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细读】《红楼梦 宝钗扑蝶》:烂漫少女追蝴蝶 “金蝉脱壳” 显机变

合集下载

《红楼梦》之宝钗扑蝶

《红楼梦》之宝钗扑蝶
2014-1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宝钗扑蝶”的故事发生在《红楼梦》 的第二十七回,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 写,“扑蝶”这样事在宝钗的身上是很 难得一见的,它生动地表现了宝钗作为 一个“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然而在 宝钗扑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情,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故事变得复杂 了。

2014-10-2
原来这一天“未时交芒种节”,大观 园的姑娘们都出来玩耍,独不见黛玉, 宝钗要到潇湘馆去找黛玉,后来见宝玉 进了潇湘馆,宝钗想到黛玉好猜疑,这 个时候如果跟着宝玉进去,一则宝玉不 便,二则黛玉嫌疑,想到这里就回来了。 路上她见到一双玉色蝴蝶,引得宝钗去 扑蝶,并一直跟到大观园滴翠亭外
那亭内的小红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 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 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 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 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 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 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 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 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 道:“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 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 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怎 2014-10-2
不得好死!”
又听说道:“嗳哟!咱们只顾说,看仔细有人来悄 悄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窗户都推开了,就是 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玩话儿呢。走 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宝钗外面 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 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 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 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 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 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 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 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 2014-10-2 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红楼梦-宝钗扑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红楼梦-宝钗扑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红楼梦-宝钗扑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宝钗扑蝶》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宝钗扑蝶发生在暮春和初夏之交的日子里,大观园中绚烂的花期渐渐逝去,雕梁画栋,花障竹篱虽然还是被红紫芳菲包围和盘绕着,但究竟是绿肥红瘦了,在一派葱蔚洇润之中迎来了四月廿六“宝钗扑蝶”发生在暮春和初夏之交的日子里,大观园中绚烂的花期渐渐逝去,雕梁画栋,花障竹篱虽然还是被红紫芳菲包围和盘绕着,但究竟是绿肥红瘦了,在一派葱蔚洇润之中迎来了四月廿六日的芒种节。

红楼梦宝钗扑蝶作文700

红楼梦宝钗扑蝶作文700

红楼梦宝钗扑蝶作文700《红楼梦》中描写宝钗扑蝶是有两个场面的,而且每次都能够让人觉得她是那样美丽,那样迷人。

在前八十回当中只用了几段文字就已经把她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真不愧被评价为:“人物风流,天真烂漫,机敏之至,亦可爱亦可敬”啊!第一次是在春天时,湘云和大家去凹晶溪馆作诗。

在这期间,宝钗做出了许多诗句。

后来贾母和众位长辈与各位小姐一起进行吟诗。

其他人还没开始做题目,而宝钗却急忙站起身来朗诵自己刚才所做的诗,边读边挥动手臂。

忽然湘云看见了,连忙走过来笑着问道:“宝姐姐你也会作诗吗?”宝钗答应道:“会呀,谁叫我跟林妹妹是同乡兼好友呢?”随即就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寒塘渡鹤影”,又抬头向林黛玉望去。

林黛玉知趣地悄声对湘云说:“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必须四句全是七言才算通关,宝姑娘刚才做错了,应该是‘池塘水暖鸭先知’。

”湘云惊奇地瞪大眼睛,点头称赞道:“果然厉害,原来这种事情也难不倒你。

”她心想,既然宝姐姐早就已经做完了,干嘛还浪费时间再作一遍?于是马上转身跑到另外一张桌子前,展开宣纸开始认真地写。

宝钗趁此机会继续留意着湘云的举止,因为她很清楚,湘云最近常常做出怪异古怪的事情。

因此,她特别注视着林黛玉脸上的表情变化,想尽快弄明白她究竟在想些什么。

从此可以看出,林黛玉平日里待人非常冷淡。

除了宝玉对她如痴如醉,其他人甚至包括薛姨妈,都不愿与她交往。

因此,她并不喜欢和大家一起参加这种聚会。

第二次便是在花园里赏花,刚巧碰到晴雯打扮成鹦哥的模样在捉蝴蝶。

当晴雯假装把扇子插进翅膀时,突然蝴蝶飞走了。

晴雯失望地跌坐在地上哭泣,宝钗立即走过去,伸出双手安慰她。

《红楼梦》之宝钗扑蝶

《红楼梦》之宝钗扑蝶

• 《红楼梦》第27回,宝钗在滴翠亭无意中听到了小 红与坠儿的隐事,在躲避不及的情况下,宝钗使了 一个“金蝉脱壳”的办法,成功地消除了一切祸患。 而就是这么一个消祸之举,却一直被拥林派诬蔑成 所谓的“嫁祸”黛玉,久而久之,仿佛成了宝钗的 一条天大的“罪状”。然而,宝钗真的是“嫁”了 什么“祸”给黛玉吗?这些拥林派却从来说不出黛 玉在那以后究竟遭到过什么实质性的祸患!而事实 上,从原著中,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自滴翠亭一 事以后,小红再没说过一句对黛玉不利的话,再没 做过一件对黛玉不利的话,黛玉连一个毫毛都不曾 伤着!既然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祸”,又哪里来的 2014-10-2 什么“嫁祸”黛玉一说?!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 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 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 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 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 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 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 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 只听那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 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栏,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子,糊着 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2014-10-2
2014-10-2

“宝钗扑蝶”的故事发生在《红楼梦》 的第二十七回,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 写,“扑蝶”这样事在宝钗的身上是很 难得一见的,它生动地表现了宝钗作为 一个“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然而在 宝钗扑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情,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故事变得复杂 了。

2014-10-2
原来这一天“未时交芒种节”,大观 园的姑娘们都出来玩耍,独不见黛玉, 宝钗要到潇湘馆去找黛玉,后来见宝玉 进了潇湘馆,宝钗想到黛玉好猜疑,这 个时候如果跟着宝玉进去,一则宝玉不 便,二则黛玉嫌疑,想到这里就回来了。 路上她见到一双玉色蝴蝶,引得宝钗去4-10-2

红楼梦宝钗扑蝶赏析作文

红楼梦宝钗扑蝶赏析作文

红楼梦宝钗扑蝶赏析作文
话说那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观园里一片生机勃勃。

咱们的宝姐姐也闲庭信步地溜达着。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两只蝴蝶,上下翻飞,那翅膀扇动得别提多欢快了。

宝姐姐一看,童心顿起,心想:“我倒要抓住这两个小家伙玩玩。

”于是,一场扑蝶的好戏就开场了。

你看她,手持扇子,轻移莲步,眼睛紧紧盯着那两只蝴蝶,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这世间就只有她和那两只蝴蝶了。

她左扑一下,右扑一下,那身姿轻盈灵活,哪里还有平日里端庄稳重的样子?这一刻的她,就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尽情地享受着这片刻的欢愉。

这扑蝶的过程可没那么顺利。

那两只蝴蝶像是故意逗她似的,一会儿飞到这边,一会儿飞到那边,把宝姐姐累得气喘吁吁。

但她可没放弃,依旧锲而不舍地追着。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她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说一些私房话。

这可把宝姐姐给难住了,要是被她们发现自己听到了,那多不好。

于是,聪明的宝姐姐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假装是在找林黛玉,成功地把这事儿给遮掩过去了。

这一情节,把薛宝钗的多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平日里,她总是给人一种成熟、稳重、识大体的印象,而在扑蝶这一刻,我们看到了她少女的活泼与天真。

同时,她在处理意外情况时的机智和冷静,也让人不得不佩服。

薛宝钗扑蝶的故事

薛宝钗扑蝶的故事

薛宝钗扑蝶的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薛宝钗扑蝶的故事是其中十分著名的一个情节。

作为一名文学专业的学者,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这个故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薛宝钗这个角色的形象与性格特点。

薛宝钗是林黛玉的闺中密友,是个文静、淡雅的女子,她风度翩翩、举止优雅,是个典型的贵族闺秀。

她与林黛玉的性格截然不同,不但不喜欢发脾气、耍性子,而且更为务实谨慎。

尤其是在扑蝶的这个情节中,薛宝钗不仅热情,而且十分自信,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捉到蝴蝶。

这种自信、冷静、坚定的品质,与林黛玉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我们可以探讨薛宝钗扑蝶的这个情节所代表的意义。

在小说中,扑蝶的故事作为重要的象征意义,可以被解读为人们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薛宝钗捕蝶是一种热爱自然的表现,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寄托。

但是,她却把扑蝶的行为当成了一种实践,这与她的优秀品质有关。

尽管她最终没有捉住这只蝴蝶,但她却从中汲取了一些生命的道理,这种修养在小说中也是提到的。

薛宝钗扑蝶的过程,就是寻找、持续努力、不放弃的过程。

因此,这个情节最重要的代表意义,就是追求美好的心灵状态。

还可以对小说中的语言和细节进行分析。

整个故事充满了流畅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包括蝴蝶的花纹、薛宝钗穿的素雅衣裳等等,这些叙述均反映了小说的语言艺术。

另外,在薛宝钗扑蝶的故事中,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审美追求。

可以看出,小说中珠玉般的句子和精美的描写,都让这个故事更具有文学价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小说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薛宝钗扑蝶的情节进行分析。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下女性命运的小说,它通过多个角色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女性在旧社会的无助与不幸。

而薛宝钗的形象,则象征了中国古代女性教育和文化的典型形象。

她优雅的身影,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也反映了女性在旧社会中的生存手段和精神力量。

因此,薛宝钗扑蝶的故事,在整个小说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将人们对于心灵、生命的探索与女性形象、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层次地联系在一起,也为整个小说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宝钗扑蝶读后感

宝钗扑蝶读后感

宝钗扑蝶读后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而享誉世界。

其中,宝钗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她的性格复杂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宝钗扑蝶的情节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宝钗的聪慧和机智,同时也反映了她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和态度。

在小说中,宝钗扑蝶的情节发生在宝钗和黛玉在贾府中居住的时候。

那一天,宝钗和黛玉一起去园林游玩,宝钗看到了一只蝴蝶,便对黛玉说:“蝴蝶在风中飞舞,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不像我们这样受尽束缚。

”黛玉听了宝钗的话后,也很是羡慕蝴蝶的自由。

宝钗见状,便对黛玉说:“你要是真的想要像蝴蝶一样自由,我可以教你一些方法。

”黛玉听了宝钗的话后,便立刻表示愿意学习。

宝钗看到黛玉的态度后,便带着她去了一处花园。

在那里,宝钗教黛玉如何扑蝶。

宝钗告诉黛玉,要扑到蝶,首先要学会观察蝴蝶的飞行路线,然后要根据蝴蝶的飞行路线来预测它的下一步动作,最后要有耐心和技巧地去扑捉蝴蝶。

黛玉听了宝钗的教诲后,便开始认真地学习。

经过一番努力,黛玉终于学会了扑蝶的技巧,她扑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心中也是非常的高兴。

宝钗扑蝶的情节展现了宝钗的聪慧和机智。

宝钗教黛玉扑蝶的过程中,她不仅展现了对蝴蝶的深刻观察和对蝴蝶飞行路线的准确预测,同时也展现了她对黛玉的耐心和细心。

宝钗在教导黛玉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了扑蝶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黛玉如何观察和思考,这也是宝钗的聪慧之处。

除此之外,宝钗扑蝶的情节也反映了宝钗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和态度。

在整个故事中,宝钗展现了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和态度。

宝钗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知道自己是一个贾府的女子,有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宝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相反,宝钗通过扑蝶的教导来传递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她希望通过教导黛玉扑蝶,来让黛玉明白自由并不是一味放纵,而是要有耐心和技巧地去追求。

这也反映了宝钗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和态度。

薛宝钗扑蝶的故事

薛宝钗扑蝶的故事

薛宝钗扑蝶的故事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薛宝钗扑蝶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场景。

这个场景能够反映出社会风气,个人品质等方面的问题,被广大读者所喜欢。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阐述这个故事。

首先,在这个故事中,薛宝钗是一个非常有修养和素质的女孩子,她的品德高尚,对待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这种品质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薛宝钗不仅善于思考人生,更重要的是她实践中也能够能够把自己的品质通过各种行为展现出来。

她在扑蝶的时候,并没有过度地伤害蝴蝶,她思考后,采取了最为保护蝴蝶的方式去扑捉。

这表现出薛宝钗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其次,这个故事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风气和特点。

在故事中出现的贾琏等人,都是有钱有势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

而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可能都不能像薛宝钗那样保护动物和尊重自然,也没有非常高尚的品格。

然而,在薛宝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由、坦率、自信和优秀品质,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才女的原因。

最后,这个故事中还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薛宝钗在扑蝶的时候,思考着万物互联、善意互助的道理。

薛宝钗认为自然世界中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应当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应该保护自然,尊重生命。

从这个角度看,薛宝钗的思想观念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一致,也非常符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对于这个故事,它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非常高的。

作为一个经典场景,它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它的精神内涵也能够对我们启示灵魂,提醒我们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品质、修养、卓越素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细读】《红楼梦·宝钗扑蝶》:烂漫少女追蝴蝶“金蝉脱壳”显机变原文解析①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干,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旄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

)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颗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为把植物上都系上绣带;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富丽场面。

而实际上,该节气之所以又叫“忙种”是因为芒种节气有耕种忙碌之意,它指导着农事耕种,此时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错过这个时节将会颗粒无收。

如果读者知道这层含义,就会更加明白底层农民与上层贵族大家的差距。

②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其他人都在一起,唯独没有黛玉,为后文做了铺垫)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她来。

”说着便丢下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见宝钗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她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反映出宝钗的善解人意、思虑周全,既考虑到宝玉,也为了避免黛玉对她产生误会,便避嫌不与宝玉一起出现。

③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一双就是两只,寻常的蝴蝶大多是五彩色,玉色很罕见;蝴蝶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爱情意象,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蝴蝶双宿双飞;而且在宝钗见到蝴蝶之前正好看见宝玉进了黛玉的房间,因此有评论家认为玉色的蝴蝶暗指黛玉和宝玉)大如团扇,(古时美人以团扇遮面,其大小可知,用以形容蝴蝶,不免有文学上的夸张,亦足见这两只蝴蝶在叙事上的象征意味)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

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

(作者正面描写宝钗扑蝶的词只有十余字,却洋溢着天真烂漫、妩媚动人的少女气质和情趣;是宝钗内心世界与自由天性的真切流露,展现了女性的青春活力)刚欲回来,只听亭子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周围都是雕镂隔子糊着纸。

经历潇湘馆避嫌一幕,作者没有再对宝钗的心理活动深入展开,而是马上紧凑地安排了扑蝶的情节,意图十分明显。

双飞的玉色蝴蝶激发了向来稳重、做事说话不留痕迹的少女的好奇,作者借此表达宝钗内心潜藏的爱情渴望。

因此扑蝶无果,既是对前文潇湘馆一幕的回应,也预示着宝钗此后失落的爱情命运。

④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道:“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

”又听说道:“你拿了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们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叫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就算谢他的罢。

——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

”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不如把这隔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玩话呢。

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得见,就别说了。

”这一段详细描写了红玉和坠儿在滴翠亭里谈话的内容:红玉的“传帕之情”,此事不仅关系到女性的声誉,也事关性命,为后文宝钗的处理方式埋下伏笔。

⑤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她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儿,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

她素昔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

(可见宝钗平时很善于观察别人,了解别人的特点)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宝钗担心红玉“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要害正在“急”上面,人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和冷静下来以后的思维和言行,往往是截然不同的。

当时若宝钗在红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红玉完全有可能把宝钗当成是存心来拿她短处的告密者,因此宝钗决定使一出“金蝉脱壳”之计。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加重脚步是故意事先给红玉提个醒)笑着叫道:“颦儿,(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宝玉给黛玉取的名字)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宝钗的谎言表现出她随机应变的能力,证明她绝非迂腐、呆板的女夫子)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宝钗反向她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她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宝钗并没有说黛玉在偷听)我要悄悄的唬她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她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是钻在那山子洞里去。

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她二人是怎么样。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溜走,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而宝钗的谎言正好达成了这个目的,既避免了红玉的尴尬,也避免了红玉与自己纠缠;但是让黛玉无辜成为可能的“偷听者”是否合适呢?前文说到大家都在园子里玩耍,唯独不见黛玉,宝钗便来寻黛玉,因此宝钗说谎牵涉到黛玉,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则在说谎之前宝钗心里想着黛玉,情急之下喊出黛玉的名字;二则其他人都在园子里,若说了别人的名字被红玉发现宝钗撒谎,会适得其反,而黛玉没和别人在一起,说谎也不会被发现。

作者描写宝钗的心理活动是“这件事算遮过去了”,可见其本意只是为了平息眼前的事。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宝钗“嫁祸”黛玉并不是出于恶意和心机,不然也不会有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情节。

在此只提供一种解读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⑥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

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

”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

(宝钗为人善解人意、豁达、温柔,因此小丫头们都与她亲近)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怎么样呢?”(在丫鬟眼中,黛玉尖酸刻薄、心细,会记住听见的话,红玉担心这样的个性会使黛玉把她的私情当作把柄)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

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她们玩笑。

作者把“扑蝶”和“金蝉脱壳”放在一起写,并不是从正反两面来说明薛宝钗既有天真的一面,又有心机的一面;相反,深知《红楼梦》创作底蕴的脂砚斋对薛宝钗这段全是赞美之词,说她是“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变,如此之急”,能深刻洞察身份阶级之别以及个性命运的恰当处理并做出灵活机智的反应。

能力测评A 识记1.“金玉良缘”是指。

2.薛宝钗的“,”这两句诗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也表现了薛宝钗的人生追求。

B 理解3.下列对本文中画线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黛玉嫌疑”是指如果宝钗与宝玉一起进去,黛玉会猜忌。

B.“闲话”的意思是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话。

C.“玩笑”指玩耍和嬉笑;今一般指戏谑和取笑。

D.“闺中”的意思是宫室之中,馆室之内;也特指女子所住的地方。

C 综合分析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玉和坠儿在滴翠亭说的就是寻常女儿家的悄悄话,因为不好意思所以怕别人听见。

B.在古代“芒种”是重要的节日,会举行仪式送花神,闺中也特别流行过芒种节。

C.第⑤段中,宝钗说是在和黛玉捉迷藏,反映了薛宝钗临危不乱、机智、为他人着想的特点。

D.文中用细致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薛宝钗,表现了薛宝钗活泼和机智的一面。

D 鉴赏评价5.《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本选文和你读过的《红楼梦》章节,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

E 表达应用6.薛宝钗与林黛玉同为“金陵十二钗”之冠,你更喜欢谁?为什么?请写一段话说明原因。

200字左右。

F 探究7.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

这一回中作者有意将“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放在一起进行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相关链接原文评价正册判词(钗黛合一)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花名签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

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他评贾母:(评蘅芜苑)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

她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

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贾政:(评宝钗《更香谜》)此物还倒有限。

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王熙凤:(宝钗讽刺她讨好贾母后,对平儿说)宝丫头虽好,却打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李纨:(评宝钗诗)含蓄浑厚,到底是蘅芜君。

史湘云:(对林黛玉说)谁也挑不出来宝姐姐的短处。

(背地里和贾宝玉称赞)宝姐姐宽宏大量有涵养。

(对宝钗说)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