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流域水 文模型可 以生成年 、 日径流 系列以及流 月、
量过程线 , 还可 以求得流域的实 际蒸散发 系列 。因此它
2 常用 的 流域 水 文模 型 及 其特 点
阶段大约为随后 的 8 0年代 。从 2 世 纪 9 0 0年代至今是 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该阶段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
件规定 , 时发出赶工指令 , 及 要求 其按照既定 的 日期完 划编排 的基础上 , 及时对 各分项工程的进度执行情况进
成工程 。只有分项工程的工期 目标实现 了, 才能有力地 行跟踪核算 , 发现工期滞后 的项 目, 分析其产生的原 因 ,
保证 总工 期 目标 的实 现 。 尽 快整 改 。
在 2 0世纪 5 年代 中期 , 0 随着计算机 的出现 , 界 世
于外部环境的 ,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 , 及 因素造成的 , 具有很 大的不可预 见性 , 也会 影响到局部 时解 除障碍 ; 属于工程 内部施工拖 后 的, 要依 据合 同文 各分 项工期 目标 的实现 , 因此 , 在施 工组织设计工 期计
4 抓进度 的跟踪核算与反馈 . 2
在编排施工组织设 计 4 抓 整 改 . 3
在分析 出某些分项工程工期滞后 的原因
时编排 的工期计划 只是一种 比较理想的 , 在工 程施工 过 后, 根据实际情况 , 提出弥补工期的合理措施 , 将各分项 目
程中 , 会遇到种种难 以预料 的因素 , 响工程 的施工进 标有机结合起来 , 影 对不合理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进行必要调 度, 这些因素 , 除了 自身 内部施工管理 、 人员和设备 的影 整 , 同时 , 对某些分项工程 的工期通过人员、 设备等的合理 响外 , 大部分来 自于外部施工环境 的干扰 , 是不 可抗力 调动, 加快施工进度, 实现对总工期的 从而 控制。 _ I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地球上的水文事件,是一种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尚未找到复杂水文现象的科学规律之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来仿真有关水文事件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一些交叉学科的发展,分布式物理模型被广泛提出,并逐渐成为21世纪水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前言流域水文模型是为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所建立的数学结构,在进行水循环机理的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应用于水文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流域水文模型众多,结构各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流域水文模型。
2、模型的发展及现状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主要依据传统产汇流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洪水预报等领域。
其间系统理论模型和概念性水文模型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国外曾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概念性水文模型。
比如,最简单的包顿模型和最具代表性的第Ⅳ斯坦福模型。
包顿模型是澳大利亚的包顿(W.C.Boughton)先生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一个以日为计算时段的流域水文模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由N.H.克劳福特先生和R.K.林斯雷先生研制的第Ⅳ斯坦福模型(SWM-IV)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流域水文模型,此模型物理概念明确,结构层次分明,为以后许多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后比较有名的还有萨克拉门托模型和水箱模型。
水箱模型是对水文现象的一种间接模拟,模型中并无直接的物理量,参数简单,操作简便,在我国湿润地区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采用较多。
水箱模型由菅原正已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对我国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影响较大。
国内的流域水文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其中典型代表为赵人俊教授等于70年代提出的新安江模型。
《2024年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范文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文问题日益突出,对水文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分布式水文模型作为当前水文研究的热点,其能够更精细地描述流域内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化,为水资源管理、洪水预报、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1. 模型发展历程分布式水文模型起源于20世纪后期,经历了从集中式模型到分布式模型的转变。
早期集中式模型将整个流域视为一个整体,难以反映流域内不同地区的异质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得以快速发展,该模型考虑了流域内地理、气候、土壤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
2. 模型应用领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洪水预报、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通过模拟流域内水文的时空变化,为水资源分配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在洪水预报方面,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提供更精确的预报结果,为防洪减灾提供支持。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布式水文模型有助于评估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模型技术特点分布式水文模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一是空间分布性,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子流域或栅格,考虑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异质性;二是物理机制明确,模型基于水流运动的物理规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水文过程;三是可扩展性强,模型可以方便地与其他模型进行耦合,提高模拟精度。
三、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未来1. 模型精细化发展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将进一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模型将更加关注流域内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提高模拟的时空精度;另一方面,模型将考虑更多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如地下水流动、植被蒸腾等,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2. 模型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水文模型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集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模型的自动校准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SWAT模型研究进展

SWAT模型研究进展SWAT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是一种流域水文模型,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领域。
该模型能够模拟流域内的水文过程、气象过程、土壤侵蚀、农田管理等,并提供决策支持工具,用于评估不同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方案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SWAT模型的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流域水文模型之一。
通过模拟流域内的水量平衡、水质变化、土壤侵蚀等过程,SWAT模型能够为大规模的流域提供全面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案。
在模拟水文过程方面,SWAT模型主要基于水文循环模拟流域内的水量变化。
模型通过计算降水、蒸发蒸腾、径流、地下水流等各个过程的变化,得出流域内水量的平衡。
在模拟农田管理方面,SWAT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农田水文过程的模拟,可以评价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效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在模拟土壤侵蚀方面,SWAT模型基于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可以模拟流域内土壤侵蚀的过程。
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类型等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通过SWAT模型进行模拟分析。
1. 模型参数优化:SWAT模型需要估计大量的参数,包括土壤参数、植被参数、水文参数等。
为了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研究者们通过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的比较,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模拟能力。
2. 模型应用扩展:SWAT模型最初是用于农田和小流域的研究,但后来研究者们将其应用于大流域和全球范围的研究。
通过扩展模型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大规模流域的水资源。
3. 多模型集成:SWAT模型通常与其他模型相结合,进行综合模拟。
将SWAT模型与气象模型、水质模型、生态模型等进行集成,可以更全面地模拟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进展综述摘要:介绍了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总结了常用的流域水文模型及特点,最后对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水文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概念模型;GIS;展望流域水文模型把流域总体看成是一个系统,输入为降雨等,输出为出流流量等。
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则是系统的状态,是根据水文概念推理计算出来的。
随着全球性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就要求人们不断加强水文学的定量化研究,而流域水文模型就是其中发展较为迅速的研究领域。
它有助于我们在利用水资源、分配水资源中提供合理的、科学的依据。
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的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掌握常见的流域水文模型是必要的。
1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诞生,流域水文模型应运而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系统理论应用迅速发展,水文学提出了流域水文模型的概念。
随后的二、三十年是流域水文模型的蓬勃发展时期。
当前流域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报、流域规划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模型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1时间上呈阶段性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较快,按照发展的时间大约划分为原始、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其原始阶段,即水文模型起步阶段,发展时间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
近代发展阶段大约为随后的80年代。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模型发展的现代阶段,也是水文模型突破性发展阶段。
该阶段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世界各国水文科学家研究的主流,该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以流域面上分散的水文参数和变量来描述流域水文时空变化的特性。
1.2模型研究的区域不均衡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流域模型研究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在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模型很少。
在我国,除了新安江模型的发展影响较大外,还没有其它影响较为深远的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水文模型在水资源管理和水文预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模拟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过程,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水文变化。
而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测的一种方法,其区别于传统的集中式水文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流域内水文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
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大型流域的水文预测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山区、平原和湖泊等复杂地形和土地利用条件下,传统的集中式水文模型往往难以准确模拟水文过程。
而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子流域,根据子流域特征进行流域内的水文模拟,能够更准确地揭示不同地区的水文特征。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核心是确定流域内每个子流域的水文特征,包括降雨、蒸散发、地下水补给和径流等过程。
一般采用物理方法或统计方法对这些水文特征进行估算和模拟。
物理方法通过建立流域水文动力学方程来模拟水文过程,例如蒸发散发模型、径流模型和地下水模型等;而统计方法则通过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估算水文特征,例如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流域水文模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准确地模拟流域内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
由于流域内水文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性,因此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模拟过程中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差。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更精确的数据和方法来进行模型参数的估算和模拟过程。
其次是增强模型的自适应能力。
由于流域内水文过程存在时空变化的特点,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应该具备更强的自适应能力,能够自动根据流域内水文特征的变化来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以获得更准确的模拟结果。
第三是提高模型的应用效果。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水文过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支持。
河流水文模拟与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河流水文模拟与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管理已成为各地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河流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河流水文模拟是研究河流水环境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河流水文模拟与水资源管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河流水文模拟的意义河流水文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河流水文过程,包括径流、水位、流速等参数,以分析和优化水文系统的运行。
河流水文模拟能够预测河流水位、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河流水文模拟还能够模拟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转过程,探究河流水质、水生态环境,为生态保护和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管理技术的现状水资源管理技术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从多方面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建立管理机制,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2. 水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是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和控制。
目前,水污染治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化学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吸附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3. 智能水利智能水利是指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水务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水利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智能化监测、分析、控制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保护效果。
三、河流水文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河流水文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模型建立河流水文模拟的核心是模型建立,建立优质的水文模型对实现精准预测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有很多流域水文模型,包括SWAT、HSPF等,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河流和研究需求。
2. 模型参数优化模型参数优化对水文模拟精度和可信度有很大的影响。
流域水文模型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流域水文模型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管理,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其中,流域水文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在水资源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流域水文模型?流域水文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研究流域水文过程。
它通常通过对流域的地形、土地覆盖、气象、植被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流域内水的产生、流动和消失情况,进而为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流域水文模型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1.水文循环分析流域水文模型可以对水文循环进行分析,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案。
2.洪水预测流域水文模型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的洪水进行预测,为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模拟,可以比较不同防洪方案的效果,选择最优方案来保护洪水灾害区域的安全。
3.旱灾应对流域水文模型也可以针对旱灾进行应对。
通过对降水、蒸发、土壤水分等因素的模拟和预测,可以提前预判旱情和旱期,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避免或减轻干旱对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
4.水资源评价流域水文模型可以用于对流域内水资源的评价。
通过对降水、蒸发、径流等因素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趋势未来,流域水文模型将越来越智能化、精细化。
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例如人工智能、遥感技术、云计算等,可以为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流域水文模型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将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因素纳入模型,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实现良性互动。
总之,流域水文模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资源评价工具,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未来的发展中,流域水文模型将继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9-11T16:04:44.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王慧锋
[导读] 摘要:地球上的水文事件,是一种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尚未找到复杂水文现象的科学规律之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来仿真有关水文事件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 230088
摘要:地球上的水文事件,是一种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尚未找到复杂水文现象的科学规律之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来仿真有关水文事件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一些交叉学科的发展,分布式物理模型被广泛提出,并逐渐成为21世纪水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流域水文模型是为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所建立的数学结构,在进行水循环机理的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应用于水文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流域水文模型众多,结构各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流域水文模型。
2、模型的发展及现状
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主要依据传统产汇流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洪水预报等领域。
其间系统理论模型和概念性水文模型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国外曾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概念性水文模型。
比如,最简单的包顿模型和最具代表性的第Ⅳ斯坦福模型。
包顿模型是澳大利亚的包顿(W.C.Boughton)先生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一个以日为计算时段的流域水文模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由N.H.克劳福特先生和R.K.林斯雷先生研制的第Ⅳ斯坦福模型(SWM-IV)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流域水文模型,此模型物理概念明确,结构层次分明,为以后许多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后比较有名的还有萨克拉门托模型和水箱模型。
水箱模型是对水文现象的一种间接模拟,模型中并无直接的物理量,参数简单,操作简便,在我国湿润地区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采用较多。
水箱模型由菅原正已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对我国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影响较大。
国内的流域水文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其中典型代表为赵人俊教授等于70年代提出的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模拟精度也比较高,对我国水文模型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9年,当概念性水文模型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时,Freeze和Harlan提出了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的概念和框架,但当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域水文模型开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包括水文循环的规律和过程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问题,水文过程的空间变异性问题,还有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生态、气象和气候之间的耦合问题。
以前研制的大部分流域水文模型(系统模型和概念性模型),由于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性,无法适应这些挑战。
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GIS、遥感技术和雷达测雨技术等迅速发展,为研制和建立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提供了强大和及时的技术支撑,使得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成为水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由英国、法国和丹麦等国家的科学家联合研制而成,发表于1986年,称之为SHE模型。
该模型主要的水文物理过程均用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偏微分方程的差分形式来描述,也采用了一些经验关系;模型模拟流域特性、降水和流域响应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垂直方向用层来表示,水平方向则采用正交的长方形网格来表示,能较好地描述降雨径流形成机理。
从SHE模型开始,人们先后研制建立了一些分布式水文模型,例如MIKESHE、SHETRAN等,这些演化模型在许多流域得到检验和应用。
我国水文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黄平先生[1]等提出了流域三维动态水文数值模型;郭生练先生[2]等提出和建立了一种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物理模型,模拟整个流域的径流形成过程,分析径流形成机理;夏军先生[3]等开发了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该模型既有分布式水文概念性模拟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水文系统分析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在水文资料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性的干扰条件下完成分布式水文模拟与分析;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用来模拟蓄满产流机制,并通过实例检验模型模拟流量过程以及土壤需水量空间分布的能力;研究者等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3、模型研究展望
在经历了最初的萌芽与蓬勃发展之后,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高程模型等在水文学领域的应用,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研究方法必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1)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能为真实地描述和科学地揭示现实世界的降雨径流形成机理提供有力工具,是一种发展前景看好的新一代水文模型。
另外,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资料主要来自空间水文、气象及下垫面等方面的信息,对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的依赖较小,这使得其在无资料及资料精度不高的地区有更好的适应性,也较集总式概念性水文模型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加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物理基础研究、更加合理地模拟和描述水文过程,是改善模型结构和明确参数意义的关键。
对水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尤其是降雨径流形成机理与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水文地质、土地利用和气候气象之间定量关系的揭示,将在本质上推动模型的发展,使其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对水文规律的模拟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3)GIS和遥感技术为水文模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GIS用于水文模拟,可以用来获取、操作及显示与模型有关的空间数据和所得的成果,使模型进一步细化,从而深入认识水文现象的物理本质,为分布式的水文物理模型研制提供了平台。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一些确定产汇流特性和模型参数所必需的下垫面信息和降雨信息,是描述流域水文特性的最为可行的方法,尤其是在地面观测手段和资料缺乏的地区。
(4)尺度问题是当代水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心内容。
近些年来物理性水文模型的最新进展反映了目前处理尺度问题的几种研究思路,其中在物理性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准物理性水文模型、基于不规则网格的物理性水文模型以及直接在宏观尺度上建立数学物理方程的尺度协调的物理性水文模型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方向。
4、结语
传统的概念性集总式模型由于忽略了参数和下垫面条件的时空变化,将参数和变量都取流域的平均值,这与流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
符,因为不仅降雨具有随时变化的空间分布,流域的土壤、植被、地形等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在空间上也是时空变化的,而且模型中的许多概化和假设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概念性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在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特别是“3S”技术在水文学科领域的应用,能够考虑流域特征空间变异性且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今后水文科学研究的重点,这也必将为建设“数字水利”、“数字流域”等水利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尹雄锐,夏军,张翔等.水文模拟与预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力发电,2006,32(10):27-31.
[2]刘建梅,裴铁璠.水文尺度转换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305-2310.
[3]叶守则,夏军.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13(1):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