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上场稿)

合集下载

辩手必备——史上最全的辩论赛经典辩题集锦精编版

辩手必备——史上最全的辩论赛经典辩题集锦精编版

1、邻避运动频起象征/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2、应该/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3、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4、火车无座票应该/不应该打折5、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感性体悟6、应该/不应该立法强制收留流浪儿童7、赞成/不赞成推迟法定退休年龄8、中国的叙利亚政策对中国利大于弊/弊大于利9、袁崇焕功大于过/过大于功10、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11、项羽应该/不应该自杀12、《甄嬛传》等宫斗剧热播是影视发展繁荣/瓶颈的体现13、中国需要/不需要建造多辆航母1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更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15、辩手更适合与辩手/非辩手谈恋爱16、成人网站应该/不应该合法化17.烂片高票房现象是不是社会心理的病态的体现18.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诺贝尔和平奖如今的意义是否名副其实20.当今我国是否应该推广“定制公交”制度21.电子竞技可不可以纳入奥运会运动比赛项目22.景区一票式收费对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3.知识产权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4.表露自我情感/收藏自我情感更利于人际交往25.是否应该让私人企业介入中国航天事业26.免债外交对中国自身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7.三公消费解决在于内部消化/民众监督28.农业领域引入外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9.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提倡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30.辩论发展应该走精英化战略/草根化战略3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32.柯景腾应该/不应该追回沈佳宜33.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34.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越来越远35.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取消计划生育36.中国应该/不应该成立色情特区37.中国应该/不应该允许同性恋婚姻合法化38.民间字幕组应该/不应该被取缔39.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去势40.康乾盛世,名副其实/名不副实41.曾小贤应该选一菲/诺澜42.事业单位改革对高校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43.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44.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45.动机/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46.微博意见领袖对民众认知水平提升利大于弊/弊大于利47.重建圆明园有/没有必要48.新媒体未来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49.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50.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1.袁厉害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个人应负主要责任52.大学生打辩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3.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名副其实/名不副实54.仙剑轩辕剑等单机游戏质量的提高能不能带动中国单机游戏产业的发展55.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6.中国模式更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借鉴政策性辩题(来自捭阖全国辩论挑战赛)1、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国政府不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出题人:刘京京)2、中国当前应当/不应当推行房产税 (出题人:张爱萍题解:张爱萍)解读:房产和税收都是当今中国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

做慈善应该低调还是高调总结陈词

做慈善应该低调还是高调总结陈词

总结陈词2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辩论。

在进行我方最后的观点陈述之前,我想先纠正对方几个错误的观点。

下面我将从个体和整体两方面继续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个体上来论证,首先看对受助者影响。

行善者通过高调行善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但是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受助者的内心感受。

其一,他们是否有接受捐助的意愿,这往往容易被忽视。

其二,行善者的高调极度伤害了受助者的自尊。

即使在接受了一定的物质帮助后,他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可是,面对媒体的镜头,他们脸上的尴尬与尊严的受伤是钱就能够弥补的了吗?其三,尊严的伤害往往使受助者缺乏接受救助的感恩之心,反而认为这些物质的捐助是这些有钱人应该做的事情,从而造成仇富心理与抵触情绪,在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贫富群体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这些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第二,从整体上来论证。

其一,高调行善曲解了善的本意。

从中国乃至世界的总体形势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高调行善者多是具有很高财富资产的富翁们,在捐助社会方面,无非就是大把大把地撒钱。

如果他们一味地坚持如此高调地宣传自己所谓的行善行为,势必会在社会公众中造成一种“行善是富人们的专利”的思想观念。

普通人会认为行善只是社会上部分富人们的权利,从而使他们行善的思想弱化。

缺少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

其二,从中国目前的个别富人的高调行善行为来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带头示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无从谈起,所以,请对方辩友不要反复提到个别行为个体的高调行善行为会起到广泛的带动作用。

事实上,这些个别的富人高调行善行为引发了众多普通民众的不满与抵触情绪,使仇富心理更进一步升级。

其三,高调行善并不会成为监督的有效手段,反而容易成为部分人贪污受贿、名利双收的手段。

据新华社报道,南京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日前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批捕。

这个在被捕前3天还高调出席慈善捐赠活动的“高调慈善家”,涉案金额高达5168.8万元。

辩论一辩稿范文

辩论一辩稿范文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应该提倡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

陈光标式即公开、透明、并且捐助方与受助方面对面的慈善方式。

下面我方将从企业家、公众及社会三方面来论证其应该性:第一,从企业家个人来说,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有助于企业家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又避免非议,减少诈捐,虚假捐款的出现。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身家显赫的企业家,也不缺少好善乐施的好人,缺的是恰恰是既有钱又懂善之士。

从规定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到频频曝出的“诈捐门”,再到担心“劝捐”而拒绝参加慈善晚宴,富人们的“伪慈善”与“假爱心”面目一次次被戳穿,留下的是“吝啬鬼”和“守财奴”的负面性公共形象。

即使有些企业家真的想捐,但又怕高调亮相要遭受各种评说。

陈光标的出现,有着标本意义,至少让社会大众感觉到,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不仅仅存在于外国,中国也有乐于慈善事业的富豪。

第二,从公众来看,公众最在意的往往不是捐助形式,而是捐助物款是否真正到了弱势群体手中,是否真正缓解了困难。

据民政部的调查,大陆75%的慈善组织存在不透明,善款流向总成未知数,很多慈善款沿途大量蒸发。

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使公众明白白的可以看到有多少捐款,流向了何处,便于对善款的监督,同时又保证了受助者可以实实在在拿到捐款,也避免了第三方从中抽取一部分款项,使受助者可以拿到更多捐款。

第三,从社会来看,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对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及导向作用。

从五百多名企业家纷纷相应其号召为西部贫困地区捐款四千多万,到飞往玉树的一架飞机上,普通民众短短半小时内就捐款56400元,再到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内蒙古等一百多名企业家纷纷表示愿意捐献一部分或全部的财产。

陈光标的号召力及影响力显而易见。

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恰似一剂清醒药,注射在患有“慈善变异症”的社会肌体上,时刻给公众以启迪。

企业家不应只是冷漠的赚钱机器,富豪也不能止于炫耀式烧钱游戏,其真正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为社会创造多少GDP,更体现在能够承担多少公民责任、履行多少社会义务。

辩论赛-辩题库

辩论赛-辩题库

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2、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3、动机/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4、.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中国社会应接纳“高调行善”/中国社会不应接纳“高调行善6、免费午餐计划应该主要依靠政府力量/民间力量7、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破坏8、中国大陆应该全面禁止地铁车厢内进食/中国大陆不应该全面禁止地铁车厢内进食9、电信套餐流量过期作废,合理/不合理电信套餐流量过期作废10、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辩论赛辩题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2.正方:高薪能够养廉反方:高薪不能养廉3.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4.正方: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大反方: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5.正方:大学毕业了创业好反方:大学毕业了就业好6.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7.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8..正方:知难行易反方:知易行难9.正方:国际网络应该受管制反方:国际网络不应该受管制10.正方:网络使人更亲近反方:网络使人更疏远11.正方: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反方: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12.正方:先成家后立业反方:先立业后成家13.正方: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反方:离婚率上升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14.正方:跳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反方:跳槽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15.正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反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16.正方:西部开发引知更重要反方:西部开发引资更重要17.正方: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问题反方: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管理问题18.正方: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反方:听话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19.正方: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是矛盾的反方:追求理想与享受生活不是矛盾的20.正方:城市应当首打文化名片反方:城市应当首打经济名片21.正方:“代沟”责任主要在长辈反方:“代沟”责任主要在晚辈22.正方:“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反方:“拼车出行”弊大于利23.正方: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再考研合理反方: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研再工作合理24.正方:同性恋婚姻应该合法化反方:同性恋婚姻不应该合法化25.正方:相处容易相爱难反方:相爱容易相处难股权转让协议书出让方:_____ (以下简称甲方)住址:法定代表人:受让方:_____ (以下简称乙方)住址:法定代表人:甲、乙双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将其所持*****公司(下称“目标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乙方之相关事宜,达成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使各方遵照执行。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上场稿)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上场稿)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反方)定义高调:以有意让他人知道的方式做事;行善:做善事,但不能泛化成做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事都叫行善;(社会层面)接纳:允许该行为广泛存在;中国社会的特征——善行十分珍贵,为什么珍贵,通过以下两点说明:1.许多人假善意之名,行不善之实(通过诈捐等事例证明);2.善行容易引发误解(其实就是我们后续要论证的高调行善面临的问题);(社会层面)应不应该接纳某种行为的标准:该行为是否有明确且必然的好处,同时弊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逻辑主线与常态的行善和低调的行善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优越性,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

分论点1.第一个风险是关于真诚的风险,高调行善容易让人怀疑其真诚性,同时给行善者增加了负担:a)为什么容易让人怀疑其真诚性?诉诸事例即可。

事例1:章子怡诈捐门(注意,明星诈捐门的事例多用在这个点上,而非是用在“高调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这一点上,因为抹黑明星虽然未必有错,但感情上不大讨好)章子怡曾在戛纳电影节上为中国的地震灾区高调募捐,但在后续的追查中,其宣称募到的50万美元善款却下落不明,请问这样的事件是否会增加公众对于高调行善的怀疑呢?事例2:成龙诈捐门2009年成龙在探访北川中学时,曾经高调宣布要将自己电影的部分票房收入捐给中学,但无论是负责北川中学援建捐赠的基金会,还是北川中学的校长都说并没有收到善款,请问这样的事件是否会导致公众难以相信高调行善的真诚?事例1与2的攻防设想:对方:拿出证据说明后来捐款已经到了(可能性不大)我方:我们知道灾区的重建是有相当大的紧迫性的,当你承诺已经募集到善款要捐给灾区时,无论是对于灾区人民的心理预期,或是对于重建的实际进度,就都已经带来了影响,所以就算我们相信过了很长时间之后善款终于会到,也会对捐助者最初的善意有极大的损伤。

就拿成龙的例子来说,到2010年时,一位北川中学援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就说:“即使成龙现在捐钱,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对方:明星承诺要捐100万,后来捐了80万,虽然没有像承诺得那么多,但毕竟还是捐了。

中国社会应该接受高调行善

中国社会应该接受高调行善

中国社会应该接受高调行善谢谢主席:大家好!莎士比亚有言:“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慈善,一个近乎完美的词语,千百年来被人不断地颂扬,但他们似乎忽略了行善的主体。

自从陈光标高调行善后,他开始变成人们热议的话题。

那么,中国社会究竟应不应该接纳高调行善呢?带着这个问题,且让我们开宗名义。

接纳,就是容纳而不拒绝。

行善是指做善事,而高调行善呢,就是公开宣传自身是行善主体的行善行为。

今天我们辩题基于高调行善能否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标准。

我方认为中国社会应该接纳高调行善,理由如下:第一,高调行善有利于宣扬慈善意识,营造行善氛围。

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尚不成熟,公民慈善理念较为匮乏,积极性较低。

我国人均捐款不足GDP的0.02%,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

在此环境下,高调行善能够宣扬慈善,它身体力行地呼吁社会。

备受争议的慈善家陈光标通过其高调行善的方式,带动大陆四百多位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著名演员成龙以成立个人慈善基金会的高调方式,吸引更多公众人物行善。

他们高调地宣扬了善的本质,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带动公民投入慈善事业中,使慈善得以推广,得以延续。

第二,高调行善有利于保证行善行为及结果的真实性。

中国现今的慈善透明度不高,公信力不足。

公民对善款的流向和用途充满怀疑。

而高调行善因其曝光度高,能够使善款得到落实,使其真实性受到社会的监督。

众所周知,章子怡的“诈捐门”事件使她的形象在国际上一落千丈,国人更是对她充满了质疑。

她虽然高调地宣扬了自己,却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对于这种虚假的欺骗行为,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民众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到真实的结果。

通过舆论的监督,使得行善能够在阳光下进行。

最后,我方认为高调行善,行善是其内在的本质,而高调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

传递爱心无关乎数量,更无关乎其形式。

行善是爱心的传承,是生命的绽放。

请让我们以宽容平和的心态来看待高调慈善吧,它虽不是十全十美,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就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高调行善一辩稿

高调行善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高调指的是自己主动宣扬并且通过有意让他人知道的方式做事。

而高调行善是一个由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所衍生出的新兴的网络用语(主要表示网友对行善而又有自吹自夸嫌疑的不满)因此高调行善的意义应当是指通过一些手段宣扬自己的善行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某些主观目的的行为。

而所谓接纳,指的是社会对某一现象普遍认同并允许其广泛存在。

我方认为探讨“中国社会应不应该接纳高调行善“的标准是其是否会对我国慈善事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阻碍其发展。

基于此,我方坚决认为中国社会不应该接纳高调行善。

理由如下:第一,高调行善忽略了受助者的感受,与慈善的初衷相违背。

行善者通过高调行善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但是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受助者的内心感受。

面对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媒体的大量曝光,受助者的伤口被一次次揭开,行善者可能通过高调行善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可,但是却伤害了受助者的自尊。

这与慈善的本意相违背,不仅没有给予受助者真正的关爱,反而很可能演变为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第二,高调行善不利于提高民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

高调行善行为的泛滥会给社会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首先会让民众认为行善是少数富人的专利,而不是经济水平一般的普通民众的责任,弱化了民众的慈善意识。

其次,高调慈善会给其他人带来一种压力,尤其是对于高收入阶层,少数富人的高调行善行为会使与其条件相当的人碍于面子而不得不捐款,这种被动的行善不仅不能提高民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甚至会使原本应秉承着主动自愿原则的慈善演变成了一场道德绑架。

第三,高调行善曲解了慈善的本意,使得慈善在人们心中沦为了一种商业手段,而忽略了慈善真正的含义,使慈善蒙上了功利的阴影。

高调行善让人们认为行善与目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出于一个人的同情心与爱心,使得原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善行变成了相互攀比的工具与自我宣传的商业手段,民众倾向于用捐赠的金额与形式来判断一个人爱心的大小,而抛弃了慈善本身出于本心地去帮助他人的真正含义。

行善宜低调四辩稿成稿

行善宜低调四辩稿成稿

行善宜低调四辩稿成稿第一篇:行善宜低调四辩稿成稿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对方辩友今天的主要观点无非是说,高调行善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带动更多的人行善,所以行善宜高调。

然而对方辩友,舆论漩涡是不可控的,谁也不知道一件单纯的善事在经过媒体的包装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民众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真的会是善行的本真吗,看惯了娱乐作秀的民众第一反应不会是质疑与反感吗?其次,对方辩友,既然绝大部分人都是认可行善的,都是乐意做善事的,也都在尽可能的行善,那真的需要今天有人高调行善去带动人们行善吗,难道不是有人高调行善产生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人们行善吗?再者,天下之大,又有多少的善行是值得宣扬的呢,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所行的善行也都是平凡的小善,所捐的财资也都是有限的,这真的有必要宣扬吗,我扶了老奶奶过马路,我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样的事也要高调的让大家都知道吗?而如果我高调宣扬了又真的会有您方所说的社会影响力吗?所以对方辩友的这种想法只是一种单纯的臆想,在现实社会中成不成立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今天我方认为行善宜低调,是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两点得证的。

第一点,从个人层面看,低调行善能避免给行善双方带来消极影响。

对高调的行善者来说,一方面,不可避免的被拿来与其他人作比较,因为行善比别人少而被指责;另一方面,一旦行善成为一种习惯,行善便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停止行善或减少行善都会变成罪恶的事情。

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行善者不管是否愿意,不管是否有经济能力,都只得继续行善,从而“被行善”。

同样的,对被受益者而言,因为自身的被捐助,大众便无理的对其提高了要求,当其达不到这个要求时,指责、无端议论、各种闲言碎语便接踵而至,强加给被行善者。

而低调行善显然是避免这种社会乱像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行善本就个人的主观选择,受益者并未强迫行善者行善,那行善者又有何种理由高调行善给双方都带来困扰呢。

第二点,从社会层面看,低调行善能够改善浮躁的社会风气,弘扬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方:
行善更多的空间?
我方:错了,这是个空头支票,你如何证明给高调行善更多的空间它就一定会好起来, 而不是引发更多的闹剧呢?如果社会接纳了高调行善可是结果高调行善却带来了极大的弊 害,损失谁来承担呢?
对方: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高调行善,如果你没有兑现就会挨骂,这正是高调行善
的好处;
我方:这也有点太奇怪了吧, 照此说来,我在高考之前,应该高调宣布我想上哪所学校, 辩论赛开始之前,应该高调宣称我们一定会拿下,因为如果没考上的话就会挨骂,如果没赢
(社会层面)应不应该接纳某种行为的标准:该行为是否有明确且必然的好处,同时弊
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逻辑主线
与常态的行善和低调的行善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优越性,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
分论点
1.第一个风险是关于真诚的风险,高调行善容易让人怀疑其真诚性,同时给行善者增加
了负担:
a)为什么容易让人怀疑其真诚性?诉诸事例即可。
事例2:成龙诈捐门
2009年成龙在探访北川中学时,曾经高调宣布要将自己电影的部分票房收入捐给
中学,但无论是负责北川中学援建捐赠的基金会,还是北川中学的校长都说并没有收到
善款,请问这样的事件是否会导致公众难以相信高调行善的真诚?
事例1与2的攻防设想:
对方:拿出证据说明后来捐款已经到了(可能性不大)
我方:我们知道灾区的重建是有相当大的紧迫性的,当你承诺已经募集到善款要捐给灾
事例1:陈光标与灾民举钱合影
2011年,陈光标在灾区给灾民派发现金后,要求灾民举起钱合影,不过从照片上
看,拿到钱的灾民似乎不是很开心,而在网络上,这一行为也引来了诸多批评,请问这
样的高调行善,应不应该接纳呢?
事例2:演唱会捐款
2011年陈光标在贵州还举办了一次演唱会,其中的捐赠环节要求受捐助者上台接 受捐赠,这种高调行善的方式,应不应该接纳?
跟您合影对吧?
b)为什么隐私和尊严关乎平等?因为善行的存在,本身就是因为施善者和受惠者在某
些方面存在差距,比如:财富、健康等,高调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暴露,甚至成为抓 人眼球的焦点。
这一点可以延续上面的事例继续探讨,除了分析事例细节之外,需要突出“高调会使这
种差距突显,进而伤害到尊严”的意思。
这两个风险中提到的弊端, 我们都无需论证必然性, 只要论证到很可能发生, 或者高调 使这些弊端更可能发生,则风险性就已然成立。
事例1:章子怡诈捐门(注意,明星诈捐门的事例多用在这个点上,而非是用在“高调 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这一点上,因为抹黑明星虽然未必有错,但感情上不大讨好)
章子怡曾在戛纳电影节上为中国的地震灾区高调募捐,但在后续的追查中,其宣称
募到的50万美元善款却下落不明,请问这样的事件是否会增加公众对于高调行善的怀 疑呢?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反方)
定义
高调:以有意让他人知道的方式做事;
行善:做善事,但不能泛化成做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事都叫行善;
(社会层面)接纳:允许该行为广泛存在;
中国社会的特征一一善行十分珍贵,为什么珍贵,通过以下两点说明:
1.许多人假善意之名,行不善之实(通过诈捐等事例证明);
2.善行容易引发误解(其实就是我们后续要论证的高调行善面临的问题);
说来,除了穷凶极恶,还有什么不能接纳?
对方:举钱合影固然不对,但是善款到了灾民手中,这远比一些捐赠受到层层盘剥,最 后到达灾民手中的款所剩无几要好。
我方:对方辩友,那请您论证一下,善款要完整地到达灾民手中,和高调的行善方式有 关,您可以证明这一点吗?
对方:善款完整地到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且灾民的尊严也受到保护, 了最完美的情况,其他的都不能接纳。
我方:这不是捐多捐少的问题,而是诚信的问题,我们从来不认为捐100万的人就比捐
100元的人要善良一万倍,我们看重的是善行本身的真诚。
诈捐门事件都是网友们炒作出来的。
不要以这样的恶意揣度网友,就算真的是恶意,怎么从没见网友炒作非高调的行
诈捐门的事件只是当事人的错,不是高调行善的错。
重点不是当事人究竟错没错,而是高调行善为什么总是会产生这些引起争议的事
我方:不对,如果善款完整地到达灾民手中,和灾民的尊严受到保护,这两者是互相冲
突只能选一者的时候,您方的论证才能继续往下推,可是事实上兼顾这两件事情一点都不难, 为什么非要高调以牺牲受捐助者的尊严呢?
对方:这种行为不会损害尊严,灾民不开心是因为别的原因。
我方:所以如果我们大家不幸成为了灾民,而您给我们捐了钱,也会要求我们一起举钱
区时,无论是对于灾区人民的心理预期,或是对于重建的实际进度,就都已经带来了影响, 所以就算我们相信过了很长时间之后善款终于会到,也会对捐助者最初的善意有极大的损 伤。
就拿成龙的例子来说,到2010年时,一位北川中学援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就说:“即使
成龙现在捐钱,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方:明星承诺要捐100万,后来捐了80万,虽然没有像承诺得那么多,但毕竟还是 捐了。
比赛的话就会没面子,人何必这样折磨自己啊?
b)为什么给行善者增加了负担?因为高调给公众带来的是高预期, 本身就是负担;
沿用成龙和章子怡的事例继续探讨,但这一点上不要纠缠太久,因为不容易说清楚。
2.第二个风险是关于平等的风险,高调行善容易使受惠者的隐私或尊严受到侵犯,进而
损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a)为什么会伤害到隐私和尊严?因为高调行善常常会伴随着受惠者的 堪”的暴露;
事例1与2的攻防设想:
对方:这只是高调行善用得不恰当,不合影,不要让受捐助者上台就好了。
我方:可是对方辩友,合影、以及上台接受捐赠正是这一次善行中体现高调的地方,如 果您觉得这不合适,是不是恰恰说明了高调行善不合适呢?
对方:比起那些根本不去灾区的人,陈光标已经强很多了。
我方:所以您方只要还能找到更差的行为,就能证明一个行为是应该接纳的对吗?照此
3.低调行善的正面事例
在福建有一家馒头店,自开张以来,为困难群众送出免费馒头 幕后老板始终没有露面,工作人员也守口如瓶;
在宁夏则有一位古稀老人经营了一家饺子馆,
子,但他却谢绝福利院送的锦旗和记者的采访;
在台湾更有一位卖菜的老婆婆,多年来累计捐赠32万美元,并且曾经一次性捐给医院
100万新台币的善款,但在《福布斯》杂志报道之前,别人一直不知道这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