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晨读·素材积累

链接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每课必背

名句名言

1.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2.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3.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4.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

以施于人类也。(蔡元培)

5.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6.所谓习惯者,非必写字、读书,然后谓之教育也。扫地亦有教育,揩台亦有教育,入厨下烧饭亦有教育。总之,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无不有教育。(蔡元培)

时事热点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

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发表了《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

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课前·基础须知

链接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者名片】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现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在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和世界观五育,以“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

社会教育。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

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坚决批判封建复

辟思想,反对“尊孔读经”,针对宗教迷信活动,提

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发表了《文化运动不要

忘了美育》《美育与人生》等文章。代表作品有《蔡

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

【背景链接】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当

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

元培一到上海就有许多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

腐败,恐整顿不了,反而把自己的声誉毁掉了;但也

有少数友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

听取的是这部分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

的职务。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知识橱窗】

演讲辞

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严格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演讲辞的写作要求有两点:第一,中心必须突出;第二,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另外,演讲主要是通过语音表达,这就要求演讲辞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明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的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肄.业()弭.谤()砥砺

..()

矫.正()訾詈

..()相勖.()

商榷.()提携.()聘.请()

敷衍.()切磋.()孜.孜以求()

yì/ mǐ / dǐ lì / jiǎo / zǐ lì / xǜ / què

xié / pìn / yǎn / cuō / zī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裨.益()轮.轴()

⑴裨⑵轴

裨.将()压轴.戏()

边塞. ( ) 薄.弱()

⑶塞塞.子 ( ) ⑷薄厚薄.()

塞.责()薄.荷()

⑸该公司应该对因不如实记载.()装载.()重

量所造成的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⑹深度游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今年依旧会有不

少新鲜.()产品上线,带游客去发现不同的城市

风貌、节庆活动,探寻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

⑺话音一落,一个蓬头童子顶开匣盖跳出来,向众人

稽.()首,这一滑稽.()可笑的动作,给大家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⑴bì pí⑵zhóu zhòu ⑶sāi sài sè⑷báo bó bò

⑸zǎi zài ⑹xiān xiǎn ⑺ qǐ jī

3.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形近字

yì()业yí()误

⑴⑵ yí()然

酒sì()dài()尽

pìn()请荣yù()

⑶驰chěng()⑷家juàn()

pīng()婷téng()写

切cuō()提xié()

⑸jiē()叹⑹juān()刻

cuō()跎jùn()秀

⑴肄肆⑵贻怡殆⑶聘骋娉⑷誉眷

誊⑸磋嗟蹉⑹携镌隽

4.成语积累

刮目相见:指别人已有进步,应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

的的便捷途径。

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

的地方。

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

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旁稽博采: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⑴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

中学生责无旁贷

....的责任。 ( )

⑵如果一个社会特权盛行,政府控制的资源太多,企

业家就可能走“终南捷径

....”,通过寻租牟取暴利,而

不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 )

⑶在被浓厚的湖湘文化底蕴所感染的同时,林中森表

示,希望两岸共同帮扶民族企业,将来引领全球经济,

让全球刮目相看

....。 ( )

⑴×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用在此处和后面的“责任”重复。⑵√⑶√

5.成语辨析

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辨析:二者都有都有诚心待人的意思。但前者偏重形

容心地坦白、无私;后者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

厚。

练习:⑴不惧挨骂,信息公开要,多说百姓

话,少说官样话,和群众。要有开放包容的

态度,把批评当成鞭策,把谩骂当成提醒,帮群众干

点实事。

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辨析:都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的意思。但前者多指肯

定事物的某些价值而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理睬;后者

多指完全否定事物的价值而不理睬。

练习:⑵党委不能将群众的反映 ,不能对

听到或看到的违纪问题 ,不能把党员干部的

党风廉政表现交给纪检部门托底把关,自己当“甩手

掌柜”。

⑴开诚布公推心置腹⑵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课堂·文章把握

链接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结构展示文本研读

【理解B】

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

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

话的含义是什么?[句子理解]

【点拨】这句话是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的勉励,他

认为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如果珍惜

这三四年的时间,认真学习,一定会有深的造诣。

2.“不唯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

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

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这句

话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态度?[句

子理解]

【点拨】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的厚望。

【分析综合C】

3.本篇演讲稿的开头一段有何特点?[结构安排]

【点拨】开门见山。先简单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然后以校长身份直截了当地指出要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明确演讲内容,领起下文。

4.蔡元培上任伊始要先做哪两件事?为什么?[要点归纳]

【点拨】一是“改良讲义”,意在改良陈腐的教学方法;二是“添购书籍”,满足学生研究之需要。两事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的需要。

【鉴赏评价D】

5.作者对北大学子提出三点期望,请问:阐述三点要求时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有

的现实,分析了当时北大学生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现状。“宗旨既定,自趋正轨”一部分,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学与不学两种不同的结果。

(2)理论论证⑶举例论证

6.这篇演讲辞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演讲的背景简要予以分析。[品味语言]【提示】这篇演讲辞写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

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从文章基本的框架看,还是文

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

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

明快易懂。

【探究F】

7.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艺术特色]

【点拨】(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作为北大的新

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

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

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

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本文

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

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

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

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

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本文读起来既

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主旨探微】

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以改良社会、改革教育的满

腔热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表现出他对中国教育和北

大前途、命运的关心,显现了为改革当时封建思想、

官僚习气浓厚的北大而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大形

象与高贵人品,映现出其作为教育家的学识及先进的

科学思想。

【多维探究】

蔡元培在课文中提到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

现在也一样有,所以他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

现实意义。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请谈谈你的感想。

【点拨】

观点1: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点“砥砺德行”。

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

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

横流、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现在有很多中

学生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所以,蔡元培

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观点2: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抱定宗旨”。

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做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

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报考大学专业

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毕业后工资高不高,不看

适合不适合自己。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所

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课后·能力发散

链接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继承与理解

【类文鉴赏】

北大之精神

马寅初

①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记念,令人发生深切之

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

记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

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

则依然存在。

②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

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

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

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

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③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

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今以浙江一省而论之,如以北

大牺牲精神,移办政府与党务,则不出一年,必可为

全国之模范省。

④虽然,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

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如寅

初回浙未久,而请寅初代谋统捐局长者,不知凡几,

且有欲寅初推荐往禁烟局者。彼辈之心理,以为寅初

现正在反对禁烟局,则寅初推荐之人员,禁烟局不敢

不留用。际此生活困难之时,在政界谋事,果属生活

问题,情尚可原。然来寅初处谋事之人,甚至预先说价,必须月薪至若干元以上,或有其他不正当之收益

者而后可。是故中国大半人民,虽其私人道德亦有甚

好者,但脑筋中实无一“公”字之印象。故公家观念

之薄弱,已达极点,而对一己之升官发财,譬诸厕所

之苍蝇,群相鹜集。故无论何界,苟有一人稍有地位,则其亲戚朋友,全体联带而为其属下,家庭观念之深切,世无其右。当知吾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义务,应以

人民之幸福为前提,不当以个人弥补亏空或物质享受

为目的。北大昔日既为群众之导师,今而后当如何引

导人民,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点;打破家庭

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有之牺牲精神。

否则,若仅有表面之革命,恐虽经千百次,于国家于

社会仍无补于事也。

⑤且中国人民之心理,对公家事,若不相干,可

以不负责任,如寅初此次反对鸦片,时有人以“在此

种社会何必做恶人”之语来相劝勉。若寅初家中妇女

如作此语,寅初本可不加深责,然此种浅薄之语,竟

发诸现在之官吏与夫东西留学生之口。呜呼!一人公

正之勇气能有几何?今不以努力助鼓励,而反以冷水

浇头,人心至此,可深浩叹!中国人以“不”字为道德,如不嫖不赌,不饮酒,不吸烟,果属静止之道德,然缺乏相当之努力,与夫牺牲之精神。以尽人生应有

之义务。虽方趾圆颅,实类似腐尸。西人谓life is activity,否则,反不如截发入山,做和尚之为愈,

何必在世上扰扰哉。

⑥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牺牲于社会,对于全国,

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

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

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

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

(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马寅初演讲集》第四集)

◎读后想一想

1.联系全文,解释文章中“北大之精神”的含义。

2.联系课文,结合本文,说说“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

进行了哪些体现“北大之精神”的“改革”。

【提示】1.北大之精神指北大人以服务于国家社会为

人生理想,作为人民思想的先导,不顾一已私利,勇

敢直前,即使斧钺加身也毫不顾及的牺牲精神。

2.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后,先进行调研,然后大

刀阔斧地整顿学风,对北大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抱定

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同时计划改良讲义、添

购图书;他积极倡导“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使

北大成为人民思想的先导。

◎精彩赏析

马寅初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教育家,蔡元培之后的下一任北京大学校长。这篇演

讲是1927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29周年纪念大会上

发表的,在演讲中作者全面阐释了北大精神就是牺牲

精神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以犀利的笔锋无情地

揭露了造成国家社会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他伸张正义,振臂疾呼,以北大精神激励人们去“战胜环境,

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字

里行间,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技法迁移】

对比论证的方法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运用对比,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二是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课文中将大学的性质和某些学生进大学的目的进行对比,指出宗旨不明的危害。

三是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

目更为清楚。

四是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迁移练笔

请尝试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文字,阐述某个观点或论证某一问题,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条理。200字左右即可。

我来尝试

【写作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摘自《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素材提炼】

修养德行

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讲中,建议北大

学生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的社会“风俗日偷,道

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希望北大学子“以

身作则,力矫颓俗”,“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蔡元培站在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要求北大

学子砥砺德行,他说,国家的兴替,要看“风俗之厚薄”,匡正世风,北大学子责无旁贷。蔡元培在其他

场合也曾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

助其为恶。”德育在智育和体育之前,德行修养在人

的成长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

适用话题“德行”“责任”“修养”“德育”等。经典运用

哲人说:修养,是智力最高的证明。的确,良好

的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蔡元培说:“若无德,则

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万事德为先,没

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智高反而不是好事。莎士比亚说:“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

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

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德和才

被莎翁推到了神明的高度。著名笑星赵丽蓉,以其精

彩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她是著名的评剧

表演艺术家,也是名扬天下的小品演员。赵丽蓉潜心

艺术,以为百姓带来快乐为目的,不摆架子,不慕名利,有人拿重金请她拍商业广告,她说:“这产品是

真是假?要是叫我瞪着眼睛说瞎话骗人,我绝不干。”临终时,她嘱咐子女:“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

地来,平凡地走。”赵丽蓉,以其崇高的艺德,活在

人们心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加强自己的

德行修养,严于律己,踏实做人,刻苦读书,不要在

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中迷失了自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这句

名言,对我们修养德行会有很多启发。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肄.业(sì)莅.临(lì)

泥淖.(nào)矫.正(jiǎo)

B.砥.砺(dǐ)塞.责(sè)

压轴.(zhóu)隽.永(juàn)

C.訾詈.(lì)相勖.(xǜ)

怵.目(shù)撩.拨(liáo)

D.官邸.(dǐ)裨.益(bì)

商榷.(què)娉.婷(pīng)

【解析】A项,“肄”应读“yì”;B项,“轴”应

读“zhòu”;C项,“怵”应读“c hù”。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青年学子要抱定学问宗旨,孜孜求学;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把匡正流俗当做自己责无

..

旁贷

..的事情。

②从《哈利·波特》系列到《纳尼亚传奇》系列,再

到《魔戒》三部曲,好莱坞魔幻电影以行云流水

....的想

象力和强大的电脑特技支撑,影响着世界魔幻电影创

作的发展走向。③世界杯冠军这样的梦想对中国足球当然太遥远,但

即使是成为亚洲一流球队,同样没有终南捷径

....。

④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先生待人接物,开.

诚布公

...,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绝不以自己的言语和

行动使人感到一点不便或不快。

⑤从久负盛名的梅花山,到古朴厚重的鸡鸣寺,再到

有美丽传说的莫愁湖,每年来南京赏花旅游的各地朋

友不绝如缕

....。

⑥任鸿隽在回忆蔡元培先生时说,先生待人接物,开.

诚布公

...,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绝不以自己的言语和

行动使人感到一点不便或不快。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①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

给旁人。含有“自己”之义,和前面的“自己”重复。

②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

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符合语境。③终南捷径:指

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带有贬义,符合语境。④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

坦白无私。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待人。符合语境。

⑤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

弱、时断时续。使用对象错误,可用“络绎不绝”。

⑥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使用正确。【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北大的古生物学专业后继有人了,人大附中的

余逸伦通过北大自招考试,以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

考入元培学院。

B.1905年4月,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

C.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光绪皇帝实行的新政大都被消除,但变法期间办起的

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

D.蔡元培北京故居位于胡同西口,院子坐北朝南,是

东西各三进的院落,建筑面积近370平方米左右,自2009年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精神”。

C项,搭配不当,可将“消除”改为“废除”。D项,重复赘余,应把“左右”“近”去掉其一。

【答案】A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蔡元培有一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

读书。”。蔡元培一度也是个激进

分子,制造炸药、组织暗杀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温

和的教育和文化启蒙。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他说“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

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由制造

炸药到制造“思想炸弹”,蔡元培最终成为一个教育

救国者,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A.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有借助文化

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教世理想的理念。

B.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

想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C.蔡元培之所以会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

其救世理想的理念,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D.与蔡元培本人的经历分不开,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

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可知,B项因果关系不当,一

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理念,但不能说“因为他有……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D项缺少关联词,语意不连贯。横线前的句子为蔡元

培关于读书和救国的名言,反映的是他的理念,而比

较AC项可知,C项紧承横线前的句子,先谈理念,衔接更恰当。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

吝赐教。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

最后只好笑纳了。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

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

导研究落实。D.“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

给雅正,大叔我请你喝酒。”

【解析】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C项,“责成”是动词,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发出的; D项,“雅正”是书面语,此处应为口头语“纠正”。

【答案】A

6.北京大学校徽(见下图)是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之一。认真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请概括校徽中小圆内的构图特点。

(2)请写出校徽所体现出的寓意。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第一问首先要说明图

标的内容,第二问再答寓意。

【答案】(1)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1分)上面的“北”字像两个背对背的人,下面的“大”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1分)

(2)①“北大”二字像三个人,这突出了北大“以

人为本”的办学理念;②又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

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③上面二人是学生,下面是老师,突出教师甘为人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

膀上,青出于蓝胜于蓝。

7.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在该校学生中进行的“网络游戏

及沉溺其中的危害”调查的结果,请将该图整理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解析】这是一个结构框架图,从题目可知,这一调查

主要针对的是“是否接触过”和“接触后”产生的

“沉溺危害”两个方面来说。根据总分关系,按照先

说原因再说结果的顺序说明即可。

【答案】调查结果显示:17%的学生未接触过网络游

戏,83%的学生出于好奇、放松身心的原因接触过网络

游戏。沉溺网络游戏不仅会导致身心疲劳、视力下降,还会使学生成绩退步,甚至产生交流障碍。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 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

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①,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

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②;从相关性来说,两者

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

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③

,这就是俗话说的“拣了芝麻丢了

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生基础的态度。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

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第②空注意前面的“从重要性来说”,第③空

注意后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答案】①何者为本,何者为末;②两者是主从

(或主次)、轻重关系(意思对即可);③若只注意

到末,根本就会失落(注意句式与前文一致)。

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9~11题。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

项是 ( )

A.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体现了

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下车伊始,便从端正观念入手。

B.专门学校是“学成任事”,学了以后出去做官发财,大学则不是这样,入大学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如果宗旨不正,志在做

官发财,则会放荡游冶,光阴虚度,敷衍塞责,自毁

前程。

D.蔡元培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清朝官

吏的腐败,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

【解析】D项,“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

家的覆亡”说法绝对,原文意思是避免“误人误己”。【答案】D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B.当时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所

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

C.学生在选择教师时急功近利和庸俗化,不以学问的

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

D.这段文字先正后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表现了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厚望。

【解析】D项,“先正后反”错,作者采用了先反面再正面论证的方法,从反面揭露现状,从正面提出要求。【答案】D

11.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

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究产生北京大学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

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

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①做官发财的思想

意识形态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

的思想,日趋庸俗化。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

蔡元培传

张晓唯

20世纪初期的二三十年间,举凡学界中人,几乎无人不知有位“蔡先生”。这位生长于清代同光年间

的浙东商家子弟,凭着博学强记和一手“怪八股”的

功夫,数年间,奇迹般地由古城绍兴的布衣寒士而跻

身北京的翰林文苑,一时间引来多少寒窗学子的艳羡

和敬慕。然而曾几何时,他却轻抛功名,挂冠而去,

回乡兴办新式教育,随即走上反清道路,演出一场

“翰林革命”。继而,又以“不惑之年”,远赴欧洲,在德国苦学4年,一展游学西洋的平生夙愿。民国肇始,他作为首任教育总长,厉行变革,奠定共和教育

根基。几年后,他出掌北京大学,高擎“学术至上、

兼容并包”的办学旗帜,将一个沉闷萎靡的官衙式学

堂改造成为焕发勃勃生机的新式学府;由此开创的自

由学风,促动了新文化的繁盛,进而激发起“五四”

风潮的热情,知识界的一代新人即从中育成。及至晚年,他主持国立中央研究院,将“五四”以来喧腾子

世的“科学”口号落实为研究实体,面对种种困难,

殚精竭虑,不仅组织起一支汇聚各类人才的科研力量,而且初步确立了我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规模和体系。他在民国文化教育史上的卓著功业,得到中外知识界

的广泛推崇和尊敬。

就清末民初的一代知识分子而言,蔡元培可谓极

重道德修养,对自身,对公众,莫不如此。倾心求索

孕育了近世文明的西方观念和文化,并没有使他丢弃

早年诚笃信守的传统道德价值。通常看来,似乎相悖

的中西道德伦理,在他那儿,却经由择善而从的筛选,得到浑然一体的自然融合。有人说:“他在西洋思想上,把握到自由与理性,在中国文化上,把握着中庸

与良心。”或许正是因为受到来自两种文化精粹的作用,他一生砥砺私德,力求纤尘不染,同时倡行公民

道德教育,致力国人内在素质的提高,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境界。最能反映他这一特点的,莫

过于数十年力倡不懈的美育。尽管世运不济,时人亦

大多不以为意,但他初衷不改,我行我素。他的这种

多少有些超然世外的理想追求,常令后人感佩不已。

伟人的“人世楷模”这一赞誉,在他辞世之初,或可

视为悼亡的颂词,然而时过境迁,人心非古,却依旧

被后世认可,则可视为某种“大德传世”的标识。

蔡元培早年投身反清革命后,即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但本质上,他属“学界中人”。在他看来,社会的发展,虽然不排除必要时偶尔“骤用兴奋剂”的激烈运动,甚至革命,但就其常态而言,应是渐近地改良,

要靠教育和文化的恒久作用,这是振兴民族和国家的

百年大计。因此,他的活动重心始终不曾偏离文化教

育界,而政治上的地位适足用来保障其文教兴革活动

的展开。这就使他虽置身宦海,却不失书生本色。作

为一种个人追求,他对中西学术具有浓厚兴趣,曾先

后整理编次中国伦理学史,疏证《红楼梦)而成一家

之言,介绍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成果,传播民族学知

识并确定该学科的定义和名称……这些工作及其文字

成果,倘用严格的学术眼光加以审视,或许算不上第

一流的学术成就,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却带有学科开

创的性质,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中国伦理学和民族学

才得以立足于学林。人们普遍注意到他涉足学术领域

的广博性,公认其为学界的“通人”。“他在学问上

虽不是一个专家,却是一位通儒,通儒不是样样都懂,而是能通过事理,明辨是非,不固执,无偏见,胸襟

豁达而又虚心的读书人。”论者的这一论述,可谓契

合蔡元培的实际。正是这种“通人”的特性,使他能

够在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形成大气候。对此,梁漱溟发

表过很精彩的评论:蔡先生“天性工具有多方面的爱好,极广博的兴趣”,“他的器局,他的识见,为人

所不及……因其器局大,识见远,所以对于主张不同、才品不同的种种人物,都能兼容并包,左引右援,盛

极一时。后来其一种风气的开出,一大潮流的酿成,

亦正孕育在此了”。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林语堂谈

及蔡先生时,十分肯定地认为,“论著作,北大很多

教授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蔡先生的人生辉煌无疑是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那

段时间,他将欧洲的大学理念、办学模式成功运用于

东方古国,通过北大的教育革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未

来发展确定了航标。而这些,在蔡先生哪里,似乎是

一种文化性情的自然伸展,并非如同后来想象中的

“励精图治”。时代的风云际会,已经将他推上了中

国“大学之魂”的高度,人们抚今追昔,愈加感受到“蔡元培”的长久生命力之所在。

12.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蔡元培虽然出身于商家,但家道衰落,他凭着博学

强记,发愤图强,从一名布衣寒士而跻身北京的翰林

文苑。

B.蔡元培在文化方面,编写了中国伦理学史,疏证

《红楼梦》,介绍西方近代哲学和美学成果,传播民

族学知识并确定该学科的定义和名称。

C.蔡元培晚年主持国立中央研究院,将“五四”以来

喧腾于世的“科学”口号落实为研究实体,初步确立

了我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规模和体系。D.蔡元培被毛主席誉为“人世楷模”,本文展现了蔡

先生对理想执着不懈的追求、不畏困难勇于开拓、胸

襟豁达而又虚心、兼容并包的博大气魄等优秀的品质。【解析】“编写了中国伦理学史”有误,根据材料不

是编写,而是“整理编次”。

【答案】B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年轻的蔡元培抛弃功名,回乡兴办教育。之后,他

又远赴德国游学。回国后将其所学用于教育之上,引

得许多寒窗学子的艳羡和敬慕。

B.北京大学由一个沉闷萎靡的官衙式学堂转变成一所

焕发生机,充满着自由学风的学校,是蔡元培对于教

育的一大贡献。

C.蔡元培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他来看,中国的

政治改革应该由教育和文化慢慢影响促成。因此蔡元

培的活动中心从不偏离教育文化界。

D.蔡元培被誉为学界中的“通人”,这种特性,使他

能够在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形成大气候,以独到的眼光

创设了许多学科,而且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伦理学和

民族学才得以立足于学林。

【解析】A项,许多寒窗学子艳羡的是蔡元培由古城

绍兴的布衣寒士而跻身北京的翰林文苑。

【答案】A

14.蔡元培出掌北京大学,在他高擎的办学旗帜上有“兼容并包”四字,依据传记内容探究在哪些方面体

现了他的这一主张,请简要论述。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

能力。首先搜索有关“兼容并包”的语句,其实进行

归纳整理,从办学方面、道德修养方面、学问方面、

用人方面等介绍,最后概括即可。

【答案】观点:“兼容并包”是“大学之魂”。①办

学方面,主张自由的学风,促进了新文化的繁盛和新

人的培养;将欧洲大学理念,办学模式成功运用于我国。②德修养方面,将中西道德伦理择善则从,浑然

融合。③学问方面,古今中外,多方爱好,做学术

“通人”。④用人方面,对主张不同,才品各异的各

种人才,广泛吸纳,发挥其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