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及特点

四川省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及特点
四川省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及特点

Ⅰ概述四川省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及特点

一、四川省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地处中国大西南,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绚烂

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她拥有 2 处自然遗产, 1 处自然文化遗产,9 处国家级风景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峨眉山、青城山——都

江堰、黄龙——九寨沟、剑门蜀道、蜀南竹海、贡嘎山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有:乐山大佛、杜甫草堂、武侯祠、大足石刻、三星堆遗址等33 处。此外,还有19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27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大熊猫、银杉等为主的各类珍稀动物、植物保护区17 个。四川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初步对四川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如下:

景区类型景点名称

自然旅地

山地景观乐山大佛、四姑娘山、九顶山风景名胜区、二郎山、鼓城山

景区、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景区、八台山、蒙顶山、泸山、五

游景观游

色山、什邡蓥华山、老峨山、华蓥山

岩溶景观米易龙潭溶洞、曾家山旅游景区、天仙洞风景名胜区、

黄土景观黄联土林

地震遗迹景观叠溪松坪沟风景名胜区、川东河口地震遗址、映秀5.12 汶川

地震遗址、北川地震遗址、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绵竹

汉旺地震遗址

江河景观黄河九曲第一湾、西羌大峡谷、金沙江峡谷、东谷河谷、长

江黄河分水岭风景区、金沙江第一湾、尼工峡谷、

龙门山

大峡谷、明月峡

湖泊景观大佛湖景区、东坡湖公园、雍错湖、望龙湖、九塞沟、升钟

湖旅游景区、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邛海、泸沽湖、桂湖、

翠月湖、白塔湖、邛崃市竹溪湖景区、三岔湖景区、双溪湖

风景区、西蜀玉珠凤凰湖风景区、犀牛海、树正群海、五色

海、木格措、古尔沟

瀑布景观九寨沟树正瀑布、九寨沟诺日朗瀑布

泉景观古尔沟温泉旅游区、隆扎温泉、热水塘温泉、雄狮喷泉、古

尔沟神峰温泉、茹布扎卡温泉、然乌温泉、喜德温泉、红格

温泉旅游度假区、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鱼泉山市级风景

区、灵秀温泉

冰川景观海螺沟、达古冰川、螺髻山、长海

冰雪景观三奥雪山、亚拉雪山、贡嘎雪山、嘎金雪山、西岭雪山、

生物旅游景观植物景观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七盘沟森林公园、土地岭森林公园、包座原始森林、龙灯大草原、玉科大草原、

扎溪卡草原、普公坝草原生态旅游区、红原大草原风景区、

拉日马草原、蜀南竹海、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翠云廊景区、

北川药王谷、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桫椤谷、玉蟾山风景名

胜区、佛头山森林公园、泸州张坝桂圆林、五彩池、若尔盖

大草原、米仓山森林公园、黑竹沟、高山杜鹃林、娑萝映彩

池、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成都植物园、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动物景观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喇叭河旅游度假

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唐家河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栖息三江水乡、勿角大熊猫原生态旅游区、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

地区、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历

古人类文化遗

营盘山古文化遗址、中路古遗址、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成都

金沙遗址博物馆、渠县賨人谷景区、长坪沟

游景观迹

古代工程景观都江堰风景区、剑门关景区

古典园林景观皇茶园

古建筑景观麦昆哇尔玛大型藏塞古建筑群景区、双流县黄龙溪旅游区、

七曲山大庙旅游景区、明代白塔、春秋祠、宽窄巷子、中国

皇家禅林广德寺、武侯祠景区、成都洛带古镇、剑门关、洪

椿坪、息心所

宗教文化景观小角楼欢乐谷、罗汉寺、松潘清真北寺、白玉县安章寺、大

依寺、白玉寺、嘎拖寺、德云寺、达格则自然生态及宗教文

化旅游区、麦洼寺宗教文化旅游区、格尔登寺、郎依寺、神

秘藏传佛教寺庙景区、御建古刹惠远寺、查加寺、色须寺、

巴巴寺、永安寺、观音寺、清真寺、金刚寺、南无寺、安觉

寺、青城山、宝光寺、凌云山、南充西山风景区、冕宁灵山

寺、峨眉山、阆中大佛寺、乐至县报国寺、真佛山、佛来山

旅游景区、大佛禅院、冲古寺、文殊院、天师洞、华藏寺、

灵泉寺、真佛山风景区、黄龙寺、青羊宫、清音阁、成都

昭觉寺、宝光寺

陵墓景观汉江崖汉墓、秦汉瓦日石棺墓葬群、石塔镇海

纪念地景观清溪文庙、晏阳初名人文化公园、李调元纪念馆、巴西会议

会址、熊克武故居、竹园烈士陵园、红军长征记念碑园、蓬

南场烈士陵园、包座战役遗址、朱德纪念园、杜甫草堂博物

馆、汉桓侯祠、陈毅故里景区、三苏祠、苍溪县红军渡?西

武当山景区、陈寿万卷楼、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红四方面军

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罗瑞卿故居、张澜纪念馆、黄继光纪

念馆、张大千纪念馆、李白纪念馆、南充西山风景区、邓小

平故里、红原日干乔红军文化旅游区

现代人产业旅游地景

三圣花乡、麒山农业生态园、泸州老窖旅游区、夹江天福观

光茶园、、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

文景观

成都伊利乳业园、桃花故里、西蜀人家、客家杏花村、眉山

青神中国竹艺城、叙府龙芽科技园、中国苍溪梨文化博览园、

翠湖梨乡、樱桃山旅游景区

现代建筑与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山亭、成都

程景观

主题公园活水公园、置信.国色天香乐园、成都欢乐谷、鑫岛游乐城、

四川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成都极地海洋世界、兴文

石海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天国山、四川安县生物礁国家地

质公园、罨画池公园、凤山公园位、花舞人间

文体康娱景观汉陶博物馆、大渡河漂流、名称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皇泽寺博物馆、阆中风水博物馆、四川大

学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南充市北湖公园、宋瓷博物馆、

国际长江漂流基地、泸州市博物馆、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峨眉山博物馆

文学艺山水文学作品

景观

玉垒山石刻、锦屏山风景区、

景观雕塑绘画景观《甘珠尔》石刻佛塔、安岳石刻景区、南部禹迹山大佛风景区、资中县重龙山风景名胜区、荣县大佛、卧佛院、夹江千

佛崖、乌木博物馆

民族风特色聚落景观西羌第一村、茂州古城、黑虎羌寨、假居民居、通化古城、情景观薛城古镇、甲居藏塞、洛带古镇、平乐古镇、仙市古镇、阆

中古镇、夕佳山民居、广元昭化古城、剑阁古城、街子古镇

旅游景区、佛宝古镇、芙蓉古城、邛崃市临邛古城风景区、

福宝古镇、段家大院子、桃坪羌寨、水磨古镇、双流县黄龙

溪、坪头寨、磨西古镇、柳江古镇、上里古镇、李庄古镇、

怀远古镇、安仁古镇、成都芙蓉古城等

节庆旅游活动七月火把节

购物旅游景观春熙路

二、四川旅游景观的空间分布

四川主要旅游景观空间分布

三、四川旅游景观的特点

如前所述,四川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历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许多景观

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四川省的旅游构架和旅游品牌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两大线路(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北线、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南线)、三大品牌(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四大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

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大旅游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

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和“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无论是川北、川南,还是川西、川东,四川各个方位上都有独树一帜的旅游景观。川北藏

羌风情,川北是中国的标志性景区之一,景点基本集中在阿坝州境内。川北的主要景点有:

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米亚罗、松潘古城等。川西雪域佛国,川西可以分为三个旅游

区域:环绕“蜀山之王”贡嘎山的东部康定情歌旅游区;以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故里为中心

的背部康巴文化生态旅游区;以稻城亚丁为中心的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西的主要景点有:海螺沟、塔公风景区、新路海、道孚民居、丹巴美人谷、亚丁自然保护区等。川南竹

海彝乡,啸聚成林的蜀南竹海、享誉中外的自贡恐龙灯会、名扬寰宇的中国酒乡、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 竹、酒、古盐、服饰、火把、灯会,这类主题词构成了川南风情的瑰丽画

卷。川南的主要景点有: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僰人悬棺、恐龙博物馆等。川东巴人文化,

川东有著名的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红军文化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主要景点有:大英死海、阆中古城、小平故居、华蓥山等。

Ⅱ分析四川省旅游景观的形成机制

旅游景观按其属性和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然旅游景观和旅游景观两大类。对于

古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特色而形成了种类繁

多的旅游景观。对此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四川省旅游景观的形成机制。

一、自然旅游景观形成机制

1 )地球的各个圈层构成了自然旅游景观的本底

地球表层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四个圈层的相互交接地带。在这个交错带上,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如峨眉山、四姑娘山等,是岩石圈的景观;成都植物园含有丰

富多样的植物,是典型的生物圈景观;九寨沟树正瀑布、温泉等都是属于水圈景观;大气圈

可形成丰富多样的大气旅游景观,如西岭雪山、海螺沟等冰川景观。

2 )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与分异决定四川省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变

①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区域形成的自然景观不一样。

如九寨沟形成了瀑布景观,在峨眉形成了峨眉山等山体景观,在金沙江形成的金沙江峡谷、

金沙江第一湾等多种景观。表明了自然旅游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相适应、相和谐。

②另外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使得同一地域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如在成都,不仅有熊

猫基地、成都植物园等生物景观,也有青城山等山体景观,也有都江堰等水圈景观,多种自

然景观相结合,形成成都多种多样的旅游文化。

3 )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基础。

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地质历史条件,

四川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地貌区:盆东平行岭谷、盆中方山丘陵、成都平原区、川西高原区。这就为四川省的旅游发展形成了各色瑰丽的自然景观。如岩溶地貌发育、典型的方山丘陵、

世界著名高峰等。

4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景观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川地处亚热带,受地势的影响,盆地的气候和川西高原山地气候迥然不同。四川盆地

属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四川盆地形成湿气重、雾

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成都一年中阴雨天多达250 天―300 天。盆地雨量充沛,多集中在

夏秋季节的7、8、9 月间,龙门山――夹金山迎风的东坡,年降水量1300 毫米―1800 毫米,是中国的多雨区。有这样的气候差异四川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旅游景观。如在夏季,成都属于盆地地区,所以天气比较闷热,所以成都市区的居民会选择去青城山避暑,主要是由于青城山气候比较适宜,天气比较凉爽,所以青城山成为成都著名的旅游景观。

二、人文旅游景观形成的基本条件

1 )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

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不一致,导致形成各种时代特点的旅游景观,在四川,这个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地方,各种古镇,古寺庙,古建筑星罗棋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不同,四川不仅有汉族居民,还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名族

居民,所以形成的文化景观也多种多样。在四川,形成了四个文化区域:巴文化区、蜀文化

区、攀西文化区、川西高原。四个文化区各具独特的四川旅游文化特色。如桃坪羌寨、藏族

的寺庙等都反映少数名族的文化景观。成为了融合有格局特色的一个多元文化区的四川,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3 )宗教的深刻影响

四川宗教十分发达,主要教种有佛教、道教。因而四川有上千座保存较好的宗教寺庙,在

历史古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四川有大量的寺庙,如罗汉寺、白玉寺、清真寺、乐山大

佛、青羊宫、清音阁、宝光寺等都是宗教文化对人文景观作用形成的景观。

4 )适应旅游市场需求

在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下,农家乐、主题公园等变得流行起来,为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四川省也大力发展这类特色旅游景观。如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活水公园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在休

闲时间前往休憩。在成都三圣花乡有大量的农家乐,适合人们在周末时去放松,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景观的含义(一)

景观的含义(一) 内容摘要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1984,Forma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1.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旅游景区分类

旅游景区的分类 1.按旅游资源类型分类。 (1)自然景观类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观赏景区 (2)人文景观类景区: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 2.按自然资源细分。 (1)地文景观类景区: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景观。 (2)水域风光类景区:属于自然景观但重点突出江河、湖海、飞瀑流泉等水域景观。 (3)生物景观类景区:指各类由动植物为主体所组成的景观 (4)天象与气候类景区:主要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气候天象景观

3.按人文资源细分 (1)历史遗址景区:依托由古代流传,保存至今,具有历史意义的的资源而产生的景区。 (2)建筑物景区:通常指设计具有独创性,唯一性,具有纪念意义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3)博物馆景区 (4)民族民俗景区: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氛围以及能体现各个民族传统风尚、礼节、习性的景区 (5)关于宗教的景区 (6)关于节事节气的景区:由重要的节日庆典或特别的节日活动而独树一帜的景区。 4.以开发类型分类。 (1)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

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 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设配套旅游设施,所在地区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基础。 5.按游客参与度划分旅游景区。 6.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第38讲 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5部分旅游地理——重在迁移 第38讲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 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 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 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 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景观特 点及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 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 条件。 综合思维:旅游景观的特 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 方法。 区域认知:中外著名旅游 景观的分布、特点、形成。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著 名旅游资源,并评价某旅 游资源开发条件。 以区域地图、景观图、 示意图为背景,考查 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 点,旅游景观的形成 和欣赏,旅游资源的 价值和开发条件评 价。 基础全面梳理 一旅游概述 1.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01主体。 02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 03旅游服务业: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 2.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1) (2) 二旅游资源 1 物与因素。 2.旅游资源的特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03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 3.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1)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2) (3)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如我国许多名山。 三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形成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2.旅游资源分布 (1) 因素。 (2)

片状或带状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四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旅游景观欣赏的内涵 (1) 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的过程。 (2)层次:是对审美对象,即旅游景观的感受和知觉;是在感受和知觉的基础 2.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1)培养审美情趣。 (2)提高审美能力。 (3) (4)把握观赏时机。 (5) 五中国名景欣赏 1.中国的名山 (1) (2) 2.中国的溶洞 (1)分布: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 洞;云贵高原的九龙洞、织金洞和安顺龙宫等。 3.中国的园林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和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P146) 4.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P146) 5. 熟记“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P147) 6. 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 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 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 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 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 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 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 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A.ⅠB.ⅡC.ⅢD.Ⅳ 9.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旅游景观类型的划分

旅游景观类型的划分,既是旅游景观研究、旅游景观评价、规划的需要,也振对旅游景观属性内涵外延的界定,对旅游景观进行硫理、归类、系统分析深化创识的过程。 具有共同特征的所形成的种类称为“类型”(《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俘院语 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D1)。旅游景观类型就是具有相肺旅游景观特征的景观种类。 旅游景观类型的划分/分类就是按旅游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差异性进行旅测景观类别的划分。 旅游景观类型的划分涉及旅游景观的属性、旅游景观特征;旅游景观的攻能、价值; 旅游景观的成景作用以及景观开发的目的,景观效应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 同的研究或规划开发的需求,依据不同的条件、标准,可有不同依据的旅游景观类m 划分方法和划分方案。 在众多的旅游论著或旅游相关学科的论著中,或在有关旅游的规范性资料中,多把旅游景观当作旅游资像的鱿要组成内容。旅游资像分类中牵涉旅游景观的分类,但未 见专打从旅游景观学的角度对旅游景观的系统分类。 在充分考虑旅游沦著或旅游实践中已较普追应用的旅游景观分类现状,基于旅游景观属性、特征,从旅游的角度进行旅游景观的分类,建立旅游景观属性及待征标志明确、应用方便的旅游景观类型划分方案_有助千肺游号弧祖勒M划、并分乃研亦ow-应关联层次的景观类别中。 旅游景观从其属性,或从其外延、其结构都具有等级I规模级序特征,也具有系统 系列z体系的特征。从旅游景观的结构、属性等而言,旅游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系统。旅游景观由一定的相似性构成一个旅游景观类型类别,而在这个旅游景观类型/类别中,以其差异性(亦即低一个层次的相似性〕,而可以划分不同的低一层次相似特征的旅游景观类型找类别,依次归并、划分,就可以划分出具有规律性、层次性、关联性,特征鲜明、组合有序的旅游景观类型体系/系列。 旅做景观类型划分的最基本、最直观、最易行、最有适用意义的分类方案就是以旅游景观特征的形似性和差异性.按旅游景观的自然性,把旅游景观划分为三大类旅游景观类型别: ·自然因素、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白然旅游景观; ·人类活动、人为构建的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与人文因索复合的自然人文复合旅游景观(简称复合旅游景观》。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景观分类

旅游景观分类 1.旅游景观综合分类—旅游景观分类方案一 ·大类根据客观存在的实体属性,是最醒目或最易识别且不易发生分类差错的依据。不论分类的主要目的及用途,它都有可操作性。 ·类根据旅游景观要素的鲜明标志,这种鲜明标志能有利于显示景观的旅游功能与旅游价位。不论任何目的分类.都要使用旅游景观要素的鲜明标志:而且,不论采用什么旅游景观分类依据和方案,以及旅游景观分类的最终目的,分类所采用的旅游景观鲜明标志要素都应该有利于旅游景观的研究、区划、评价、规划、开发。显然,旅游景观分类中应把旅游景观功能和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划分“类’所应用的景观鲜明标志应该能反映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 ·亚类根据旅游景观“类”划分中的次一级序特征性因素,以“类’划分中主要标志的补充标志作为亚类划分的标志,例如以旅游功能、旅游价值的主耍景观鲜明标志作为类的划分,可以其重要标志(如成因标志或结构标志)作为亚类划分依据。 ·型根据旅游景观中特定的型式为标志,这种型式在旅游景观中有特定的成因、特定的结构或特定的功能.是旅游景观分类划分中最基本的、最有代表性的、最有适用意义的、可起对比作用的划分级序。 ·式根据旅游景观中特定式样.特殊标志,典型景观模型,它可以显示旅游景观特色“品牌气 2.旅游景观属性分类-一旅游景观分类方案二 ·自然旅游景观 ·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人文复合旅游景观 3.旅游景观成景作用分类-旅游景观分类方案兰 ·自然成景景观 ·人为成景景观 ·自然一人文成景景观 一、旅游景观尺度含义

“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经常使用,广义上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 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拥有可以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 生的频率。尺度具有多维性、层次复杂性和变异性(刘茂松等,2DD4)。景观要素的说别、景观格局的研究都应有适宜的尺度。 旅游景观尺度用以表征旅游景观的空间范围的空间域、景观单元,成景作用发展过 程的时间域,表征旅游景观的层次尺度。用以表述景观域的范围、等级体制的层次、 景观单元的识别程度、景观耍素的表达精度。 二、旅游景观尺度划分 旅游景观尺度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尺度划分的超大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四级划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 ·旅游景观空间尺度相似于地质地貌景观的小比例尺、中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及其相应的空间/景观尺度能显示或能表达的精度; ·景观时间尺度相似与地质地貌发展过程形成的地质构造阶段、地质年代的宙(宇)、 代(界)、纪(系)、世(统)。 基于地质地貌景观尺度,旅游双观也具有相对应的旅游景观尺度单元。例如,大尺 度地貌旅游景观可划分为盆地、平原、高原三类旅游景观: ·盆地旅游景观构造盆地、风蚀盆地、海蚀盆地. ·平原旅游景观冲积平原、俊蚀平原、湖成平原、海岸平原、冰蚀平原。 ·高原旅游景观冰雪高原、沙澳、草原。 高原旅游景观如我国的青截高原的现代冰川、戈壁。内蒙古高原的草原、牧区;黄土高原的娜、梁沟组合、黄土窑润;云贵高原的高山深谷、通池丛岭、峰林峰丛、洞穴。 景观空间尺度直接影响旅游景观的研究程度/情度。景观域中不同景物/景景观空间 异质性感官尺度不同,只有选择与景物/景象的大小规模、显示程度相适应的皿观尺度,能最佳地反映景物/景象特征的适宜的比例尺的研究精度,才能获得景观研究的最佳效果,才能从景观域中辨识需婴观察的旅游景观单元,对景观规戌四而育,也才能最好 地表达景观及景观布局的特征,显示预期的景观效果。 不同物种(景观类型)、不同大小(景观规模级别)景观对空间异质性感观程

旅游资源分类表(2018新)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点) A 地文景观 AA 自然景 观综合体 AAA 山丘型景观 AAB 台地型景观 AAC 沟谷型景观 AAD 滩地型景观 AB 地质与 构造形迹 ABA 断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地层剖面 ABD 生物化石点 AC 地表形 态 ACA 台丘状地景 ACB 峰柱状地景 ACC 垄岗状地景 ACD 沟壑与洞穴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土圈灾变遗迹AD 自然标 记与自然现 象 ADA 奇异自然现象 ADB 自然标志地 ADC 垂直自然带 B 水域景观 BA 河系 BAA 游憩河段 BAB 瀑布 BAC 古河道段落 BB 湖泊 BBA游憩湖区 BBB 潭池 BBC 湿地 BC 地下水 BCA 泉 BCB 埋藏水体 BD 冰雪地 BDA 积雪地 BDB 现代冰川 BE海面 BEA 游憩海域 BEB 涌潮与击浪现象 BEC 小型岛礁 C 生物景观CA 植被景 观 CAA 林地 CAB 独树与丛树 CAC 草地 CAD 花卉地 CB 野生动 物栖息地 CB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B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BC 鸟类栖息地 CBD 蝶类栖息地

D 天象与气候景观DA 天象景 观 DAA 太空景象观察地 DAB 地标光现象 DB 天气与 气候现象 DBA 云雾多发区 DBB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C 物候景象 E 建筑与设 施 EA 人文景 观综合体 EAA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EA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AC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EAD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EAE 文化活动场所 EAF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EAG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EAH 交通运输场站 EAI 纪念地与纪念活动场所 EB 实用建 筑与核心设 施 EBA 特色街区 EBB 特性屋舍 EBC 独立厅、室、馆 EBD 独立场、所 EBE 桥梁 EBF 渠道、运河段落 EBG 堤坝段落 EBH 港口、渡口与码头 EBI 洞窟 EBJ 陵墓 EBK 景观农田 EBL 景观牧场 EBM 景观林场 EBN 景观养殖场 EBO 特色店铺 EBP 特色市场 EC 景观与 小品建筑 ECA 形象标志物 ECB 观景点 ECC 亭、台、楼、阁 ECD 书画作 ECE 雕塑 ECF 碑碣、碑林、经幢 ECG 牌坊牌楼、影壁 ECH 门廓、廊道 ECI 塔形建筑 ECJ 景观步道、甬路 ECK 花草坪 ECL 水井 ECM 喷泉

旅游景区的概念、类型与等级

附录1 旅游景区基本知识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精华,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体现。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生产力和国际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旅游景区的概念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的界定,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并具备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具体来说,旅游景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供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吸引物,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特殊的活动。旅游景区由一定数量、各具特色的景点组成,景点是景区的最小划分单元。 2、具有一定的空间组织结构。景区中的各组成要素不仅有地域空间,而且还包括经济空间、文化空间和心理空间等,它们在有限的尺度范围内,通过有序的组合,形成功能各异、类型多样的景区,使旅游活动能顺利开展。 3、具有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和经营功能,促使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发达的旅游交通设施、齐备的游览服务设施、完善的旅游安全设施、良好的环境卫生以及统一的经营管理。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旅游景区种类很多,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以及相关的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展示区。 划分依据的不同,旅游景区就会形成不同的分类系统。一般来说,分类依据主要包括资源属性、景区功能、景区开发、管理主体和景区规模等。按景区的旅游活动功能,并结合资源属性,本书把旅游景区划分为以下3类: 1、观光体验类旅游景区观光体验类旅游景区包括观光类旅游景区和体验类旅游景区两大类。 观光类旅游景区又可分为自然观光旅游景区和人文观光旅游景区。自然观光旅游景区具有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主要以江、河、湖、海、山、林、瀑、泉、气象等为主体,如广西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沟、云南石林、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等;人文观光旅游景区主要以历史时期和现代人类活动所留下的记录为主体,包括庙坛、皇陵、宫苑、寺观佛塔、园林、古村落、现代都市等。 体验类旅游景区种类较多,均强调通过参加各项活动来体验独特的感受。如民俗风情旅游景区表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及方式,包括衣着服饰、民居建筑、饮食特色、娱乐方式、婚恋习俗、节庆、礼仪、丧葬、生产交通等,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给人独特的文化体验。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大理白族村、丽江纳西族村、广西壮族村、贵州苗族村寨等旅游景区。而文化艺术类旅游景区则以不同的文化主题为中心创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使旅游者在体验过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 ,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多媒体课件 【导入】 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 一、把握观赏时机 探究问题: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 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 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 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原稿) 时代建筑2002/1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关键词: 景观, 场所, 风景 Meanings of Landscapes Y u Kongjian Bei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nings of landscapes in four aspects: (1)Landscapes as visual perceptual objects, (2)Landscapes as living places, (3)Landscapes as systems, (4)Landscapes as symbols. Therefore, landscapes are aesthetic, experiential, scientific and meaningful. Key words: Landscape, scene, place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 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引言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52.29%,新增城市人口144.9万人,仅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2,169亿元,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公里,在全国城市城区面积排名第8位等都显示着四川省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然而拥挤的交通、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国际经验和成都现实来看,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的成都正步入“城市病”的暴发期。学术界把由于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某些区位,所引发的对城市经济、环境、公共秩序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称为“大城市病”。现有研究中对于“城市病”的原因多基于体制、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发展空间等视角,如刘成玉(2012)强调公共产品向大城市聚集的这种格局是形成和加剧我国“大城市病”问题的根源之一,并在此视角下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朱铁臻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应该是生态经济城市,董国良创造的“节地畅通”城市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方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城市综合体来缓解“城市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梳理发现,学界已经关注到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病”的影响,但关注的还不够,大多数只是笼统的提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范式等等。基于此,以一个特定地区为案例来研究“城市病”就很有必要。成都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中心同心圆”扩展模式的城市,去研究如何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缓解“城市病”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成都市城区布局从直径4km左右到400km的同心圆扩展形态。纵观成都市空间开发历程,成都市空间扩张的形态是由孤立的单中心沿“环形十放射”状的交通轴线呈圈层状蔓延再向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演变,空间机制是由孤立的点极化向点轴化发展,并初步呈现出了点、线、面相互联系的三层网络结构。由于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和机制的变化对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逐步由均质模式向以市中心等经济高度集聚地区为“极点”的增长 极模式转变。同时,随着城郊交通联系的不断加强和城市副中心及郊区组团的发展在空间上进一步形成了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显然,从成都现在的发展来看,这种空间布局是合理的。然而,这种整体上呈现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扩展形态使之出现了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清一色的分区规划。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城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成都市的产业和居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处在外城层和辅城层的高新区和高新西区作为产业集聚地,则产业发达,居住和娱乐氛围欠缺,由此也出现很多人住在城中,工作在近郊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直以来的上班时间交通拥堵严重的状况,无独有偶,光华大道区域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都是“住宅”集中化,目前暂缺少娱乐和产业的规划,这也会成为未来区域城市发展的掣肘。与此同时,以天府广场、盐市口为中心,半径1km范围的内核区人口活动高度密集、零售商业、商务楼宇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集中,让中心城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一些矛盾的凸显, “城市病”成为成都市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二、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导致和加剧“城市病” (一)“同心圆摊大饼”的空间扩张引导人口集中于主城区。“单中心”发展模式,使得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过于密集在旧城区,从而导致的人口过度集中。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04.5万人,成都市主城区人口达1,020万人,比2000年增加672.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63.59个百分点,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常住人口为445.59万人,比2000年的447.62万人减少了2.03万人;成都市人口的居住已向中心城区聚集。全市人口密度为1,109人/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为11,388人/平方公里。其中,武侯区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为14,451人/平方公里,大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391人/平方公里。 (二)人口集中导致“城市病”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文/李虹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提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市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心蔓延的“外溢”模式曾是城市空间模式的主流;但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其弊病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后备不足等“城市病”都是这种空间扩展模式的直接产物。为此,本文从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构建城市综合体、土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对成都市空间布局进行建议,提出缓解城市病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成都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病”;城市空间布局;成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40--

旅游资源分类

·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目的及其意义;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井了解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基本内容 ●分类概述 概念、意义;分类原则、依据、方法。 ●两分法分类方案 大类、基本类型、类型,分类依据。 ●其他分类方案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中的分类、接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按照旅游动机分类,按旅游资源增长情况分类、接旅游资源价值和管理范围分类、按利用现状分类,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及旅游活动性质分类。 第一节分类概述 一、分类及其目的意义 (一)分类的概念 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型)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则存在着一定差异。例如根据成因可把旅游资源区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其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均为天然赋存的,自然界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均是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两者之间的成因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根据各自内部的差异还要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系统。 (二)分类的意义及目的 科学的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旅游资源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五花的旅游资源各有特点,通过比较,认识、归纳及划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旅游资源有关资料的存取系统(即信息系统).为人们从整体上或局部(分门别类)认识旅游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区域性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建立,又可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杂乱无章的旅游资源个体就难于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就会陷人烟云迷雾之中。因此旅游资源分类是研究、认识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次,旅游资源的分类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分类总是通过分析大量旅游资源属性的共性或差异性,分出不同级别的从属关系及其联系.通过不断补充新的资料,提出新的分类系统,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旅游资源分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甚至发现、总结出某些新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促进有关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旅游资源分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2009年11月社科纵横Nov,2009总第24卷第11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24NO.11 中国发展历史表明,历代政府都比较注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同样也不例外。尽管清时甘肃已由明代的边疆转变为腹地,但特殊的区位使其所受的关注并未减弱。随着清政府向甘肃荒远地区的不断开拓以及民族贸易的日渐发展,甘肃地区形成了系列新兴的城市,从而导致清代甘肃城市数量增长,空间密度增大,分布更趋均衡化。同时,由于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多集中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并未改变。 一、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城市的分布较多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人文因素及其历史基础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分布。此外,由于众多影响因素的不平衡发展或不断变化,旧的区域城市分布格局又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随着历史的推进,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也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1.就城市数量与密度来看,呈上升的趋势 清代甘肃以省治兰州为中心,东至陕西邠州长武县界1000里,西至河州阁门界1120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1370里,北至亦不剌山1040里,东南至汉中府略阳县界1230里,西南至洮州卫番界930里,东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1430里,西北至沙州卫外境2440里[1]。据学者估算,清代甘肃的土地面积为16万5千多平方英里,合42.75万平方公里,是清朝最大的仅次于云南和四川的内地省份[2]。 随着清代社会渐趋稳定,甘肃地区的行政区划也不断得到完善。到雍乾之际,甘肃领府八、直隶州三、又州八、县四十五[3]。按照一治一城来计算,并排除府县同城的情况,此时甘肃有行政性城市55座,每平方公里有城市1.29座。此后,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城市或建,或废,但总体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长。至光绪末年,甘肃省领府 八、直隶州六、同知六、通判四、州六、县四十七[4]。按照同一标准计算,其城市数当达68座,城市密度每平方公里达 1.59座。较之清中前期来看,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2.就空间分布来看,清代甘肃城市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 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对边疆的开发是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由此而形成的政治军事性城市与经济型城镇,也往往呈现出由内地向边疆逐步减少的趋势。清代甘肃尽管由明时的边疆变为了腹地,但历史形成的这种城市分布格局仍然得以延续,并无实质的改变。 清代甘肃城市的经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说明:所谓的西经度是以当时的京师北京为主,甘肃在其西,故称西经,与现今有别。 城市数除府州县厅治所外,尚包括一部分县丞、州同等官驻地。 清代甘肃城市的纬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从经度上看,甘肃地区城市主要集中于西经8至13度之间,即洮岷、狄道、兰州一线以东地区,包括陇中黄土高原、陇东、陇南及银川平原等。其间的城市数达57座,占到整个甘肃地区所列城市84座的67.9%。再就纬度分布来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黎仕明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内容摘要】随着清代政府向边疆地区的不断拓展与经济贸易的发展,甘肃城市获得了一定发展:城市数量增长,密度上升;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均衡。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关键词】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09)11-0099-03 西经度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20 城市数51021129856323 北纬度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 城市数151521168981 *作者简介:黎仕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发展。 99

城市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理论 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空间的配置是人类进行各种行为的产物,依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配置和不同规模等级空间相互密切的有机整体,其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配置和联系就组成了空间。 城市的发展和地理空间密不可分。地理空间是一个区域或国家的最为宝贵的资源,所以城市空间发展是地理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布局是城市化的产物,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重要内容之一。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包含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二是城镇体系的区位分布。 要实现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就要在不损害城镇体系生态进程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促使城镇体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作出持续性贡献的城镇体系发展模式。其旨在以区域为基础,兼顾发展和环境两个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控城镇体系的进程。 1、理论基础 1.1空间结构理论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即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 空间结构一直是空间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地域空间结构实际上是个人和社会组织空间偏好与选择的结果,是经济均衡在空间维度下的集中体现,个人和社会选择的各种要素均会对地域空间结构产生实际的影响。1.1.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对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并不是他的奋斗目标,而只是实现他所追求的目标“社会城市”的一个局部试验和示范。也就是说“田园城市”只是“社会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田园城市群体的组合。即“社会城市”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依靠放射状和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