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选择题题型专练(五)比较、变化类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A卷

江苏省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A卷

江苏省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葫芦岛期末) 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材料中的“基本错误”指的是()A . 权力分立与制衡B . 英属殖民政府的残留C . 松散的邦联制D . 州际平等原则2.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中)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 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B . 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 . 农民战争的影响D .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的影响3.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 .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 . 破坏传统文化C .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 .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4. (2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 .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 .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 . 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5. (2分) (2019高一上·武山期末) 如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从坐而站到跪。

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 . 皇权的不断强化C . 地方权力不断加强D . 相权的不断加强6.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I)卷(新版)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I)卷(新版)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6高二上·天水月考)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B . 制天命而用之C . 不以人助天D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 (4分) (2017高二下·黄陵期末)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 . “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 . “苏湖熟,天下足。

”D .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3. (4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表明宋代()A . 皇权渐趋衰弱B . 地方权力削弱C . 君主专制加强D . 监察制度完善4. (4分)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这一现象表明A . 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B .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 .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D .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5. (4分)(2019·金华模拟) 近代上海地方政府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规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

”与该现象产生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 《南京条约》附件B . 《北京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6. (4分)(2016·鞍山模拟) 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II)卷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II)卷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二下·醴陵期中)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 . 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 .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 .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2. (2分) (2016高一下·沈阳期末)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 .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 .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 .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3. (2分)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 .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 .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4. (2分) (2015高二上·湖州期中)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A . 方向不定的风B . 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C . 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D . 民族融合的风气5. (2分)(2016·惠州模拟)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 . 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 . 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 . 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 . 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6. (2分) (2016高一上·太原月考) 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五)比较、变化类练习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五)比较、变化类练习

(五)比较、变化类(建议用时:40分钟)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中外关联视角主题5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中外关联视角主题5Word版含答案

主题5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视角1 16〜18世纪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1. 16〜18世纪西方经济的发展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加以拓展。

2.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中西方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以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中南美洲带来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烟草、向日葵、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和高岗山坡地成为宜农土地。

这样使明清急速增长的人口有了粮食保障,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重大变化。

(3)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商品在亚洲并没有竞争力,欧洲商人只能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中国)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等。

在明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也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视角2 19〜20世纪4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外国经济因素(1) 经济结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变化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
(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7 分)
14.(2018·山东枣庄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4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解析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据此可以推断出( )
A.官修史书反映真实客观的历史 B.官修史书利于修撰规范多样
C.统治者通过官修史书借鉴历史 D.官修史书促成社会重史风尚
8.(2018·河北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 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 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
202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古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 40 分钟;满分 8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 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2.(2018·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 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 A.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 3.(2018·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 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4.我国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铁农具,河南省达 960 件,远超过排第 2 位的陕西省的 111 件, 四川省和湖南省出土的铁农具分别为 54 件和 49 件。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炼铁技术发展较迅速 B.铁农具已在各地推广 C.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生产成就较突出 5.(2018·贵州凯里一中三模)南朝大族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写道:“田连冈而盈畴,岭 枕水而通阡。”以致朝廷作出规定:第一、二品官占山三顷,三、四品二顷五十亩……先占者不 得更占。据此可知当时( ) A.政府对庄园经济的否定 B.士族阶层力量的迅速壮大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主线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主线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为突出特征;1949~1976年第二阶段,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强。

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入侵,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3.影响: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条件(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练习:题型分类练 训练7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大二轮(江苏专用)复习练习:题型分类练 训练7 比较异同类选择题

训练7比较异同类选择题1.《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

二者的共通之处()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答案 D解+析据材料“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材料主要是突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受到有神论思想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突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燧人氏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可知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突显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的立场上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答案 C解+析墨子“节用”的观点代表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孟子“民本”的思想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B两项表述错误;三者的观点都涉及建立或保护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选择C项。

3.《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答案 B解+析材料体现出儒家把修身与治国联系起来,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所说的修身指的是道德修养,并非完全指的知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基础,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比较、变化类(建议用时:25分钟)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2019·宿迁一模)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表明编者()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3.(2019·滨州二模)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4.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A.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B.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D.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5.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D.评价置于具体历史时期6.(2019·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

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绢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

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8.下表反映的是中国主要出口物的数据变化(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社会()主要出口物1871—1873年1891—1893年茶叶 1 022 159 公担 1 055 064 公担蚕丝37 529 公担59 946 公担大豆57 506 公担760 522 公担棉花8 486 公担290 417 公担A.市镇经济开始应运而生B.已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商品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商贸型农业成为农村生产主导9.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主要不同在于()A.近代化的程度B.企业分布的区域C.所有制的形式D.对外国经济的态度10.(2019·江阴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两则评论都旨在强调()A.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历史趋势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11.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

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B.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C.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12.(2019·苏州二模)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这一改变()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缓和了与国民政府的对立13.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

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14.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

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

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C.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D.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15.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

雅典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16.(2019·淄博模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17.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C.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D.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18.(2019·荷泽一模)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

两者()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19.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20.(2019·连云港一模)阅读表格,表格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日期宣布废除奴隶制英国1807 1808.1.1 1833法国1792;1818 1818 1848美国1808 1865葡萄牙1836 1858;1869 1878西班牙1820 1878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发展21.(2019·河北“名校联盟”高三质监)“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22.(2019·泰州二诊)列宁曾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的,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的。

1952年,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这一观点的转变()A.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深入B.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C.导致西方对苏联的孤立与遏制D.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3.(2019·石家庄二模)图一和图二分别为1956年和1970年欧洲冷战示意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A.美国丧失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B.世界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C.大国放松了对阵营内小国的控制D.苏联在对峙中的优势地位24.(2019·淮安二模)下图漫画刻画了两任美国总统在应对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出美国()A.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B.外交策略由谨慎到鲁莽C.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D.处理国际事务主观随意(五)比较、变化类1.解析:选B。

“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是人文化的体现,故选B项;“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说明增加了和现实的联系,更贴近生活,排除A项;“《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不能说明宗法等级观念淡化,排除C项;“《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体现颂词向生活化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伦理与天道完全分离,排除D项。

2.解析:选C。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语》和《战国策》内容上的不同,不能体现出史书编写体例上的创新,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都体现不出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兴起,故C项正确;《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两者都不能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故D项错误。

3.解析:选B。

题干中爵位由先秦时期是政治权力的标志到秦以后不再具备行政职能,联系所学秦朝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的知识可知,爵位制依时而变,故选B项;爵位制与宗法制有关系,但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密切相连,题干强调的是爵位制依时而变,排除C项;爵位制的变化根本上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且无法反映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

4.解析:选A。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显示了写书的目的是了解古今社会变迁,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参考;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作《历史》的背景是希波战争,其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表明是要让后人记住为保护希腊民主和城邦制度、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功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