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的阅读报告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的阅读报告
液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它可以用来控制和运转各种机械系统,如链条驱动、齿轮驱动、螺旋传动等。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
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液压技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液压
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首先,液压技术发展的最大趋势是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和IOT的发展,液压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
通过在液压系统中植入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
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节能减排。
现在,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
视能源,为了实现绿色经济,不断提出新的措施。
液压技术也随之发展,
不断提升能源效率,提高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综
合能耗,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还包括轻量化、模块化和多功能化。
液压
系统将采用轻质金属、复合材料及新型材料,使液压系统更加轻便、更加
结实、耐用。
2024年液压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液压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液压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动力传动和控制方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液压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竞争格局等相关内容。
市场规模据行业数据统计,全球液压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全球液压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应用领域1.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是液压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液压技术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承载能力大、控制灵活、动作平稳等优势。
2.汽车行业:汽车行业也是液压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液压技术在汽车悬挂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机床行业:液压技术在机床行业中有广泛应用。
液压驱动系统可以实现机床的高速、高精度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航空航天:液压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空航天设备对液压系统的要求很高,液压技术能够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动力传动和控制的需求。
5.其他应用领域:液压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军事等领域,为其提供动力传动和控制支持。
市场竞争格局液压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国内外知名的液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售后服务等方面。
全球液压市场主要受益于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和机床制造业的发展。
在国内市场中,中国的液压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液压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液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未来,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液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趋势:1.节能环保: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液压技术将不断追求节能环保的方向,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024年液压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液压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液压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动力传输和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液压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
市场规模液压市场规模的增长可以追溯到过去几十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和技术革新。
目前,液压市场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液压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据预测,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市场发展趋势技术进步驱动市场增长液压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引入不断推动液压市场的增长。
例如,高效能和紧凑型液压系统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液压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同时,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液压系统更加智能和自动化。
环保和能源效率的要求随着环保和能源效率问题的日益凸显,液压技术也在不断适应和应对这些要求。
新的液压系统设计采用低能耗和节能型组件,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这种环保和能源效率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液压市场的发展。
新兴市场的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市场的液压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例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工业化进程将推动液压市场的增长。
这些国家的巨大市场潜力将使液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受到广泛关注。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激烈的市场竞争液压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并推出创新产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技术转型和升级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液压技术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战。
传统的液压系统需要与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以满足市场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
这将为液压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高,液压技术需要更加注重节能、低碳和环保的设计和应用。
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开发更加环保和可再生的液压油和部件,以满足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机械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液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进。
1.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液压技术也开始融入到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中。
现代液压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控制,通过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实现更高效和精确的控制。
例如,采用电液比例技术的液压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和可调节性。
2. 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节能环保成为液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型液压元件和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越来越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驱动力源,或者采用新型材料和润滑剂来减少能量损耗和摩擦。
3. 小型化和轻量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机械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趋势,液压技术也需要相应的发展。
小型化和轻量化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和移动性。
因此,液压元件的设计和制造越来越注重轻量化和紧凑化,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来减少元件自重和体积。
4.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推进,液压技术也开始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监测。
液压技术可以与其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例如机器视觉、激光测距和人工智能等,实现更高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5.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液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工业和机械领域,液压系统的故障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液压元件和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更加注重品质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安全保护和监测。
总之,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小型化和轻量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液压或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液压或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液压和气动技术是近代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两种重要能源转换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液压和气动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液压或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方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液压和气动技术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液压和气动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绿色化环保方向: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未来液压和气动技术的发展也将以环保为主要目标。
新型的环保液压和气动元件和系统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智能化方向:智能化技术将成为未来液压和气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液压和气动系统将更加智能化,系统将根据环境和任务自动调节和控制。
3.微型化方向:未来液压和气动技术的发展也将趋向于微型化。
新型的微型液压和气动系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微型机器人、医疗仪器等。
二、优势1.可靠性强:液压和气动系统构造简单,没有复杂的电子元器件,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工业控制场合。
2.输出功率大:液压和气动技术的传动效率较高,输出功率大,可以范围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功率控制场合。
3.适应性强:液压和气动系统适应性强,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三、挑战1.高生产成本:液压和气动技术需要许多元器件和系统,生产成本较高。
由于气压容易泄漏,因此气动系统需要更多的元件,生产成本更高。
2.能源消耗大:液压和气动系统的能源消耗较大,因此需要优化系统设计、提高系统效率,以降低能源消耗。
总之,液压和气动技术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技术。
未来液压和气动技术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开发新型的液压和气动元件和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实现更加环保、节能和智能的系统设计。
目前国内外液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国内外液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液压技术现状液压技术相对机械传动来说是⼀门新技术,从17世纪中叶巴斯卡提出静压传递原理,珠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台⽔压机算起也只有⼆、三百年的历史。
近代液压系统技术在⼯业上真正推⼴使⽤亦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于它和微电⼦技术密切结合、得以在尽可能⼩的空间内传递出尽可能⼤的功率并加以精确控制,更是近15年内的新事物。
我国液压⾏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有⼀定⽣产能⼒和技术⽔平,初具规模的⽣产科研体系。
⽬前全国约有近300家企业,还有液压研究室(所)、国家级液压元件质监督检测中⼼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国液压站已可为⼯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塑机、冶⾦、矿⼭、⽯油化⼯、铁路、船舶、轻⼯机械提供⽐较齐全的产品。
⽬前,液压元件产品约有1000个品种,近10000个规格。
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产品⽔平有⼀定提⾼,⽣产出⼀些具有世界⽔平的产品。
另外,在CAD和CAT技术、污染控制、故障诊断、机电⼀体化、海⽔及⾼⽔基溶液的应⽤、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等⽅⾯也取得可喜成果,不少成果并已⽤于⽣产。
我国液压⼯业重视同国外企业进⾏有效的经济和技术合作,近年来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很多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等制造技术,为提⾼产品⽔平和⽣产能⼒起了重要作⽤。
⽬前已和美国、⽇本、德国共同建⽴了某些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将推动我国液压⼯业的发展。
⼆、国外液压⼯业发展概况;(1)液压⼯业⽣产规模在国外,液压⼯业的发展速度⾼于机械⼯业。
美、⽇、德等主要国家⼈均产值以⽇本为最⾼,其主要原因是⽇本⼯⼚设备⾃动化程度⾼和⽣产管理完警。
此外,⽇本各企业外协盘⼤,它将⼀些零件扩散给协作⼚加⼯,实现零件专业化,这也是销售额⾼的原因之⼀。
(2)世界液压⼯业市场概况:A)液压产品需求动向液压技术的应⽤领域越来趣⼴泛,据分机建筑⼯程机械、农机等⾏⾛机械是液压⼯业的主要⽤户,在产业机械中,机床、冶⾦,塑机是主要⽤户。
由于机床、塑机、万味吕⼊等⾏业部分传动已被电⽓传动所取代,其需求量减少,建筑、⼯程、冶⾦等需要量的⽐重。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发展: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液压技术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液压系统将更多地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液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算法,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系统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小型化和轻量化:随着机械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趋势,液压技术也需要适
应这一发展趋势。
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减小液压元件和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和移动性。
4. 高压技术:随着工程机械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要求越来越高。
高压液压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液压技术的重要方向,液压元件和系统将更加耐压和可靠。
5. 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液压技术将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实现
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控。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液压系统的远程诊断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总体而言,液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节能环保、小型化和轻量化、高压技术以及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
这些趋势将推动液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液压技术作为一种传动方式和控制方式,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型化和集成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工艺的发展,液压元件和系统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液压技术逐渐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了集成的液压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2. 高效性:液压技术在能源转换效率上不断提高,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减少能量损耗和泄漏,提高系统的效率。
3. 智能化:液压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液压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实现对液压系统参数的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4. 环保和节能:液压技术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
采用新型的液压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减少系统的能耗和噪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 网络化和大数据应用:液压技术的网络化和大数据应用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液压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总的来说,液压技术在小型化、高效性、智能化、环保和节能、
网络化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未来还将继续朝着更加先进、可靠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前言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其他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结构紧凑、反应灵敏、易实现操作自动化等特点。
液压油是液压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液压系统中它起着能量传递、系统润滑、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
随着液压系统的技术发展,精密元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电液伺服阀、精密过滤器等,对液压油质量要求逐渐提高。
要求液压油应具有优良的粘温性能、抗磨性能,与相关材料的适应性、过滤性,特别是热稳定性及氧化安定性要好,确保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好的清洁度,以满足日益更新的液压系统用油要求。
1、液压油现状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制液压油,70年代研制成功HL抗氧防锈液压油和HG 液压导轨油,80年代研制生产出HM抗磨液压油、HV、HS低温液压油及抗燃液压油,为各种液压设备提供了适宜的液压油。
90年代研制成功了产品质量符合DenisonHF-0规格的高压抗磨液压油(叶片泵17.5MPa,柱塞泵34.5MPa),目前我国的液压油品种较为齐全,但与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国内油品生产厂家几乎没有清净液压油和绿色液压油产品上市。
液压油大体上可分为抗磨液压油、抗燃液压油、清净液压油、绿色液压油(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等品种,其中使用量最大的为抗磨液压油,全国年产约25万t。
1.1、抗磨液压油国外各大石油及化学公司均有各种类型不同牌号的抗磨液压油系列产品出售,年产约为1000万t。
有代表性的、被用户普遍接受的抗磨液压油规格有:美国的VickersI-286-S、M-2950-S规格和CincinnatiMilacronP-68、P-69、P-70规格;前联邦德国的DIN51524(II)规格。
VickersI-286-S规格主要强调35VQ-25叶片泵试验;M-2950-S规格主要强调V104C叶片泵试验;Cincinnati MilacronP-68、P-69、P70规格主要强调油品的热稳定性和对金属材料的适应性;DIN51524(II)规格主要强调油品的负载能力,即运动金属部件表面接触的润滑剂可承受的最大负荷,该规格油品主要适用于欧洲市场。
1994年我国颁布GB11118.1-94液压油标准,该标准所属产品包括HL、HM、HV、HS和HG5个品种。
与国际代表性的几个标准相比较,具有品种齐全、性能要求全面、综合性强、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特点。
HL是通用机床使用的抗氧防锈液压油;HM为抗磨液压油,抗磨性能突出,应通过FZG齿轮试验机、V104C叶片泵台架试验;HV与HS属低温液压油寒区冬季使用;HG为液压导轨油,要求有适宜的动-静摩擦系数和防爬滑能力。
抗磨液压油的技术关键是有较好的价格性能比和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剂,国外总剂量从早期的1.5%左右降到目前的0.6%,国内目前最好水平为0.8%左右。
说明还有一定的差距。
抗磨液压油添加剂配方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为主剂的锌型配方体系,另一种为无灰配方体系。
由于ZDDP中的锌对青铜部件有腐蚀作用,而柱塞泵内又有青铜部件,锌型配方的液压油在柱塞泵上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出了无灰配方。
目前,两种配方平衡发展,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均生产HL、HM、HV等产品。
1. 2、高压抗磨液压油高压抗磨液压油适用于含高压泵(叶片泵最高压力17.5MPa,柱塞泵最高压力34.5MPa)的液压系统。
在满足GB11118.1-94中HM液压油优级品基础上,还要通过Denison公司的T5D叶片泵和P46柱塞泵两种高压泵台架试验。
美国的DenisonHF-0、HF-1、HF-2规格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 其中HF-0规格要求油品在高压下具有抗磨性和润滑性,油品既要通过DenisonT5D叶片泵试验,又要通过DenisonP46柱塞泵试验;叶片泵为钢钢摩擦副,柱塞泵为钢- 铜摩擦副,两种泵对油品抗磨性能和润滑性能特点要求不尽相同,在某种程度上互相矛盾,一般质量品质的液压油很难满足要求。
另一方面,HF-0规格对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要求十分严格,进行ASTMD943(1000 h)及CM热稳定性试验,确保机械设备在苛刻条件下长周期运转。
原大连石化公司石化研究院从美国西南研究院引进了DenisonT5D和DenisonP46台架试验机, 已通过鉴定并投入评定工作。
上海同济大学也已建立了相关的试验台架( DenisonT6D叶片泵和SauerSundstrand24柱塞泵) 。
国内有大连石化、兰炼、锦西石化、茂名石化和上炼等几家的高压抗磨液压油通过上海同济大学的高压泵台架试验,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相当。
这些油品添加剂配方类型既有锌型的,又有无锌的,总剂量为1.0%~ 1.5%。
1. 3、清净液压油装有电液伺服阀的液压系统需使用清净液压油,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很高, 特别是油中的固体颗粒不可超过一定的范围。
固体颗粒对液压系统的危害是严重的,它使液压泵、液压阀等精密元件大面积过早磨损而丧失工作能力,液压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固体颗粒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成品油中固有的,由于油品运输、储存管理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设备安装检修时清洗不彻底都会给液压油带来新的污染。
这些因素引起的固体颗粒污染均可以通过反复精密过滤等手段加以改善。
另一方面液压油本身的热稳定性及氧化安定性是影响液压系统能否长期稳定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通常液压油在高温及氧气存在环境下,经一定时间作用后,由于添加剂分解、氧化反应等逐渐产生油泥、胶质、积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设备的危害很大。
在油品的研制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种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研制出热稳定性好、氧化安定性优、寿命长的清净液油。
国外公司清净液压油的生产及管理水平较高,专罐专用,专罐车运送至使用现场,经精密过滤后装入用户的专用油罐。
1987年航空工业部参照NAS1638(美国航空航天标准)制定国家军用标准GJB420-87飞机液压系统用油液固体污染度分级,固体污染度8级以下水平的油品可满足含有电液伺服阀及其它精密元件的液压系统用油要求。
固体污染度测定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GJB380.4 -87,利用自动颗粒计数器测定油液固体颗粒污染度。
另一种是GJB380.5-87,利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油液固体颗粒污染度。
前者仪器费用高,测定结果不受人为视觉影响。
后者仪器费用低,但测定结果受人为视觉影响。
国内上炼、兰炼均引进了自动颗粒计数器并已投入使用。
1. 4、抗燃液压油抗燃液压油主要用于冶金、采矿、电厂、机加工等行业的接近或临近火源、热源的液压系统。
主要分为水基液压油(水包油型、油包水型、水-乙二醇型)、磷酸酯型和其它合成型三种,分别适用于不同压力范围和不同温度范围的液压系统。
油包水型与水包油型抗燃液压油价格低廉,适用于温度和压力均较低的液压系统。
二者存在的问题是它的废油液对环境的污染较其它抗燃液压油严重,应开发可生物降解的水-化学液,以满足环保要求。
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占抗燃液压油比例最大(50%左右),使用压力最高可达35MPa,随着液压装置向着高温、高压和高效率方向发展,提高水-乙二醇抗燃液压油的润滑性能及寿命显得非常重要,润滑性能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水溶性油性剂和抗磨剂的优劣,寿命依赖于优异的稳定性及综合性能。
磷酸酯型抗燃液压油,抗燃性能最突出,自燃点高达550以上。
即使在高温下着火,火焰不扩散。
适用于高温、附近有明火的液压系统。
它的缺点是对人有毒性且价格较其它类抗燃液压油高许多。
1. 5、绿色液压油21世纪人类更加注重自身的生存环境,环保问题近20年来已成为全球科学家重点研究对象,各国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控制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石油基油品生物降解性差,污染湖泊、河流、海洋及地下水系统,威胁人类的生存,为解决这一问题发达国家已开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出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
1994年绿色液压油用量已占液压油总用量7% ,2000 年达到10%。
绿色液压油常被称为生物降解液压油,要求这类液压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活性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最广泛使用的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是: CEC(欧洲联合会) 于1982年发布的CEC-L-33-T-82,目前该方法已更名为CEC-L-33-T-93用于评定多种润滑油。
对绿色液压油来说要求其生物降解率大于80% ,基础液是影响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决定因素,不同基础液的生物降解能力见下表1。
表1不同基础液的生物降解能力由表1可知:植物油及合成酯有较佳的生物降解性,大多使用这两种物质作为绿色液压油的基础油。
植物油主要由脂肪酸三甘油脂组成,作为基础液具有无毒、极好的生物降解性、可再生性、好的润滑性、高粘度指数等优点;同矿物油相比价格较高、氧化稳定性差、低温流动性差、水解安定性差等。
氧化稳定性差是植物油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来说,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越高,油酸含量越低,油品的氧化稳定性越差,高油酸的单不饱和酸含量高且多不饱和酸含量少的植物油,比一般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好。
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通过与适宜的抗氧剂复合而提高,也可通过种植技术即基因改性或化学改性来提高。
可生物降解添加剂是润滑油生物降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改善润滑油的多种性能,还要不影响润滑油的降解性,美国Tthgo公司研制的生物降解润滑油专用复合添加剂( XT7033)可满足使用要求。
可生物降解添加剂不可含有重金属和危险的化学物质,可以使用浅色的硫化脂肪酸或衍生物和磷酸酯。
德国对液压油使用的抗氧剂( 酚类、胺类)、防腐剂及金属钝化剂进行了研究,发现酚类抗氧剂起主要作用且效果显著。
植物油与矿物油相比具有可再生性,与合成酯相比价格较低,随着对植物油改质技术的完善,植物油的应用前景更广阔。
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绿色液压油标准及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这项工作有待完善。
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机构(北京石化院、上炼石化院、上海大学、兰州化物所等)开展了绿色液压油的研究工作,但尚无商品化产品。
2、国内外液压油的差距我国液压油复合剂加入量一般都高于国外,油品的性能价格比较差。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液压油专用单剂少,如无灰硫磷型极压抗磨剂大多为齿轮油而研制, 化学活性较高,而液压油要求这类剂的化学活性要适中,化学稳定性好。
国内基础油生产方式大多采用老三套工艺,基础油中碱性氮含量高,碱性氮使抗氧剂作用效果大大降低,影响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国外基本上是使用加氢油作为基础油来生产润滑油,成品油各方面性能都得到提高。
国内添加剂及液压油生产管理水平较差, 产品质量不稳定,给使用者带来困难。
3、发展方向基础油是各功能添加剂的载体,是实现安全润滑的基础,基础油在提供润滑的同时,还受到热氧化作用和水污染等。
矿物油中的非理想组分,特别是碱氮氧化物,极易被氧化及乳化,加速油品的老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