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防火防爆技术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技术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技术

编号:SM-ZD-69901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技术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技术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施工现场的可燃物质较多,如冬季施工取暖的炉火、电(气)焊的火焰及高温铁渣、雷击放电等,因而施工现场失火的危险性是很大的。

1)火灾危险性分类

2)施工现场仓库的防火

(1)易燃仓库的设置:

①易着火的仓库应设在水源充足、消防车能驶到的地方,并应设在下风方向;

②易燃露天仓库四周内应有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碍物;

③贮量大的易燃仓库应设2个以上的大门,并应将生活区、生活辅助区和堆场分开布置;

④有明火的生产辅助区和生活用房与易燃堆垛之间至

少应保持30m的防火间距。有飞火的烟囱应布置在仓库的下风地带;

⑤对易引起火灾的仓库,应将库房内、外按每500㎡的区域分段设立防火墙,把建筑平面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以便考虑失火后能阻止火势的扩散。(2)易燃仓库贮存注意事项:

①对贮存的易燃货物应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②在易燃物堆垛附近不准生火烧饭,不准吸烟。

(3)易燃仓库的装卸管理:

①在仓库或堆料场内进行吊装作业时,其机械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严防产生火星,引起火灾;

②装过化学危险物品的车,必须在清洗干净后方准装运易燃和可燃物。

(4)易燃仓库的用电管理:

①仓库或堆料场内一般应使用地下电缆;

②仓库或堆料场所使用的照明灯与易燃堆垛间至少应保持1m的距离;

③对仓库或堆料场内的电气设备,应经常维修和管理,贮存大量易燃品的仓库场地应设置独立的避雷装置。

3)施工现场防火

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

(1)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或作业区域,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区域,仓库、废品集中站和生活等区域。

(2)施工现场的道路应畅通无阻;夜间应设照明,并加强值班巡逻。

(3)不准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4)开工前应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并应敷设好室外消防水管、消防栓、砂箱、铁锹等。

(5)乙炔气瓶与氧气瓶的存放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5m.

(6)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和生火作业。

(7)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冷却层、隔音、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应采取切实可靠的防火措施。

(9)制定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案及紧急救援措施。

(10)建立防火制度:组织义务消防队,每班有消防员。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必须立即消除;建立各级消防负责人责任制。

禁火区域划分: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一级动火:火区域内;油罐、油箱、油槽车和贮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气体的容器以及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各种受压设备;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二级动火: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作业;小型油箱等容器;登高焊、割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4)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4)灭火器材的配备及使用方法

灭火器材的配备:

(1)现场仓库消防灭火设施:仓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xx年版)的

有关规定;应有足够的消防水源;消防管道的口径应根据所需最大消防用水量确定;仓库或堆料场内,应分组布置酸碱、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每组灭火器不应少于4个,每组灭火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2)施工现场灭火器材的配备:

①临时设施区,每100㎡配备2个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的,应备有消防用的太平桶、积水桶(池)、黄沙池等器材设施;

②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每25㎡应配置1个种类合适的灭火机;油库、危险品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灭火机。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docx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其次有引燃条件。在生产场所的动力、照明、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和生活场所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在正常工作或事故中常常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的高温,这就具备了引燃或引爆条件。一、防火防爆的检查内容 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包括选用合理的电气设备,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并有良好的通风,采用耐火设施,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技术措施。 (一)平面布置 变、配电站(室)是工业企业的动力枢纽,电气设备较多,而且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火花和高温,因此变、配电站(室)的设置是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外变、配电装置距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应小于25m;距其它建筑物不应小于10m;距液化石油气罐不应小于35m;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还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变压器油量越大,建筑物耐火等级越低及危险物品储量越大者,所要求的间距也越大,必要时可加防火墙。 户内电压为10kV以上、总油量为60kg以下的充油设备,可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600kg者,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间隔内。10kV 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变电室与各级爆炸危险环境毗连,最多只能有两面相连的墙与危险环境共用。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和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物或易燃建筑构件。 (二)环境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保持良好通风,使现场易燃易爆气体、粉尘和纤维浓度降低到无法引起火灾和爆炸。加强密封,减少和防止易燃易爆物质的泄露。有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储存容器、管道接头和阀门应严格密封,并经常巡视检测。 2.消除引燃物 对运行中能够产生火花、电弧和高温危险的电气设备和装置,不应放置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设备和装置应该采用密封的防爆电器,并应尽量避免使用便携式电气设备。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编号:SM-ZD-80421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灭火措施 1.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率高,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常用灭火剂有以下几种。 (1) 水(或水蒸气)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它可以单独用于灭火,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化学添加剂组成混合物使用。除了带电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外,一般都可以用水(或水蒸气)进行灭火。 (2)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般是二氧化碳,它可以覆盖易燃液面,起隔离和窒息的作用。空气泡沫灭火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燃烧要素和燃烧类不 一、燃烧概述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因此,氧化反应并不限于同氧的反应。例如,氢在氯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原子失掉一个电子被氧化,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被还原。类似地,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酷热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差不多上激烈的氧化反应,并伴有光和热的发生。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也是氧化反应,但没有同时发光发热,因此不能称做燃烧。灯泡中的灯丝通电后同时发光发热,但并非氧化反应,因此也不能称做燃烧。只有同时发光发热的氧化

反应才被界定为燃烧。 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差不多要素。缺少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可不能发生。关于正在进行的燃烧,只要充分操纵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终止。因此,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能够归结为这三个要素的操纵问题。例如,在无惰性气体覆盖的条件下加工处理一种如丙酮之类的易燃物质,一开始便具备了燃烧三要素中的前两个要素,即可燃物质和氧化气氛。能够查出,丙酮的闪点是-10℃。这意味着在高于-10℃的任何温度,丙酮都能够释放出足够量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一旦遭遇火花、火焰或其他火源就会引发燃烧。为了达到防火的目的,至少要实现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 (1)环境温度保持在-10℃以下; (2)切断大气氧的供应; (3)在区域内清除任何形式的火源;

(4)在区域内安装良好的通风设施。丙酮蒸气一旦释放出来,排气装置就迅速将其排离区域,使丙酮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不至于达到危险的浓度。 条件(1)和(2)在工业规模上专门难达到,而条件(3)和(4)则不难 实现。当然,完全清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杜绝燃烧的发生。然而,对工业操作施加如此严格的限制在经济上专门少是可行的。工业物料安全加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定在兼顾杜绝燃烧和操作经济上的可行性方面还留有多大余地。为此,当人们明白如何防火时,这仅仅是开始,降低防火的消费在工业防火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燃烧反应在温度、压力、组成和点火能等方面都存在极限值。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火源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才会引发燃烧。假如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在某个浓度值以下,或者火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温度或热量,即使表面上看大概具备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燃烧的三要素。? A.温度? B.氧气? C.氧化剂? D.可燃物? E.点火源? 正确答案是BCD。?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 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 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 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正确答案是D。?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E.氧化燃烧? 正确答案是ABCD。?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合燃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正确答案是B。? 1.《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一、预防火灾爆炸的有关法规 仅80年代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1984年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管理国消防法取代);《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劳人护[1987]36号)(原劳动部和公安部等8个部委1987年12月份联合颁布); 1988年7月原劳动部、国家计委、轻工业部、农业部共同发布了《烟花爆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公安部1990年4月发布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原劳动部1995年1月颁发了《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此外,一些生产和管理的行业部门也制定了有关安全规程、标准,如GBJ16-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HS01-78《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石油库设计规范》等。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危险等级划分、技术安全、安全管理及罚则,对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厂房、设施、仓库等的控制,对通风要求、防静电措施等提出了明确技术规定,对危险场所设备校验、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通风管理、特种作业等作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则从爆炸性物质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电气防爆安全技术及管理方面对有关安全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技术措施 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就应根据物质燃烧和爆炸原理,采取各种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可燃性粉尘处于堆积状态或处于在容器中密集收存的状态时,是不会爆炸的。 1.防火技术措施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安全管理火建筑;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止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名词解释 1.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界的加热,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 象。 2. 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 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3. 蒸发潜能(热):单位重量的液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蒸气时所吸收的热 量 4. 可燃液体燃烧饱和蒸汽压:单位时间内,溢出液面的蒸气和回到液面的蒸气量相等 时,其所形成的蒸气压力。 5. 爆炸极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只有当可燃物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处于一定的 范围内才发生燃烧或爆炸,即存在着火浓度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6. 最小传播断面:爆炸性混合物的火焰尚能传播而不熄灭的最小断面为最小传播断 面。 7. 感度: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8. 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燃烧谏度受扩散谏度控制。扩散燃烧可以是单相的,亦 可以是多相的 9. 预混燃烧:可燃气体和氧化剂两者先混合再燃烧称为预混燃烧。 10. 标准燃烧热:1298K O.IMPa 11. 直链反应: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生成一个活性基团,直到链终止。就是链传 递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数目保持不变。 12. 支链反应:一个活性基团在链传递过程中,除了生成最终产物外,还将产生2个或2 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即活性基团的数目在反应过程中时逐渐增加的 13. 爆热: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热量 14. 爆温:指炸药在爆炸瞬间所放出的热量将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15. 爆压: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热容不再变化时的压力。 16. 殉爆: 一装药爆炸后能引起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装药爆炸的现象 17. 氧指数: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氧指数越小 的高聚物,火灾危险性越大。(22,22—27,27) 18. 闪燃:可燃液体蒸发出少量可燃蒸气,遇到火源产牛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小于5S) 的燃烧现象。 二、简答题 1■谢苗诺夫热自然理论着火理论的条件. 着火条件的函数表达式:丰c q仙 - f (T o, h , P , d , u ::)二0 T O--环境温度;h--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气压力; d--容器直径;u?--环境气流速度 T01 T 02 T 03

2021版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2021版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5

2021版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一、燃烧与燃烧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氧或氧化剂发生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不仅可燃物质与氧化合的反应属于燃烧,要某些情况下,没有氧参加的反应,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炽热的铁在氯气中燃烧所发生的激烈氧化反应,并伴有光和热发生因此也是燃烧。 2、燃烧条件:燃烧三要素, (1)有可燃物质存在(固体燃料如煤、液体燃料如汽油、气体燃料如甲烷等)。 (2)有助燃物质存在,通常的助燃物质有空气、氢、氧、氯等。 (3)有点火源(即导致燃烧的能源)的存在。如撞击、摩擦、明火、高温表面、发热自燃、绝热压缩、电火花、光和射线等。

燃烧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有时即使这三要素都存在,但其中某些条件达不到一定程度,如可燃物未达到一定的深度、助燃物数量不够、点火源不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也不会发生燃烧。(如氢气在空气中的深度低于4%时,便不能点燃;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气中不能燃烧;一根火柴点不燃一堆煤等。) 二、燃烧的过程和形式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分解所需要的热量,便能燃烧,燃烧速度很快。 液体可燃物在火源的作用下,首先发生蒸发,然后蒸气再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固体燃烧物分为简单物质和复杂物质。 1.燃烧的形式 简单物质,如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然后蒸发、燃烧。 复杂物质在受热时先分解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蒸气着火燃烧。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doc14)(1)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4.6水上交通防火安全技术 (一)、消防与救生 (1)船舶消防和应急反应: ① 消防规则的基本原理,防火控制图; ② 火灾的原因和防火灭火要领; ③ 消防演习的内容和组织。 (2)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 ① 国际公约对救生设备的要求; ② 弃船演习的内容和组织; ③ 弃船决策。 (二)、水上与港口防火技术 1、运输船舶消防安全与消防检查 (1)船舶结构防火及舱室防火分割的内容和要求,船舶消防安全设备(中央控制站、固定灭火系统、自动探测和火灾报警系统、防火设施、灭火器、消防员个人装备、应急设备等)的种类和检查标准及技术要求; 1)船舶结构防火及舱室防火分割的内容和要求 船舶结构防火,即在船舶结构上设置一些耐火分隔,将船舶划分若干主竖区(区域),限制使用各种可燃物质,主要为了针对热的传播方式,使金属结构的导热减弱,并大大增强对热辐射的抵御。所设计的各级耐火分隔,由于数有敷有不燃的隔热层,在标准火灾温升情况下,于规定受热时间内不会被火焰穿透,又能使背火面的温升不超过一定的数值,以防止火焰蔓延而扩大灾情。 ①甲级分隔用钢或其他等效材料制的舱壁与甲板所组成的分隔。并用防挠材加强。经60分钟的标准耐火试验,结束时,仍能防止烟及火焰通过它们应用不燃材料隔热,在60分钟、30分钟、15分钟、0分钟时间内,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温度较原来温度增高值不超过139℃,且任何一点最大温升不超过180℃。 ②乙级分隔用不燃材料组成的分隔。经30分钟的标准耐火试验,结束时,能防止火焰通过并应满足在15分钟或0分钟的时间内,其背火一面平均温度较原温度升高值不超过139℃,且在任何一点的温度均不超过225℃。 ③丙级分隔是一种不燃材料组成。 目前各国在造船中普遍引用了结构防火要求,不仅对客船及油船,而且对一般货船都采用结构防火措施,一般的起居处所内部分隔,走廊,梯道以及起居处所与机舱的分隔,均按规定采用了各级耐火

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危险环境的划分 为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和各种防爆设施,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将危险环境分为0区、1区和2区。 通风状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划分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对于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的场所,连续级释放源一般可使周围形成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使周围形成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使周围形成1区(包括局部通风),如没有通风,应提高区域危险等级,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形成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形成2区。

但是,良好的通风可使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缩小或可忽略不计,或可使其等级降低,甚至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因此,释放源应尽量采用露天、开敞式布置,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以减低危险性和节约投资。相反,若通风不良或通风方向不当,可使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扩大,或使危险等级提高。即使在只有一个级别释放源的情况下,不同的通风方式也可能把释放源周围的范围变成不同等级的区域。 ②局部通风在某些场合稀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有效,因而可使爆炸危险区的区域范围缩小(有时可小到忽略不计),或使等级降低,甚至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③释放源处于无通风的环境时,可能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连续级或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 ④在障碍物、凹坑、死角等处,由于通风不良,局部地区的等级要提高,范围要扩大。另一方面,堤或墙等障碍物有时可能限制爆炸性混合物的扩散而缩小爆炸危险范围(应同时考虑到气体或蒸气的密度)。

涂装作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涂装作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1)涂料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的教育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从事涂装作业生产。 2)涂装车间、工段、班组等必须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火防爆制度,并随时检查贯彻执行情况,不能麻痹大意。 3)涂装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所处场所的溶剂蒸气浓度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储存涂料和溶剂的桶应盖严,避免溶剂挥发;涂装作业场所应设有排风和排气设备,以减少溶剂蒸气的浓度。在有限空间内施工时,除加强通风外,还要防止室内温度过高。 4)生产和施工场地严禁吸烟,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和其他火种进入工作场地。如必须生火,使用喷灯、烙铁、焊接时,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 5)涂装作业中,擦拭涂料和被有机溶剂污染的废物布、棉球、棉纱、 防护服等应集中并妥善存放,特别是一些废弃物要存放在储有清水 的密闭桶中,不能放置在灼热的火炉边或暖气管、烘房附近,避免引起火灾。

6)各种电气设备,如照明灯、电动机、电气开关等,都应有防爆装置。要定期检查电路及设备、绝缘有无破损,电动机有无超载,电气设备是否可靠接地等。 7)涂装作业过程中,尽量避免敲打、碰撞、冲击、摩擦铁器等动作,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严禁穿有铁钉皮鞋的人员进入工作现场,不用铁棒启封金属漆桶等。 8)防止静电放电引起的火花,静电喷枪不能与工件距离过近,消除设备、容器和管道内的静电积累。在有限空间生产和涂装时,要穿着好防静电的服装等。 9)防止双组分涂料混合时的急剧放热,要不断搅拌涂料,并放置在通风处。铝粉漆要分罐包装,并防止受潮产生氢气自燃等。在预热涂料时,温度不能过高,且不能将容器密闭,不能用明火加热。 10)烘干室内可燃气体最高含量不应超过其爆炸下限值的25%,空气中粉尘最大含量不应超过爆炸下限值的50%。烘干室要加强通风,同时排风口位置应设在可燃气体浓度最高区域。加热器表面温度不应超过工件涂层引燃温度的80%。

最新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试卷(A)(安全B065)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华 北 科 技 学 院 200 9 /201 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B06级单招) 考试科目: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选用试卷: A 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一、概念(每小题3分,共24分) 1.隔爆型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发生爆炸时,其外壳能承受爆炸性混合物在壳内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并能阻止爆炸火焰传播到外壳周围,不致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2.直链反应:一个游离基(活性中心)只生成一个新的游离基的反应。 3.感应期: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燃点或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 着火,其间有段延滞的时间,称为感应期(或诱导期)。 4.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也叫自热自燃。 5.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是在燃烧之前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形成预混气,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也叫预混燃烧。 6.燃烧热:1 mol 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 质的燃烧热。 7.殉爆:当一个炸药药包爆炸时,可以使位于一定距离处,与其没有什么联系的另一个炸药药包也发生爆炸的现象。 8.蒸发潜热:可燃液体和固体是在受热后蒸发出气体的燃烧。液体和固体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蒸发,这热量称蒸发潜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根据链式反应理论,连锁反应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链引发 、 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装 订 线

链传递、链终止。 2. 可燃气体监测仪表的原理有热催化式、热导式、气敏式、 光干涉式。 3.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4.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抑制法) 5. 常用的阻火装置有安全液封、阻火器、单向阀。 6. 衡量爆炸破坏力的两个重要参数是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7. 静电防护的主要方法有工艺控制法、泄漏法、中和法。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21分) 1.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用水灭火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的下列作用: (1)水的冷却作用; (2)水的隔离窒息作用; (3)对可燃物浓度的稀释作用; (4)水柱的机械冲击作用。 2.粉尘爆炸的特点有哪些? (1)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 (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

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①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编号:AQ-JS-0308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Electrical fire and explos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其次有引燃条件。在生产场所的动力、照明、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和生活场所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在正常工作或事故中常常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的高温,这就具备了引燃或引爆条件。 一、防火防爆的检查内容 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包括选用合理的电气设备,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并有良好的通风,采用耐火设施,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技术措施。 (一)平面布置 变、配电站(室)是工业企业的动力枢纽,电气设备较多,而且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火花和高温,因此变、配电站(室)的设置是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外变、配电装置距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应小于25m;距其它建筑物不应小于10m;距液化石油气罐不应小于35m;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还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变压器油量越大,建筑物耐火等级越低及危险物品储量越大者,所要求的间距也越大,必要时可加防火墙。 户内电压为10kV以上、总油量为60kg以下的充油设备,可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600kg者,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间隔内。10kV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变电室与各级爆炸危险环境毗连,最多只能有两面相连的墙与危险环境共用。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和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物或易燃建筑构件。 (二)环境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华北科技学院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进行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工作流程,初步锻炼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方法,实现对学生从事技术工作的启蒙训练。使学生掌握古斯塔夫(Gustav Purt)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并能对现有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 二、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具体任务见课程设计任务书。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的课程设计任务,应能满足如下教学要求: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的成果,正确地绘制技术图纸等;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5、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的理解。 三、进度安排 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1、建筑物调查:调查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及数量、建筑结构及材料、建筑面积、层数等相关情况(3天) 2、分析计算:相关参数的取值及分析(2天) 3、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进行计算(2天) 4、撰写设计说明书:资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3天) 四、考试办法 课程设计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态度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综合评定。抄袭的设计报告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打分(使用百分制参照: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五、主要内容 本设计主要用古斯塔夫(Gustav Purt)方法进行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古斯塔夫(Gustav Purt)提出的危险度法是目前常用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和物质的伤害两个方面。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用GR(建筑物火灾危险度)来表示,对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质的伤害用IR(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来表示,两方面的危险度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 1.建筑物火灾危险度GR分析

防火防爆技术

第1章绪论 1.三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2.爆炸分类 按能量来源:(1)物理爆炸(2)核爆炸(3)化学爆炸 按爆炸反应相:(1)气相爆炸(2)液相爆炸(3)固相爆炸 按爆炸速度:(1)爆燃、x m/s(2)爆炸、xx-xxx m/s(3)爆轰、x km/s 3.燃烧与爆炸灾害特点p12 (1)突发性强(2)发案率高(3)损失严重(4)灾害状况复杂(5)易引发连锁灾害(6)随机致灾因素多 第2章燃烧基础理论 1.着火理论燃烧现象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自燃、闪燃、爆燃四种 2.4类(1)着火与燃点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2)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自燃燃烧的物质分为四类:①自燃点低的物质,如磷、磷化氢等②通空气、氧气会发生自燃的物质,如浸渍在棉纱、木屑中的油脂,金属粉尘及金属硫化物(硫化铁) ③自然分解发热物质,如硝化棉④产生聚合,发酵热的物质,如潮湿的干草,木屑堆积 在一起。(3)闪燃与闪点闪燃是液体可燃的特征之一。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做闪燃。使易燃和可燃液体蒸发出足够的蒸气,以致在液面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闪点。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大,闪点越低。 闪燃是短暂的闪火,不能持续燃烧。可燃性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4)爆燃(或叫燃爆)爆燃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快速燃烧。使或炸药或燃爆性气体化合物发生爆燃时所需的最低火温度叫做该物质的发火点。 第3章爆炸基础理论 1.爆炸条件 气体爆炸条件:p46-p50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具有可爆性,且能在助燃性气体(空气)中搅拌和流动(2)粉尘呈微粉状态(3)着火源 2.三要素 炸药爆炸三要素:(1)反应的放热性(2)反应的快速性(3)生成气体产物3.引爆三方式:热、机械、冲击波;特点p79-p87 (1)热引爆:是一个炸药自燃的过程。炸药在分解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还与周围环境发生着热传递,当系统热产生速率大于热损失速率时,系统温度就会因热量积累而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更多热量,如此循环,直至爆炸发生 (2)机械引爆p81-p83 (3)冲击波引爆:分为均相冲击波和非均相,其机理差别很大,在冲击波作用下,均相炸药从某一薄层开始均匀受热升温,当温度升到炸药爆发点后,经一段延滞期后发生爆炸。非均相炸药受热升温则发生在炸药中局部热点上,爆炸从热点开始逐渐向外扩大开,最后导致装药整体爆炸。 第4章点火与火焰流体动力学 1.流体运动描述方法(1)拉格朗日法拉格朗日法是从分析流体质点的运动入手,以单个流体质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个流体质点的运动状况,并通过综合各个流体质点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10-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doc 10)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10 讲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熟悉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2.掌握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 3.了解与机械电气安全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 【教材内容】: 第五节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电气原因造成火灾事故仅次于一般明火造成的火灾事故,居第二位。 一、引燃源 (一)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1)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 (1)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 (2)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二者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 (3)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 (4)铁芯过热。电气设备铁芯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 (5)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 (6)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 (7)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 (8)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除使铁芯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 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等。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可能会引燃成灾。 白炽灯泡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 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新版)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 术(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81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新版) 一、火灾爆炸局限化概述 在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就必须采取局限化措施,限制事故的蔓延和扩散,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多数火灾爆炸事故,伤害和损失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事故的初始阶段,而是在事故的蔓延和扩散中造成的。目前许多大的化工企业把防灾的重点,普遍放在火灾爆炸发生并转而使事故扩大的危险性上。火灾爆炸事故,多数是由于人们忽视在正常操作中并无危险,但在紧急情况下却无应急措施的物料、设备或工艺过程。灾害的扩大,则往往是由于人们对于物料或工艺装置置于火灾爆炸现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火灾爆炸的局限化措施,在建厂初期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对于工艺装置的布局、建筑结构以及防火区域的划分,不仅要有利于工艺要求和运行管理,而且要有利于预防火灾和爆炸,把事故局

限在有限的范围内。从投资方面考虑,布局越紧凑越好,但这样对于防止火灾蔓延限制火灾区域是不利的。所以要统筹兼顾,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对槽罐间距、防油堤、防火墙、耐火结构及阻火灭火设施,大量物料泄漏的处理及灭火措施,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指挥系统等都要统筹考虑。 二、安全装置和局限化设施 1.安全装置 一般安全装置有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和火源切断装置。异常抑制装置则包括防止火焰传播的装置,如冷却器、安全罩、填充环、阻火器、隔离设施等;控制聚合或分解的装置,主要用于添加反应抑制剂,提供冷却作用等;预防着火的装置,如蒸汽幕、惰性气体幕、水幕等。 2.局限化设施 局限化设施包括泄压、截流和应急设施等。高压泄压设施有安全阀、回流阀、泄料阀、放空阀等;低压泄压设施有密封装置、排气装置、吸收装置、安全板等。截流设施则有紧急截断阀、防止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249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Fire and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防火防爆基本要求 (1)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擅自搭建易燃违章建筑,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用途,不得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不得损坏建筑物内已有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安全门,疏散楼梯必须保持畅通。 (2)严格明火管理制度。在禁火区域内动火,必须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并经车间和厂级消防、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动火,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区域及仓库区域严禁吸烟;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贮罐、管道及阴沟中,不得用明火、蜡烛、火柴照明,应采用防爆灯照明;在加热易燃液体时,避免使用明火,应采用热水、蒸气或防爆电具加热。 (3)避免摩擦撞击。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装轻卸,严防震动、撞击,不得使用电磁起重机吊运危险物品;在易燃易爆场所,

禁止使用铁器敲击,以防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消除电器火花。输电线路不得超负荷运行;保险丝要按规定容量安装;裸体导线不得安装在防爆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开关和照明灯必须采用防爆型。 (5)消除静电。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必须设有导除静电装置,如接地。油库设施中的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汽油可加入抗静电剂。 (6)提高设备的密闭性。以杜绝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的跑、冒、滴、漏。 (7)加强通风。可使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 (8)充装惰性气体。在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容器贮罐内充装惰性气体或其他介绍,如二氧化碳、蒸气、氮气等,以降低设备中的氧量,防止燃烧和爆炸。 (9)装设阻火器,控制火焰的蔓延。

《安全技术》之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一)燃点。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二)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三)闪点。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一)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