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季的古诗词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一、前言1. 选题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春晓》教学教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审美上产生激情,发现文本中的真、善、美的内在价值,而且做到在阅读素材选取上采用典型的古诗词《春晓》。

内容具有新颖性,有待于钻研,为本学系特色教学,将对同类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选题意义《春晓》作为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是初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古诗鉴赏之一。

通过对《春晓》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理解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计1. 语文教育目标(1) 感知春天的美好,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领会《春晓》所表达的情感。

(2) 通过课文的诵读、鉴赏和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春晓》的朗读、理解和赏析,感知春天的美好。

(2)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领会诗人内心的感受。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视瓶等多种方式导入“春天”的意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领会诗歌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诵读与赏析:由教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

通过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领会诗歌意境。

(4) 诗歌鉴赏:教师对诗歌的语言、修辞、意境等方面进行解读,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春天”的美好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6) 小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的古诗词作品,拓展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三、实施效果1. 学生情感态度方面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春天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孟浩然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强了对诗歌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热爱。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

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和口头编诗歌的兴趣。

(三)、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感知四季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

教学重点:多形式的朗读,对四季特点的认知。

教学难点:在读懂儿童诗的基础上自编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画四季》的歌曲,活跃气氛,教师谈话激趣。

接着播放四季的孩子们,我们欣赏了四季美丽的景色,你还知道一年是哪四季吗?(春、夏、秋、冬)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四季。

哎,别急,还是先来问候一下生字宝宝吧!二、我会写天tiān(天上、白天、天空)四sì(四个、四边、四季)是shì(不是、就是、是的)三、我会认尖jiān(尖尖、尖的、尖刀)说shuō(小说、说话、不说)春chūn(春天、春日、春风)青qīnɡ(青青、青草、青山)蛙wā(青蛙、牛蛙、蛙人)夏xià(夏天、立夏、夏季)弯wān(弯弯、弯曲、弯路)地de(飞快地、开心地)就jiù(就是、成就、就学)冬dōng(冬天、冬季、立冬)四、多音字地dì(天地)de(轻轻地)四、认识偏旁言字旁虫字旁折文儿五、理解词语四季:春、夏、秋、冬,叫作四季,每季三个月。

草芽: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

鞠着躬:弯下腰,表示尊敬。

本文中指谷穗沉甸甸的样子。

顽皮:爱玩爱闹,不听劝导。

《古诗词中的四季》——季节之美与诗词意境教案

《古诗词中的四季》——季节之美与诗词意境教案

《古诗词中的四季》——季节之美与诗词意境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表现四季之美方面的独特魅力。

1.2 简述本节课的主题和目的,即通过学习古诗词中的四季,让学生领略季节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季节描写,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2.1.1 古诗词的定义和分类2.1.2 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2.1.3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2 四季的基本知识2.2.1 四季的划分和特点2.2.2 四季的象征意义2.2.3 四季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3 古诗词中的四季描写2.3.1 春季的描写2.3.2 夏季的描写2.3.3 秋季的描写2.3.4 冬季的描写三、教学内容3.1 诗词欣赏3.1.1 通过精选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四季之美。

3.1.2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季节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1.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3.2 诗词创作3.2.1 鼓励学生创作以四季为主题的古诗词。

3.2.2 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2.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3.3 诗词交流3.3.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交流,分享彼此的欣赏和创作心得。

3.3.2 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3.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1.2 掌握四季的基本知识,理解四季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1.3 学会欣赏古诗词中的四季描写,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诗词欣赏、创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4.2.2 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季节描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2.3 通过创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季歌》教学设计精品3篇

《四季歌》教学设计精品3篇

《四季歌》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

教材分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

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

那么,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有本有源。

重点、难点: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季》教案设计(5篇范例)

《四季》教案设计(5篇范例)

《四季》教案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四季》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本课时要求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学会“ ”“乙”两种笔画,认识“口、禾、雨、月”四个偏旁。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知道一年四季的特征,除了知道课文中所写的每个季节的事物,还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的事物,让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1、主动探究从入学开始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我们就重视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主动学习,自己回家寻找四季的特点,并制成图片。

,如: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冰雪融化了,青蛙冬眠后蹦了出来;荷花开了;农民伯伯丰收了;下雪了,大家又开始玩雪橇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有能力收集而且又乐于收集的。

2、初步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本课特点,可以教给学生初步的学习方法,如:读课文――说春天――演春天。

这一学习方法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就可以作好铺垫,层层搭梯,让孩子初步感悟到,其实有的知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自己也可以学会的。

从而保护学生以后的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4 田家四季歌(教案)

4 田家四季歌(教案)

4 田家四季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了解《田家四季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o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田家四季歌》。

o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

o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和表达个人感受。

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2.情感目标:o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佩之情,树立勤劳朴实的优良品德。

o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理解《田家四季歌》的诗歌内容和意境。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运用多种方法分析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录音机、磁带或网络音频•学生:预习诗歌,准备朗读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述有关农民辛勤劳作的故事,引出《田家四季歌》这首诗歌。

2. 整体感知•播放《田家四季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讲解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3. 逐句讲解•指导学生逐句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例如:o“春种一粒粟”:点明了农民一年劳作的开始。

o“秋收万颗子”:描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o“四海无闲田”:表达了农民勤劳的品质。

o“农夫犹饿死”: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和情感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1.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 *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田园风光? *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怎样的情感? * 诗歌中蕴含了哪些哲理?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农民的敬佩之情。

《四季》教案精选7篇

《四季》教案精选7篇

《四季》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四季》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2、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例如:课件出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逐一显示诗句,生逐一起诵)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1、检查预习成果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的预习卡,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师集中订正)2、明确自学要求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

(2)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①扫清字词障碍;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诵读;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⑤品味精彩的语言;⑥仿写与应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描绘四季美景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Nhomakorabea(1)四季诗歌的形象与意境:使学生掌握四首诗歌中描绘的四季景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如《春晓》中春天的生机、《静夜思》中的乡愁、《秋浦歌》中的丰收喜悦、《雪梅》中的傲骨寒梅。
举例:《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具体的物象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慨。
举例:介绍《秋浦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风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四季美景——古代诗歌四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美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如何描绘四季的美妙。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歌朗诵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出色。他们通过朗诵,不仅体会到了诗歌的音韵美,还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这说明学生们在体验式学习中更容易投入,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探讨古代诗歌描绘四季美景的技巧时,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