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战国策燕策》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燕策-苏代谓燕昭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燕策•苏代谓燕昭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代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鰌,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
”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
”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耳。
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
廉如鲍焦、史鰌,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
今臣为进取者也。
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
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
若自忧而足,则臣亦之周负笼耳,何为烦大王之廷耶?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
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
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
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王曰:“善。
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
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
’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
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
与杀吾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
’于是因佯僵而仆之。
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轴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故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地逢迎,却行为道①,跪.地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驶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鸷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故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河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注】①道:导,引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太傅幸而图之图:考虑,计议B、乃造焉造:到……去,拜访C、明不言也明:明白,知道D、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A、者以之B、也因而C、矣为者D、也与则7.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战国策燕策-马价十倍》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试题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战国策•燕策|马价十倍》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试题-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马价十倍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马价十倍》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2)、尊称对方,您(3)、回头看(4)、于是2、A3、B4、不对。
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战国策·燕策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战国策·燕策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战国策·燕策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将王翦破赵破:攻破 B.臣愿得谒之谒:拜会C.秦之遇将军遇:遭遇 D.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请荆卿日乃遂私见樊於期B.可以解燕国之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C.今闻购将军之首太子闻之,驰往D.秦王必喜而善见臣伏尸而哭,极哀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1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一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翻译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翻译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日:“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日:“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
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啕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子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f君日:’请求之。
’君逮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教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渣王出走子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阅读题:A.先趋而后息趋:疾走B.诎指而事之指:意愿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D.士争凑燕凑:奔赴A.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C.涓人言于君日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1.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A.①④⑤B.①②⑥C.②③④D.③⑤⑥12.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国小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战国策—燕策—鹬蚌相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

《战国策—燕策—鹬蚌相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1.对上面文章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B.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C.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D.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2.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曝:晒B.雨:雨水C.舍:放弃D.禽:同“擒”,捕捉,抓住【答案】1.D2.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根据对话标志词“曰”可以断定句子中两个“曰”后应该断开,排除B;根据句式结构一致性判断,“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中间应断开;“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间也应断开,故排除AC。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今天不下雨。
“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故选B。
参考译文: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燕策-苏代谓燕昭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燕策•苏代谓燕昭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代谓燕昭王日:“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脑,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日:”如是足矣J对日:“足下必为足则出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1Eg:“百古攵也?”对日:“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耳。
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
廉如鲍焦、史脑,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
今臣为进取者也。
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
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日:“自忧不足乎?”对日:“以臣忧为足,则秦不出般寒,齐不出营丘,楚不出疏章。
手壬代位,百倬改政,皆以不臣忧故也。
若自忧而足,则臣亦之周负笼耳,何为烦大王之廷耶?昔者楚取章武,诸侯a匕西而朝。
秦取西山,诸侯西面而朝。
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地,则诸侯不为别马而朝矣。
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日:“子何以知之?”对日:“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
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
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燕王日:“善。
吾请拜子为上郎,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日:“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
恐以忠信之故,?即于左右J王日:“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日:“臣请为王警。
昔周之上地尝有之。
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
其所爱者日:‘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日:’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
'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
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虑日:'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
与杀吾主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蹶而覆之。
'于是因佯僵而仆之。
其妻日:'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武
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
..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
..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敦。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
..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误,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
...·燕策》,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 足下,古代下级称谓上级,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 《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
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 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 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 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13.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燕国有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你可以跟他一起谋划。
(2)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
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被质押在秦国,逃回燕国,眼看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
太子丹为此而担忧,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能为国家出谋划策。
”太傅说:“请进来,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鞫武回答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
”太子丹说:“希望通过太傅结交田光先生,好吗?”鞫武说:“好吧。
”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田光说:“遵命。
”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
等田光坐稳,左右
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
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
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
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
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
”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
”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
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
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比不上当年了。
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
’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
”荆轲说:“遵命。
”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
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
”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
”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
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
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