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危险因素
评分
年龄≥60岁
2
男性
2
急性肾功能不全
2
肝脏疾病
2
尿毒症
2
预防性抗凝药物
2
凝血障碍(基于实验室指标或用药)
3
合并内科疾病
3
低危<7分,低中危8-9分,中高危10-11分,高危>12分
不明原因出血药物治疗
(1) 急性大出血支持治疗同前; (2) 慢性或间接性出血应补充铁剂; (3) 炔雌醇、炔诺酮(有争议); (4) 生长抑素、奥曲肽(胃毛细血管扩张); (5) 沙利度胺(血管扩张引起出血); (6) EPO(消化道黏膜弥漫性出血)。
物使用,特别对于栓塞性出血患者,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滥用此类药物
,急性期使用氨甲环酸证据不充分。
内镜止血前给予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可改善内镜视野;内镜下药物注射可选用
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插入胃管患者可关注硫糖铝混悬液 内镜下使用药物
或冰冻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生理盐水100-200ml,30min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处理手札
BY--林大爷的学习生涯
上消化道出血时内科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近的 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 病变一起的出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上消化 道肿瘤。消化掉出血危险成端不同、出血原因不一, 其给药剂量、途径、治疗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
可大剂量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同时应用
维生素K
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用于重症患者静脉注射
时,给药速度不应该超过1mg/min。可用于华法林过量导致的出血。
消化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经治疗 , A组显效 l 6例( 0O )有效 2 4.% 。 O例(0 O )总有效 5.% ,
率达 9 .% ; 0 O B组显 效 1 7例 (2 5 )有 效 2 4 ,% , O例 (0 O , 有 5 . %) 总
奥 美拉 唑治疗 , 3 男 5例 , 5例 , 龄 2 6 女 年 1— 9岁 , 平均 4 . 12岁 ; C组 采用 雷 尼替丁 治疗 , 3 男 2例 , 6例 , 女 年龄 2 7 2~ 2岁 , 平均 4. 岁 。 2 1 3组患者的性别 、 年龄 、 原发病 、 出血量和病情等各项指标 经 检验 , 差别不 显著( P>0 0 )具有可 比性。 .5 ,
0 9 氯化钠 注射 液 ( S 10m .% N )0 L中 , 1次/ 2h 疗程 3d B组采用 1 , ;
分析 的 目的在 于寻找 达到某一 治疗效果 时成本最低 的方 案 , 但分析注 重 防治措施 的社 会效果 , 佳成本 一 最 效果方案 并不意 味 着是费用最低 的方 案。 同治疗 方案进行 比较 时 , 的方案 可能使 不 有 用 的费用 较多且 产生 的效 果也很 好 , 而增加 效果 的同时亦增加 患 者 的支 出, 这时就应考虑 每增 加 1 个单位效 果所需的费用 , 即增加
1 1 临床资料 . 选择经 胃镜检查确诊 为消化性溃疡且均 有活动性上消化道 出
血 的住 院患者 1 8例 ,来自入院顺序进行 随机分 组 , 1 按 A组采用泮 托拉 唑 治疗 , 3 男 3例 , 7例 , 女 年龄 2 7 5~ 5岁 , 平均 4 . 0 3岁 ; B组采用
B组( n=4 ) 1 8 . 0 4 0 2 0 0 2 . 0 7 ,0 9 , 0 24 8 7 0 9 7 2 , 0 0 . 0 8 0 0 5O 0 0 9 , 0 2 C组 ( n=3 ) 5 2 5 2 . 0 0 . 0 8 0 O 5 O 0 O 1 5 . 2 8 4 . 2 4 0 2 0 0 2 . 0 7 .0 9 . 0 15 7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现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出血。
它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腹痛症状之一,也是一种危险的情况。
约15%的急诊就医原因是因为上消化道失血。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输液、输血、内镜检查或外科手术,所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诊断症状和体征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大量异色便、呕吐物和黑便。
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恶心、上腹部或胃部疼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体检时,患者可能有低血压和心跳快的情况出现。
诊断方法医史收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相关疾病、药物过敏情况和家族病史。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患病的程度和病因。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内脏出血的原因。
这是通过插入一根灵活的小型摄像头管子,从肛门处进入结肠,然后沿着肠道向上移动到胃部。
其它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指示进行其他检查。
例如,胃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血液测试。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通常依赖于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量的多少。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初步处理停止出血停止上消化道出血可能需要在医院或急诊室进行,开始时是通过补充体液和输注血液来维持血压,这可以缓解头晕或失去意识的症状。
制定计划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然后制定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
这些方法包括:内镜止血使用内窥镜定位撕裂或溃疡部位,并使用夹子或方法进行止血。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缓或停止出血,并促使溃疡或出血部位愈合。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
手术治疗在某些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一般用于非出血性溃疡,如胃泌素瘤或酒精性肝病。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症状。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拯救患者的生命,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本文提供了一些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因此,在实施任何治疗方案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对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意愿,分为实验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这一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这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42例,治疗有效的有13例,无效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12例,治疗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患者有8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过大,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奥曲肽这种药物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奥曲肽;泮托拉唑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6-0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呕血和黑便,对该病的治疗方式一般为采用奥曲肽药物进行治疗和采用泮托拉唑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分配,实验组5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18-82岁,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35例患者,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年龄40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性条件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和心脏功能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无其他疾病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进入治疗室之后保持平卧的姿势,对患者进行输氧,保持通常的呼吸,观察患者呕血的情况。
上消化道出血药物介绍(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1
医学精制
2
药物分类
抑酸药 降门脉压药物 全身/静脉止血药物 局部止血药物 其他
医学精制
3
抑酸药物
H2受体阻滞剂 质子泵抑制剂
医学精制
4
H2受体阻滞剂
药理机制: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 竞争性抑制组胺的作用,减少基础胃酸分泌 ,也可减少对各种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
医学精制
6
H2受体拮抗剂用法用量
西米替丁:口服:200mg~400mg,4次/d;静 脉注射或滴注:200mg~600mg,4次/d 雷尼替丁:150mg/次, 2次/d 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 次20~40mg;静脉:20mg,1日2次/日(间隔 12小时) 也有研究显示日剂量睡前顿服效果与分次 服用相等甚至更佳,因能更好的抑制夜间胃 酸分泌
无快速减敏现象 PPI首剂80mg静脉推注,继以8mg/h持续静
点,24h内可维持胃内pH>6时间达90%以上
医学精制
16
在胃内pH<6时,PT和APTT进行性延长,血 小板凝聚功能受到抑制
在胃内pH<5时,胃蛋白酶仍有活性,会消 化已形成的凝血块
医学精制
17
PPI与H2RA对比
H2RA不能降低出血性溃疡病人的再出 血率、需要手术率以及死亡率
医学精制
14
PPI与H2RA对比
PPI是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阻滞剂不能阻断餐后胃酸分泌
医学精制
15
PPI与H2RA对比
24h胃酸测定证明, 标准剂量的H2RA可在第1天使胃内pH>4,但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组在选择性肠系膜 动脉造 影后 找到 出血灶 同时进 行血 管 栓塞 。外科治疗 以分 流术及 断流 术为 主。治疗后 出现反 复呕血 , 补液或 输血后 血压 难 以上升甚 至持续 下降 , 红细 胞计数持续下降 , 意识 障碍 , 四肢厥冷 , 脉搏细速者 考虑为
继续 或 再 出血 , 时 完 善 检 查 , 整 治 疗 措 施 , 要 时外 科 及 调 必 手 术止 血 。 14 疗 效 判 定 . 治 疗 后 结 果 评判 以呕 血 、 黑便 停 止 , 血压 、 脉 搏 稳 定 , 便 颜 色 转 黄 , 血 试 验 阴性 , 粪 潜 胃管 内 抽 出 胃液 清 亮 无 血 迹 为 标 准 。 显 效 :4~4 达 标 , 效 :9—7 2 8h 有 4 2h 达 标 , 效 : 7 未 达标 。 无 > 2h
化道肿瘤引起的出血 2 0例 , 胰胆管出血患者 1 , 0例 急性 胃 黏膜病变出血患者 1 , 管贲 门黏膜撕 裂综合征患者 7 5例 食
例 , 他 原 因出 血患 者 l 。其 中休 克 2 其 1例 8例 , 咖 啡 样 物 呕 患者 7 O例 , 便 10例 , 血试 验 阳性 10例 。均 排 除 口 、 黑 2 隐 6
再出血患者采 用气囊 压迫 止血 、 内镜 治疗 或介入 治疗 , 气 囊压迫止血患者 3 0例 , 显效 1 5例 , 有效 1 0例 , 无效 5例 ,
2 结 果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2 0 04~ 9— 0 9— , 明确 诊 断 为 上 消化 道 出血 , 中男 性 9 6 均 其 6例 , 女性 6 4例 。年 龄 在 2 7 3~ 6岁 , 均 4 平 3岁 。消 化 性 溃 疡 出 血 患者 5 0例 , 食管 胃底 静 脉 曲张 破 裂 出 血患者 4 7例 , 消 上
两种口服止血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海 南医学2 0 1 3 年l O 月第2 4 卷第2 0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3 . 2 0 . 1 2 7 0
水 去 甲肾上腺素溶液 。结果 两组患者在 止血时间及总有效率方 面的差异 均无 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但 在不 良 反 应上 , 观察组除 1 3 . O %出现轻度腹胀 外 , 未 见其他不 良反应 , 而对照组 4 3 . 5 %出现腹胀 , 2 6 . 1 %出现腹痛 , 2 6 . 1 % 出现恶心 , 两组不 良反应发 生率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P < 0 . 0 5 ) 。结论 思密达加 凝血酶作 为胃黏膜局部止血 药 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比冰盐水加去 甲肾上腺 素更加安 全、 有效 。 【 关键词】 思密达; 凝血酶; 冰盐水 ; 去甲肾上腺素; 上消化道出血 【 中图分类号】 R 5 7 3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3 - - - 6 3 5 0 ( 2 0 1 3 ) 2 o _ _ 2 O 5 l —O 2
・
临床 经验 ・
Hale Waihona Puke 两种 口服止血药治 疗上消化道 出血的疗效 比较
林 权, 许 湘 萍 ( 潮安县庵埠华侨 医院 内一科 , 广东 潮安
5 1 5 6 3 8 )
【 摘要】 目的 讨论思密达加凝血酶和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作为胃黏膜局部止血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的I l 缶 床疗效及不 良反应 。方法 将 4 6 例上 消化道 出血 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组 ( 思密达加凝血 酶) 和对照组( 冰盐 水 加 去 甲肾上腺素 ) 。在常规综合治疗 的基础上 , 分别予 口服含思密达 3 . 0 g 和凝血酶 5 0 0 U的混悬液或 8 %的冰盐
经典:上消化道出血药物介绍

PPI与H2RA对比
24h胃酸测定证明, 标准剂量的H2RA可在第1天使胃内pH>4
,但第2、3天的胃内pH<4; 大剂量PPI可使胃内pH>6,维持时间>3天
,无快速减敏现象 PPI首剂80mg静脉推注,继以8mg/h持
续静点,24h内可维持胃内pH>6时间达 90%以上
消化性溃疡出血首选内镜下止血
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大剂量PPI替代内镜 治疗
当没有条件应用大剂量静脉PPI时,口服 PPI的效果强于静脉H2RA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药物
预防首次出血药物(一级预防) 急性出血药物 预防再出血药物(二级预防)
预防首次出血药物
非选择性β阻断剂(普萘洛尔) 静脉扩张剂-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 螺内酯、生长抑素
消化道出血相关药物介绍
药物分类
抑酸药 降门脉压药物 全身/静脉止血药物 局部止血药物 ▪ 其他
抑酸药物
H2受体阻滞剂 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阻滞剂
药理机制: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 ,竞争性抑制组胺的作用,减少基础胃酸分 泌,也可减少对各种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与剂量成正比 H2受体阻滞剂不能阻断餐后胃酸分泌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 潮红、月经不调、和粒细胞减少等。
肝、肾功能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 孕妇慎用,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西咪替丁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
性
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
主要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故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必须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输血并创造条件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联合内科药物治疗。
1 局部药物止血
主要用于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低温利于胃黏膜病灶止血,胃壁于20 ℃时血流量可减少50%,10~14 ℃时胃蛋白酶受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下降,因此,可用4 ℃80 mg/L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00 ml分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30~60 min 1次,重复4~6次无效者则停用。
仅用4 ℃盐水洗胃亦有利于止血。
凝血酶(thrombin)通过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局部止血作用。
可用生理盐水配制5~50万U/L的溶液,口服或灌注,其用量可根据出血量多少而定,每次500~2 000 U,1~6 h 1次。
用药同时应给予H2受体拮抗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低pH环境可使凝血酶失活而影响疗效)。
由于胃内积血或胃内容物的存在,凝血酶口服常影响凝血酶的局部止血作用,建议内镜直视下病灶局部给药。
2 全身药物止血
2.1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在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胃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有利于止血治疗,因血小板的凝聚在pH>6.0时发挥作用,pH<5.0时新形成的凝血块会被迅速消化而不利于止血。
此外,胃内pH值的提高可抑制胃蛋白酶原转为胃蛋白酶,而稳定已形成的血痂,因此,理想的止血环境要求胃内pH达到6.0以上。
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而发挥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是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非静脉曲张治疗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奥美拉唑80 mg首剂推注,可使胃内pH迅速达到6.0以上,再以8 mg/h速度持续静脉滴注。
非严重出血者,可采用40 m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尚可选用泮
托拉唑40 m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
H2RA通过抑制壁细胞组织胺H2受体,抑制壁细胞的胃酸分泌,对消化性溃疡与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治疗仍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其疗效不如质子泵抑制剂,因此,主要用于无条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预防出血,可选用法莫替丁40 m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
2.2 立止血(reptilase):该药是由巴西蝮蛇毒液中提取出的蛇酶制剂,具有类凝血激酶及类凝血酶的作用,可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形成而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通常为1~2 kU每日2次,一般静脉注射用于急性出血,肌肉注射用于非急性出血。
2.3 血管加压素(VP):主要用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国内制剂为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催产素=7~10U/10U),VP与分布在血管平滑肌上的特异性V1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C,经肌醇三磷酸通道使胞质内游离Ca2+增多而收缩内脏血管,使汇人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减少,降低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包括曲张静脉内的血流量和压力而发挥止血作用。
VP还可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张力,使食管黏膜下血管丛收缩,降低胃食管侧支循环的血流量。
VP血浆半衰期为15 min。
其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冠脉血减少和缺血性腹痛,故以上有关疾病者应禁用。
VP的用法为0.2~0.4 U/min,静脉连续滴注,出血控制后每12 h减少0.1 U/min,减量后再出血可重复应用。
硝酸甘油可扩张门静脉,减少VP所致的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等不良反应。
1995年4月意大利第二届国际门静脉高压工作会议指出,血管加压素须与硝酸甘油合用。
据报道,仅用VP可使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降低20%,止血率达58.3%,而加用硝酸甘油可降低25%,止血率可达78.5%。
可在用药同时给予硝酸甘油0.2 μg/(min·kg)静脉滴注。
2.4 生长抑素(SS)及其衍生物:SS是1973年从绵羊下丘脑中分离出来的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活性多肽。
SS可选择性地直接收缩内脏血管平滑肌并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扩血管物质分泌与释放,间接地阻断内脏血管扩张,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同时减少肝动脉血流量,降低肝内血管阻力。
SS 可减少门静脉主干血流量25%~30%,降低门静脉压12.6%~16.8%,显著减少奇静脉血流量。
并可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静脉丛收缩,降低曲张静脉血流量。
此外,SS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反流消化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降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性。
SS半衰期2~3 min,临床应用时首剂250 μg 静脉推注,再以250 μg/h静脉滴注。
应注意,因其半衰较短,故应用过程中如中断超过5 min,则应重新推注250 μg,否则将影响其疗效。
SS止血成功率约90%,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见。
奥曲肽是1982年人工合成的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为SS类似物,降门静脉压力作用机制与SS相同,半衰期90 min,可供皮下、肌内或静脉给药。
首次100 μg静脉推注,继以25~50 μg/h静脉滴注维持。
SS或奥曲肽在控制出血和早期再出血方面优于VP,与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效果类似。
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药物。
如出血得到控制可用5 d,不需减量直接停药。
以上两药临床疗效相似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率可达70%~94%。
2.5 补充凝血因子: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者,脏功能障碍,缺乏凝血因
子和纤维蛋白原,影响止血可根据其凝血酶原时间、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补充纤维蛋白原,以促进凝血过程有效止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