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电偶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水温控制系统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温室农业、水族馆、游泳池等。
在这些应用中,保持水温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实现对水温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硬件实现和软件编程等方面内容。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家电设备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水温控制系统在热水器、空调等家电产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精确控制水温对于提高用户体验、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有的水温控制系统存在控制精度不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水温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2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水温控制系统,通过对水温进行精确控制,提高家电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系统性能的评估和改进方法,为水温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章水温控制系统设计原理2.1 水温测量原理本章将介绍水温的测量原理,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红外传感器等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特点。
通过对各种传感器的比较,选出适合本研究的温度传感器。
2.2温度传感器选择与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选择一种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抗干扰能力的温度传感器。
此外,还将探讨如何将选定的温度传感器应用于水温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信号处理方法等。
2.3控制算法选择与设计本章将分析现有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并选择一种适合本研究的控制算法。
针对所选控制算法,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和程序。
第三章硬件实现3.1控制器选择与搭建本章将讨论控制器的选型,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一款性能稳定、可编程性强、成本合理的控制器。
然后,介绍如何搭建控制器硬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各种外设(如温度传感器、继电器等)的连接方式。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 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温度的调控至关重要。
设计并实现一种高效、稳定且经济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满足现代家居和办公环境的温度控制需求。
本文将首先介绍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温度控制算法等方面。
硬件设计部分将重点介绍单片机的选型、传感器的选取、执行机构的搭配等关键环节软件编程部分将介绍系统的程序框架、主要功能模块以及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逻辑温度控制算法部分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以实现精准的温度调控。
在实现过程中,本文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验证,展示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同时,还将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稳定性、准确性、经济性等方面,以便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单片机概述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或微电脑,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功能齐全、成本低廉、可靠性高、控制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和智能仪器中。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0引言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MCS-51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本文以它为例进行介绍,希望能收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
1硬件电路设计以热电偶为检测元件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1.1 温度检测和变送器温度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的类型选择与被控温度的范围和精度等级有关。
镍铬/镍铝热电偶适用于0℃-1000℃的温度检测范围,相应输出电压为0mV-41.32mV。
变送器由毫伏变送器和电流/电压变送器组成:毫伏变送器用于把热电偶输出的0mV-41.32mV变换成4mA-20mA的电流;电流/电压变送器用于把毫伏变送器输出的4mA-20mA电流变换成0-5V的电压。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变送器可以进行零点迁移。
例如:若温度测量范围为500℃-1000℃,则热电偶输出为20.6mV-41.32mV,毫伏变送器零点迁移后输出4mA-20mA范围电流。
这样,采用8位A/D转换器就可使量化温度达到1.96℃以内。
1.2接口电路接口电路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8031,外围扩展并行接口8155,程序存储器EPROM2764,模数转换器ADC0809等芯片。
由图1可见,在P2.0=0和P2.1=0时,8155选中它内部的RAM工作;在P2.0=1和P2.1=0时,8155选中它内部的三个I/O端口工作。
相应的地址分配为:0000H - 00FFH 8155内部RAM0100H 命令/状态口0101H A 口0102H B 口0103H C 口0104H 定时器低8位口0105H 定时器高8位口8155用作键盘/LED显示器接口电路。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温度控制系统是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
它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并对温度进行调节,以维持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的稳定状态。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单片机简介•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
它可以作为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温度的测量和调节功能。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控制系统中重要的部件,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和数字温度传感器等。
在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温度传感器,并通过单片机的模拟输入接口对其进行连接。
温度测量与显示•单片机可以通过模拟输入接口读取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通过数值转换算法,可以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温度数值,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常见的温度显示方式有数码管和LCD等。
温度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系统通常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
这种算法通过比较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计算出调节量,并通过输出接口控制执行机构,实现温度的调节。
在单片机程序中,需要编写PID控制算法,并根据具体系统进行参数调优。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实际调节环境温度。
常见的执行机构有加热器和制冷器。
通过单片机的输出接口,可以控制执行机构的开关状态,从而实现温度的调节。
界面与交互•温度控制系统还可以配备界面与交互功能,用于设定目标温度、显示当前温度和执行机构状态等信息。
在单片机程序中,可以通过按键、液晶显示屏和蜂鸣器等外设实现界面与交互功能的设计。
总结•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涉及到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与显示、温度控制算法、执行机构以及界面与交互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可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自动调节,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舒适性和效率。
以上是对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的简要介绍。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硬件设计温度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要参数之一。
准确的温度检测对于许多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如医疗、化工、电力、食品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了CPU、内存、I/O接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微型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温度检测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硬件设计方法。
温度检测系统的主要原理是热电偶定律。
热电偶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它基于塞贝克效应,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热电偶与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元件一起构成温度检测电路。
放大器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滤波器则消除噪声,提高信号质量。
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和显示。
在原理图设计中,我们选用了一种常见的温度检测芯片——DT-6101。
该芯片内置热电偶放大器和A/D转换器,可直接与单片机连接。
我们还选择了滤波电容、电阻等元件来优化信号质量。
原理图设计如图1所示。
软件设计是温度检测系统的核心部分。
我们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温度的实时检测和显示。
程序主要分为初始化、输入处理、算法处理和输出显示四个模块。
初始化模块:主要用于初始化单片机、DT-6101等硬件设备。
输入处理模块:从DT-6101芯片读取温度电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如滤波、放大等。
算法处理模块:实现温度计算算法,将电信号转化为温度值。
常用的算法有线性插值法、多项式拟合法等。
输出显示模块: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值显示到液晶屏或LED数码管上。
硬件调试是确保温度检测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在组装过程中,需注意检查元件的质量和连接的正确性。
调试时,首先对硬件进行初步调试,确保各电路模块的基本功能正常;然后对软件进行调试,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确;最后进行综合调试,确保软硬件协调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50℃~50℃范围内的误差小于±5℃,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
利用热电偶转换器的单片机温度测控系统 max6675[2页]
![利用热电偶转换器的单片机温度测控系统 max667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342d27a5e9856a5612600e.png)
图3 数据处理模块仿真波形图图4 扫描、显示模块 在读取到ADC0804的转换数据后,先用查表指令算出高、低4位的两个电压值,并分别用12位BCD 码表示;接着设计12位的BCD 码加法,如果每4位相加结果超过9需进行加6调整。
这样得到模拟电压的BCD 码。
bcd add:=hbcd +lbcd;—高、低4位的两个电压值BCD 码相加if bcdadd (3downt o 0)>″1001″then bcdadd:=bcdadd +″0110″;end if;if bcdadd (7downt o 4)>″1001″then bcdadd:=bcdadd +″01100000″;end if;本模块的功能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当转换数据为00010101,通过查表高4位0001是0.32V ,而低4位0101是0.1V ,最后的电压输出结果是0.32V +0.1V =0.42V,它的BCD 码表示为000001000010,仿真结果正确。
2.3 扫描、显示模块如图4所示,CLK 是扫描时钟,其频率为1kHz,由给定的40MHz 时钟分频得到;DAT A I N 是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电压值的BCD 码;SEL 是数码管的片选信号;P O I N T 是数码管小数点驱动;通过扫描分别输出3位电压值的BCD 码DAT A OUT,并通过D I SP 将BCD 码译成相应的7段数码驱动值,送数码管显示。
3 结束语本文设计的VHDL 语言程序已在MAXP LUS Ⅱ工具软件上进行了编译、仿真和调试,并通过编程器下载到了EP1K100QC20823芯片。
经过实验验证,本设计是正确的,其电压显示值误差没有超过量化台阶上限(0.02V )。
本文给出的设计思想也适用于其他基于P LD 芯片的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1]潘松.E DA 技术实用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卢毅.VHDL 与数字电路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林敏.VHDL 数字系统设计与高层次综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许雪军编发) 收稿日期:2004- 作者简介:刘洪恩(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单片机方面的教学、开发与应用工作。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温控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设备工作状态的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系统是一种利用单片机计算能力、输入输出功能及控制能力,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信息并实现温度控制的系统。
下面将对基于单片机的温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设计和功能需求:基于单片机的温控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值。
2.控制器:使用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单元,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温度控制算法的计算。
3.执行器:负责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设备工作状态,如电风扇、加热器等。
4.显示器:用于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控制状态等信息。
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1.温度监测: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温度数据。
2.温度控制算法:根据温度数据进行算法计算,判断是否需要调节设备工作状态。
3.设备控制:根据控制算法的结果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打开或关闭电风扇、加热器等。
4.信息显示:将当前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等信息显示在显示器上。
二、系统实现的具体步骤:1.硬件设计:(1)选择适合的单片机:根据系统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通常选择具有较多输入输出引脚、计算能力较强的单片机。
(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常见的有热敏电阻、热电偶、数字温度传感器等。
(3)执行器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电风扇、加热器等。
(4)显示器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显示器以显示当前温度和控制状态等信息,如液晶显示屏等。
2.软件设计:(1)编写驱动程序:编写单片机与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器等硬件的驱动程序,完成数据的读取和输出功能。
(2)设计温度控制算法: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数据编写温度控制算法,根据不同的温度范围判断是否需要调节设备工作状态。
(3)控制设备的逻辑设计:根据温度控制算法的结果设计控制设备的逻辑,确定何时打开或关闭设备。
(4)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以显示当前温度和控制状态等信息,提示用户工作状态。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温度是控制系统中主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对于不同场所、不同环境,对温度的范围和精度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大型公共场合,要求的温度往往不是一个点,而是要求在一个稳定值上下浮动的温度范围,本文就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在各种不同行业生产中,温度属于基础参数的其中之一,根据温度可以检测出与温度相关联的化学和物理的两种变化。
因此,在工艺不断生产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交通、航天、制造、电力、林木建造、加工食品等众多行业得到广泛的推广。
有效运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温度,不但能提高控制能力,还能促使生产自动化进行,而且可以加快实现目标智能化的进程。
一、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原理温度信息主要是由传感器进行测量,并转换成为豪伏级的电压信号,把经过的信号放大电路,就会把弱电压信号逐渐放大到单片机可以处理的范围以内。
再经过输入a/d转换器来转换到数字信号,并且输入到主机中去,在单片机对信号进行采集的时候,想要更大程度的提高测量的精度,在采样的时候就必须对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在这个时候,信号经过数字滤波以后,标度就会逐渐转换出来,并通过把温度显示出来。
此外,还可以将该温度值与已经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存在的偏差的大小来按照积分分离的控制算法得出最后的输出控制量值。
在通过输出控制量的数值来确定导通的时间以及加热的功率,从而来有效的调节温度环境。
整个系统设计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单片机能够对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控制,用来解决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控制的问题。
可以运用十进制的数码来显示实际的温度值,方面人们的监视。
如果当实际的温度不在规定范围内,那么系统将会自动的调节温度,确保温度的稳定性,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温度的区分度规定在1℃内,当环境温度出现变化的时候,那么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就会小于等于0.5℃在整个系统设计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达到检测和控制温度的目的,使测控的精度更加准确,尽量使整个系统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并且速度较快,具备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控制系统摘要本设计是采用热电偶为温度检测元件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电路包括三个部分:温度检测及放大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
工作过程如下:热电偶检测炉内温度,得到的温度值经过A/D转换后输入到8155进行显示,同时从8155键盘输入系统温度设定值,将设定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会得到一个偏差值,将此偏差值进行PID处理,处理后的控制量送给双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在给定周期T内具有不同的导通时间,这是由双向可控硅控制极上的触发脉冲控制的,这个触发脉冲是8031的P1.3引脚上产生的,经过零同步脉冲同步后经光耦管和驱动电路输出到可控硅的控制极上,从而改变加热的时间,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软件部分包括主程序、T0中断服务程序、T1中断服务程序等。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控制,硬件,PID算法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AbstractThe design is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dopting the electric thermocouple to measure temperature, this system is made up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The circuit of the hardware includes three parts: temperature measure and enlarge circuit、keyboard and LED circuit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The working course is as following: the electric thermocouple measure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tove, the temperature value is changed by A/D converter, and then it is input to 8155 and shown. At the same time the establishing value of systematic temperature is input from 8155 keyboards , it can receive one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actual measurement value and the establishing value, this difference value is deal with PID, and then give this amount to the two-way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The two-way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has different leading time in the given cycle T, this time is controlled by polarity’s pulse of touching of the two-way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this pulse of touching is provided by the P1.3 of 8031, it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zero pulse, and then input to control polarity of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through the Photoelectric coupling and drive circuit, it can change the time of heating, at last this system can achieve the control aim.The part of the software is made up of main program, T0 cutting off service routine, and T1 cutting off service routine and so on.Keywords: single chip computer,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hardware, PID algorith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选题的背景 (1)1.2温度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1.3国内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 (2)1.4课题的研究内容 (2)2 温度检测部分 (4)2.1热电偶简介 (4)2.2热电偶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5)3 数据采集部分 (7)3.1ADC0809简介 (7)3.2ADC0809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7)3.3ADC0809转换程序 (8)4 8155的输入与显示部分 (10)4.18155简介 (10)4.28155在本设计中的应用 (11)4.2.1 8155的显示过程 (12)4.2.2 8155的输入过程 (14)5 温度控制部分 (16)5.1双向可控硅简介 (16)5.2温度控制过程 (16)5.3温度控制的算法 (18)5.3.1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18)5.3.2温度控制的具体算法 (19)6 MAX232的介绍 (21)6.1收发器的历史 (21)6.2MAX232的工作电路 (21)6.3MAX232的详细说明 (22)6.3.1双充电泵电压变速器 (22)6.3.2 RS-232驱动器 (22)6.3.3 RS-232接收器 (22)7 软件设计 (24)7.1主程序流程图 (24)7.2部分程序 (24)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29)参考文献 (30)附录A(外文文献) (31)附录B(中文译文) (37)1 绪论1.1选题的背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功能也不断增强,许多高性能的新型机种不断涌现出来。
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器件,在工业生产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器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钳锅电阻炉等,在日常生活中如:热水器、电热毯等等,都用到了电阻加热的原理。
随着生产的发展,上述设备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日常用品的自动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理论的不断更新换代满足了上述要求,达到了自动控制品质的目的。
1.2温度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检定装置的温度控制,已经以自动化控制仪表代替人工操作。
从温度控制方式来看,过去大部分采用单纯的两位控制转为PID控制,温度的自动控制已经普及化。
从温度控制仪表的性能方面,对温度控制的现状谈上几点:1、检测元件检测元件对控温精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检测元件本身还存在某些问题,例如热电偶用于信号检测,其热电势会随时间产生漂移。
2、温度设定器的稳定性问题设定器的电源必须要稳压。
除此之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必须考虑,要使用温度系数特别小的锰铜电阻,要消除机械形变且材料均匀等;另外,设定器最好用恒流电源供电,以消除接触热电势,并且能使输出阻抗一定。
3、偏差放大器偏差放大器的选择对温度控制器的长期稳定性和精确性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一般热电偶或热电阻检测的温度信号都是很微弱的,因此要有足够高的增益。
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放大器是温度控制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4、调节器调节器是控温器的另一个重要部件。
精密温度自动控制一般都采用PID调节器。
用运算放大与阻容反馈回路构成的PID调节器,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积分饱和现象。
5、执行机构对于电阻炉来说,执行机构几乎都是继电器,饱和电抗器和可控硅等。
检定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可控硅的PID控制方式。
可控硅体积小,重量轻,适用大功率控制。
综上所述,只有对温度控制仪表各部件精心设计,才能获得一个高水平的、高精度的控制效果。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精度高、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操作方便、维护容易、成本低廉的各种常用简易仪表和调节器的需要也是很迫切的。
因此在选择检测元件时,应根据:精度、响应特性、互换性、线性、连续测定性、性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输出信号大小、设备运转设备低廉、结构简单和易于维修、耐高、低温性以及各种气氛的影响等情况加以选择[1]。
随着单片机在各行业控制系统中的普遍采用,其构成的实时控制系统日臻完善,一定会使温度控制系统的总体性能大大提高,功能更趋完善。
1.3 国内温度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温度控制系统不断涌现。
其中,李树华,刘超英和董辉研制的数字PID自动温度控制系统,采用8031单片机作为PID控制器,具有可编程、控制算法可选、体积小、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该温度控制系统体积只有100mm×160mm×220mm,控制功率达2Kw,经昼夜连续运行证明,性能稳定可靠,另外,该系统由803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所组成,EPROM选用27128,程序存储器容量较大,因此,可以扩充多种控制模块和运算模块以备选用,同时只需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执行部件即可构成不同控制功能的系统(例如:被控量为流量,压力,液位等场合),可满足多种用户的控制要求。
应如艳和杜吉全研制的微机温度控制系统控温原理简单,简化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成本较低廉,采用数字PID控制,调整灵活,通过人机对话,可以实现在线调节控制方案和参数,控制平稳和准确,质量较高,可以实现多回路的检测和控制以及多种物理量的控制。
1.4课题的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PID炉温控制系统。
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可以方便地实现对PID参数的选择与设定,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讯,实现工业过程中的交互式PID控制。
它是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实际炉温进行A/D转换,送入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对此偏差按PID算法进行修正,求得对应的控制量控制可控硅驱动器,调节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