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张泽伟(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高三(4)班㊀430080)摘㊀要: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氧化还原反应是重点ꎬ同时也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热点ꎬ与不同的化学知识相结合ꎬ综合考查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整体素养.所以ꎬ需要熟练掌握氧化还原知识ꎬ逐渐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ꎬ同时对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进行分析和总结ꎬ形成一个完善的解题体系ꎬ具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解题策略ꎬ不断提高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能力.关键词:高中化学ꎻ氧化还原ꎻ解题策略ꎻ电子得失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7)36-0088-02收稿日期:2017-09-01作者简介:张泽伟(2000.4-)ꎬ男ꎬ江苏无锡人ꎬ高中在校学生.㊀㊀氧化还原反应全面贯彻高中化学教材ꎬ可以与不同的化学知识进行结合ꎬ形成综合性的化学题目.所以ꎬ在氧化还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对氧化还原反应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和分析ꎬ同时熟练掌握氧化还原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ꎬ整体性的提高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运用能力.本文将将以高中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为主题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㊀㊀一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础概念在高中化学试卷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考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ꎬ一方面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进行考查ꎬ另一方面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理解程度ꎬ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所以ꎬ我们在氧化还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对基础的概念和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掌握ꎬ逐渐领会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ꎬ进而由基础的知识进行拓展和研究ꎬ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结构ꎬ促进自身在化学难点解题过程中推导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概念的掌握过程中ꎬ以下几个方面是学习的重点.第一ꎬ分析化学物质中每个元素化合价的变化ꎬ进而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其中ꎬ要掌握各个元素化合价的变化ꎬ首先需要对每个化学物质中元素原本的化合价进行了解ꎬ然后对所生成物质运用化合价推导的方法ꎬ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中化合价变化的趋势.在化学物质化合价的记忆过程中ꎬ可以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中所在的位置ꎬ加深对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印象ꎬ提高自身对化合价的记忆效率.另外ꎬ化学元素在组合的过程中ꎬ由于结合元素的不同会造成不一样的化合价ꎬ需要我们进行特别的记忆ꎬ提高自身对化合价的掌握程度.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和推导的基础ꎬ同时基本的要求ꎬ促进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程度.第二ꎬ理清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物和还原物.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ꎬ需要根据氧化物和还原物的区分ꎬ来逐步完成相应的推导ꎬ进而提高自身化学解题能力.可以将氧化剂㊁得失电子㊁被还原㊁化合价降低等基础概念进行结合ꎬ形成高度概括的语句ꎬ 氧得降被还ꎬ还失升被氧 ꎬ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ꎬ从本质上对概括语句进行理解ꎬ提高自身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程度.另外ꎬ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ꎬ会遇到一个化学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ꎬ需要对化合价的变化进行仔细的分析ꎬ进而推导出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ꎬ促进自身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㊀㊀二㊁运用电子得失守恒定律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的解答过程中ꎬ电子得失守恒定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解题方法ꎬ通过对化学物质化合价的变化ꎬ进而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定律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比例ꎬ促进自身对解题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整体而言ꎬ氧化还原反应与相关计算题进行融合的题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ꎬ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ꎬ阻碍自身解题效率的提高.所以ꎬ在解题的过程中ꎬ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ꎬ充分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定律ꎬ逐渐推导出参与化学反应中各种元素的比例ꎬ进而通过已知的数值来完成相关化学物质质量的求解ꎬ或者推导出参与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比如下面这道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例题:将金属氧化物A的质量32gꎬ在高温反应条件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ꎬ同时将通过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气体通入到过量的石灰水中ꎬ经过测量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60gꎬ求解该金属氧化物是什么.㊀在这道化学题的解答过程中ꎬ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有元素A相对原子质量为56ꎬ根据计算推导出该氧化物的化学表达式ꎬ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该元素具有多种氧化物ꎬ那么如何确定是哪种氧化物.首先根据与化学元素表进行对照ꎬ由于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进而得出A金属元素为铁ꎬ得知所求的该元素的氧化物为FeO㊁Fe2O3和Fe3O4.所以可以运用假设法ꎬ将所得到的金属氧化物设为FexOyꎬ这样只要求出x与y的比例就可以了ꎬ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ꎬ促进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效率.下面介绍以下具体的解答过程ꎬ首先需要将其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Ca(OH)2+CO2 CaCO3ˌ+H2O其中已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发生反应的比例ꎬ进而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26.4g.然后通过A元素氧化物与CO的化学方程式来进一步计算ꎬ运用电子守恒原则:AxOy+yCO=xA+yCO2ʏ.88通过用x和y来对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表示ꎬ再利用发生化学反应的比例得出一个式子ꎬ进行解答出x与y的比例是2ʒ3ꎬ最终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表达式为Fe2O3.在化学习题中运用代数计算法ꎬ减少过多的计算量ꎬ增加自己的做题速度ꎬ进而在考试中节约出宝贵的时间.在高中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的解答过程中ꎬ充分利用得失电子守恒㊁质量守恒和元素守恒等定律ꎬ从本质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进行理解和分析ꎬ逐渐了解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的比例ꎬ进而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ꎬ高效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习题的解答.㊀㊀三㊁采用代数计算方法解题策略氧化还原反应中计算问题一直是解决化学习题中的重点和难点ꎬ首先通过详细的分析ꎬ掌握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ꎬ这种关系可以是比例㊁差值等ꎬ然后具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ꎬ不断完善自身的解题步骤ꎬ进而高效完成计算题的解答ꎬ促进自身化学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在下述例题中ꎬ给出氧化还原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值ꎬ运用差值计算技巧ꎬ来完成习题的解答.在一定量的氧化铜与0.5L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之后ꎬ将一根50g的铁棒放入到所得溶液中ꎬ进行搅动直到铁棒不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ꎬ将铁棒取出进行干燥等处理之后ꎬ测量得出质量变为50.24gꎬ同时在标准状况下ꎬ得到224mL的气体.求解原氧化铜的质量.在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中ꎬ需要对其中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ꎬ并且写出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ꎬ首先通过已知的条件可以得到铁棒的质量差为0.2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运用差值法进行解答ꎬ写出化学反应的每个过程Fe+H2SO4 FeSO4+H2ʏ以及Fe+CuSO4 FeSO4+Cuꎬ进而得出氢气的体积为224mLꎬ推导出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铁的质量.通过氢气的体积差和铁棒质量差ꎬ来完成上述两个方程式差值法的计算ꎬ最后得出氧化铜的原质量为8g.在关于差值的化学习题中ꎬ熟练的运用差值计算法ꎬ通过简便的计算过程ꎬ提高自己的做题效率ꎬ以及做题的准确性.除此之外ꎬ需要对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进行分析和分类ꎬ将不同类型的习题进行总结ꎬ逐渐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ꎬ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解题技巧ꎬ整体性的提高自身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其中在氧化反应习题的解答过程中ꎬ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化学离子之间共存的问题ꎬ避免出现缺少讨论的情况发生.可以对常见的还原性和氧化性离子进行总结ꎬ然后以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每种离子之间的反应ꎬ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框架ꎬ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总而言之ꎬ在高中氧化还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需要及时对相应的化学习题进行分析和总结ꎬ掌握氧化还原习题中考查的重点知识和思想ꎬ进而具有针对性对氧化还原知识和解题策略进行学习ꎬ在解题的过程中熟练的运用电子守恒㊁质量守恒等定律ꎬ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利用代数计算的解题技巧ꎬ整体性的促进自身化学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㊀㊀参考文献:[1]朱莎莎.氧化还原反应考点透视[J].高中数理化ꎬ2011(02):23-24.[2]栾春武.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般规律与特殊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ꎬ2011(01):32-33.[责任编辑:季春阳]高中化学 硝酸的性质 教学设计分析叶雪美(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㊀226406)摘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 硝酸的性质 教学设计理念ꎬ同时阐述了主要教学内容ꎬ最后通过分析教材㊁学情ꎬ确立教学目标ꎬ详细阐述了高中化学 硝酸的性质 教学设计流程.旨在科学开展课程设计ꎬ确保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有关 硝酸的性质 学习要点.关键词: 硝酸的性质 ꎻ教学设计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7)36-0089-02收稿日期:2017-09-01作者简介:叶雪美(1981.1-)ꎬ女ꎬ江苏如东人ꎬ本科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㊀㊀一㊁解读设计理念化学这门课程本身是基于社会大背景下衍生而出的产物ꎬ课程教学中ꎬ需要与社会实际联系到一起.单就 硝酸的性质 这一章节教学内容而言ꎬ其本身在理解上难度较大ꎬ专业词汇相对抽象ꎬ教师沿用 我讲你听 的教学模式ꎬ无法阐述清楚该结论的由来ꎬ显然这违背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品德培育㊁掌握知识及发展能力).而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ꎬ本文便从 硝酸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面出发进行剖析ꎬ充分应用多媒体和实验设备ꎬ以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索 硝酸的性质 的学习欲望.㊀㊀二㊁剖析教学内容以普通高中标准实验课程用书为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㊁元素化学等知识后ꎬ便开始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对硝酸有了一定认识ꎬ即知道其有着酸的通性ꎬ到了高中阶段则是进一步介绍硝酸不稳定性㊁强氧化性等特性.主98。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解题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掌握好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题型,并提供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种类型。
在解题时,首先要确定题目中给出的反应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加;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态减少。
例如,题目给出的反应是:2Na + Cl2 → 2NaCl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变化,可以得知这是一种氧化反应。
钠的氧化态从0增加到+1,氯的氧化态从0减少到-1。
2.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数变化氧化数是指原子或离子中原子的氧化态数值。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氧化数的变化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
例如,题目给出的反应是:2Mg + O2 → 2MgO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变化,可以得知这是一种氧化反应。
镁的氧化态从0增加到+2,氧的氧化态从0减少到-2。
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例如,题目给出的反应是:Cu + 2AgNO3 → Cu(NO3)2 + 2Ag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变化,可以得知这是一种氧化反应。
铜的氧化态从0增加到+2,银的氧化态从+1减少到0。
因此,铜是还原剂,银是氧化剂。
4.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电子转移数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数量。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电子转移数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解题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得到电子的物质。
通过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
2. 写出方程式:根据确定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写出反应方程式。
在方程式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应该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分别出现,并且它们的电子得失应该平衡。
3. 配平反应方程式:在写出反应方程式后,需要进行配平,使反应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相等。
可以采用电子守恒法或离子电子法进行配平。
4.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可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
5. 分析反应条件:有些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才能进行,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在解题时需要注意这些反应条件。
6. 应用于实际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池、电解、金属冶炼等。
在解题时需要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掌握得更加熟练。
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再现率达100%。
分析2011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除了常见题型外,还与离子共存、电化学、热化学、化学实验、STS等试题紧密结合,加大了考查力度,全方位综合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一、基本概念的直接考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关键是理清理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对应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
主要包括:判断或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指出被氧化的元素或被还原的产物,指出或选择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要抓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得失,而表观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此可判断是否为失去。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相应规律,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
二、化学计算的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通常会涉及到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特别是电子守恒(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它是列式求解的关键依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快捷准确的效果。
尤其涉及连续、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不要按所有情况讨论,也不能按反应一步步进行计算,而是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各元素中原子的变化情况,利用上面的守恒来计算,使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三、离子共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涉及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许多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水溶液中进行的绝大多数反应是离子反应,它们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反应类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综合应用能力。
四、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考查原电池原理与电解原理实质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原理、计算及应用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物质间的反应大多数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及基本概念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与很多知识综合皆可构成新颖命题。
氧化还原反应教与学中的问题及策略[五篇范文]
![氧化还原反应教与学中的问题及策略[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46687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e.png)
氧化还原反应教与学中的问题及策略[五篇范文]第一篇:氧化还原反应教与学中的问题及策略关于氧化还原内容的已有研究较多,但是由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组织安排的变化等原因,氧化还原内容的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没有形成很好的理解,学生没有形成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模型,氧化剂、还原剂的理解性积累存在缺陷,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较差等。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氧化还原内容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导致在化学1模块教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缺乏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师过于关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本身的教学,忽略了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价值的体现和落实,特别是忽略了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氧化还原反应对物质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认识发展,这正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首先要分析氧化还原内容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
二、氧化还原内容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以下科学学习价值: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物质的制备原理;指导推断复杂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指导学生探究设计合理的原电池和电解池;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
那么,在化学1模块中,通过氧化还原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将会得到怎样的发展变化?即氧化还原内容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1.促进学生对化学反应及其应用的认识发展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分类的新视角,特别是对化学反应认识的新视角。
原来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宏观认识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发光发热等,微观认识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存在电子转移和不存在电子转移之分,即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在重新组合过程中是否发生电子转移”这一认识视角,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微观认识,建立起对化学反应分类的更本质的角度。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归纳与解题技巧

时 的 学 习 中 可 以 自主 定 期 开 展 解 题 训 练 , 以 便 借 助 训 练 来 不 断 提 升 解 题 能 力 。 但 需
假 设 系数 “ 1 ”, 再 利 用 原 子 守 恒 来 配 平 其 他 物
来 进 行记 忆 : “ 降 得还 、 氧 化剂样 将 大 大 提 升 我
质 的化 学计 量数 。
( 2 ) 守 恒 法 思 想 。 所 谓 的 守 恒 法 思 想 主
为 了 提 高 解 决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类 型 题 的 能力 , 不 仅 需 要 扎 实 的相 关 理 论 知 识 , 明 确 解题技巧 , 还 需 要 通 过 反 复 的 解 题 训 练 来 逐 步 提 升 我 们 自身 的 解 题 能 力 , 所 以 在 平
往 可 以成 为 我 们 解 决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类 型 题 目 的关 键 。
们 的记 忆效果 。
( 2 ) 氧化 还原 反 应 中满 足 “ 对 立 统 一 ” 基
要包 括 电子 守 恒 、 元 素 守恒 和 质量 守 恒 等 具
体 类 型 。在 实 际 的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类 型 题 中 ,
本规 律 , 即 化 合 价 的 降 低 必 定 伴 随 着 化 合 价 的升 高 , 相应 的价态 及性 质也 保持 统一 性质 。
化铁 为红褐 色 , 二价 铁离 子为 浅绿 色等 。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解题技巧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类重要反应类型。
它涉及到物质电子的转移,即氧化剂(接受电子)与还原剂(提供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化学中,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相关的解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涉及氧原子的转移和电子的转移。
其中,氧化是指某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而发生的反应,而还原则是指某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提供电子。
具体来说,氧化剂的氧原子数目增加,而还原剂的氧原子数目减少。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技巧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是解题的前提,但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1.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解题过程中,确定反应物中哪一个物质发生了氧化,哪一个物质发生了还原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考察物质的氧化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
氧化剂会使某物质的氧化态变大,而还原剂则会使某物质的氧化态变小。
2. 平衡化学方程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会导致化学方程式的不平衡。
因此,平衡化学方程式是解析化学中的基本任务。
在平衡化学方程式时,一般先平衡氧原子的数量,然后平衡氢原子的数量,最后再平衡电子数目。
3. 应用氧化数氧化数是指化学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在解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氧化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哪一个物质是氧化剂,哪一个物质是还原剂。
4. 使用反应类型参考表反应类型参考表是学习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工具。
通过参考表,我们可以找到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了解典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解题。
5. 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例题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例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提炼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有条理地进行解答。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求解方法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求解方法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求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半反应法:半反应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它将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开,分别列出各自的半反应,并平衡电子的转移数量,然后组合成完整的反应方程式。
半反应法:半反应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它将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开,分别列出各自的半反应,并平衡电子的转移数量,然后组合成完整的反应方程式。
2. 氧化数法:氧化数法是一种基于氧化数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中元素的氧化数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量,从而得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数法:氧化数法是一种基于氧化数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中元素的氧化数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量,从而得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 电位法:电位法是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
每个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值,通过比较反应物和产物的电位差异,可以确定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量,进而得到反应方程式。
电位法:电位法是一种基于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
每个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值,通过比较反应物和产物的电位差异,可以确定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量,进而得到反应方程式。
4. 化学推断法:化学推断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常识和经验的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中的离子和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特性和反应规律,推断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推断法:化学推断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常识和经验的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中的离子和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特性和反应规律,推断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以上是常见的求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以确保求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张巍等. 化学反应与计算[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组. 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再现率达100%。
分析2014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除了常见题型外,还与离子共存、电化学、热化学、化学实验、STS等试题紧密结合,加大了考查力度,全方位综合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一、基本概念的直接考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关键是理清理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对应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
二、化学计算的考查三、离子共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四、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考查【例1 】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 B.N2O2 C.N2O D.N2O4解析:本题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判断产物的化合价。
由于铜粉是足量的,所以氮氧化合物被还原为N2, 由题意知氮氧化合物与N2体积比为2:1,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和原子守恒可推知发生2 NO x + 2xCu = N2 + 2xCuO x=2即发生2 NO2 + 4Cu = N2 + 4CuO ,答案为A。
【例2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解析:本题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考虑问题要注意一些特例。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碳酸氢铵分解,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这三个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转移。
A、B、D错误。
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答案为C。
【例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B.钠的金属活性比镁强,故可用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制镁C.浓硝酸中的硝酸见光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D.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故在与其他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3价解析:本题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SO2的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与其还原性无关,A错误;Na虽然比Mg活泼,但因Na与水反应,所以不能发生置换反应,B错误;浓硝酸显黄色的原因是硝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中,C正确;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而与非金属单质硫或碘反应时得到的Fe为+2价,D错误。
答案为C。
【例4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C.浓H2SO4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有关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Al3+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用作净水剂,A正确;金刚石虽然硬度大,但能够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错误;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和Cu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C错误;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是生成了不稳定的物质,受热分解后又恢复原色。
将SO2通入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褪色后加热不能恢复原色,D错误。
答案为A。
【例5】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解析:本题审题时注意问的是“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首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判断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特别注意硝酸只有一部分被还原。
4Zn+10HNO3= 4Zn(NO3)2+N2O↑+5H2O。
设4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产物为4molZn(NO3)2,有8mol HNO3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2mol,即有2molHNO3被还原。
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答案A正确。
【例6】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 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和有关计算。
因为Fe2+的还原性强于Br-,所以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
2Fe2+ + Cl22Fe3+ + 2Cl-,2Br-+ Cl2Br2 + 2Cl-,2FeBr2 + 3Cl22FeCl3 + 2Br2。
当x/a ≤0.5时,Cl2仅氧化Fe2+,A正确。
当x/a ≥1.5时,Fe2+和Br-合部被氧化,D正确;当介于二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
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2+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B错误。
x=a, Cl2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部分Br-,C正确。
答案为B。
【例7】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大气固氮是将大气中游离态的N转变为N2,N被氧化;硝酸银的分解则是+5价的N价态下降变为N的氧化物,N被还原;实验室中氨气的制备是铵盐与碱共热的复分解反应,N 的价态不变。
答案为A。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由2Fe2++H2O2+2H+=2Fe3++2H2O,H2O2的氧化性>Fe3+的氧化性,由2Fe3++H2O2=2Fe2++O2↑+H+,H2O2的还原性>Fe2+的还原性,A错;2H2O2=2H2O+O2↑,分解过程中,Fe2+作催化剂,溶液pH值不变,B错,D对。
答案为CD。
【例9】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2) 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解析: (1)锰由+7价降低至+2价,氧由-1价升高至0价,得出所缺部分为氧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得:2MnO4-+5H2O2+ 6H+=2Mn2++8H2O+ 5O2↑。
(2)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只能使用玻璃制作的酸式滴定管,不能使用有胶管的碱式滴定管。
【参考答案】I.(1)2 5 6 2 8 502(2)酸式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该化学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解析:(1)验证氧化性,选用具有还原性的饱和硫化氢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硫或溶液变浑浊;或者选用有还原性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有碘单质生成,溶液变蓝色。
(2)验证不稳定性,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氧气生成;或者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答案】【例10】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与Cl 2相比,ClO 2不但具有更显著地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在ClO 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324NaClO HCl +====222222ClO Cl NaCl H O ↑+↑++方法二:322242NaClO H O H SO ++====242222ClO NaSO O H O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 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
(2)用ClO 2处理过的饮用水(pH 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 2-.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ClO 2-的含量应不超过0.2mg/L 。
饮用水中ClO 2、ClO 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
ClO 2被I -还原为ClO 2-、Cl -的转化率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当 2.0pH ≤时,ClO 2-也能被I -完全还原成Cl -。
反应生成的2I 用标准223Na S O溶液滴定:22322Na S O I +====2462Na S O NaI +。
请写出 2.0pH ≤时,2ClO -与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两组方程式,由产物对比分析, 结合其性质可知方法二制备的ClO 2中不含Cl 2。
(2) 2.0pH ≤时,2ClO -也能被I -完全还原成Cl -,那么I -要被氧化为碘单质,溶液是酸性溶液,可以写出离子方程式O H I Cl I H ClO 2222244++=++--+-。
【参考答案】(1)方法二制备的ClO 2中不含Cl 2 (2)①O H I Cl IH ClO 2222244++=++--+-【例11】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 3、H 2SO 4、KBrO 3、K 2SO 4、H 2AsO 4、H 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
(1)已知KBrO 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2)已知0.2molKBrO 3在反应中得到1mol 电子生成X ,则X 的化学式为 。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
a .氧化性:334KBrO >H AsO b .氧化性:343H AsO >KBrO c .还原性:3AsH >X d .还原性:3X>AsH(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存在分析氧化剂还原剂,从而进一步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电子得失守恒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