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

第2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 110~111,阐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以及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决定作用。
2.结合教材P 112~113,阐明物种形成的机制。
3.阅读教材P 114~115,概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重难点击] 1.自然选择的作用。
2.物种形成的机制。
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发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证明所有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的这一重大发现,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们在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进化论,最终建立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②遗传漂变:是由于在繁殖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发生的基因频率变化,遗传漂变的效应与种群的大小成反比。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易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很难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下降。
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据此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突变具有低频性,为什么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虽然突变的频率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每一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2)内容③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
的机制
(3)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 基因频率 的改变。 ①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 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 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 ②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 全部个体 所有基因的总和。 ③基因频率:群体中 某一等位基因 在该位点上可能出 现的比例。 ④基因型频率:指 某种基因型 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 例。 ⑤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基因突变 、 自然选择 、迁移、 遗传漂变等。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达尔文进化论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对可
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 )
(2)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由于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因此自
然选择是定向的。
(×)
(3)现代达尔文主义是杜布赞斯基等人提出的。 ( √ )
(4)物种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第第 五一 章节
自主预习 ·抓基础
设计1 设计2
合作学习·探新知
名师点拨 ·释疑难
创新演练 ·大冲关
NO.1
NO.2 演练1 演练2
一、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1.基本观点 (1)物种是可变的:进化通过 物种的演变 进行。 (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①生存斗争:包含 生物与生物 之间的斗争和 生物与 无机环境 之间的斗争。 ②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的 过程。
单位。
( ×)
(5)生物群体越大,遗传漂变的效应就越明显。
( ×)
(6)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一定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
种。
(× )
(7)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
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故中性学说与现代达尔文主义
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2课件 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2013高考)

必修2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栏目导引
必修2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栏目导引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______ 同种 生物的所有 个体。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包含有 的全部______ 基因 。 (3)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 上可能出现的比例。 (4)基因型频率:指某种________ 基因型 的个体在群体 中所占的比例。
必修2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栏目导引
5.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主要内容:①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______ 自然 ______ ,每种生 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 选择 ,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 进化速率 。 ②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_________ 中性的 ,当中 性突变积累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________ 自然选 ____ 择 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________ 表现型 进化。
必修2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栏目导引
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达尔文主义 1.自然选择学说 中心内容 自然选择 ①过度繁殖:进化的条件 ②生存斗争:进化的外因、动力、 手段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基础(变 主要论点 异:不定向,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原始的选择材料;遗传使有利变异 得到积累和加强) ④适者生存
必修2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栏目导引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物种概念: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 定的__________ 形态结构 和_______________ 生理功能特征 ,而且在自 然状态下能够_________ 相互交配 并能生殖出__________ 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①概念: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自然条 件下______ 基因 不能自然交流的现象 ②类型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__________ 自由交配 或 不可育 的后代 交配后产生________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共21张PPT)

课堂总结:
生 单位 物 进
种群
全部基因
基因库
化 进化的实质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基因频
率改变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2课时) 现代综合进化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基础——过度繁殖
自 动力——生存斗争 然
选 择
内因——遗传变异
结果——适者生存
原始物种
生 物 进 化
新物种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 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还不能作出科学的 解释。
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A)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甲池塘和乙池塘内所有的鲤鱼 D、一片森林里所有的草
5.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某植物种群中AA占30%,aa占20%,则A,a基 因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5.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某桦尺蛾种群中黑色(S)和灰色(s)为一对相对性状,符合 以下五个条件,(1)种群非常大、(2)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 的、(3)没有迁入和迁出、(4)自然选择对该性状不起作用、 (5)没有突变发生,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完成表格: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 →(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必修ⅱ苏教版5.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课件.

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18、78和4个。就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做含有2个基 因。那么,这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其中,A 基因有2×18+78=114个,a基因有2×4+78=86 个。于是,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14÷200=57%,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6÷200 =43%。
【思路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掌握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②明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尝试解答】
(2)种群
(1)突变(变异)
(3)基因库
自然选择
基本单位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连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 中获取食物。因此,岛上食物短缺时,连趾个体 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 ③基因频率
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 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 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连趾(趾间有蹼) 基因。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2.现代达尔文主义 (1)代表者:杜布赞斯基等。
(2)内容
①________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____________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突变、选择和隔离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机制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1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苏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课件苏教版必修2

[跟随名师·解疑难] 1.现代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
达尔文进化学说 ①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 ②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 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③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 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⑤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 慢、连续的过程 现代达尔文主义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 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 过程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 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 一旦产生生殖 由交配,或者交配后 隔离,就不能
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进行基因交流
(2)物种形成的方式:
①渐变式物种形成:
②骤变式:少数物种在很短时间内不经过地理隔离即
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自读教材·夯基础]
1.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填空] (1)提出者:日本学者 木村资生 。
7.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可能导
致生殖隔离,它是指不同种群的
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
不可育的后代。 8.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认为,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 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
[自读教材·夯基础] 1.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评价[判断正误]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进化通过
高中生物 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苏教版必修25、1、1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案苏教版必修2导学过程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
2、局限性:对于和的本质以及对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解释。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三、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出的一群生物个体。
学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1)XXXXX:自然选择的基础。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
(2)XXXXX:自然选择的手段。
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3)XXXXX:生物进化的内因。
(4)XXXXX:自然选择的结果。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2、评价(1)先进性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原因。
(2)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
②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例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生存斗争主要在不同的生物种群之间进行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1、枯叶蝶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枯叶蝶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学点二现代达尔文主义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积极思维
计算分子进化速率 事实: 1.7种动物和人的血红蛋白α 链氨基酸差异与分歧时间有关系 2.分子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过程
中碱基或氨基酸发生置换的频率。
分子进化速率的计算公式:Raa=Kaa/2T(T表示分歧年数) 其中,Kaa=-2.3lg(1-x)(x表示α 链氨基酸差异比例)。
29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 0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是2400、7200、400,那么, 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D ) A.24%、72% C.57%、43% B. 36%、64% D. 60%、40%
解析:A:(2400×2+7200)/20000=12000/20000=60%; a:1-60%=40%
25
中性学说认为: 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
中性突变积累
出现差异,形成不同物种
自然选择作用 表现型进化
26
相互补充 现代达尔文主义
中性学说
揭示规律
表现型、种群进 化的规律 个体、群体即 宏观水平
分子水平的进 化规律
分子即 微观水平
侧重点
二者相互补充,更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
27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8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内基因 频率的改变 进化的实质 个体 个体 基因保留 并发展 山地或池塘的 同种生物的总 和构成种群
9
生物类型的 逐渐演变
交配
后代
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使红眼果蝇产生 白眼变异
4
俄国出生的美国生物学
家,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奠基 人之一。杜布赞斯基在科学
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在《遗
传学与物种起源》(1937、 1951、1953)一书中实现了
遗传学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综
合,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主 义。 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
5
他认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 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 机固定而实现的。而只有当分子进
因频率及其关系如下表。
12
计算该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和各基因频率,并填入表中。
13
0.3
0.6
0.1
1.0
120/200 = 0.6 80/200 = 0.4
14
在基因型频率不变的条件下,由1000个个体(和由10000个个 体)组成的群体中,M、MN、N 3种血型人数变化的趋势如下:
L L (300) LMLN(600) LNLN(100)
M M
该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
LMLM(3000) LMLN(6000) LNLN(1000)
该群体中基因频率
LM:(300×2+600)/2000=0.6 LN:(600+100×2)/2000=0.4
LM:(3000×2+6000)/20000=0.6 LN:(6000+1000×2)/20000=0.4
基因重组使猫产生毛色变异
10
种群内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可 遗 传 的 变 异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总是不断变化
11
生物进化
积极思维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事实:对人类一个群体的MN血型(控制MN血型的等位基因 用LM和LN表示)进行调查,统计了100个个体,其中M血型 (基因型是LMLM)有30个,MN血型(基因型是LMLN)有60个, N血型(基因型是LNLN)有10个。该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基
17
未污染区的桦尺蛾
污染区的桦尺蛾
18
2.一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1)由以上研究结果你能得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
(2)尝试用现代达尔文主义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区的黑 化现象。
19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在自然界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重要条件。 物种 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出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
会阻断基因交流,扩大差异,最终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0
东北虎 地理隔离形成虎亚种
华南虎
生殖隔离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21
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木 村资生首先提出了“中性突变”进化 理论,简称“中性学说” “中性学说”认为: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 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现有397人为M血型,861人为MN血型,530人为N血型。则
LM基因的频率为 ,LN基因的频率为 。
32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据题意
可知,M血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血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 个LN基因,N血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397×2+861)/(1788×2)=46.3% LN% =(861+530×2)/(1788×2)=53.7%
局限性 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 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
7
2. 现代达尔文主义 现代综合进化论也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其代表人物是美
籍俄国学者杜布赞斯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化导致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差
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这 一理论被称为“中性突变”进化理 论,它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 和达尔文的理论相互补充,更好地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本质。
6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
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1. 达尔文进化学说
科学性 (1)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答案:46.3%
53.7%
33
34
成长总是那么神秘而惊人,都是由于不注 意,我们才不感觉到惊讶。
35
23
7种动物和人的血红蛋白α 链氨基酸差异与分歧时间的关系
24
分析:
已知人和鲨鱼的分歧年数为4.2×108,你能算出和木村资
生一样的分子进化速率吗? 计算结果 从图表中查出人和鲨鱼血红蛋白α 链氨基酸差异为53.2%。 根据公式:Raa=Kaa/2T Kaa=-2.3lg(1-x)计算:
Raa=-2.3lg(1-0.532)/(2×4.2×108)=0.9×109
基础。
28
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 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解析: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种类只是种群基 因库的全部基因的一部分。
15
大群体 随机交配 没有个体迁移 没有基因突变 没有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不变 基因型频率不变 严格地讲,在自然界中 这样的群体是不存在的
小群体
遗传漂变效应明显
当种群太小时引起的基因频
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
16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自然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决定进化方向
积极思维
事实:
桦尺蛾与自然选择
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夜间活动,白天栖息
1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2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探讨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3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 种起源》一书,成为进化论的 创立者。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 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
的传统观念,在哲学、社会学、
伦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 巨大影响。恩格斯将达尔文的 进化理论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的三大发现之一。
在树干上,是当地各种食虫鸟的天然食物。 在自然条件下,
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 (s)是显性。
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约
为5%以下。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当地 的地衣不能生存,导致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褐色。调查 表明,20世纪桦尺蛾中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
30
3.由于一种真菌的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干的颜色变成 灰白色。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类增长率最可能的结 果是( D )
解析:由于真菌的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干的颜色变成灰
白色,灰白色体色成为蛾类的保护色,由不同颜色的蛾类
增长率得最可能的结果是 D。
31
4.在人类的MN血型系统中,基因型LMLM的个体表现为M血 型;基因型LMLN的个体表现为MN血型;基因型LNLN的个体 表现为N血型。1977年上海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人,发
三、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1.从生物自身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生物进化理论揭 示了生物产生、发展和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客观 规律,阐明了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2.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3.生物进化理论所揭示的原理,有助于人类从事控制和改 造生物的实践活动。 4.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了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