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探究教学策略研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探究教学策略研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探究教学策略研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在小学段开设的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该课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进行了大量尝试,认为教师执教时应关注课标落实、导入自然生成、植入现实生活元素、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以保进品德生生活(社会)课程探究学习的达成。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社会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根据新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基础教育小学段的综合课程。课程开展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一直以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知行分离,要解决这个问题感动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的情感是关键。新课程呼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探究学习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如何在品德课堂中开展有效探究活动,引发学生真参与,唤起学生真感受。笔者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开展有效探究活动,以课程标准为基点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定位,是开展课堂有效探究活动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在保持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在具体内容和表述上作了微调:进一步贴近少年儿童和生活;进一步淡化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知识本位的特征,力求三维目标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中的综合实现。在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其中尤其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课程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品德学习从情感体验开始,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度,并为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开展品德课堂有效探究活动,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点。

在课程标准中,不同年段的课程内容要求不同。这些内容标准呈螺旋上升,各内容主题之间又互相联系。比如“我的健康成长”这个课程内容,共有八点要求,清楚地点明了各年段要达到的要求,如中年段要实现“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而高年段则要懂得“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各年级的要求清楚明确,相互联系。各年段达到的目标层次不一……因此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全面、系统地通读所有课程内容标准,对而在立足某一个主题学习时,则应联系其他主题中相关联的内容和要求,做出阶梯性、层次性的梳理,这样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时才准确、科学、合理。如与六年级下册《成功有约》一课,是“我有一个梦”的第二次主题内容,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的课程内容。从整个单元教材编排上看,单元三个活动主题体现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小小少年”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饱含着亲友的关怀和嘱咐;“明天不遥远”则引导学生做好上中学的心理准备,对自己有坚定的自信心。“我有一个梦”则是单元内容的前后衔接,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成功充满乐趣,却无捷径。只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树立自信、就能拥有理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因此,

设计《与成功有约》一课的探究活动,应定位于使学生要学会审视自己、欣赏自己,充满自信,懂得通往未来的路是曲折不平、充满坎坷,只有百折不挠、勇于攀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二、开展有效探究活动,课堂导入自然生成

传统的品德课堂学生不喜欢参与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取决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自然生成的课堂导入是品德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要想深入学生心灵,首先就不能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顺水推舟式的探究活动,联系生活巧妙导入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情境,秉持着“顺其自然”的理念,不要刻意的雕饰,联系生活,适度的牵引,创设轻松自然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吐露心声,便能起来水到渠成的效果。请看以下教学实录

例:《班集体,我们的家》一课教学

师:“同学们,蓝天是小鸟的家,江河是小鱼的家。一(2)班就是咱们48个同学的家。谁来说说,咱们的家是什么样的。”

以拉家常的方式引起话题,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抢着回答:“我们一(2)班很漂亮”“我们班很美丽”“我们班得了很多次优秀班级”(注:该校每周评比一次优秀班级)……

师:“咱们这个美丽的家可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现在,请大家认真看一看咱们的‘家’。跟老师说一说,当初你们是怎么样来打扮我们的‘家’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班级风貌,及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

(学生们兴趣盎然,开始探究活动)

“我和XX一起对齐桌子。”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开心地说。

“我的照片被老师贴到了明星栏。”……

通过重温建设班级的经过,孩子们记忆中的快乐时光又回来了!在不知不觉中,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稍后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十分愉快。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设计自然生成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真情实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来设计,如《法在我身边》利用近期本地发生的重大违法事例来展开活动;可以通过谈话来引入,如《我在长大》;可以开展活动来引发思考,如《男生女生》……总之,精心设计的导入所起到的是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开展有效探究活动,植入现实生活元素

“回归生活”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该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它注重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学习的基础,强调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并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因此,开展品德探究活动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所建立的联系,找到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研究社会。

1.探究活动要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

“品德形成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从本质来说就不成功。在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开展探究活动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去挖掘素材,站在孩童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受、去认可,激发其道德情感,帮助其形成道德行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

容,在保证目标达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班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添减,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马路修到家门口》,我联系学生活开展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师:“我们柳州市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造,上节课我已经让同学们对身边的交通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现在,我们来讨论柳州交通的新变化。在我们周围,你都了解到哪些交通的变化?请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跟大家说一说。”

由于课前做了大量调查结果,学生的发言都很踊跃。

生一:“我来给大家说说文昌路的变化。文昌路两旁种满了鲜花,铺满了绿草。路又宽又平,特好走。你们看,我就是我收集到的这条路的照片。”

生二:“文昌路通车了,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到河东开发区办事了。”

生三:“我来说说我了解的情况,我每天上学走的胜利路发生了大变化。以前胜利路又小又窄,现在,路变宽了,车和人走的道分开,通行速度变快了,人也安全了……”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善于观察,把你们的切身体会告诉了老师,让老师真切地意识到咱们柳州的交通变化可真大!”

“如今,改造后的柳州变得越来越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来游玩。这不,我的一位朋友听说柳州变化很大了,打算这周周末专程从南宁来到柳州欣赏咱们新柳州的风景。现在,我就请同学们帮我一个忙,帮我设计一条柳州市区出行线路,让我能开开心心地带着朋友游柳州。”

学生根据这个任务,主动提出分组小组商量,设计出行线路,最后再全班汇总……(每个小组发给一张电子地图,结合电子地图设计出行线路。)

通过设计出行线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品德中懂得了交通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融合了生活元素,既有趣味,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上品德与社会课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体验生活、享受快乐的过程。

2.探究活动要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状态,如学生的参与状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状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否创造出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这些状态达到最佳效果,并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能否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分析来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指标。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活动应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课堂上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状态的直接诱因。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漠不关心,那么学生就很难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造成课堂上心猿意马、萎靡不振。为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化枯燥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教师创造的氛围中。如在《法在我身边》一课中,教师利用近期发生在学生身边,为大众所熟知的违法事件作为引入,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了讨论学习的需求。

3.探究活动要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显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的、接受的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

学会学习的能力,并达到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因此,探究活动可以通过明确的任务,有效的分工,清楚地步骤等,鼓励学生去主动合作完成任务。如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随机分组,然后建立小组文化,如开展三分钟建组名、组歌,五分钟排练、展示,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合作的真正含义。

四、开展有效探究活动,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堂结构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设计活动往往容易出现前后衔接脱节,环节目标达成没有层次等问题。而我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利用思维导图对于活动安排,目标达成十分清楚、明了,方便自己做调整。如《与成功有约》一课,笔者原本设计思维导图如下:

通过思维导图发现几个活动有内容重复的地方,如“身边人的成功”与“我的成功经验”有雷同之处,环节显得啰嗦,于是进行了调整、修改,变成:

这样一来,环节虽然清楚了,但却发现学生认识逻辑没有完整,仅有“感受成功”与“走向成功”,却没有“了解成功”,笔者继续调整思维导图,形成了最终的探究活动环节:

于是,活动层次分明,目标达成清楚。而基于此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也获得了全国目标赛课一等奖。在每一次备课中,笔者认真地将如何进行品德有效探究活动的研究与思维导图的运用结合在一起,总结出适应学科特点的高效备课方法,将之命名为“三步聚焦法”:第一步:聚焦文本,思维导图凝聚智慧;第二步:聚焦设案,关注生成发现问题:第三步:聚焦课堂,注意细节形成佳品。并运用这种备课方式与品德教师们开展高效备课,收获甚为喜人,取得了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赛课奖励。

行走在路上,最美的风景在前方。用心研究,寻求品德课堂探究教学策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研究

的路上,你就能享受到了快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