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
独特性 地城文化是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
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 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 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答案
1.布局特点: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 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 村落,构成外八卦,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 相依,巷道纵横,有如迷宫。当地地形以丘陵为 主,地形复杂,诸葛村在选址、建村过程中对于 风水学说的重视,反映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通 过风水学说培养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并增进 宗族的团结的特点。
活动二
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 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 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为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建筑千篇一律,一座座水泥森林崛起。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 ,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 结合,注重展现风土人情,力求精致、温馨、亲情、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 、继承和创新,传承优秀的文化思想,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云南哈尼梯田
• 一方面,河流一森林一梯田一村 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协调的美丽 乡村;
• 另一方面,哈尼梯田地区流传下 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也体现了人 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02 地域文化在城乡
景观中的体现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 人 口 众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
农耕 多 , 密 度 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 建筑多就地取材,现
区 较大
业
在楼房增多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
人口分
西部
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 主食,喝奶茶,住蒙
散,密度
牧区
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 古包,现在定居点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B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11
(1)D (2)B [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货 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易外销,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 较多。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 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 区。]
2、地域文化的体现
(1)农耕文明不同文化区乡村景观格局不同
东北黑土 黑龙江商品粮生产基地,平整的水稻田一望无 文化区 垠,附近的屯子居民可达数千户
水稻梯田 云贵高原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____________ 文化区 层层叠叠,村寨则多修筑在山上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格局不同 (3)国外城市建筑格局与风貌
2.特点 ①是大型___夯__土__民居建筑:具有坚固性、 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 ②体现了__迁__徙__文化的特征:作为外来移 民,客家人只得在__山__区___建造房舍;土楼 保留了___汉__ 族大院型民居建筑特色, 建筑以圆形、方圆形最为常见。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高一地理

课堂练习治州位置示意图、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中国地形图并结合地图册,要求找出云南的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特点。
图1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图2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图3中国地形图总结:云南的绝对位置: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
相对位置:处于中国西南地区。
气候特征:云南位于季风气候区,位于季风气候区,这里的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
为了缓解这种用水矛盾,当地的居民修筑沟渠,降水引入各家的梯田;地形地势特征:云南省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过渡阶段,地形单元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横断山脉、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所以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大,海拔落差大。
从滇西北的迪庆、丽江,经大理、楚雄,到滇南的版纳、红河、,海拔是逐渐降低的,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全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滇南低海拔地区小组合作学习;回答:绝对位置是东经97°31'至106°11'。
北纬21°8'至29°15'之间。
回答:相对位置是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
回答: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答:云南的地形是西北高,南部低。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做笔记。
让学生自行阅读地图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分析云南的地形气候特点,使学生明白自然地理环境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槽越宽。
云南哈尼族的分水制度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图4 分水木刻四、云南哈尼族的景观特色探究三:地域文化会影响城乡建设,下面看一则视频,认识云南红河的城乡景观以及“森林、村寨、梯田、河流”这四种要素的完美结合。
图5 四素同构原理图总结:水系的四素同构,是云南哈尼族生态农耕文明的完美体现,山顶是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在为山胸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也为村寨下方的水田提供了灌溉用水,水流顺山而下,在低地的河谷汇聚成河流,河水蒸发成云雾,再将水汽送回森林之中。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第二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小船创作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1.地域文化: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地域文化的特点:具有地域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景观: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1.村落景观:依据当地条件的不同,村民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或渔业等不同的生产活动,乡村可分别形成农村、牧村、渔村等村落类型,进而形成不同的村落景观。
2.房屋建筑景观: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影响。
3.土地利用景观: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产方式,同类生产活动会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景观。
三、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1.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1)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空间布局表现为城市中心为古老的教堂、城堡等,城市中心区外围为后建起的高层建筑。
(2)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郊区建筑物高度很低。
(3)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
2.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1)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2)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
(3)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
一、判断题1.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
( )2.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族风情。
( )3.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 )4.我国古代都城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是为了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
( )5.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建筑上严格遵循法制。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标与素养1.通过观赏图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2的要求。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探寻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蕴含的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读“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你能说出图中特色民居分别分布在哪里,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吗?过程与方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通过旅游宣传片、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板书】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看图、思考、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板书】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章 城镇与环境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想一想: 1.骑楼体现出了东南亚地区哪些地理环境特点?
2.大家还知道哪些类似例子?
3.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 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为什么?
一、地域文化的含义 1.文化含义: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 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 (1)含义: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 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 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 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 神文化内容。在地球上广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 型。
黑龙江商品粮生产基地
云南哈尼族梯田
2.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 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
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中华文化影响
发展历史悠久并重视文化传统
发展历史短,崇尚自由的精神传统
知识归纳
地理 环境 不同
物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筑、
文
服饰、交通工 具、艺术作品
地 域
化
等
文
不
化
同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知识复习及强化训练——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内容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含义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意义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特点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的内涵:(1)城乡景观的含义: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3.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建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皇权至上,以宫殿为中心欧洲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美国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2.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
(√)2.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存在普遍共性。
(×)3.地域文化的形成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4.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5.哈尼梯田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曲阜高铁站最先迎接旅客的是采用汉代宫殿建筑风格建设的高铁车站及车站广场上高达30米的孔子像和“六艺”浮雕,还有在广场灯柱上篆刻的《论语》经典语句。
曲阜高铁站如此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学发祥地, 这样建设可使京沪高铁曲阜站的建筑与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体现其地域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土楼多选址在山区的原因。
提示就地取材;山区易于防守;平地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
客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
(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
功能是
。
提示安全防御
(3)这种被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方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结合实例, 说明地域文 化在城乡景 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
2.通过观赏图 片,感受不同 地区的文化, 理解地域文 化在城乡景 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综
合思维)
澳大利亚库伯佩迪是一个繁华的小镇,这里因盛产 蛋白石而被誉为“澳大利亚和世界的蛋白石之都”, 但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荒凉的沙漠上只有寥寥几座 建筑,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人烟;然而事实上,这座繁 华的小镇是一座地下城,数千名居民都生活在地下。 早期由于气候条件过于严酷,矿工们开始向山坡内 部挖掘以寻找栖息之地,他们不过是想在烈日下找 到喘息之处,最终却建立了一个小镇。 库伯佩迪是如何形成的?这里的气候特点是怎样 的?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 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 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美国的住宅融合了当地特点,成为国际上最先 进、最人性化、最富创意的住宅。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座城市建筑景观的主要差异,并从文化的 角度简述其成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人合一”的思想延续贯穿,砖墙木 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1.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地域文化的是( )
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城乡景观
内涵: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
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
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 严格的等级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 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 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
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
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
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
答案:(1)B (2)C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问题探究
材料一 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南迁的汉族人,为免受北方边疆部
落的侵扰,客家先民先后经过五次大迁徙辗转至闽粤赣等地山区落
籍繁衍。
材料二 甲图是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景观图,乙图是土楼的内部结
构图。
材料三 福建土楼以当地的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关键部位掺入 糯米浆、红糖汁。土楼一般高三、四层,第一、二层无窗,仅有一 大门,外墙宽厚,墙内侧用木板分割成众多房间,并有走廊相通,几十 户、数百人同住一座楼。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城市建筑 表 现
原因
建 筑 格 局
美国 城市
欧洲 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 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 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 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 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 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 格已经形成
建 筑 风 格
提示差异:芝加哥城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
落其间;巴黎市中心区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多分布在城 市外围。
成因: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移民文化);
法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文化 传承)。
(2)结合材料二,比较两种民居的景观特征,并说出各自反映的文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 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另外,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 江、沿湖城市多利用水体表现城市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 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 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世界典型城市景观的 差异如下表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 区
耕 地
农作物 役畜
民居选材
北 方
旱 地
小麦、 玉米、 黄牛 甜菜
旧式民居以土坯 作材料,注意防寒
饮食
运动 项目
面食
冬季 溜冰
古代交 通工具
马
南 方
水 田
水稻、 油菜、 水牛 甘蔗
旧式民居以砖瓦 竹木作材料,注意 通风散热
游泳、 大米 龙舟 船
化特征。
提示北京四合院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留有庭院,高低错落,强调主 次;反映了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的文化特征。美国住宅无围
墙,造型随性,多独栋小楼;反映了自由开放的文化特征。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
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
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
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2)地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①表现形式
物质层面:建筑、饮食、服饰、器物、艺术作品等 非物质层面:语言、风俗、礼仪、制度、宗教、价值
式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提示形成背景:客家人数代南迁,家族内部团结,中原汉族大院合
围思想。
特征:家族内部平等团结。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名师精讲 1.不同区域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乡村景观随原始农业出现,也称农业文化景观,包括 文化、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等诸因素在乡村地区的反映。乡 村景观是指乡村范围内相互依赖的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域 单元。我国东、西部乡村景观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杭州 北京
是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 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 轴线排列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①主要位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房顶有坡度,易 于排水,双层建筑利于通风散热,A项错误。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顶覆盖海草且为尖顶,有利于防潮排 水,B项正确。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③为多层建 筑,当时建筑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 住,C项错误。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是为了抵 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项错误。故 选B项。第(2)题,从图片上看,开平雕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 合璧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 点。故选C项。
A.泰山日出
B.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C.庐山云雾
D.天津狗不理包子
答案:D
2.下列关于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域文化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饮食文化方面:南米北面、南甜北咸
B.语言艺术方面:南齐北繁、南柔北刚
C.传统武术方面:南拳北腿
D.历史上交通方面:南船北马
答案:B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竞赛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1)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2)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原先生活在洪涝区的居民,即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方,还 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这说明( )
A.地域文化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B.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 C.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房屋地基高低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