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平面设计要点
办公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

办公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学习办公建筑总平面设计这么久了,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交通流线得好好规划。
办公人员、来访人员、车辆这些的流线不能打架。
我理解就好比我们家里来客人了,客人有他们的走动路线,家人也有自己的路线,要是乱了就会很不方便。
像有的办公建筑旁边挨着主干道,那车辆的出入口设置就得考虑到避开交通拥堵的地方,不能让进进出出的车在马路上引起堵塞。
而且办公楼内部的走廊这些通道也要宽敞合理,不能像有些老小区那个过道窄得两个人错身都困难。
采光和日照也特别重要。
办公建筑里的人一待就是一整天,要是采光不好,又黑又暗的,多压抑呀!这就像住在那种见不到阳光的地下室一样难受。
所以啊,在总平面设计的时候,建筑的朝向、楼间距都得琢磨清楚。
我总结楼间距要是窄了,后面的楼必然采光受影响,可是楼间距太宽了又浪费土地,这里面就要找个平衡。
对了还有个要点,功能分区。
办公建筑里不同部门、不同功能有不同需求呀。
像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区这些得划分好。
我之前就疑惑怎么划分会比较合理呢?后来我发现一些成功的案例,把对外联系多的部门像是销售部之类的放在靠近入口的地方,这样方便访客找到,而技术部门这种需要安静环境的就可以放在相对较内部的地方。
而且休息区得分布在各个办公区域附近,不能让大家想休息还得走老远去另一个楼或者楼层。
绿地和景观设计也不能忽视。
办公环境有个好的景观,看着也舒心呀。
一般来说呢,在建筑周围合理地布置绿地、花草树木。
这就好比我们去公园散步,看到满眼绿色心情就好。
适当的景观小品也能增加办公建筑的美感。
不过我也知道我理解的还是有限。
学习这个总平面设计我还在不断摸索。
为了更好地学习,我还找了《建筑设计资料集》当作参考资料,里面有不少经典案例的分析对学习办公建筑总平面设计很有帮助。
总之呢,这几个要点在办公建筑总平面设计中是相互影响的,得综合考虑。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你是否在拿到项目之后,做个两三天就不断新设地改改改?在梳理自己的方案思路时,死了好多脑细胞进行创作,甲方仍对方案明确提出质疑,对于方案阶段中的场地设计又该如何考虑?往往拿到项目,场地总平面布局是最重要的设计环节。
它应该从马雷科方面入手?身为建筑师的你必须知道!功能分区它是对场地把握内部人际关系的总体把握,是室内布局的关键。
交错它必须坚持从整体到局部主次递进的设计思维过程。
交通流线1.交通流量的安排①功能分区时,应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的部位或交通流量大的部分靠近主要交通道路,有效保证交通线路短捷。
②安排大量的人,车,货流运行线路,要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活动③在山地布置交通线路时,考虑地形高差,应使在大的部分布置交通流量与主要出入口高差相近的地段上,避免过多的垂直交通不解和联系不便2.人行、车行系统的安排①场地内道路系统通畅,避免海上运输交通的穿越,防止外部车流的导入。
②避免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的交叉重叠,以防人车混杂③大量人群集中活动活动场所的主要场所,一般要禁止车流导入。
人员密集建筑场馆的场地出入口设置①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周围的道路与其他合理化人行,以争取便捷的科腔交通交通联系。
注意减少对城市注意交通干道交通的干扰②产业基地应至少一面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再者足够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自主运动交通。
③基地沿调派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和疏散人群确定,并之前不小于基地邻近的六分之一。
④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大方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⑤基地或建筑物的首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卫星城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⑥建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地的空地,重复使用其面积和长度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⑦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规划部门的规定。
绿地布置应不影响装卸空地的使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建筑的组合安排1.建筑朝向:①日照②通风③其他2.建筑间距①日照间距②防火间距③地震地区建筑间距④安全卫生防护间距防火间距①防火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高度耐火等级和建筑外墙上门窗,洞口等情况。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1.功能布局:功能布局是指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的分配。
首先需要确定场地的主要功能,例如公园可以包括休闲区、运动区、儿童区等。
然后,根据这些功能分配适当的面积和位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休闲区可以位于场地的中央位置,运动区可以位于较为开阔的地方,儿童区可以靠近休闲区,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2.空间流线:空间流线是指场地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流动路径。
一个良好的空间流线能够使用户在场地中自由流动,并且能够方便地到达不同的区域。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场地的尺寸,避免不必要的距离和转弯。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主要的步行路径,以便游客能够方便地访问各个景点。
3.视觉景观:视觉景观是指场地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包括绿化、艺术装置、建筑物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元素的位置和布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公园中,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独特的雕塑或水景,作为引导和标志,同时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4.绿化布局:绿化布局是指在场地中合理布置绿色植物,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自然的氛围。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和生长要求,以及它们在场地中的分布和密度。
例如,在一个展览馆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以提供遮阳的作用,而在展览馆内部可以设置一些小型花坛或盆栽,增加绿色的感觉。
5.场地尺度:场地尺度是指场地的大小和比例,与场地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以确定适当的尺度。
例如,在校园中,一个大型的集会广场可以满足学生活动和大型集会的需求,而一个小型的庭院可以提供安静的休闲空间。
总而言之,场地总平面布局的设计要点包括功能布局、空间流线、视觉景观、绿化布局和场地尺度。
这些要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场地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和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一张“完美”的总平面图有哪些设计要点?

一张“完美”的总平面图有哪些设计要点?地形图上,表达新建房屋的总体布局及它与外界关系的平面图,叫总平面图。
从总平面图上可以了解到新建房屋的位置、平面形状、朝向、标高、新设计的道路、绿化以及与原有房屋、道路、河流等的关系。
它是新建房屋的定位、施工放线、土方施工及布置施工现场的依据,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管线设置的依据。
总平面图的主要内容(1)图名、比例。
(2)用图例表示出新建或扩建区域的总体布局,表明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层数、道路、广场、绿化等的布置情况。
(3)确定新建或扩建工程的具体位置,标出坐标或定位尺寸。
(4)注明新建房屋底层室内地面和室外整平地面的绝对标高。
(5)画出风玫瑰图或指北针。
1 比例总平面图包括的地区范围较大,绘制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比例。
总平面图的比例一般采用1:500、1:1000、1:2000。
在工程中,总平面图的比例应与地形图的比例相同。
2 图例总平面图要表示出用地范围内所包含的较多内容,如新建筑物、旧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梁、绿化、河流等,由于总图采用的比例较小,所以就用图例来代表它们。
国标规定了一些常用图例。
在较复杂的总平面图中,若国标规定的图例还不够选用,可自行画出某种图形作为补充图例,但必须在图中另加说明。
3 标高总平面图上等高线所注数字代表的高度为绝对标高,我国将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
其他各处的绝对标高就是以该零点为基点所量出的高度,它表示出了各处的地形以及房屋与地形之间的高度关系。
在总平面图上建筑的平面图形中要标注出底层室内地面的绝对标高,由等高线和底层地面的标高可看出施工时是挖方还是填方。
国标规定总平面图上的室外标高符号,宜用涂黑的三角形表示,涂黑三角形的具体画法如图所示。
室内标高符号,以细实线绘制。
标高尺寸单位为m,标注到小数点后两位。
4 房屋的定位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采用坐标网,坐标网分为测量坐标网和建筑坐标网,并以细实线表示。
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和基本流程

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和基本流程标题: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与基本流程详解一、引言建筑总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首要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关系、环境协调、功能分区等多个重要方面。
一个优秀的总平面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下将详细阐述建筑总平面设计的要点和基本流程。
二、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1. 功能布局:首先,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各功能区间的相互联系和独立性,同时考虑人流、物流的顺畅。
2. 空间关系:设计应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包括建筑与道路、绿地、公共设施等的相对位置,以及建筑自身的尺度、形态和朝向。
3. 环境协调:设计需尊重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4. 安全因素:考虑防火、疏散、防灾等安全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5. 经济性:在满足功能和美学需求的同时,应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筑总平面设计基本流程1. 现场调研:收集项目地块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信息,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初步构思:根据项目需求和现场调研结果,进行初步的平面布局构思,确定主要功能区的位置和形态。
3. 方案设计:细化初步构思,绘制初步总平面图,包括建筑布局、道路系统、绿化景观等。
4. 方案优化:根据反馈和评估,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优化空间布局,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5. 技术设计:深化设计细节,包括建筑间距、日照分析、交通流线等,完成详细的总平面设计图。
6. 方案评审:提交设计方案,接受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调整。
7. 施工图设计:最后,根据评审通过的方案,绘制施工图,供施工参考。
总结,建筑总平面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建筑空间。
总平面设计要点

总平面设计要点你知道吗?总平面设计也是平面设计的一种,但是一般很少有人了解到它。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总平面设计要点,希望能帮到你。
总平面设计要点一、交通分析1、车行道:注意从主干道进出小区路线是否顺畅;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路、城市道路间的关系。
(1)小区通路出入口应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80m,次干道不小于70m。
(2)小区内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住宅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接;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
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 米,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3)住宅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 120米,并应设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
(4)当住宅区内道路纵坡在10%以上且坡超过30米时,应设步行梯道,每段梯步不得少于3级,每15级左右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米的缓冲平台,并在坡道旁附设推自行车的坡道。
(5)住宅区内道路最小转弯半径,视道路等级而不同,除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规定外,宜采用9米~20米,最小可采用5米,会车最小视距为30米,停车视距为15米~20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横坡宜采用1%~2%。
(6)住宅区内各级道路宽度宜为:a、小区路路面宽度为5米~8米,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宜小于10米;组团路路面宽度为3米~5米,b、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宜小于8米;c、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米。
2、人行道:研究人的活动模式;人车分流设计。
(1)城市中人行交通系统规划应以行人流量的大小和流向为依据,并结合建筑功能的需要,组成空中、地下和地面的人行交通系统。
(2)住宅区内人流量115~150人/分,人行道宽度3.5米;75~115 人/分,人行道宽度3.0米;小于75人/分人行道宽度2.0米;很少人流量,人行道宽度1.5米。
3、消防车道:坡度;与建筑物间距;回车场;(参见防火设计规范)地下室顶板对路面的降板处理;排水;荷载。
场地总平面设计的竖向设计要点

1、设计地面的形式
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
小于3%的自然坡,一般选择平坡式;大于5%,一般拟定台阶式。
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坡度小于3%,也可用台阶式。
2、设计标高确定主要因素
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
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
考虑地下水、地质条件影响。
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
减少土石填、挖方量和基础工程量。
场地建筑至道路坡度最好为1%-3%,一般允许0.5%-6%。
场地建筑地坪高,进车道略低,一般相差0.15m。
场地建筑地坪高,人行道略低,一般相差0.45-0.6m,允许0.3-0.9m。
3、场地排水
1)排水形式:暗管排水、明沟排水。
其中明沟排水坡度为0.3%一0.5%。
2)坡度: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不大于8%,以便于排水。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 编辑:ejdnchh。
总平面图设计要点说明

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名词解释
日照标准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 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名词解释
用地红线
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
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
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规划绿线
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规划蓝线
一般称河道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 路。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一样。
四是设计参考图(单体图纸)。提供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住宅设计平、立、剖面图。还应标出卧室、厨房、厅堂、餐 厅等的家具布置。 一书则指的是规划设计的说明书。
总平面图表达的内容
原始资料,设计意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
四图一书
规划时报规划局所需要的文件,简称"四图一书“
一是现状图。现状图应标明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面、工程管线、公共厕所、垃圾站点等,以及各类建筑的范围、性质、 层数等。
二是规划图(总平面布置图)。规划图明确标明硬化道路、宅前小路、排水沟渠、集中供水设施、集中活动场所、集中 沼气池、集中绿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