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最新高中物理 第9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3节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课堂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3(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物理 第9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3节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课堂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3(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物理 第9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3节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课堂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3(

第九章第3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印刷厂里为使纸张好用,主要应控制厂房内的( B )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

C.温度D.大气压强

解析:印刷厂里为使纸张好用主要应控制厂房内的相对湿度。

2.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 C )

A.水不再蒸发

B.水蒸气不再液化

C.蒸发和液化达到动态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蒸发是水分子从液体中跑到气体中,而液化是气体水分子跑到液体中。水蒸气达到饱和时,蒸发和液化仍在继续进行,只不过蒸发和液化的水分子数量相等而已,选项C 正确。

3.(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活塞的容

器底部有一定量的水,现保持温度不变,上提活塞,平衡后底部仍有部分水,则

( A )

A.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都不变

B.液面上方水蒸气的质量增加,密度减小

C.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减小,压强减小

D.液面上方的水蒸气从饱和变成未饱和

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活塞上提前,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水蒸气为饱和汽,水蒸气密度一定,其饱和汽压一定。当活塞上提时,密闭容器中水面会有水分子飞出,使其上方水蒸气与水又重新处于动态平衡,达到饱和状态。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水蒸气密度不变,饱和汽压也保持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B.将一大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即是非晶体

C.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D.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组成晶体的微粒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但沿晶体的不同方向,微粒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性质不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故A错误;晶体不会因为颗粒的大小而改变,即使敲碎为小颗粒,仍旧是晶体,故B错误;潮湿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与绝对湿度无关,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不一定较大,故D错误;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

5.(江苏启东中学2016年高二下学期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大,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大

B.单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水龙头中滴下的水滴在空中呈球状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D.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故A正确;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水龙头中滴下的水滴在空中呈球状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故C 正确;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D正确。

6.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温度计与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距越大,表示( BD )

A.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

C.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离饱和程度越近

D.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绝对湿度离饱和程度越远

解析:示数差距越大,说明湿泡的蒸发非常快,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即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绝对湿度离饱和程度越远,故B、D正确,A、C错误。

二、非选择题

7.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可继续将火烧得很旺,煮得满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谁的想法更为合理?说出理由。

答案:小红的想法更好。粥沸腾后,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给粥加热,粥的温度都不会改变。火太大粥就会因沸腾太剧烈而溢出锅外,同时粥中的水分汽化太快,使粥很快蒸干。所以锅内水开后使用小火更好。

8.白天的气温是30℃,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0%,天气预报夜里的气温要降到20℃;那么夜里会不会有露珠形成?为什么?(30℃时,空气的饱和汽压为4.24×103Pa;20℃时,饱和汽压为2.3×103Pa)

答案:B=p

p s,p=Bp s=60%×4.24×10

3Pa=2.544×103Pa>2.3×103Pa,大于20℃时的饱和汽压,故夜里会出现饱和汽,即有露珠形成。

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远离。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就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也就是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就是暂时形成的,边界与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与扩散的特

点。 3、液体表面张力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就是引力,它的作用就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瞧到的液滴都就是球面形的。液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与不浸润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就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 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 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 解释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 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 体浸润固体。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 内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 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 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 势,这样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 体。 说明一种液体就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例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蜂蜡;水银可以浸润铅与锌,但 不能浸润玻璃。 四、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液之间的动态平衡;2、知道什么是饱和汽和未饱和汽,知道在一定温度下未饱和汽的密度小于饱和汽的密度.3、知道饱和汽压随温度而变化,与体积没有关系,并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进行说明.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动态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动态平衡”是掌握饱和汽的关键,让学生体会从“动”的角度来研究一种现象,并能运用微观理论进行解释,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液体的汽化和气体的液化,高中物理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提高,用微观分子的运动解释了这两种现象,并介绍了动态平衡状态,进而引出了饱和汽、饱和汽压的概念,并针对饱和汽和饱和汽压的一些特点进行了阐述.掌握饱和汽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空气的湿度以及相关的气象知识;在后面学习的威尔逊云室时也会用到相关的知识.

教法建议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准确的理解“动态平衡”是掌握饱和汽的关键,“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此时气体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要注意强调“平衡”关系: 注意主要知识点的明确:饱和汽: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压: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汽压大;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理想气体定律对饱和汽不适用,而未饱和汽近似遵守理想气体定律.   教学设计示例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做引导:1、引入动态平衡概念: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此时气体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教师强调“平衡”关系: 2、几个关键性的概念:饱和汽——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压——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叫做饱和汽压;(1)相同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汽压大;(2)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

高中物理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第1节碰撞教学案教科版

第1节碰__撞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一、碰撞现象 1.碰撞 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或几个)物体相遇而发生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2.碰撞特点 (1)时间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 (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外力。 (3)位移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位移极小,可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 试列举几种常见的碰撞过程。 提示:棒球运动中,击球过程;子弹射中靶子的过程;重物坠地过程等。 二、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动能的变化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滑块和光电门,挡光条和弹簧片等。 2.探究过程 (1)滑块质量的测量仪器:天平。 (2)滑块速度的测量仪器:挡光条及光电门。 (3)数据记录及分析,碰撞前、后动能的计算。 三、碰撞的分类 1.按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损失分为: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变,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E k1+E k2=E k1′+ E k2′。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小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 E k1′+E k2′<E k1+E k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黏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分为: (1)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沿同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高中阶段只研究

正碰)。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1.探究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Δx Δt ,式中Δ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 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3)不同碰撞情况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Δx Δt ,Δx 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Δt 为小 车经过Δx 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3.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碰撞。 (4)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有关速度。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液之间的动态平衡; 2、知道什么是饱和汽和未饱和汽,知道在一定温度下未饱和汽的密 度小于饱和汽的密度.3、知道饱和汽压随温度而变化,与体积没有关系,并能用气体分子动理论进行说明.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动态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动态平衡”是掌握饱和汽的关键,让学生体会从“动”的角度来研究一种现象,并能运用微观理论进行解释,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液体的汽化和气体的液化,高 中物理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提高,用微观分子的运动解释了这两种现象,并介绍了动态平衡状态,进而引出了饱和汽、饱和汽压的概念,并针对饱和汽和饱和汽压的一些特点进行了阐述.掌握饱和汽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学习空气的湿度以及相关的气象知识;在后面学习的威尔逊云室时也会用到相关的知识. 教法建议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准确的理解“动态平衡”是 掌握饱和汽的关键,“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此时气体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要注意强调“平衡”关系: 注意主要知识点的明确:饱和汽: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 和汽,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压:相同 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汽压大;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体积无关;理想气体定律对饱和汽不适用,而未饱和汽近似遵守理想气体定律. 教学设计示例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做引导:1、引入动态平衡概念:单

高中物理专题-碰撞

高中物理专题-碰撞 一.知识要点 1、碰撞:碰撞现象是指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现象。这种相互作用时间很短,并且在作用期间,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外力的作用可忽略,所以任何碰撞现象发生前后的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2、正碰:两球碰撞时,如果它们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球心的连线方向,这样的碰撞叫正碰。 3、弹性正碰、非弹性正碰、完全非弹性正碰: ①如果两球在正碰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无损失,这种正碰为弹性正碰。 ②如果两球在正碰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这样的正碰称为非弹性正碰。 ③如果两球正碰后粘合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这种正碰叫完全非弹性正碰。 4、弹性正确分析: ①过程分析:弹性正碰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即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见下图。 ②规律分析:弹性正碰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机械能表现为动能)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图所示,物体B 与一个轻弹簧连接后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A 以某一速度v 与弹簧和物体B 发生碰撞(无能量损失),在碰撞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A 的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B .当A 与B 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C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A 与B 的最终速度都是v /2 D .如果A 、B 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两物体再次分开时,A 的速度最小 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依次有质量为m 、2m 、3m ……10m 的10个球,排成一条直线,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开始时,后面的9个球都是静止的,第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向着第二个小球碰去,这样依次碰撞下去,最后它们全部粘合在一起向前运动,由于小球之间连续的碰撞,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为 。 例3.A 、B 两小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动量分别为P A =6.0kg ?m/s ,P B = 8.0kg ?m/s .A 追上B 并与B 发生正碰,碰后A 、B 的动量分别为P A ' 和P B ',P A '、P B ' 的值可能为( ) A .P A ' = P B '=7.0kg ?m/s B .P A ' = 3.0kg ?m/s ,P B '=11.0kg ?m/s C .P A ' =-2.0kg ?m/s ,P B '=16.0kg ?m/s D .P A ' = -6.0kg ?m/s ,P B '=20.0kg ?m/s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案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目标导航 1.知道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和其特点。 2.理解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湿度计的原理。 诱思导学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其比较如下表: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2)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友情提示: A: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 B: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3.空气的湿度 (1)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

绝对湿度。 (2)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 1 )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 压(P S )的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即空气的相对湿度(B)为: B=(P 1 /P S )×100% 友情提示:空气的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但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所以与绝对湿度相比,相对湿度能更有效的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 4.湿度计 过去常用的湿度计有干湿泡湿度计和毛发湿度计,现代湿度计多使用传感器测量湿度。 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1.解析:因为天气潮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大,水蒸气接近饱和,蒸发变慢,所以衣服不容易晾干。 2.解析:液面上部的蒸汽达到饱和时,仍然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但此时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液体分子和从蒸汽中回到液体的分子个数相同,所以从宏观上说,蒸汽的密度不再增加,蒸发停止。 3.解析:在饱和时,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液体分子和从蒸汽中回到液体的分子个数相同,但温度降低时,液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液体分子数少于从蒸汽中回到液体的分子个数,所以蒸汽的分子密度减小,压强减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4.解析:雾珠是在玻璃的内表面上,因为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但室外的温度低,所以玻璃的内表面处的空气的温度较低,若温度降低使水蒸气达到饱和,便会在玻璃上凝结成雾珠。 5.解析:查表可知25℃时水蒸气的饱和汽压为P S =3.2×103Pa 所以由相对湿度的公式得B=(P 1/P S )×100%= 3 3 310 3.210 ? ? ×100%=93.8% 即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3.8% 6.解析:查表可知30℃和20℃时水蒸气的饱和汽压分别为p 1 =4.2×103Pa , p 2 =2.3×103Pa 所以空气的绝对湿度为 p= p 1 ×60%=4.2×103×60%=2.5×103Pa 因为P大于P 2 ,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成为饱和汽。 多维链接 1.不烫手的“开水” “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16.4+碰撞+

16.4 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重锤自h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 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 (h +L )+mgL -FL =0. 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而m 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来,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22 1Mv Mgh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 +0=(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 10)(v m M FL hL m M '+-=-+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 的小球,

高中物理复习碰撞问题归类

碰撞问题归类 一、碰撞的定义 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叫做碰撞。 二、碰撞的特点 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极大,有些碰撞尽管外力之和不为零,但一般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等)相对内力(如冲力、碰撞力等)而言,可以忽略,故系统动量还是近似守恒。在剧烈碰撞有三个忽略不计,在解题中应用较多。 1.碰撞过程中受到一些微小的外力的冲量不计。 2.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然变化所需时间极短,这个极短时间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可忽略不计。 3.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速度突变时,物体必有一小段位移,这个位移相对于物体运动全过程的位移可忽略不计。 典型问题及其结论:如图示一木块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O点处于静止状态,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向质量为M的木块,射入木块后,留在其中,求木块可达最大高度。(子弹和木块均可看作质点,木块未碰天花板。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及解答: 子弹进入木块前后动量守恒 则有:mv0=(M+m)v 子弹进入木块后,与木块一起绕O点转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v2=(M+m)gh 说明:在此题中,子弹进入木块前后归为一个碰撞过程,子弹进入的过程中,木块的位移极小,忽略不计,所以在列机械能守恒定律方程时,其初状态可取木块位于最低点时的位置。 三、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只产生机械能的转移,系统内无机械能的损失,称为弹性碰撞(或称完全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同时守恒。 2.非弹性碰撞 如果是非弹性力作用,使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即机械能不守恒。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复习课程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 和汽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B. 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 C. 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D. 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T =C,可知未饱和蒸汽的压强增大,当未饱和汽的压强增大至饱和蒸汽压时,则转化成饱和汽.故A正确; B、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未饱和蒸汽的压强减小,不可能转化成饱和汽.故B错误; C、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根据饱和汽压仅仅与温度有关,可知未饱和汽在降低温度时可能转化成饱和汽,故C正确; D、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T =C,可知气体的温度一定降低,所以可知未饱和汽在降低温度时可能转化成饱和汽.故D正确. 故选:ACD 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B.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 C.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D.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 温度不变时减小体积可以增加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从而达到饱和,所以A对,B错,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其饱和汽压减小,也可达到饱和故CD均正确. 答案:ACD 根据饱和汽压仅仅与温度有关,然后结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A、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T=C PVT=C,可知未饱和蒸汽的压强增大,当未饱和汽的压强增大至饱和蒸汽压时,则转化成饱和汽.故A正确; B、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未饱和蒸汽的压强减小,不可能转化成饱和汽.故B错误;

C、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根据饱和汽压仅仅与温度有关,可知未饱和汽在降低温度时,可能转化成饱和汽,故C正确; D、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T=C PVT=C,可知气体的温度一定降低,所以可知未饱和汽在降低温度时可能转化成饱和汽.故D 正确. 故选:ACD 点评饱和汽压仅仅与温度有关,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减小体积,该题还需要结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 把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在温度不变时,可以减小压强,增加它的体积 B.在温度不变时,可以增加压强,减小它的体积 C.升高未饱和汽的温度 D.在降低温度时,减小它的体积而保持它的压强不变 正确答案:BD你的答案:BD 总结:先看温度,只要温度降低一定行,温度升高一定不行,若温度不变再按等温变化方程其中压强就是水蒸气的压强,此时体积变小则水蒸气压强变大有可能。

9.3饱和汽和饱和气压教学案

牡丹江农垦管局高级中学高二物理◆选修3-3◆教学案主备人:王金涛 §9.3饱和汽和饱和气压 【学习目标】 1.知道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和其特点。 2.理解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湿度计的原理。 5.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尝试思考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有关现象。 难点:1、理解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应用相对湿度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要点】 1、如何理解在液体表面同时进行的蒸发和液化的动态平衡? 2、决定饱和气压大小的因素? 3、水的饱和气压指的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分气压? 4、如何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干燥与潮湿感受? 【教学过程】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完成课前预习蒸发和沸腾比较表: 2.在液体表面同时发生的两种相反的过程是什么?这两种相反的过程能达到动态平衡吗?如果能达到这种动态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达到动态平衡时液体上方的液体蒸汽分子数密度和蒸汽压强的特点? 3、给出饱和汽、未饱和气、饱和汽压和未饱和气压概念。并强调饱和汽压与那些因素有关以及水的饱和气压指的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 4、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我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什么?从动平衡的角度讲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离饱和气压越远,越有利于液体蒸发还是利于水蒸气凝结成水,人们的感受是潮湿还是干爽? 5给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概念。总结相对湿度与人感受干爽与潮湿的关系。6、湿度计 过去常用的湿度计有干湿泡湿度计和毛发湿度计,现代湿度计多使用传感器测量湿度。 【知识梳理】 二、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2.同种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饱和气压就越大;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气压一般不同。 3.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4.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我们 把这个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即: 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相对湿度 【当堂检测】 C层2、关于饱和汽及饱和汽压的正确结论是( ) A.密闭容器中某种蒸汽开始时若是饱和的,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的体积,蒸汽的压强一定会减小 B、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随饱和汽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D.相同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都相同 B层1、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B.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 C、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D、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 B层3、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有饱和水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压强会增大 B.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压强不变 C.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出活塞,容器内压强会减小 D.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压强不变 A层4、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汽的变化情况为 A、压强变小 B.压强不变 C、一直是饱和汽 D.变为未饱和汽 C层5、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表示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C层6、.干湿泡湿度计上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一定 A.相同 B.湿的比干的小 C.湿的比干的大 D.题给的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课后练习:教材课后问题与练习1(C层)、3(B层)、4(B层)、5(B层) 、6(A层)

高考物理 碰撞与类碰撞

碰撞与类碰撞 高中《动量》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碰撞问题是动量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课本中,从能量角度把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而学生往往能够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只要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感到束手无策。在此,作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碰撞问题,期望把动量中的碰撞问题和类似于碰撞问题归纳和总结一下,供读者参考。 从两物体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把碰撞问题分为: 一般意义上的碰撞:相互作用力为斥力的碰撞 相互作用力为引力的碰撞(例如绳模型) 类碰撞: 相互作用力既有斥力又有引力的碰撞(例如弹簧模型) 一、一般意义上的碰撞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小球相 碰。这种碰撞可分为正碰和斜碰两种,在高中阶段只研究正 碰。正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产生弹性形变,碰撞后形变完全消失,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粘结成一体或相对静止,即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形变一点没有恢复,碰撞后相互作用的物体具有共同速度,系统动量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损失的最多。 3、一般的碰撞:碰撞时产生的形变有部分恢复,此时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有部分损失。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A 追上B 发生碰撞,碰前两球动量分别为s m kg P A /12?=、s m kg P B /13?=,则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的是( ) A 、s m kg P A /3?-=?,s m kg P B /3?=? B 、s m kg P A /4?=?,s m kg P B /4?-=? C 、s m kg P A /5?-=?,s m kg P B /5?=? D 、s m kg P A /24?-=?,s m kg P B /24?=? [析与解]:碰撞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高中物理选修3-3教案9.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人教版] 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 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教学目标】: 1.了解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了解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知道饱和汽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蒸汽 3.知道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了解湿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了解湿度计的原理【重点、难点】: 1、知道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42页完成下表】 1、液体的汽化 【阅读课本44-45页】 (师生共同归纳)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2)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3)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 (4)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巩固练习】: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的压强不再变化,这时() A.水不再蒸发 B.水不再凝结 C.蒸发和凝结达到动态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研讨课本45页问题与练习1、2、3题】 (学生展示观点师生共同讲评) 【阅读】:课本44页“空气的湿度” (师生共同归纳) 3.空气的湿度 (1)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2)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1)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P S)的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即空气的相对湿度(B)为: B=(P1/P S)×100% 【教师讲解】:空气的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但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所以与绝对湿度相比,相对湿度能更有效的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研讨课本45页问题与练习5、6题】

高中物理3-5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 第4节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了解散射和中子的发现过程,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4.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 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练习深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牛顿摆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感知特点 1.演示牛顿摆碰撞实验,通过对碰撞现象的感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碰 撞现象。 (1)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持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2)碰撞时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有什么特点,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3)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系统机械能会不会增加? 2.学生讨论得出碰撞有四大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3)碰撞系统机械能不会增加 (4)碰撞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3.学生亲手计算,分析碰撞前后机械能的变化 (1)质量为m的物块A以速度v与前方质量同为m静止的物块B发生正碰后,A物块立即静止,试求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大小。

高中物理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 A组基础巩固 1.(多选)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甲、乙两种薄片的表面分别涂有薄薄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分别接触这两种薄片,接触点周围熔化了的石蜡的形状分别如图所示。对 这两种薄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熔点一定高于乙的熔点 B.甲薄片一定是晶体 C.乙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D.以上说法都错 3.下列关于液体表面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的重力小,又受到液体的浮力的缘故 B.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是因为液体内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C.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 D.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液体呈各向同性的缘故 4.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 ) 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5.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b变化到c,如图所示,则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出这一变化过程的是( ) 6.如图所示,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气体,气柱长度为l,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则( ) A.h、l均变大 B.h、l均变小 C.h变大,l变小 D.h变小,l变大 B组综合提能 1.(多选)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 A.表面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表面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附着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附着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2.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4所示的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 )

饱和汽未饱和汽

§3. 3饱和汽与未饱和汽(导学案) 知识点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1.饱和汽:当相等时间内回到液体的分子数__________离开液体的分子数时,液体和气体之间达到了一个__________平衡,跟液体处于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叫饱和汽,而为达到饱和气体叫做_______________。 2.饱和汽压:每一种气体都会产生压强,__________产生的压强,叫做饱和汽压。 3.饱和汽压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饱和汽压与________和_________性质直接相关,与____________无关。温度越高,饱和气压__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_____________的液体,饱和气压越大。 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液体里能量较大的分子增多,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增多,致使饱和汽的密度增大,同时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增大,这也导致饱和汽压增大. 饱和汽压与液体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一般是不同的.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汽压大.例如20 ℃时,乙醚的饱和汽压为5.87×104 Pa ,水为2.34×104 Pa ,水银的饱和汽压很小,20 ℃时仅为1.60×10-1 Pa ,所以水银气压计水银柱上方的空间可以认为是真空. 饱和汽压与体积无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汽的压强不随体积而变化.其原因是,当体积增大时,容器中汽的密度减小,原来的饱和汽变成了未饱和汽,于是液体继续蒸发.直至未饱和汽成为饱和汽为止,由于温度没有改变,饱和汽的密度跟原来的一样,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跟原来一样,所以压强不改变;体积减小时,容器中汽的密度增大,回到液体中的1分子数多于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于是,一部分汽变成液体,直到汽的密度减小到等于该温度下饱和汽的密度为止.由于温度跟原来相同,饱和汽密度不变,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跟原来相同,所以压强也不改变. 注意: A: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_____关。 B: 未饱和汽的压强_____饱和汽压。 典例1.一个玻璃瓶中装有半瓶液体,拧紧瓶盖经一段时间后,则( ) A .不再有液体分子飞出液面 B .停止蒸发 C .蒸发仍进行 D .在相同时间内从液体里飞出的分子数等于返回液体的分数,液体和汽达到了动态平衡 典例2.如图所示,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有饱和水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压强会增大 B .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压强不变 C .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拉出活塞,容器内压强会减小 D .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压强不变

用高中物理知识分析汽车碰撞理论

从吸能说起看汽车碰撞理论分析 汽车碰撞的理论分析,具有高中物理知识的就可以看懂!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着锅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鸡蛋之间对碰却永远只有一个碎了?这个实验结果与汽车碰撞有关系吗? 原因就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3,不幸发生了,开始溃败的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我们在看看汽车之间的碰撞吧(撞锅台,大家的结果当然都一样!)。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另一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可以看到,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总结:在车与车的碰撞中,输家通吃。所以一个拿汽车的刚度开玩笑的车厂,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 你永远不能在碰撞实验中看到,不同车型之间的碰撞。因为哪怕就弱那么一点,结果就是零和一的区别!太惨了!看到就没人买了! 附:一些特殊例子的解释: 一,轻微碰撞,两车的车灯都碎了。解释:强度高的车灯先碰碎了强度低的车灯,但是在继续的过程中,被后面强度更高的金属杠撞碎。所以在碰撞的瞬间,还是只有一个破碎! 二,中等碰撞,B车防撞杠有轻微痕迹,A车严重变形。解释:塑胶防撞杠弹性大,所以实际上两车的吸能区的前杠直接隔着杠相抵。强度高的那个吸能区不变形,强度低的那个吸能区变形后,导致较严重的严重损坏。 三,猛烈碰撞,两车的吸能区都溃败了。解释:1,刚度低的A车吸能区先溃败退缩,一直到被刚性很强的驾驶舱结构抵住。2,如果还有能量,B车车头

七、饱和气和未饱和气空气的湿度

*七、饱和气和未饱和气空气的湿度 上海及江南地区每年的。5月~6月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洗好的衣服晾出去一整天也干不了,人们就说因为这是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平时粮食、棉花仓库都必须十分注意防潮,不然谷物、棉花就会霉变;图书馆、博物馆的陈列室内要安装吸湿设备,在藏有名画、孤本等文物珍品的玻璃柜里也要放置干燥剂,不然展品将会损坏。一些工业产品、精密仪表也必须保持干燥。这些情况表明,空气干湿程度的大小对生产和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空气的干湿程度又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饱和气和未饱和气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液体盛放在敞口容器中,很容易蒸发掉。要保存液体,必须把它盛放在密闭容器中。这是因为液体分子始终在不停地运动,其中速度较大的分子很容易冲出液体表面层进入空间;由于容器是敞口的,已经冲出液面的分子中,只有极少数的分子会跟器壁碰撞或因分子间相互碰撞而重新回到液体中[图2-31(a)]。在相同时间里,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大于重新回到液体的分子数,即液体的蒸发量大于气体的液化量,因此时间长了,敞口容器中的液体会全部蒸发掉。 如果液体盛放在密闭容器中,情况就不同了。蒸发形成的气体分子不可能跑到容器之外的空间去[图2-31(b)],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液面上方气的密度不断增大,由于碰撞而回到液体中的气体分子数也逐渐增加,如果在相同时间里,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逸出液面的分子数,液面上方气的密度就不再增大,达到饱和状态;液体的量也不再减小,液体和气体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平衡下的气叫做饱和气。 图2-31 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气,叫做未饱和气。通常盛有液体的敞口容器内,液面上方的气是未饱和气。未饱和气具有和一般气体相同的性质。 实验表明,饱和气具有跟一般气体不同的性质:在体积一定时,由于温度升高,一方面分子运动加剧,饱和气压强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另一方面液体蒸发加快,饱和气密度也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气压强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快。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饱和气密度将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气压强也将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得更快。在温度一定时,同种液体的饱和气密度是一定值,当体积增大时,有更多的液体将蒸发成气,当体积减小时,有更多的气分子将回到液体中,而饱和气压强将不随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总之,不论是温度变化还是体积变化,都会使饱和气的质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对于饱和气,气体实验定律是不适用的。

高中物理选修3-5碰撞教案课程设计

碰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重锤自h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

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 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 (h +L )+mgL -FL =0. 将此结论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组织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2)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M 开始接触m 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m 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gh v M 2=,而m 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来,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 和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22 1Mv Mgh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 +0=(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 10)(v m M FL hL m M '+-=-+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投影片2,其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 的小球,此 装置一起以速度v 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 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 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 运动速度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 ,则有 (M+m )v 0+0=(2M+m )v . 解得,小球速度 02v m M m M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