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制度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制度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制度是指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保障蔬菜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制度范例: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制度范例一、生产田园管理1. 确保土壤质量安全: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料,保持土壤湿润度、pH值等指标符合要求。
2. 种植认证蔬菜品种:选择种植认证品种,确保品种的安全性。
3. 合理排水: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避免污水、雨水与种植区接触,确保水源的洁净与安全。
4. 定期采样检测:定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并制定加强土壤质量保护的措施。
二、施肥与植保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地、蔬菜品种等要素,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控制肥料用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2. 农药使用安全: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农药的投入,确保使用安全,避免农药残留问题。
3. 定期检测农药残留:定期对蔬菜品种进行采样检测,确保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标准。
4. 定期监测病虫害:定期检查蔬菜田地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三、采收与贮存1. 采收标准:按照相关标准,选择适当的采收时期和方法,确保蔬菜达到市场质量要求。
2. 采收后处理:采收后,立即进行脏物和疫病受影响部分的剪除,清洗蔬菜,确保无油、无泥、无污染。
3. 贮存规范:符合食品贮存卫生规范,确保贮存环境卫生、通风良好,避免发霉、变质等现象。
4. 定期检测质量:定期对贮存的蔬菜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安全。
四、销售与运输1. 遵守销售合同:遵守相关销售合同,保证出售正品蔬菜,禁止以次充好。
2. 合理包装:对蔬菜进行合理包装,保护蔬菜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3. 运输安全保证:选择符合食品卫生规范的运输工具,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蔬菜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和新鲜度。
4. 供应链管理: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确保蔬菜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卫生安全。
上述就是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制度的一份范例,通过执行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保障蔬菜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提供健康的蔬菜产品给消费者。
蔬菜基地保障产品质量措施

蔬菜基地保障产品质量措施蔬菜基地保障产品质量措施引言蔬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蔬菜基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产品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蔬菜基地保障产品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并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壤管理(一)合理施肥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合理施肥来保障产品的质量。
在施肥过程中,根据蔬菜的需求量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
同时,基地进行土壤检测,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施肥。
基地还注重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二)草木灰利用蔬菜基地利用草木灰来改良土壤。
草木灰是一种含有丰富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料。
基地使用草木灰作为覆盖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沃度,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三)有机物质还田蔬菜基地通过还田的方式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和蔬菜残余物回收利用,用于改善土壤质量。
这些有机物质富含养分,经过堆肥和发酵处理后再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有机物质还田不仅能够降低农作物种植中的化肥用量,还能够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高蔬菜的品质。
二、水质管理(一)地下水利用蔬菜基地通过地下水进行灌溉,以保证水质的安全性。
地下水一般较为清洁,不受大气污染和地表污染的影响。
在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时,基地会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源的安全。
此外,基地还会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技术,减少水的浪费。
(二)污水处理蔬菜基地对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农田灌溉要求。
基地采用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去除,从而减少对土壤和蔬菜的污染。
三、病虫害管理(一)植物病虫害监测蔬菜基地定期进行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基地采用颜色黄、蓝、紫的粘虫板来诱捕飞虫,并记录飞虫的种类和数量。
蔬菜水果相关质量保证措施及承诺

蔬菜水果相关质量保证措施及承诺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蔬菜水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关于蔬菜水果质量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让人不禁担忧起我们所消费的食品是否安全可靠。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蔬菜水果行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并作出相应的承诺。
第一,严格把控生产环节。
蔬菜水果的质量保证首先需要从生产环节抓起。
产地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我们只选择有着良好环境和土壤条件的种植基地,确保种植过程不使用任何有害农药和化学肥料。
此外,我们与农业专家合作,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合理选用品种,做到合理施肥和浇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在生长过程中,我们还对蔬菜水果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加强采摘和收储过程。
采摘和收储是蔬菜水果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采摘时严格按照成熟度、大小和形状等标准进行选择,确保只有优质的蔬菜水果进入市场。
在收储过程中,我们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期,并采取相应的包装措施,防止产品磨损和受污染。
第三,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
为了确保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
在产品上市前,我们对蔬菜水果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生物学指标、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多个方面的检验。
只有通过检测合格的产品才会被投放市场,确保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安心食用。
第四,优化供应链管理。
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不仅仅是生产环节的责任,也需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我们与合作伙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和流程,提高产品的追溯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我们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他们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关于蔬菜水果质量的问题上,我们还向消费者作出以下承诺:第一,我们坚决拒绝使用任何违禁物品。
我们保证在蔬菜水果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违禁物品,包括农药、化肥、添加剂等。
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措施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蔬菜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以及质量问题的追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蔬菜产品质量的保障提供参考。
一、蔬菜产品的质量标准蔬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对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性标准,有助于制定和执行相关质量管理措施,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应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生产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进行考量,使得质量标准既能满足蔬菜的生长特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般蔬菜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色泽、形状、大小、均匀度、完整度、新鲜度、口感等指标。
这些指标不仅要求蔬菜产品在外观上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与产品的口感和储存耐久性有关。
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蔬菜产品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
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在农艺生产上,可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调节土壤中养分的平衡,避免过度施肥造成营养过剩或者是营养不足。
在病虫害防治上,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在采收和包装过程中,要做到及时采收、采摘后立即进行清洗、包装和冷链运输,保持蔬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三、农药残留的防控农药残留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的施用不当或使用禁用农药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农药及其代谢物的现象。
为了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对农药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
在农药使用上,应选择控制对象适用、残留期短、毒性小的农药,并在安全间隔期内使用。
在施药过程中,要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施用农药,确保喷药的均匀性和覆盖面积。
另外,要定期进行残留监测,抽查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处理和下架。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及对策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问题,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越发显得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蔬菜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质量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
消费者对蔬菜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质量安全问题的敏感度也在逐步增强。
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和措施,对蔬菜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和检测。
监管部门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追溯体系、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1.2 问题意义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消费者健康。
蔬菜是人们膳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而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可以有效减少因蔬菜污染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不仅关乎消费者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监管可以促使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生产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
3. 维护市场秩序。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问题一旦出现,往往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对行业发展和市场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乎整个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稳定。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及对策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实践及对策蔬菜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旨在加强蔬菜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
当前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需要加强蔬菜生产环节的监管。
蔬菜生产面临着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兽药使用的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限量要求,并加大对农药、兽药使用的监督力度。
应加强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及时发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还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农药、兽药使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农药、兽药残留的风险。
需要加强蔬菜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
蔬菜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存在着虚假宣传、掺杂、添加非法添加物等问题。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蔬菜流通环节的抽检和监测,严厉打击掺假、掺杂等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应加强对市场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严禁销售假冒伪劣蔬菜产品,对销售虚假宣传蔬菜的商家进行处罚。
还应加强对蔬菜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蔬菜质量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安全的选择能力。
应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协同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要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的能力和水平,并加强对检测结果的信息公开,提高监管的透明度。
还应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农民采用无公害、有机种植等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
蔬菜供应质量保障措施有哪些

蔬菜供应质量保障措施有哪些蔬菜供应质量保障措施是指对蔬菜供应环节中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蔬菜供应过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为了实施有效的质量保障措施,需要从种植、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管控。
下面将详细介绍蔬菜供应质量保障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种植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1.选择良种良苗:确保种植蔬菜的种子或幼苗质量良好,无病虫害及污染等问题。
2.合理施肥:科学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避免化学农药残留和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3.农药使用安全: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范,定期检测农药残留,确保蔬菜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阻隔、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定期监测: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定期监测土壤、水质、气象等环境因素,确保蔬菜的生长环境良好。
二、采收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1.采收前后的卫生处理:在采收蔬菜之前,对采摘工具和包装容器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传播。
采摘完毕后,及时处理蔬菜,剔除不合格的或病虫害受损的部分。
2.及时冷链保鲜:将采摘下来的蔬菜及时放入冷藏设备,控制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蔬菜的水分蒸发和营养流失。
3.包装标签和追溯系统:对蔬菜进行包装时,标注清楚产品的名称、生产地、规格等信息,并建立追溯系统,方便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和溯源。
三、加工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1.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蔬菜加工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确保企业具有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进行生产。
2.工艺流程控制:制定蔬菜加工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明确每个加工环节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控制点,确保蔬菜加工过程中不发生污染和交叉感染等情况。
3.原料控制和检验:对进入加工厂的蔬菜进行检验,剔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保证加工的原料质量安全可靠。
4.产品检测和抽样检验:随机抽样对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确保加工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蔬菜质量保证措施工期承诺以及售后服务

蔬菜质量保证措施工期承诺以及售后服务
一、质量保证措施
1. 品种选择
我们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确保种植过程中
阳光、水分、营养充足,从而提高蔬菜品质。
此外,我们也会根据
客户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
2. 种植管理
我们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对蔬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
等方面进行精细调控,确保蔬菜长势健康、品质优良。
3. 农药使用
为了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会严格实行农药使用标准,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同时,我们也会定期对土壤和蔬菜进行
检测,确保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
4. 采摘、包装和配送
我们会在蔬菜成熟时及时采摘,采用科学的包装方法和运输方式,确保蔬菜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和污染。
二、工期承诺
我们承诺,从蔬菜下田到到达客户手中的时间不超过48个小时。
三、售后服务
我们提供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如果客户对我们的蔬菜不满意,可以在7天内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退货事宜。
注:本文档所有内容均为商家承诺,具体事宜以当地政策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蔬菜菜产品安全--概念广义:主要有3个方面,即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产安全。
狭义:强调的是质量安全,主要指生产出来的蔬菜产品及其在消费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蔬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是否符合各项营养指标或是否变质;第二,蔬菜产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及销售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污染物是否超过相关的标准。
保障蔬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意义:第一,它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第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第三,是与国际接轨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影响蔬菜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根据来源不同,影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种植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等四个方面。
(1)蔬菜种植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
包括因投入品不合格使用或非法使用造成的农药、硝酸盐、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有毒有害残留物,产地环境带来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石油烃、多环芳烃、氟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以及六六六、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
包括贮存过程中不合理或非法使用的保鲜剂、催化剂和包装运输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等产生的污染。
(3)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如黄曲霉毒素、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
(4)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
如外来物种侵入、非法转基因品种等。
二、如何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从产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
根据生产过程先后,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应当通过产地环境清洁、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包装储运过程可靠、产品履历可追溯、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以及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来实现。
(1)产地环境清洁。
土壤质量、圈舍条件、水源、空气等环境质量因子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认证要求。
(2)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采取的农节措施和农业投入品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3)产品质量检测。
农产品上市流通前应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
(4)包装贮运过程可靠。
农产品采用的包装物、初级加工措施、贮藏和运输条件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要求。
(5)产品履历可追溯。
建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履历记录,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6)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广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农产品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三、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不正确使用。
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来源于蔬菜生长地区,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能源的燃烧、交通运输过程排放的废气和农药、化肥等公害。
大气质呈评价内容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氟化物、有害重金属元素(Hg、Pb)、有机物(苯并芘)等,一般选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氟化物几项主要指标。
2. 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环境并积累,超过了水环境对该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因而引起水环境质量恶化,降低了水环境的使用价值,甚至对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生产用水乃至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现象。
3. 土壤污染1)大气沉降(土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2)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3)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4)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各种污染物)5)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6)交通运输(TCE等)7)全球物质循环4. 化肥污染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与农作物总产和单产的提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但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迅速增加,单位化肥所增加的产量与以前相比有下降的趋势,出现了肥料负增长现象主要原因与肥料的不合理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化肥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⑴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入大气后,增加了“温室气体”,导致温度升高;⑵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暴雨冲刷后汇入水体,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草繁生,许多水塘、水库、湖泊因此变臭,成为“死水”;⑶一旦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过多,还会造成土壤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从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
5. 农药污染在农业生产中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使用农药可增加3-3.5亿吨的粮食,如按每人每年250kg口粮计算,这些粮食可以养活12-14亿人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同时,农药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毒害事故频频发生,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已占世界同类中毒事故的50%左右。
控制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问题。
①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全世界每年有300万农药中毒者,我国每年由于农药污染食品而造成的中毒者人数年均近20万,约占食物中毒人数的三分之一。
我国蔬菜、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
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在使用。
由于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据了解,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疏菜农药残留超标、食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就有150次左右。
1997年夏季高温季节,江苏省因发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导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
1998年由于食用含有残留农药的蔬菜,造成珠海市华夏学校学生集体中毒事件,23人被送往医院治疗。
2000一2003年,全国进行了3次针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63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436种产品,合格267种,平均抽样合格率61.2%;2000年,有关部门对全国9个省会城市蔬菜中9种农药定点检测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率达31%。
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故与调查数据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我国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不容乐观。
②化学农药是怎样造成危害的Ⅰ、农药造成害虫的抗药性由于农药的杀伤力,不仅害虫被消灭了,还消灭了(甚至是灭绝了)许多有益的昆虫,这些昆虫是害虫的天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除此之外,害虫和杂草的抗药性也是不客忽视的现象,随着农药大量长期的使用,一些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高,以至一些农药失去效用。
Ⅱ、施药后对作物直接污染给农作物直接施用农药制剂后,渗透性农药主要黏附在蔬菜和水果等作物表面,而内吸性农药则可进入作物体内。
这些农药虽然可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或活体内酶系的作用逐渐被降解消失。
但降解速度差别很大。
性质稳定的农药降解消失是缓慢的。
例如0.04%浓度的对硫磷在水稻叶上半衰期为46.2h,甲基对硫磷为27h;在0.1%浓度时二嗪农为111.9h,马拉硫磷为31.lh,对硫磷为46.lh,甲基对硫磷为39.2h。
这样使作物在收获时往往还带有微量的农药残留。
Ⅲ、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对农药的吸收农作物施用农药时,大部分农药散落在土壤中,有些性质稳定的农药在土壤中可残留数十年。
一部分农药随空气漂移至很远地方,或被冲刷至水体中污染水源。
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时,残存的农药又可能被农作物吸收,这也是造成农作物被污染的原因之一。
Ⅳ、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农药残留被一些生物摄入或通过其他方式吸入后累积在体内,造成农药的高浓度贮存,再通过食物链转移至另一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的逐级富集后,若食用该类生物性食品,可使进入人体的残留农药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③设施蔬菜农药科学使用设施蔬菜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次数、代数多,需格外注意防控,但大多数从业人员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不太了解,存在许多不科学合理的做法,导致防效不佳,蔬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要引起高度重视。
1、不知药性,胡乱用药许多从业人员不懂农药的性质、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时不加以区分,胡乱使用或多药混用,不但达不到防治目的。
反而延误防治时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种植户应正确掌握所用农药的类型、性质、用量、浓度、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或向农业部门咨询,不可完全相信推销商的宣传。
做到心中有数,使用准确,防治才有效。
2、用药浓度越高越好种植户在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常常随意提高浓度,认为浓度越高,防治效果就越好。
其实不然,提高浓度后,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浪费,而且还会加速病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下一步用药时,将会再次提高浓度。
如此恶性循环,不但防治效果不显著,还会造成药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
极易影响蔬菜的商品性。
正确的方法是,严格按照化学农药的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量、浓度、对象、方法使用,这是提高防效、节约成本的有效办法3、一药长用或一药多用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如果某一品种的农药防治效果较好,菜农就经常使用同一农药,还一药多防或长用,视为“万能农药”随处使用。
如此下去,也会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
在防治中,要正确地选择多个有效农药品种,交替使用,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延缓病虫的抗药性。
4、见病虫就用药种植户在“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影响下,发现病虫就及时用药防治,自然就增加了用药次数,不但增加了成本,也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各种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来确定防治时期,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防治,一定不拖延。
5、只喷叶正面,不喷叶背面对于阔叶蔬菜,种植户只喷叶正面,少喷或不喷叶背面,导致防治不彻底,使病虫在短期再次发生危害,正确的方法是,叶片正反面均要喷雾,因有一部分虫卵分布在叶片背面,刚孵出的幼虫均在叶背取食危害,防治时,要对叶片正反两面喷雾,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6、药液不滴不休正确的喷雾是:喷头距靶标面30~40厘米连续直射喷雾,匀速移动,使叶片均匀湿润即可。
7、扩大喷片孔一些种植户嫌原配喷片孔径较小,流量不大,费工耗时,就擅自用“土法”硬性扩大喷片孔径,导致喷片孔不规范,出现大雾滴、偏流量,更难实现均匀喷雾。
正确的方法是,事先购买不同规格孔径的喷片。
根据需要更换喷片,达到预期目的,却不可用“土法”扩大孔径,影响喷雾质量和防治效果。
8、视化学防治为万能,忽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防治病虫害应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其他方法,效果才更好,化学防治法应该是最后的手段。
9、使用违禁农药目前少许农户还在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违禁农药,给我们的蔬菜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单农业部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名单四、生产者的基本义务和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下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有基本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