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与制剂
药物制剂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药物制剂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制剂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为药物的研发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纳米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纳米尺度(1 到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操作的技术。
当应用于药物制剂时,它能够显著改善药物的性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一、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优势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具有诸多显著优势。
首先,纳米粒子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许多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这限制了它们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通过将药物制成纳米粒子,可以增大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溶解度,使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其次,纳米技术能够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传统的药物制剂在进入人体后,往往会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到达病变部位,这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全身性的副作用。
而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表面修饰,使其具有特定的靶向性,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变细胞或组织表面的受体,从而将药物精准地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
此外,纳米粒子还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较快,导致其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纳米粒子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二、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形式纳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封闭囊泡,内部可以包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够有效地保护药物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纳米脂质体还可以通过修饰表面的配体,实现对肿瘤细胞等特定细胞的靶向输送。
纳米胶束纳米胶束是由两亲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
它的疏水内核可以包裹脂溶性药物,亲水外壳能够增加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纳米胶束同样可以进行表面修饰,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纳米混悬剂纳米混悬剂是将药物颗粒分散在稳定剂中形成的纳米级分散体系。
药物制剂学中新型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药物制剂学中新型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制备、评价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不断追求,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一、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近年来药物制剂学中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能够以纳米级的尺寸进入人体,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通过纳米技术,药物可以被包裹在纳米粒子中,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此外,纳米药物制剂还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在肿瘤治疗、抗感染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二、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一种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和时间的制剂。
传统的药物制剂通常是以即刻释放的方式给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波动较大,不利于药物的疗效发挥。
控释制剂则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通过控释制剂,患者可以减少用药频率,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生物仿制制剂生物仿制制剂是指通过对已上市的生物制剂进行复制和仿制,生产出与原始制剂相似的药物。
与传统的化学药物不同,生物仿制制剂是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复制和表达获得的。
生物仿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生物仿制制剂已经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基因治疗制剂基因治疗制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内基因表达的药物。
基因治疗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基因治疗制剂的核心是将治疗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使其表达并产生治疗效果。
目前,基因治疗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传递载体的改进和基因表达的调控上。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在微观尺度下制备、控制和操作物质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药物制剂是纳米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二、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纳米粒子药物制剂纳米粒子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级别的颗粒中,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纳米粒子药物制剂包括纳米乳液、纳米乳剂、纳米微球、纳米胶囊等。
由于纳米粒子药物制剂具有较小的粒径,因此可以在体内穿过细胞膜,实现靶向输送,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 脂质体药物制剂脂质体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脂质体药物制剂具有较好的药物包裹效率和释放效果,能够提高药物的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
3. 纳米磁性粒子药物制剂纳米磁性粒子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磁性粒子内,以达到靶向输送和定位治疗的目的。
纳米磁性粒子药物制剂可以通过磁场作用,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和定向输送。
4. 纳米胶束药物制剂纳米胶束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多聚物分子中,形成纳米级别的胶束,以达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纳米胶束药物制剂具有较好的负载能力和控制释放效果,能够提高药物的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
三、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降低药物副作用。
(2)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定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能够制备多种形态的药物制剂,满足不同疾病治疗的需求。
2. 挑战(1)纳米制剂的制备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2)药物包裹率和释放效果不稳定,制剂的质量难以保证。
(3)纳米制剂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毒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确保纳米制剂的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与前景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与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纳米技术逐渐在药物制剂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制药领域的药物制剂更加高效、精准,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那么,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与前景有哪些呢?一、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纳米药物传输系统是将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封装成纳米粒子,可以通过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将药物输送到靶区,并进行精准、有针对性的治疗。
这一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以及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制作出的纳米粒子可以将含有药物的磷脂质体包覆在表面,使药物被更好地保护,降低了药物被代谢和排出的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纳米基因传递系统纳米基因传递系统是将基因通过纳米技术封装成纳米粒子,使其能够穿过细胞膜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将过表达特定基因的纳米粒子输送到肿瘤细胞中,可以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遗传信息,让其死亡或减弱对化疗的抗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前景1.精准医学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粒子从单独的药物载体转变成为了能够携带不同种类的药物和治疗途径的药物载体。
这一技术可以使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加有效地治疗病患。
例如,将扩增的DNA包覆在金纳米棒表面,可以通过控制其结构、形状和大小,让其只进入到目标细胞内,从而实现治疗靶向性的增强。
2.提高药物效果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药物的更好转化和输送,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在体内的实际衰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让药物更好地到达病灶,以最小的剂量发挥最大的作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将含有氟胞嘧啶的纳米粒子输送到病变的卵巢癌细胞中,可以更好地降低其化疗的剂量,达到更好的化疗效果,同时降低了其副作用。
3.对药物敏感性的提高通过纳米技术,可以让药物对病灶更加敏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概述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的前沿科技,正在给各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在药物制剂研究领域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深入探讨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从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到具体应用案例,为您带来一场全面的科技盛宴。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纳米技术的概念和定义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尺度的物质和结构进行设计、制备和应用的技术,通常指长度尺度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技术。
在这一尺度下,物质呈现出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纳米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2.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纳米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兴起,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如今的实际应用,纳米技术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二、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案例1. 纳米药物载体技术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材料中,形成纳米药物载体,使药物可以更好地在体内传输和释放。
这一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靶向递送技术纳米技术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使药物在体内更精准地靶向病变组织,从而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这种靶向递送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3. 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和监测体内的生物分子和信号。
这种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研究,为药物制剂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三、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多功能性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未来纳米技术将更加注重纳米药物载体的多功能性设计,旨在实现一种载体可携带多种药物,实现协同治疗的目标。
这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2. 纳米材料的自组装技术未来纳米技术将更多地关注纳米材料的自组装技术,利用生物学的自组装原理,制备出具有复杂功能的纳米药物制剂。
纳米药物与制剂

Company Logo
前言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本质: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操纵原子、分子, 使其按一定的方式排布,从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新 物质的技术 被国际上公认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科研领域 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未来经济的三大支柱
Company Logo
前言
Company Logo
纳米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机制
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产生过程越来越精细,并能直接利用原子 和分子的排布制造具体特定功能的药物
Company Logo
决定因素
纳米化
重要因素
制剂 工艺
纳米化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过渡区域
系统
20世纪80年代 国外学者发现,当微胶囊粒径达到纳米级时,会表现出一些独特 介观 的性质
Company Logo
1. 2. 3. 4. 5.
纳米技术与药物制剂

纳米技术与药物制剂1前言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新型技术,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 9~10- 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物质。
已经广泛应用于材料、制造等各个领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种种变化。
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 nm,纳米药物主要是将药物的微粒或将药物吸附包裹在载体中,制成纳米尺寸范围的微粒,再以其为基础制成不同种类的剂型。
由于纳米药物制剂具有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一定的表面效应等特性,因而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其将使药物的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药物的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在临床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正因为纳米技术用于药物制剂中的种种优异性能,所以现就常用的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的近况做一简述。
2纳米技术研究应用概况2.1 国外研究应用概况德国柏林医疗中心利用纳米技术将铁氧体纳米粒子用葡萄糖分子包裹,在水中溶解后注入肿瘤部位,使癌细胞和磁性纳米粒子浓缩在一起,肿瘤部位完全被磁场封闭,通电加热时温度达47℃,慢慢杀死癌细胞,而周围的正常组织丝毫不受影响。
科学家用磁性纳米粒成功分离了动物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已在治疗人骨髓癌的临床实验中初获成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只有20nm的药物炸弹,它进入人体后可以识别癌细胞,一旦认出癌细胞后就爆炸,杀死癌细胞。
他们还研究了一种称为“微型药房”的微型芯片,里面包含上千个纳米药包,其中可以包含抗生素或止痛药,让人吞服或植入皮下,可以起到长期的治疗作用。
这种微型芯片装上“智能化”的传感器,可适时适量的释放药物。
英国Rice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纳米壳,是一种用金覆盖的玻璃微珠。
该纳米壳注入体内后,在外部施加强烈红外辐射,利用其红外吸收性质在特定时间内传递药物分子,实现药物的纳米化传递。
该纳米壳用于癌症治疗,可有望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
2.2 国内研究应用概况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利用纳米技术已研制生产出一种“广谱速效纳米抗菌颗粒”纳米银颗粒,并以此为原料成功地开发出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在药物治疗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
其中,纳米药物制剂被誉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一种新型药物。
那么,什么是纳米药物制剂?它有什么优点和应用前景呢?一、纳米药物制剂的概念纳米药物制剂指的是以纳米颗粒为载体的药物制剂,也称为“纳米疗法”或“纳米科技药物”。
它是将药物粒子经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制成纳米尺度的颗粒,使其在体内具有更好的降解、代谢和释放特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作用效果。
二、纳米药物制剂的优点纳米药物制剂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像效果好:纳米颗粒本身具有一定的磁性和荧光性,可以利用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荧光成像等手段,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反应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有利于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2. 降低毒副作用:许多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而纳米药物制剂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和程度。
3. 提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通过纳米颗粒的包裹和修饰,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和作用时间,从而增强药效。
三、纳米药物制剂的应用前景1. 癌症治疗:纳米药物制剂可通过改变药物的靶向性,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更准确识别和定位,提高治疗效果。
而且,纳米药物制剂还可以通过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停留时间和降低其在健康组织中的浓度,减轻患者的毒副作用。
2. 传统中药制剂改良: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物质包裹在纳米颗粒内,以提高传统中药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稳定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
3. 检测分析:纳米颗粒具有复合性、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可用于药物代谢物的检测分析,及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情况。
总体来说,纳米药物制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在运用过程中仍需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测,提高制药技术的精度和标准化程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和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纳米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机制
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产生过程越来越精细,并能直接利用原子 和分子的排布制造具体特定功能的药物
Company Logo
决定因素
纳米化
重要因素
制剂 工艺
纳米化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1.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纳米生物与医药技术基础
—纳米药物与制剂
熊 非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Email:xiongfei@
前言
1 纳米(nm)= 10-9 米(m) 1 纳米(nm)= 10 埃(Angstrom)
Pharmaceutics
过渡区域
系统
20世纪80年代 国外学者发现,当微胶囊粒径达到纳米级时,会表现出一些独特 介观 的性质
Company Logo
1. 2. 3. 4. 5.
当药物粒子以纳米微囊形式存在时: 不仅能保护药物活性 降低药物毒性 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将其注射到静脉中不会引起毛细管堵塞 而且还具有一定肝脾网状内皮系统靶向性 用于肌肉注射时,由于药粒小,对注射部位的刺激性也大大减 小 当注射到人体特定部位可是药物集中在此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此后,纳米载药系统—药学研究热点 近20年:取得很大进展
BT
NT
Nano-material Nano-structure Nano-processing Nano-machine
Nano-Biosensor,Nano-Biology,Nano-Medicine
Company Logo
前言
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临床诊断用纳米材料
纳米药物载体
保健品 日用化学纳米材料
Company Logo
前言
合理设计载体的化学结构,必须考虑药物的特性和载体所具有的 动力学性质 新的化学物质常用来制备有前景的药物载体
例如,M.Saffran等人提出一种经结肠给药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肽类药物用偶氮芳香环基团交联的聚合物进行输送
用这些聚合物包覆的肽类药物受到保护,而免受胃肠道中酶的降 解 由于偶氮键仅被结肠里的微生物酶切断,因而药物随后在大肠中 释放
Company Logo
前言
纳米药物
定义:实际上是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组装体系,是按照 人类意志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系统。 基本内涵:以纳米颗粒以及他们组成的纳米丝、管和 囊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 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现代药学研究就是希望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药物具有 更多优点,如好的稳定性、对胃肠刺激性小、毒副作 用小、药物利用度高、可靶向给药、有缓释作用等— 而纳米药物恰恰具有这些优点 因此,将纳米技术用于药物的研究开发将是现代药学 发展的重要方向。
Company Logo
纳米囊、纳米球
纳米粒(Nanoparticle) 聚合物胶体给药系统 载体: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壳聚糖、明胶 包裹:亲水性/疏水性药物 给药途径:静脉、肌肉、皮下注射,口服
Company Logo
纳米脂质体
Nanoliposomes 载体:磷脂、胆固醇、聚乙二醇等 包裹:亲水性/疏水性药物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口服、外用 用亲水性材料如聚乙二醇进行表面修饰的纳米脂质体在静脉注射 后,兼具长循环和隐形或立体稳定的特点,对减少肝脏巨噬细胞 对药物的吞噬、提高药物靶向性、阻碍血液蛋白质成分与磷脂等 的结合、延长体内循环时间等具有重要作用 纳米脂质体也可作为改善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口服吸收以及其他给 药途径吸收的载体,如透皮纳米柔性脂质体和胰岛素纳米脂质体 等
Company Logo
前言
从纳米药物或药物载体的制备、优势与应用,作为医 学诊疗的辅助制剂等方面的发展来看,进展是很大并 且很快的,预示出诱人的工业化前景,以及必将为人 类健康关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纳米科技对中药现代化的推进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 识,关键是如何在药物纳米化、以及发现纳米化所带 来的新效应方面还亟待有所突破
Company Logo
前言
药物纳米化目前已出现了很好的产业前景 国际上已有许多有关药物颗粒纳米化技术的专利报道 例如,美国专利US5500224(1996年),采用油/水乳液分散法制 备技术,平均粒径为220-500nm;美国专利US5916586(1999年), 采用聚合物共混加工技术来制备蛋白质稳定化的药物活性组分纳 米颗粒,其颗粒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下;美国专利US4826689 (1989年),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微米级药物颗粒,以及超临 界反溶剂法制备纳米颗粒技术等 目前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只有极少的药物 已做成纳米化胶囊(数百纳米尺度的直径)作为商品出售,如美 国Nexstar公司近期商品化的脂质体纳米化胶囊药物1999年的销售 额为2000万美元
Company Logo
前言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本质: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操纵原子、分子, 使其按一定的方式排布,从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新 物质的技术 被国际上公认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科研领域 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未来经济的三大支柱
Company Logo
前言
还可将难溶性药物如阿霉素、阿糖胞苷等制成微囊或包在聚合 物基质制成纳米粒,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疗效
Company Logo
2. 靶向和定位释药
纳米粒在体内有长循环、隐形和立体稳定等特点,这些特点均 有利于增加药物的靶向性,是抗肿瘤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的良 好载体
用聚山梨酯80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能突破血脑屏障,显著 提高了药物的脑内浓度,改善了脑内实质性组织疾病和脑神经 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效性 口服给予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能增加其在肠道上皮细 胞的吸附,延长吸收时间,增加药物通过淋巴系统的转运和通 过肠道Payer’s区M细胞吞噬进入体内循环等
Company Logo
3. 延长药物的体内半衰期
通过聚合物在体内的降解速度所制备的长效、缓释纳米粒,能使 半衰期短的药物维持在一恒定水平,不但可以改善疗效、降低毒 副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增加依从性,有利于高血 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
生物大分子
纳米载体携带生物大分子药物能增进其吸收、稳定和靶向作用, 并可以用于口服、注射、肺吸入等多种途径 对于口服或肺吸入的多肽药物而言,改善纳米粒的粘膜黏附性质 有助于改进疗效和延长作用时间 对于基因治疗,纳米粒不仅能稳定基因片段,还能够同时包合某 些导靶片断及其他辅助成分,提高靶向性及基因进入细胞内的穿 透性或者提高由于刺激受体产生的细胞内吞作用等
Company Logo
前言
优势: 1. 减小粒径、控制粒径分布等可提高药物溶解性,使药 物易于吸收 2. 提高疗效 3. 生物利用度高 4. 靶向 5. 缓释 6. 长循环 7. 易于透皮吸收 8. 易于穿过血脑屏障
Company Logo
前言
一般地,当颗粒小于某一尺度时,较小颗粒的溶解度大于较大颗 粒的溶解度,因此,控制药物颗粒大小就可以控制颗粒的溶解速 率 许多非水溶性的药物常做成颗粒状可控释放的口服药粒,其颗粒 大小是控制药物药理功效的关键 由于活性成分的水溶性有限,口服后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内,当 颗粒较大时,其活性成分的溶解和被人体吸收量很有限,部分或 大部分活性成分通过人体代谢而排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一方面药物功效不能充分发挥而延误治疗,另一方面造成了浪费
Company Logo
新型制剂技术与药物纳米化
1 2 3 4
产生与发展、作用特点和机制 纳米药物的种类 国内外研发现状 发展前景
Company Logo
产生与发展
纳米粒子(Nanoparticle): 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在1-100nm 之间的粒子或微小结构
原子 簇
宏观 物体
独特性质: (与大颗粒固体相比) 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Computer(H/W, S/W) Semiconductor MEMS,Telecommunication Bioinformatics Internet, Audio/Visual display Telemedicine Nano-computer Biosensor Nano-motor Biochips IT Nano-sensor BioMEMS Bioelectronics Biocomputer POC Total Analysis Technology Genomics Proteomics Molecular Biology Cell Technology Tissue Engineering
Company Logo
固体脂质纳米粒
1. 2. 3.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载体:脂肪酸、脂肪醇、磷脂 包裹:疏水性药物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口服、外用 目前类脂纳米粒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研究较多,重点主要集中 于以下几个方面: 载体材料的筛选和组合,以获得适宜的释药速度 采用化学方法对纳米粒的表面进行修饰使其改性,以提高靶向 能力或改变靶向部位 优化制备工艺,以增加药物负载量、临床适用性和适合于工业 化生产 体内过程和药代动力学
Company Logo
4.
聚合物胶束
Polymeric micelles—新型的纳米载体 载体:合成的水溶性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 聚乳酸与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 壳聚糖 包裹:疏水性药物 给药途径:静脉注射
Company Logo
前言
此外,另一大类药物是气溶胶喷雾类药剂,如治疗哮喘病的药物, 其颗粒大小是决定功效的关键因素,目前颗粒只达到微米级水平 据统计,1995年1.46千万美国人患有哮喘病,英国有300万人患有 哮喘病,新西兰25%的人口患有哮喘病,单在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开 支上,美国每年花费60亿美元(1998年) 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