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毒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说出病毒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3.通过观察老师的讲解及绘制病毒的繁殖示意图,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动手能力、绘画意识。

4.通过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关注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繁殖过程2.教学难点:病毒的繁殖过程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生物微课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的学习。

前几天,老师看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关于一个病毒的自述,一起来看看。

由于我的结构过于简单,连生活中必须的一些酶和细胞器都没有,因此,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只能像孙悟空一样生活在别的生物“肚子”里,靠吃现成饭混日子。

【提问】病毒究竟是怎样简单的结构呢?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呢?(二)新课讲授1.病毒的结构【图片】展示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杆状的烟草花叶病毒、球状的腺病毒、蝌蚪状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看看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填空】2.病毒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通过教材阅读,得出病毒结构简单,___(有或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中。

离开活细胞后通常会变成________。

4.病毒的种类【讲述】教师讲述:正是因为病毒不能对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的活细胞内,因此我们人为的将病毒寄生活细胞种类的不同将病毒分为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并举出相关例子。

5.病毒的繁殖继续展示病毒的另一段自述内容:而且,我一旦进入到活细胞内,便可随意使用主人的“零部件和设备”,使单独的“一个”快速繁殖成“千千万万个”,这样就可以侵染更多的细胞,将他们变成为我生儿育女的摇篮。

【提问】病毒是怎样由“一个”快速繁殖成“千千万万个”呢?【视频】展示教师手绘病毒的繁殖过程,一边绘制一边讲解。

【动画】在对病毒的繁殖过程加以总结,同时概括出新病毒就是由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及细胞内的物质共同形成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一下本节内容吧。

精品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两篇)

精品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两篇)

病毒的 介绍,提问: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它 识病毒的种类。
种类 们分类 ?引出分类的依据。
简单介绍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和细菌病
毒( 噬菌体 ) 。
病毒与 阅读教材 9l —92 页内容,了解病毒与
人类生 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思考。
活的关 展示病毒的危害性和人类对病毒的利
初步了解生 物分类。
培养辨证思 考问题的能 力。
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 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 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 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大屏幕出示图片: “艾滋病”病人, “艾 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 据。(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 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 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 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 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 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 体数据。(如学生回答不出,师解答:
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 么引起的? 举手回答:“艾滋病” 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 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请举手。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吃“糖丸” 有什么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 吃“糖丸”为预防疾病,为后面学习 “糖丸”是“减毒病毒”作铺垫。) 设疑,引入新课:为什么“糖丸”能预 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 答。
【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病毒第五章 病毒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病毒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病毒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病毒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病毒的形态;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

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病毒》章节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病毒本章中心内容有三个问题: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和增殖;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第五章病毒》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第五章病毒》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中关于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病毒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及其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病毒的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意图
大屏幕展示: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视频:温家宝来到昭觉县四开乡中心校红丝带栋梁班,看望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的41个孤儿。
提问: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播放电子显微镜下的几种病毒的动画和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借助老师播放的资料和点拨,完成“预习导学”内容。
重点:描述病毒的特殊结构和繁殖方式;
难点:描述病毒的特殊结构。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生物圈中有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
提问:(1)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哪些类型呢?(2)病毒有哪些结构呢?(3)病毒是怎样进行繁殖的呢?
观察视频并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阅读教材,观察教师播放的资料,对病毒进行分类,并完成“预学导学”内容,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中。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1.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由原来的七年级上册内容改到八上,有利于学生分清细菌、真菌和病毒。

本课内容从而编排上看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教材选取了与当前人类生活关系更紧密的常见病毒种类,并介绍了这些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从而体现出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生活中对各种传染病耳闻目染,但因为细菌、病毒都是肉眼难以见到,所以会有很多人把它们弄混,甚至以为是同种生物。

我们在上课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尽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构模型、生成认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及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通过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三.教学重点:1、病毒的生活结构与繁殖。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学。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五章病毒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二、病毒的结构:1、没有细胞结构 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三、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四、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五、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也有利七.课后反思《第五章病毒》课例反思通过本节的讲解,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发现上课的节奏太快了,没有充分利用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去理解本节课比较难的地方,同时,本节课的课堂习题难度设置较大,给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提出问题】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新冠肺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手足口病、麻疹、腮腺炎等,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病毒的呢?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环节二病毒的发现【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9内容,并回答问题:1.病毒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病毒的个体大小如何?阅读课本,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讲解】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过程。

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通过生物学史的学习,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环节三病毒的大小【讲解】那么病毒究竟有多小?用纳米这个单位来表示,比细菌小得多。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病毒的大小。

环节四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展示图片】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病毒形态。

小组同学展开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明它们都像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总结】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多分为杆状、球状、蝌蚪状。

【提出问题】病毒从形态上看千差万别,它们的结构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学生通过对比动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结构,得出病毒的结构特征。

【展示图片】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示意图。

【讲解】(对比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强调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核酸检测检测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环节五病毒的种类和生活【提出问题】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呢?思考并交流。

教学设计5:5.5病毒

教学设计5:5.5病毒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课题病毒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新闻引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

新课讲解1.指导学生阅读P89页,了解病毒的发现。

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这个的推理过程,从科学史中学习科学思维。

3.【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分类和结构。

【归纳总结】
(1)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类型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4.尝试制作一个病毒模型。

5.比较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结构。

学生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病毒模型,评价交流。

6.引导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分析病毒的营养方式。

【归纳总结】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学的活细胞内。

7.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繁殖特点。

【播放视频】病毒的繁殖。

【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1~92页,并用思维导图表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病毒
株洲市田心中学向海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介绍病毒。

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

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树立关爱艾滋病人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