畅通。 4.3.危险化学品仓管部门根据物品的危险性,为保管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器具。 4.4.危险化学品入库时,保管员应按公司《仓储管理程序》进行。 4.5.危险化学品发放,应严格执行发放管理制度。仓库主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 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新版) 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向项目部或分公司领导报告,项目部或分公司应在2小时内报告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 3、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由公司主管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4、对于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公司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公司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6、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或分公司负责人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公司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7、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公司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8、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由发生事故的项目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9、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主管部门或者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

公司安全事故处理流程文件

公司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文件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流程 第一章目的: 为全面提高公司人员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流程的了解,避免一系列的纠纷发生,本公司依据《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流程细化。 第二章定义 一、事故等级: 根据2007年6月1日国务院第493号令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分为轻伤、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 二、根据GB6441—86《企业职工事故分类》规定的伤亡事故“损失工作日”。 1.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发生轻伤,如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官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受伤职工一般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的事故。 2.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不超过105个工作日的损失伤害; 3.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该事故一般伴有轻伤,但无人员伤亡。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超过105日,但小于或等于6000工作日的失能伤害; 4.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死亡:损失工作日定为6000日。“损失工作日”的概念,其目的是估价事故在劳动力方面造成的损失。 5.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重大事故:指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故。 二级重大事故:指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

化工企业各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编号:SY-AQ-0759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化工企业各级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管理制度 Management system of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posts at all levels in chemical enterprises

化工企业各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管 理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的制订、审批、检查落实方法,确保所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和执行 2、范围: 所有岗位 3、责任者: 安全部、各车间、科室 4、程序: 4.1安全操作规程的制订审批程序: 甲类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由车间主任、部门主管负责起草,公司安全部审核,总工程师审定签字后执行。可张挂的张挂在岗位明显位

置。 乙类以下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由车间技术主任负责起草,车间主任审核,公司安全部审定后执行。 4.2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在公司限定时间内完成制定,并整齐张挂,不按时完成的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负责。 4.3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工作完成,报公司办公室存档和安全部汇总备案。属保密范围的有关人员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如有失窃,由责任人承担一切后果。 4.4安全操作规程的宣传落实工作由车间主任、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公司安全部、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对有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按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4.5各级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程序与制定程序相同。 4.6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检查由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和车间(部门)负责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由车间(部门)负责人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违章现象按员工守则处理。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事故时,一律作责任事故从严处理。

公司安全事故管理制度规定(适用篇)

公司安全事故管理制度规定(适用篇)公司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篇1 一.目的 为了严格事故管理,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等内容,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发生的各类事故。 三. 职责 3.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检查本制度的执行。 3.2 公司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公司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3.3 部门责任者对本部门发生的各类事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3.4 安全管理部门承担需要向上级政府部门通报的安全事故报告工作。 3.4 办公室负责各类事故的综合整理和归档。 四. 各类事故的界定 4.1人员伤亡事故: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及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与本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其中按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可分为以下等级: 1)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

企业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企业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安全第一与预防为主又是互相联系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劳 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劳动者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劳动条件, 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解决的,它受到 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下大力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 人员违章现场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 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 面的有效措施。 一、事故报告阶段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有关人员在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安监部门或主管部 门接到报告后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2小 时以内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同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单位发生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立即上报 事故情况。

二、事故调查阶段 事故调查由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授权、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进行,事故调 查组由人民政府、安监、主管部门、监察、公安、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视情况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组成 员如与调查的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调查组组长由市政府指定。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① 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② 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③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④ 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⑤ 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取证是完成事故调查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五个 方面: (一)事故现场处理。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进行,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要进行保护; (二)事故有关物证收集; (三)事故事实材料收集。一是手机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事故发 生的有关事实。 (四)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五)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绘制。一是事故现场摄影、拍照, 二是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三、事故处理阶段 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事故处理的 任务,主要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论,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人 进行处理,落实防范重复事故发生的措施,贯彻“四不放过”原则的要求。所以,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之实现和落实。

工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

某工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精选 为进一步规范***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经采取各方面意见,形成该管理制度,望各相关人员遵照执行。 制定目的:规范**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车间生产工作安全进行。 制定的原则:科学、规范、有效,促进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安全管理职责 车间正职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各工段(班组)长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管理责任。 车间主任、副主任安全职责

车间主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副主任对分管业务的安全负责,其职责是: 1、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在本车间贯彻执行,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本车间安全生产工作。 2、组织制定并实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计划。 3、组织对新员工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事项、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并定期组织安全技术考核,组织并参加每周一次班组安全日活动,及时处理工人提出的意见。 4、组织全车间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安全

装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并教育员工加强维护,正确使用。 5、及时报告本车间发生的事故,注意保护现场。 6、建立本车间安全管理网,配备合格的安全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车间和班组安全人员的作用。 班组长(工段长)安全生产职责 班组长(工段长)安全生产职责是: 1、贯彻执行企业和车间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工段)的安全生产。 2、组织职工学习并贯彻执行企业、车间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________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进一步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二、事故等级划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三、事故报告1、报告程序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调度室和单位领导报告,而后迅速逐级报告到安全管理部门和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应报告到总经理、董事长。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后出现 第 2 页共 6 页

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油安字【2007】57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油质安字〔2004〕672号)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等其它事故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故的报告、应急、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企业应当公布事故报告和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时受理和处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 (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企业员工和企业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企业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第六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

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安全管理目标: 、一般机械事故为零; 、重伤事故为零; 、火灾事故为零; 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一票否决原则; 、安全“四不放过”原则;(对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员工没受过教育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 任者不处理不放过)原则。 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为加强工厂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范围: 适用于工厂安全各项管理工作。 、定义: 安全事件:系指突发性的,足以威胁工厂财产安全或员工人身安全的,不可预期的灾害事件。、权责: 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工厂安全管理的全面统筹工作。 总经办负责工厂安全管理的规划、组织和对外沟通协调工作。 生产部负责工厂安全管理制度的拟定、安全管理区域的划分、落实核查各部门安全工作的执行状况,追究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部门等事宜。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责任第一责任人,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内容: 安全管理委员会 5.1.1根据工厂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统筹安全管理工作。 5.1.2安全管理委员会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组员若干名,利用组织的力量,全面开展安全防范、安全教育及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5.1.3工厂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专项会议,总结、分析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处理安全事故及责任。 5.1.4工厂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见附件。 安全生产责任制 5.2.1安全管理事关工厂财产安全、员工人身安全的大事,各管理人员应对范围内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当发现安全隐患存在时,有责任,有义务把它排除。 5.2.2根据需要将安全管理区域按部门工作区域进行划分,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工作区域内安全管理工作;总经办负责工厂公共区域的安全管理工作。 5.2.3当管辖区域发生安全事故时,该区域主管为第一负责人,上级领导为第二负责人。 5.2.4凡因人为造成安全事故,且经查证的,当事人承担全部事故责任;因当事人过错行为导致公司或他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失者,当事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5.2.5因安全管理人员不作为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者,相关责任人员按责任大小承担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培训 5.3.1工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工厂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委员会要求,定期开展安全管理教育,任何人不得借故拒绝参加。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编号:SM-ZD-15829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进一步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二、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三、事故报告 1、报告程序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调度室和单位领导报告,而后迅速逐级报告到安全管理部门和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应报告到总经理、董事长。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股份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地区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其他直属机构(地区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其他直属机构以下统称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等其它事故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故的报告、应急、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各单位应当公布事故报告和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时受理和处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 (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单位外人员人身伤亡、急

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各单位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第六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 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产业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西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及时,程序准确、规范。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安全发展,特制定此制度。 2 范围 本管理制度包含了产业集团所属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及处理过程。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产业集团所属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 3 定义与术语 3.1事故:指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为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原来意志的,并迫使其有目的的行为暂时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3.2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终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故。 3.3“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4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3.5急性中毒:是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入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生病需进行急救的中毒事故。 因职工集体就餐发生的群体生病需要进行急救的事故. 3.6未遂事故:具备了发生事故的条件和临界状态,但由于检查出事故隐患或者发现及时而未发生人员伤害和设备设施损失的事故。 4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按严重程度) 4.1 轻伤事故: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4.2 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重伤失能损失超过105个工作日。 4.3死亡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4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死亡3-9人(含3人)的事故。 4.5特大死亡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 4.6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的事故。 4.7急性中毒事故:指发生在生产经营区域和时点内,一次造成职工急性中毒3人以上或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 5.1产业集团安全生产归口管理部门行使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伤害事故组织发生事故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及事后的评价。 5.2产业集团安全生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汇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集团所属各单位应在每月3日前将统计报表报产业集团安全生产归口管理部门。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全)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安全生产守则 第一条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条 坚持各级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进厂,职工上岗都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专人操作指定设备,不准随意操作他人设备。 第三条 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严禁班前饮酒,带小孩到工作场地,不准穿拖鞋、赤膊、敞衣、穿裙子,长发不戴工作帽进入工作场地,不准跨越运转设备和危险部位。 第四条 检查修理机械设备时,必须悬挂停电警示牌,专人挂牌或取牌,非机修或电工人员不准修理设备和线路。 第五条 爱护各种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要害部位,非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第六条 搞好文明生产、保证工作场地道路通畅,严禁乱倒废料,厂区内严禁吸烟和嬉戏。 第七条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末班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水源开关,按规定处理物料、半成品、成品,清理场地。 第八条 发生事故,应积极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及时如实地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九条 凡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车间、生产线和设备,职工有权向上级报告,遇有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职工有权停止操作并等候上级领导处理。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十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分级负责”的原则,消除事故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十一条 厂长(副厂长)的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各项规定,对本厂的劳动保护工作负总责任(厂长负第一位责任)。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每季召开一次厂安委会,做到即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 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抓好各级安全管理,支持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定期组织好月、季、节假日前专业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清除,确保安全生产。 4、加强对全厂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经验,表彰先进,对失职者、事故责任者给予惩处。 5、组织制订、修改、审批安全生产和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划,并付诸实施,使生产区域逐步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要求,做到安全生产。 6、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应亲临现场组织调查分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车间主管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上级和本厂对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任务的同时都要强调安全生产工作。 2、经常对责任车间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教育,尤其对新入厂和调动工种的工人加强安全教育。 3、督促、检查车间职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并组织安全、文明生产检查,发现问题按“三定三不准”原则处理,即“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凡是自己能解决的,职工不准推给车间,车间不准推给部门,部门不准推给工厂”,并做好记录。 4、定期分析车间安全生产状况,研究不安全因素的预防对策,发生事故,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并保护现场。 第十三条 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1、职工必须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厂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努力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好设备、安全附件、工具等,不乱开乱动他人操作的设备和电器装置。 4、保持工作场所地清洁卫生,通道畅通,班前班后认真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执行交接手续。 5、发现事故隐患,发生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保护好现场,积极参加并开好讨论会。 第十四条 工厂办公室职责: 1、在编制、总结全厂工作时,必须同时将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工厂计划和总结内容。 2、协助厂长(副厂长)处理和检查督促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资料传递工作。 3、组织安排好工厂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协助检查会议决议的贯彻情

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全面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公司成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分工 1、××部负责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对有毒有害岗位进行分类,建立职业危害人员的档案。 2、××部负责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安全检测工作,督促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整改和整治,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 3、项目办负责新、扩、改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具体实施工作。 4、××部负责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组织有毒有害岗位人员的健康查体和职业病的医治工作。 5、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整改和整治工作。 6、外来施工和务工人员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由归口管理单位负责。 三、岗位和人员的确定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公司内具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和人员,并建立职业危害人员的个人档案。 四、培训与教育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遵守职业病防治的各项规定,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 五、健康检查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要经过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的不得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岗期间要组织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作业相关的健康损害人员,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同时要妥善安置;离岗时也要按规定组织健康检查。每次的检查结果要告知作业人员。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整治 按照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公司定期组织对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粉尘、噪音、有毒有害物质等每年检测一次(煤气随时检测)。检测数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彻底整改整治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也要不断增加投入,努力降低危害程度。 七、危害告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和检测结果要如实地告诉职工,各有关单位、部门要采用广播、简报、宣传栏、有毒有害物质周知栏、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多种有效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使职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中的危害,掌握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八、新、扩、改建项目安全卫生“三同时” 新、扩、改建项目要努力搞好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积极贯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三同时”规定,做到新、扩、改建项目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杜绝职业病危害因素。 九、安全防护 具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预防控制,做好安全防护: 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如在有毒有害场所安装通风机、通风帽、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仪,通风厨、隔离操作室等。 2、加强防护、减少职业伤害,公司为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安装的设施、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按规定使用。 3、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作业时处于上风侧,工作完毕讲究个人卫生,洗浴换衣,尽可能不在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必要时应开启强制通风设施,在有危害的场所不得饮水进食。 4、加强管理,规范作业行为,在作业时应认真遵守公司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规程,各单位要严格检查,严肃查处。 十、防护用品和设施管理

公司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公司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 法简易版

公司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目的: 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 二、适用对象: 适用于为公司工作的已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员工,包括ABC三类员工。 三、工伤的认定 1、工伤的认定: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

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工伤事故的申报范围 A、因不服从领导指派安排而发生的伤亡事故; B、未经任何授权、许可便擅自行事而发生

国有企业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国有企业公司安全事故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各类安全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国企所属子(分)公司、控股公司和事业部(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四条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 (一)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单位员工和单位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各单位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化工企业事故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进一步落实事 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 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 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 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 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二、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

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三、事故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7-04-18 13:40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X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发生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负责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的部门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各类安全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事企业单位。 第二章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事故分类 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安全事故按其性质可分为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 (一)员工伤亡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即员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施)不齐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二)交通事故:系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车辆(船舶)损坏的事故。 (三)火灾事故: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火灾,并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烧毁)或住宅受灾的事故。 (四)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井喷失控、装置或管道爆炸、油气泄漏、设备损毁等,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财产损失、社会影响严重的事故,以及电气生产事故致使区域大面积停电等。 第六条事故等级划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故按人员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划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