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理论教学方法

服装理论教学方法
服装理论教学方法

服装工艺教学方案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1998年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

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八大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

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

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发布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

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服装材料教学方法

根据<服装材料学>课程的特点,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实物分析、课堂讨论、成衣制作、市场调研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服装与生活贴近,因此在教学中也经常采用联想生活中实际范例的方法,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具体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如下:

1、运用实物样本增加学生对于材料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根据各部分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作了各种实物样本,如针对不同面料组织制作的组织样本,针对不同原料制作的材料样本,根据不同辅料制作了辅料样本等。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大量的材料图片配合实物样本,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2、增加课外调研和参观

由于服装材料学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加灵活、准确的运用各种材料,所以对于各类材料的认识、识别、运用,对新型材料的的了解,以及掌握各种材料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上海这个时尚都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在上海的地位和发展有目共睹,上海每年举行的服装文化节,时装周等活动为服装专业的学习提供了最直观、最前沿的服装和面料流行资讯,各种面辅料、纱线展览络绎不绝。同时上海还有象董家渡、人民路等这样的大型面辅料市场。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各种展览,调研各类市场,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材料的性能、价格、应用及发展情况。除此以外,在学习中还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收集材料那等方式进行丰富灵活的课外调研,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这样作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制作作业

结合设计类学生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活跃的特点,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实物制作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纱线一章中,布置花式纱线应用作业;在织物组织结构介绍时,要求学生配合完成组织编织作业;在服装材料选用一章中,布置服装材料选择实例设计作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介绍创作方法、理由、特点等,给学生更多的思维锻炼。

4、适当安排认识和演示试验

适当安排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认识材料的识别方法、加工方法等有很大的帮助。实验以认识和演示为主,要求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结果。比如在教学中安排材料鉴别的认识试验,在实验老师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用燃烧、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区分各类材料,在实践中验证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变得兴趣盎然。在讲授机织和针织形成内容时,结合机织、针织过程的演示实验,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

《服装美学》、《服装史学》教学方法

我们总的工作精神是,课程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要注重更新、及时、合理,增删处理得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引进学科发展最新动态。课程改革目标要明确

措施要有效、总结要及时、这样效果才会明显。

1、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精神,力求教学方法适宜、先进、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从以“教”为主向以“导学”为主转变,形成研究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分析、作出质疑并加以总结、评析的方式。同时,带领学生走进展览馆,现场分析;带动学生参加学术论坛,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特别强调增加主动学习和搞研究的学术气氛。

2、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本课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设备实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直观的影像,达到对服装的正确理解。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授课效率、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除定时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浏览网络资源外,我们还正在积极整合资源对网络课程进行更新,以更好的服务学生。

3、教学管理

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教学计划。根据师范大学两年一调整教学计划的原则,专业教学大纲能随时做到跟着教学计划的调整而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已全部完备,并向学生公布。并随学科的发展作出调整,以更加适合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授课纪律上,规定教师授课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不得随意改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准备详细教案、示范作品;不能迟到早退或任意延长授课时间;教师授课前填写授课记录,记载授课时间、讲授内容、讲授方式等。。

在考试命题上,专业课一般采取随堂考试制,专业理论课采取闭卷考试,考试命题遵循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注重运用,反映能力;题量适当,难易结合。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并已初步建成中西服装史题库。

建立了与学生沟通的制度,做到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对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4、实践教学

虽然中西服装史属于理论教学,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程适量加入部分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配合课件的直观影像,每次课后都会布置一定量的画图作业。就是让学生用线描的方法描绘书中的插图,并作以评判给予一定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这种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

技能,也使的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加深对服饰史的理解。

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除了举办各种讲座之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专业有关的其他信息。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必要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除了推荐必要的参考用书,在班导师的督促下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并对读书笔记和心得定期检查修改。

总之,“中西服装史”课程有明显的创新性质,本课程组任教时间长、在国内外影响大,尤其是其教材应用于全国各相关专业。不足之处是艺术专业教师相对大文大理来说在学位和学位点上有所欠缺。相信会随着艺术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和我们的努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