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3篇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3篇《胖子和瘦子》是19世纪俄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
下面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11、象征与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胖子、瘦子身材的对比,面对相同处境不同心态的对比,胖、瘦二人先后受到追捧的社会现象的对比。
文中胖、瘦的形象,则象征了现实生活中"流行'与"炒作'的社会现象。
2、讽喻与戏谑手法的运用有人说:胖子走红运,能做官,于是,胖子成了流行时尚的焦点,人们竞相追捧;一年后,传出"胖对身体不好'的说法,于是瘦子成了新流行时尚的代言人。
文章还采用讽喻的手法讽刺了当今社会盲目跟风的社会现象。
3、黑色幽默与文化批判以夸张的幽默手法嘲讽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人生的盲目,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产生出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借文中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2一、【批注】胖子和瘦子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火车站,悲欢离合的集中地。
本文也暗示着友人久别初逢的偶然与惊喜。
)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
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
(富足与安闲)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
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
(局促与贫瘠,与友人成鲜明对比)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对老婆孩子的描写,是很好的陪衬,更突出主题。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2)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2)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摘抄及赏析全城人都松了口气,可不久,生活又像从前一样沉闷、无聊。
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极端保守、害怕一切新事物、极力维护现存制度的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别里科夫的形象很琐可笑,"身材矮小,背脊拱起"。
即使在晴朗的天气也经常带雨伞,穿雨鞋,而且总是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永远让自己的脸孔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让眼睛蒙上黑眼镜,让耳朵塞上棉花;甚至他的雨伞、挂表和小折刀也是装在套子里,总是千方百计无微不至地维护自己的一切,害怕发生任何万一的变化。
他只要一有机会,就把自己"套起来",坐马车要让车篷支起来,回到家就要钻到帐子里,用被子蒙住脑袋。
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他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而且要把别人也装进他的套子里。
同事到教堂祈祷迟到、女教师晚上陪军官玩迟了,他要干涉,甚至连同事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他都要出面劝阻。
结果教师怕他,校长怕他,"整个中学都在他手心里,足足十五年",甚至"全城都抓在他的手心里!",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整个小城都仿佛被他装在套子里了。
别里科夫的形象不仅可笑,而且是一种极可怕的力量,他千方百计地扼杀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自觉自愿地为专制x权效劳,代表了社会上一股强大的保守势力,体现着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
小说还深刻地揭示出别里科夫的性格是在沙皇俄国专制社会这个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小说中写到,在别里科夫的阴影下,人们变得什么都害怕。
全城的人,包括那些思想正派的人,居然也忍气吞声,听从别里科夫的摆布,像蜗牛一样缩进自己的壳里,过着浑浑噩噩、苟且偷安的生活,不敢起来与顽固保守势力进行斗争。
契诃夫小说的讽刺与幽默特色

契诃夫小说的讽刺与幽默特色作者:郜珂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内容摘要:讽刺文学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夸张手法,这类文学作者往往通过幽默、卑鄙可恶,可悲可叹的事件或者人物来达到批判某种不满的目的,契诃夫的作品在艺术上,不仅继承和发扬普希金、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批判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果戈里、谢德林幽默文学传统,并把这两种传统不断结合并加以创新改造。
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讽刺幽默文学,契诃夫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创作艺术上把这两种形态运用到了极致。
在创作风格上契诃夫的是独具一格的但是从刻画上又那么的平凡、质朴。
契诃夫的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没有急转直下的剧情,但是小说的人物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让人笑在脸上疼在心里。
也许这与他契诃夫年少时生活清贫,饱尝人间疾苦有关系,但是没有年少时的经历也许就无法造就契诃夫作品的辉煌。
关键词:讽刺与幽默创作契诃夫一.契诃夫写作艺术的来源契诃夫的作品在艺术上,不仅继承和发扬普希金、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批判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果戈里、谢德林幽默文学传统,并把这两种传统不断结合并加以创新改造。
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讽刺幽默文学,这一点更多的体现在对“小人物”的描写中。
俄国普希金笔下的《驿站》,果戈里笔下《外套》,屠格涅夫笔下的《木木》等都是描写小人物的作品,但是他们与契科夫作品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上的描写,那些小人物在他们的笔下直接显现了悲惨的命运经历与痛苦的精神压迫。
而契诃夫则是更注重小人物的平常生活的琐事契诃夫年少时生活清贫,饱尝人间疾苦,可以说在年少时期他就是“小市民”中的一员,亲身体会到在残酷统治级下小市民的庸俗世故和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嘴脸。
年少时的经历对人生的影响是最深刻,这也为契诃夫日后创作的题材奠定了基础。
契诃夫的父亲是东正教徒,度东正教近于狂热的虔诚。
在一定成度上造就了契科夫悲天悯人的性格,同时进一步影响着契诃夫的创作题材。
契科夫《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

胖子与瘦子形象分析胖子与瘦子是契诃夫的一篇幽默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契诃夫以其惯有的冷峻犀利的文笔对奴性心理进行了批判。
文章中瘦子的形象真实可感,令人影响深刻。
这篇小说一开头写两个童年时就交好的朋友偶然相遇于火车站,由于惊讶和欣喜二人相拥相吻、热泪盈眶,场景温馨感动。
此时,作者笔锋急转,当“做了两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两枚星章”的三品文官时,他突然脸色发白,耸肩弯腰,缩成一团,而当胖子同他握别时,他竟然只握了握胖子的三个手指头并且深深鞠躬。
契诃夫全文只作了简单的场景式描写,并未方便任何评论,然而其感情倾向显而易见,对瘦子奴性的批判溢于言表。
文中的瘦子做了两年的八品文官,还得过斯坦尼斯勋章,但仍然薪金不多,平时还作木头烟盒来获得经济收入。
瘦子的妻子教音乐课。
按照文中的描述,瘦子一家属于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十分诘据水平一般。
对于努力为生计奔波生活却没有较大改观的瘦子来说,胖子的官职和其优越的生活条件是让自己极为羡慕的,过许出于对胖子的敬佩,过许是平时对富人谄媚的惯性使然,瘦子对儿时密友表现出了一系列让对方都难以接受的奴性行为。
初读此文让觉得瘦子厌恶可憎没骨气,多次读此文就会怜悯瘦子的处境理解瘦子的做法。
文章的描写显然是过度夸张的,现实生活中的奴性心理更测重于巴结讨好富贵势力而压榨勒索更穷贱的下层阶级。
时光流转朝代更迭,然而社会的人物的类型并没有太大变化,只要是在有金钱的存在就会有贫富差距,只要有贫富差距就要有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生活中处于上峰的永远是富贵阶层,而被歧视压迫的永远是穷贱的底层。
奴性实质上是贫富差距的必然产物,而低贱者奴性的体现也是受社会长时间歧视以及想摆脱贫困跻身富贵的无奈之举。
这与鲁迅笔下的国人的劣根性极为相似,鲁迅对国人的奴性也是进行了诸多批判。
鲁迅在《灯下漫笔》写道“如果轿夫对坐轿子的人不含笑,中国也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其观点是站在历史的变革角度批判了国人的奴性,然而若是站在底层人民的角度看,轿夫若是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他的拉轿生意必然冷清,富人需要的恰是别人对自己的言听计从的这种服务。
契诃夫小说艺术风格浅议

契诃夫小说艺术风格浅议【摘要】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早期的幽默和讽刺小说到中后期的社会心理小说,其内容和手法丰富多彩。
在变化多样的风格中,又有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那就是含蓄、简练、朴素、幽默和讽刺。
【Abstract】Chekhov’s short story creations, from the earlier period of the humor and the irony the novel arrive empress period of society mental state novel, its contents and skill abundant colorful.Have already alwaysed pierce through to unify style again in the variety diverse style, that is reserved, Jian3 Lian4, simple, humor and irony.【Key words】Chekhov novel;Reserved;Simple and direct;Simple;Humor and irony;Art style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早期的幽默和讽刺小说到中后期的社会心理小说,其内容和手法丰富多彩。
在变化多样的风格中,又有贯穿始终的统一风格,那就是含蓄、简练、朴素、幽默和讽刺。
本文试就其小说的艺术风格作一探讨。
含蓄。
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契诃夫说:“在短篇小说里,最好不要说透,只要叙述就行,”[1]他在写作的时候充分信赖读者,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启发读者思考生活,使其能配合作家共同进行创造,所以契诃夫在作品中一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态度和倾向,而只作客观而冷静的叙述和描写。
如《安纽黛》中的安纽黛和医科大学生,作者无半句褒贬的话,但读者可以从他俩的关系和各自的行为中自己得出褒贬。
《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嵩明县新街明德小学张仕华指导教师徐浛2009年10月25日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杰出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对当时俄国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胖子和瘦子》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说。
小说对当时社会“小人物”的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作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从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契诃夫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特点:取材简洁,朴素自然,构思巧妙,文词简洁,幽默讽刺的表现手法和戏剧化的结构场面,使小说具有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关健词:短篇小说;艺术特色;简洁;朴素;幽默讽刺;戏剧化作为与莫泊桑,欧享利,马克吐温齐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他用自己深刻的文风赢得了声誉。
纵览当时的俄国文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宛若一丛瑰丽的花朵,散发着温馨醉人的芬芳,滋润着众多的读者。
契诃夫的成功,一方面是扎根于俄国文学的土壤,他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那里借鉴了朴素,从果戈里那里学习了讽刺,从屠格涅夫那里体会抒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感悟到了小人物的悲哀。
而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的独创,正是他的创新开启了俄国文学短篇小说的另一种全新境界。
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他早期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可以看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取材简洁,朴素自然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曾把文学作品比作在大海里矗立不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只是它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隐埋在海里,这就是典型的冰山风格——简洁、含蓄、朴素的风格。
契诃夫的小说就具有这样的风格。
许多小说家都追求小说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充满许多的偶然性。
法国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就是这样的大家。
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取材都比较简洁。
他大多截取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生活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的锁事描绘中揭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契诃夫经典代表作简介
进 行 处 罚 ,还威 胁恐 吓 被 狗 咬 的 赫 留金 。 小 说用 一个丑 恶且 搞笑 的故事 塑造 了奥 楚蔑洛 夫这 样
一
( 四 )描 写手法。契诃夫在进行 短篇 小说创作 时 ,喜欢
采 用 现 实 主 义 描 写 手 法 ,即通 过 对 现 实 生 活 中人 物 和事 件 的
、
契诃夫 生平及其成就概 述
的 严 厉 教 育 下长 大 ,随后 又经 历 了 家庭 杂货 店 的倒 闭 和 亲人 几个 方 面对 契 诃夫 作 品 的艺 术 特 色 进 行 简 单 分 析 。 的离 世 ,最 后 靠 着 当 家庭 教 师 的 收 人 才勉 强 完成 了学 业 。 契 ( 一) 人 物 塑 造 。在 契 诃 夫 的短 篇 小 说 作 品 中 ,很 少 会 诃夫 在孩 童和少 年 时期 便 亲眼见证 和体 验 了生 活 的残酷 和 出现 具 有 影 响力 的 大人 物 ,即使 有 也 是 作 为 故 事 背 景 中 的~ 底 层人 民的艰辛 ,这些宝贵 的人生经历培养 了他敏锐 的洞察 部分 一笔 带过 ,例如 《 变色龙 》中的 日加洛夫将军 。其短篇 力 和 乐 观 的生 活 态 度 ,也 为 他 独 特 的写 作 风 格 奠 定 了基 础 。 小 说 作 品 的 主 角 普 遍 都 是 一 些 生 活 在 社 会 中下 层 且 性 格 鲜
【doc】社会心态的缩影——《胖子和瘦子》赏析

社会心态的缩影——《胖子和瘦子》赏析【导言】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出生于破产商人家庭,学生时代即开始写作诙谐小品和幽默短篇小说,如《一个小官员之死》,《变色龙》等.1886年后,他的思想发生剧变,锐意反映人生,描摹世态,创作风格日趋成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如《万卡》,《第六病室》,《草原》,《带小狗的女人》等.【原文】胖子和度孑文/契诃夫(俄国)译/周柏冬存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0/江冬上,两个朋友邂逅了.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刚在车站上吃完午饭,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浑身散发着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那瘦子刚刚走下火车,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身上散发着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身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细高个子中学生, 那是他儿子."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后大声叫起来,"这是你呀!我亲爱的朋友!可好久没有见着你啦!""天呐!"瘦子惊奇地喊着,"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呀?"两个朋友亲吻了三次,彼此打量着,眼泪汪汪,惊喜交集.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以后说,"真没想到!真是奇遇!呶,好好看着我.你还是从前那个美男子,还是那样仪表堂堂,穿得漂漂亮亮的.天啊!是你呀!嗯,你怎么样?阔起来啦?结婚了吧?你看,我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露易丝,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三年级学生.纳发尼亚(纳发纳伊尔的昵称)!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存一块儿上的中学."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摘下帽子."我们在一块儿上中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伙怎样拿你开玩笑吗?管你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古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L大]为你用香烟把学校的一本书给烧坏了.大伙管我叫厄菲阿尔忒斯(古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广大1为我爱搬弄是非. 哈,哈!……咱们那时都是小孩子啊!……纳发尼亚!别害羞,到他跟前去,靠近点……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教徒……"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躲到他父亲的身后去了."你的近况怎样,朋友?"胖子热情地望着他的朋友问道,"你在哪儿供职?做到几等官啦?""我亲爱的朋友,是在做官.已经当了两年八等文官,得了一枚斯丹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多……哎,不多也算了.我妻子教音乐,我呢,附带做点木头烟盒.烟盒挺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有谁一次买lO个或者10个以上, 你瞧,我就让点价.我们就这么对付着过!原先在部里的一个司做事,现在调到这儿,还是原先的部门,可是当科长……往后就在这儿做事啦!你怎么样?恐怕已经是五等文官了吧?嗯?" "不对.我亲爱的朋友,你还得往高点说."胖子说,"我已经是三等文官了……得了两颗金星勋章."瘦子一下子脸色煞白,呆住了.不过,他脸上的肌肉很快地向四面八方扭动,做喻快的笑容,似乎从他的脸上,眼睛里进发出好些火星儿.他拱肩屈背,把整个身子缩成一团.他的那些箱子啊,大包小包啊,硬纸盒啊,也都瑟缩着,皱起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伸得更长了.纳发纳伊尔挺直了身子做立正的姿式,把制服上的扣子扣得整整齐齐……"大人,我……非常荣幸!我的朋友,还是从小的朋友,一下子变成了显贵,嘻,嘻!""唉,算了!"胖子皱起眉头,"干吗用这种口气说话?咱们是从小的朋友嘛,用不着官场的那些奉承和恭维.""请您恩典……您……"瘦子一脸堆笑,身子越发缩成一团了,"大人的恩典有如起死回生的甘露……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妻子露易丝,算是路德派教徒……"胖子本想说点什么表示他并不同意他的这一番话,可是瘦子脸上现卅的虔敬,谄媚和恭顺的酸相,弄得三等文官直恶心.他索性转过身去伸出手向他告别, 望也不望瘦子一眼.瘦子握了握胖子的三根手指,全身弯下去向他鞠躬,发ff; 嘻嘻的笑声.他妻子也陪着笑脸.纳发纳伊尔双脚靠拢,鞋后跟发出"砰"的一声,制帽掉到地上去了.这三个人又惊又喜,惊喜交集.【赏析】《胖子和瘦子》这个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一对小时候的朋友——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偶遇,久别重逢,两人都很高兴.但当瘦子得知胖子的官职远远高于自己之后,瘦子条件反射般变得卑躬屈膝起来,于是一场朋友兴高采烈的相聚,以胖子"恶心",瘦子"叉惊又喜"收尾.契诃夫用笔精练,寥寥几句就刻画出了胖子和瘦子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胖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显得雍容富贵;瘦子"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是一副辛劳,窘迫之态,加之其身上所散发出的"火腿和咖啡渣"这种普通市民特有的气味,表明他和胖子不处在同一阶层这个小说最精彩之处在于对瘦子心理的刻画.在未得知胖子的官阶之前,瘦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胖子几乎插不进嘴;但之后,瘦子的话就变得干瘪,结巴起来,他甚至还有点紧张,将之前说过两遍的话又说了一遍——"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妻子露易丝,算是路德派教徒".瘦子说到儿子和妻子,前两遍反映了他的激动和欣喜,最后那一遍,则表明他除了对胖子说奉承话,别的已经语尽词穷了.告别的时候,瘦子只握了握胖子的三根手指,再一次形象地表现了瘦子自觉低人一等的心理.瘦子前后截然不同的心理变化,使得这个小说极具戏居q性19世纪的俄国等级制度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公民的骨髓.就是这样一种观念,支配着人们在比自己阶层高的人面前弯下腰来.小说中,不仅仅是瘦子,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对胖子(或者说他的官阶)有一种本能的恭敬和谄媚心态.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存在一种因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畸形心理.《胖子和瘦子》这个小说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俄罗斯公民心态的一个缩影,尽管情节充满喜剧色彩,读来却让人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嵩明县新街明德小学张仕华指导教师徐浛2009年10月25日从《胖子和瘦子》看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杰出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对当时俄国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胖子和瘦子》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说。
小说对当时社会“小人物”的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作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从这篇小说可以看出契诃夫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特点:取材简洁,朴素自然,构思巧妙,文词简洁,幽默讽刺的表现手法和戏剧化的结构场面,使小说具有浓郁深厚的感人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关健词:短篇小说;艺术特色;简洁;朴素;幽默讽刺;戏剧化作为与莫泊桑,欧享利,马克吐温齐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重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他用自己深刻的文风赢得了声誉。
纵览当时的俄国文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宛若一丛瑰丽的花朵,散发着温馨醉人的芬芳,滋润着众多的读者。
契诃夫的成功,一方面是扎根于俄国文学的土壤,他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那里借鉴了朴素,从果戈里那里学习了讽刺,从屠格涅夫那里体会抒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感悟到了小人物的悲哀。
而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的独创,正是他的创新开启了俄国文学短篇小说的另一种全新境界。
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他早期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可以看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取材简洁,朴素自然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曾把文学作品比作在大海里矗立不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只是它的八分之一,八分之七隐埋在海里,这就是典型的冰山风格——简洁、含蓄、朴素的风格。
契诃夫的小说就具有这样的风格。
许多小说家都追求小说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充满许多的偶然性。
法国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就是这样的大家。
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取材都比较简洁。
他大多截取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生活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的锁事描绘中揭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他特别注意用心去体验生活,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习以为常的事进入他的作品,却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活讽刺史诗。
《胖子和瘦子》只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两个少年时代的朋友在火车站不期而遇,几十年不见,二人亲切地相互拥抱,亲吻,感到意外的高兴。
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现在和家人的情况,显得神采奕奕。
后来当他知道胖子已是三等文官后,“脸色煞白”、“呆若木鸡”、“眼睛里冒出火”、“身子蜷缩佝偻起来”,非常紧张而又强装笑脸称胖子为“大人”、“您老”。
这使胖子皱起眉头,干预他不要这样,但瘦子更加对胖子毕恭毕敬,摆出一副舒心甜蜜和低三下四的酸相,胖子感到恶心,伸手向瘦子告别。
从这个简短的生活片段,一件简单的小事中,我们可以透视深层的社会内容,作品在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同时,无情地嘲笑和讽刺当时普遍存在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奴性心理和庸俗作风。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没有人物背景描写,没有环境气氛的喧染,没有强烈的感情冲动和复杂的心理分析。
而是让事件本身来说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可见,契诃夫的小说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来的。
契诃夫说:“我会用平静的生活为题材”。
写出生活的必然,就是艺术的“朴素”。
契诃夫之所以以瘦子这样的“小人物”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是因为这种人是生活中的大多数,最具有普遍意义,最能表明生活的本质,使作品显得朴素真实。
他在日常生活锁事中发掘人生的悲剧,以瘦子的前后变化,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痛,因此,契诃夫在艺术上对朴素的追求,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审美和社会伦理价值。
二、构思巧妙,文词简练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艺术精湛,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社会内容。
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
他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入手,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生活和人物进行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而展示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容。
《胖子和瘦子》里,契诃夫把故事的场景设置在火车站,这是客流量最集中的地方,两个老同学几十年不见在这里不期而遇,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的成份。
主要人物只有两个——胖子和瘦子(三等文官和八等文官),人物胖瘦对比显得滑稽,而等级却为揭示文章主题埋下伏笔。
事件很简单,两个老同学在火车站不期而遇后互相诉说各自这些年自己的家庭与事业,这原本是生活中最寻常的事了,而契诃夫却把这种最寻常的事作为写作的视点,通过瘦子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前和后在瘦子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巨大变化进行生动描绘和刻画,使瘦子这一“小人物”的形象好像一下子就出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出人意料的阅读感受。
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相遇,这本来是一次难得而美好的时刻,却弄得个不欢而散,尴尬告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是畸形的社会造成了这种畸形现象。
事情很简单,却发人深思。
契诃夫短篇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练”。
契诃夫一生的艺术追求可以说都凝结在“简练”之中,近代小说由长篇发展出短篇,可以说是小说本身一次自发的低级的简练,而契诃夫的小说,则是短篇小说本身的又一次简练,契诃夫把简练看成最高的艺术境界,说“写作艺术就是精简的艺术,写得有才气就是写得简短”。
甚至说“简练是才能的姐妹。
”高尔基对契诃夫的简练推崇备至,说没有人把单纯的东西写得这样单纯。
拿《胖子和瘦子》来说,篇幅短小得近似于现代的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简单:①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不期而遇,激动得互相拥抱亲吻;②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妻子和儿子)和事业(做到八等文官,当了个科长);③瘦子知道胖子已是三等文官后,神色紧张,继而装出笑脸对胖子推媚折腰,丑态百出,胖子觉得非常恶心,只好伸手和瘦子一家告别。
小说就这样速写而成,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没有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
这种简练,不仅出于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上的考虑,更是艺术上对读者的尊重,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从自己的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在这篇小说中,就主要写了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相遇后的对话,谈论家庭事业和生活状况,通过描写瘦子的言谈举止,神态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没有作任何的分析和评论,但作品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从这个简单平常的故事背后,可以透视到深远的社会内容。
契诃夫更是一个语言大家,他追求质朴自然简练的语言风格,反对浮夸华丽的修饰语和陈词滥调。
所以在他的创作中,他往往尽可能地压缩每一句话,删掉不必要的修饰语,并选择最准确传神的语句来表达思想,表现主题,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简单自然、生动鲜明、节奏明快的阅读感受。
在《胖子和瘦子》中,作者没有多余的描写两个人的外貌,而是用“一个胖子,一个瘦子”,简洁概括出两个人和整体特征。
接着写道:“胖子刚在火车站里吃完饭,嘴唇油光光的,仿佛熟透的樱桃,他嘴里冒出赫列斯酒和橙子的气味”。
这说明胖子生活条件优裕,精神饱满,而作者是这样写瘦子及家人的:“瘦子刚下车,那些手提箱、包裹和纸板盒压得他背也弯了。
他冒出西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
他背后,一个下巴长长的瘦女人探头探脑地张望着,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个儿的中学生,眯缝着一只眼,那是他的儿子”。
这里从“压得背也弯了”说明瘦子生活的艰辛奔波劳累。
在描写他妻子时,用“下巴长长”、“探头探脑”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乡村妇女,很少出门,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
由此可见,契诃夫语言的简练准确,着墨不多,却把人物特征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对人物的身份、地位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为事情的发展变化埋下伏笔。
契诃夫还善于从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瘦子知道胖子已是三等文官时,瘦子一下子紧张而又尴尬。
“瘦子突然脸色煞白,呆住了,但是他的面孔很快向四面八方扭动,最大限度地扭出一副笑容来;他的脸和眼睛似乎冒出了火星。
他本人把身子蜷缩了起来,佝偻了起来,收缩变细了……他的手提箱、包裹和纸盒也蜷缩了、变皱了……他妻子的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伊尔挺直了身子扣上了学生装的全部扣子。
”这段话把人物的动态描写得生动传神,“小人物”奴性心理和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脸色煞白,呆住了”表现出见到高官时的紧张恐惶的心理,“扭出笑容来”、“脸和眼睛似乎冒出火星”说明他紧张尴尬而又卑躬屈尊的奴相。
他佝偻的身子,妻子和儿子的动作神态,进一步揭示出普遍存在的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三、幽默讽刺的表现手法幽默讽刺是契诃夫突出的艺术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幽默与悲伤,笑与泪都是很自然而又诗意地融合在一起。
一切事物在他的笔下既可笑又可悲,也只有从中看出它的可笑之处,可悲才更深层地暴露出来。
《胖子和瘦子》一文中,两个老朋友一见面,热情拥抱亲吻了三次,激动得满眼泪水,瘦子称胖子为“亲爱的”、“老朋友”,瘦子洋洋自得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的情况,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重逢,多么值得庆幸的一件喜事,本该尽情地聚一聚,但当瘦子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并且有两个勋章时,这使刚当了科长的瘦子大吃一惊,紧张害怕很快又强装出笑颜来,十分尴尬地说:“我大人…心里真高兴!朋友,可以说,从小就是了,可是一下子当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嘻。
”这样的话使胖子感到厌烦,告诉他:“不要用这种腔调说话,我和你是儿时的伙伴——来那套官场客套干什么”。
但瘦子却变得更加紧张,阿谀奉承,嶊媚折腰的嘴脸显露无遗。
“那怎么成呢……瞧您说的……”瘦子嘻嘻笑了起来,身子蜷缩得更厉害了。
“大人宽厚的恩惠……就如使人重生的甘露哇……”。
瘦子的这些变化使胖子感到他们很陌生,对瘦子充满恶心,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
这样的变化,整个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拘泥和含蓄,让人感到阴霾、浑浊而气闷。
前后变化一对比,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但又发人深思。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面前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因等级地位的前面一下子拉得那么大,从刚见面时的热情拥抱的情景和最后伸手尴尬告别的场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瘦子这样一个可笑而可悲的人物形象在契诃夫的笔下变得那么鲜活。
作者就是用这种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刻画出“瘦子”这一典型形象,给人们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未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
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地对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小人物”的丑恶灵魂和奴性心理作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无疑,瘦子是作品着意刻画要鞭挞的人物,作者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持什么态度,而是把这个人物放在画面的突出位置,借助前后的对比,漫画夸张和互衬的手法去描写,去刻画,从而起来作者不言本意,而读者自明的客观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