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真溶液型液体药剂解析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3)混悬剂(以微粒状态分散,>500nm)
不同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及其特征
液体类别 微粒大小 (nm) 1 低分子溶 液剂 1100 高分子溶 液剂 1100 溶胶剂 乳剂 混悬剂 >100 >500 特 征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 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以分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 定,经溶胀后再溶解制备 以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 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 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仿混溶,但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 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 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通式为H(OCH2CH2)nOH。
PEG200、300、400、600为液体,PEG1000、2000、4000、 6000、12000、20000为固体。
不能混溶。化学性质稳定,但长期受热和光照会徐徐氧 化。可作口服制剂和擦剂的溶剂。
③ 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由异丙醇和肉豆蔻酸经酯化而制得。为无色澄明易流动 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0.846-0.855g/cm3。化学性质 稳定,耐氧化,抗水解,不易酸败。 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矿 物油和乙醇,可与氯仿、乙醚、碳氢化合物和不挥发油 混溶,可分散于蜡、胆甾醇和羊毛脂中。 本品无刺激性、过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可溶解甾体 药物和挥发油,在外用制剂中可取代植物油作为润滑剂, 也可作为外用药物的溶剂和渗透促进剂。
1、致病菌: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执业药师第五节-液体制剂

执业药师第五节-液体制剂
因此,混悬液体系中以微粒间吸引力略大于排斥力且吸引 力不太大时混悬液的稳定性最好。
(2)混悬粒子的沉降:在一定条件下,混悬液中微粒的沉降速度遵循Stokes定 律。
式中,V—微粒沉降速度(cm/s);r—微粒半径(cm);ρ1、ρ2—微粒
和介质的密度(g/ml);η—分散介质的黏度(g/ml/s);g—重力加速度
溶胶因分散质点小、分散度大、布朗运动强,分散相质点能克服重力 作用而不下沉,具有动力学稳定性。溶胶外观澄明,但具有乳光,属 于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因布朗运动强,具有动力学稳 定性。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分类
1.高分子溶液剂
定义: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 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液体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剂、口服混悬 剂或口服乳剂称为滴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在生产、贮藏期间 应符合以下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溶液剂的溶剂,口服混悬剂的分散介 质常用纯水。
口服乳剂的外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10cm的离心 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5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乳 剂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加入电解质后使ζ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碰撞聚集的现象称为反絮 凝,能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加入适宜的反絮凝剂也 能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起絮凝作用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枸 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
(三)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
当两微粒逐渐靠近,吸引力略大于排斥力时,可形成疏松的聚集体, 呈絮状结构,稍加振摇即被分散。
带相同电荷微粒间产生的排斥力随着离子间距离缩小逐渐 增强,当达到一定距离时排斥力达到最大值。但这并非混 悬剂的最佳稳定条件,这是因为若因振摇或微粒的热运动 等而使离子间距再略微缩小,微粒间则产生强烈吸引而结 成较难被分散的硬块。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液体制剂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液体制剂

主管中药师-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液体制剂[单选题]1.正确论述表面活性剂的是A.无疏水基团B.无亲水基团C.有疏水基团,有亲水基团D.只有疏水基团E.只有亲水基团(江南博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表面活性剂的含义和特点表面活性剂大多是长链的有机化合物,由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的亲油基团两部分组成。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2.具有临界胶束浓度是A.溶液的特性B.胶体溶液的特性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D.岛分子溶液的特性E.亲水胶的特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即临界胶团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3.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A.羟苯乙酯B.聚山梨酯80C.苯扎滨镂D.硬脂酸钙E.卵磷脂正确答案:Q参考解氯芳烷镂、滨芳烷镂、氯化(浪化)十六烷基毗咤、苯扎浪钱、苯扎氯镂等均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4.具有起昙现象是A.溶液的特性B.胶体溶液的特性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E.亲水胶的特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①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②亲水亲油平衡值;③起昙与罢点;④毒性。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5.以下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最小的是A.月桂硫酸钠B.土耳其红油C.卖泽类D.苯扎澳铁E.氯芳烷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一般而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苯扎溟镂和氯茉烷镂都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

月桂硫酸钠和土耳其红油都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其次。

卖泽类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的毒性最小。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6.吐温80属何种类别表面活性剂A.阳离子型B.阴离子型C.两性离子型D.非离子型E.离子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聚山梨酯类。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考前大冲刺3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考前大冲刺3

第七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一、液体药剂的特点①比相应固体制剂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缺点:液体药剂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第二节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浓度高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形成的缔合体。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

2.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HLB值在15以上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增溶剂;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O/W型乳化剂;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W/O型乳化剂;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宜用作润湿剂。

3.起昙和昙点起昙: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

产生起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所含的聚氧乙烯基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在温度升高到昙点后断裂,从而引起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浑浊或分层现象,当温度下降至昙点以下时,氢键又可能重新形成。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较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

静脉给药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比口服给药大,外用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但仍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最小。

三、常用的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和有机胺皂等。

(2)硫酸化物:常用的有:①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②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又名月桂醇硫酸钠等。

农药液体制剂讲解

农药液体制剂讲解

农药液体制剂讲解水剂AS是有效成分或其盐的水溶液制剂,药剂(分散相/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介质/溶剂)中的真溶液制剂。

可溶性液剂SL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制剂,用水稀释后,形成真溶液,也就是说,药剂亦是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

SL的组成:活性物质、溶剂、助剂。

SL外观是透明的均一液体,用水稀释后活性物质成分子状态或离子状态存在,且稀释液仍然是均一透明的液体。

它的表面张力要求在50mN/m以下。

产品常温存放两年,液体不分层、不变质,仍保持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质以保证药效的发挥。

1.有效成分2.水分的测定3.酸碱度测定3.3溶液稳定性制剂(在54℃±2℃,14d后),用CIPAC标准D水在30℃±2℃下稀释静置18h后,过45um筛,只能有痕量沉淀和可见固体颗粒。

3.4持久起泡性,特定时间下,泡沫毫升数,4.稳定性4.10℃稳定性(在0℃±2℃,7d后),固体/液体的分离物<0.3ml4.2快速贮存稳定性(54℃±2℃,14d后)如需要还要测定杂质,碱度或pH值范围等5.与水互溶性5.1试剂和仪器标准硬水:342mg/L。

量筒(1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

5.2试验步骤用移液管吸取5ml试样,置于100ml 量筒中,用标准硬水稀释至刻度,搅拌均匀,将此稀释液置于30℃±1℃水浴中,如稀释液均一,无析出物为合格。

微乳剂ME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之分散体系。

狭义的微乳剂定义为由油组分-水-表面活性剂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体系,是热力学稳定的、胀大了的胶团分散体系。

广义上定义为透明或半透明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乳剂的性质如下。

(1)外观为透明均匀液体。

(2)液滴微细其半径一般在0.01~0.1μm之间(3)物理稳定性好组成合适的微乳剂不会发生液滴凝聚作用,而且加热时液滴增大的过程是可逆的1.有效成分———农药原药(1)有效成分的种类和要求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稳定性及防分解措施②生物活性生物活性要好,且水的存在不会影响药效结果。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讲义)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附加剂的正确使⽤、作⽤机制及常⽤量⼆、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溶液剂和⾼分⼦溶液剂。

常⽤的溶剂有⽔、⼄醇、⽢油、丙⼆醇、植物油等。

(⼀)低分⼦溶液剂是指⼩分⼦药物以分⼦或离⼦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油剂、芳⾹⽔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溶液(真溶液),从制备⼯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量取。

⽤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少许⽔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药物取处⽅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的药物可直接加⼊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溶解,亦可采⽤增溶、助溶或选⽤混合溶剂等⽅法使之溶解;⽆防腐能⼒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抗氧剂、⾦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溶液中时,加⼊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玻璃漏⽃、布⽒漏⽃、垂熔玻璃漏⽃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初级中药师中药药剂辅导精华)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初级中药药剂辅导精华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小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液体制剂。

常用的溶剂为水、乙醇、脂肪油等。

属于真溶液的剂型有溶液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等。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中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物理稳定性较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好。

1.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溶液剂的常用制法有溶解法和稀释法。

(1)溶解法取处方总量约2/3量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使其溶解,滤过,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搅匀即得。

对热稳定而溶解缓慢的药物,可加热促进溶解,但挥发性药物或不耐热药物则应在冷却至40℃以下时加入,以免挥发或破坏损失。

难溶性药物可使用增溶剂或助溶剂使其溶解,易氧化的药物应加适量抗氧剂。

(2)稀释法系将药物的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

2.芳香水剂与露剂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用水蒸气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水剂又称为露剂。

芳香水剂与露剂均要求澄明,具有与原有药物相同的气味,不得有异物、酸败等变质现象。

芳香水剂多用作矫昧、矫臭,有些也具有治疗作用。

芳香水剂中挥发性成分易氧化变质,且极易霉败,所以不宜大量配制或久贮。

芳香水剂与露剂的制备方法因原料不同而异,纯净的挥发油或挥发性物质,可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常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

3.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常用于及耳鼻喉科疾病。

甘油具有黏稠性,能使药物滞留患处而起延效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甘油对某些药物(如酚、硼酸等)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制成的溶液也较稳定。

甘油的引湿性较大,故应密闭保存。

第五节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第五节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② 重新分散试验: 优良的混悬剂在贮存后再经过振摇,沉 降物能很快分散。 方法:将混悬剂放在100ml量筒内,放置 沉降,然后在20r/min转速下,经过一定 时间,量筒底部的沉降物应消失。
③ 微粒大小的测定: 混悬液微粒大小,直接关系到混悬液的 稳定性,测定微粒大小及分布情况,可 粗略地预测混悬液的稳定性。 最常用的方法: 光学显微镜法,粒径范围0.2-100μm ; 库尔特计数法,测定微粒大小及分布情 况,粒径范围0.6-150μm ; 沉降法;
(二)稀释法: 将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浓贮备液作 为原料稀释成治疗浓度范围,供临床使 用的方法。
一、溶液剂:(Liqures)
(一)概念与特点: 1、概念:一般指化学药溶于溶剂中的内 服或外用均相澄明溶液。 2、特点:通常为不挥发性化学药物,其 溶剂多为水,但也有例外,如氨溶液, 乙醇溶液或油溶液。如硝酸甘油液溶液。
(二)制法: 1、化学反应法:即药物与甘油发生化学 反应而制成的甘油剂,如硼酸甘油。 2、溶解法:系药物加甘油溶解即得,如 苯酚甘油等。
四.醑剂:Spiritus
(一)概述: 醑剂一般系指挥发性有机药物的乙醇溶液,挥 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凡用以制备其胥水剂的 药物一般可制成醑剂,挥发性药物在乙醇中的 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所以醑 剂中挥发性药物的浓 度比芳香剂大得多。 醑剂含乙醇量一般为60-90%,当与水溶性制 剂混合时,常发生混浊。醑剂常发生挥发油的 氧化,酯化聚合等,故不宜长期贮存,置冷暗 处保存。
评价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主要观察其物理稳定性
①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② 重新分散试验 ③ 微粒大小的测定 ④ 絮凝度的测定
①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 定可以较两面各混悬液的稳定性,评价 助悬剂及絮凝剂 的效果。 测定方法:将一定量混悬剂置于量筒内, 摇匀,混悬剂在沉降前原始高度为HO, 静置一定时间观察沉降物高度H, 沉降容积比F=(H/HO)X100% F值在0-1之间,F愈大混悬剂就愈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1、概念:甘油剂系药物的甘油溶液,专供外 用。
2、特点: 甘油具有粘稠、防腐性、吸湿性、对皮肤、粘 膜范围有作用,能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起延长 药物局部疗效的作用,故多用于口腔粘膜等。
甘油对某些药物如碘、酚、硼酸、鞣酸等有较 好的溶解力,其药剂也较稳定。
甘油的引湿性较强,故应密闭保存。
(二)制法:
脆性凝胶:易成粉,硅胶。
3、水化膜: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亲水基,与 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可以阻止高分子之间的 相互聚集 。
4、陈化现象:高分子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 乙醇、丙酮,可因脱水而析出沉淀。高分子溶 液放置过程中也会自发凝结而沉淀。
5、絮凝现象:由于盐、Ph值、絮凝剂的影响, 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
1、化学反应法:即药物与甘油发生化学 反应而制成的甘油剂,如硼酸甘油。
2、溶解法:系药物加甘油溶解即得,如 苯酚甘油等。
四.醑剂:Spiritus
(一)概述:
醑剂一般系指挥发性有机药物的乙醇溶液,挥 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凡用以制备其胥水剂的 药物一般可制成醑剂,挥发性药物在乙醇中的 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所以醑 剂中挥发性药物的浓 度比芳香剂大得多。 醑剂含乙醇量一般为60-90%,当与水溶性制 剂混合时,常发生混浊。醑剂常发生挥发油的 氧化,酯化聚合等,故不宜长期贮存,置冷暗 处保存。
(二)制备:
1、溶解法:系将挥发性物质直接溶解于 乙醇中制得,如樟脑醑。
2、蒸馏法:系将挥发性物质溶解于乙醇 后进行蒸馏或将经过化学反应所得的挥 发性物质加以蒸馏制得。如:亚硝酸酯 醑等。
五、糖浆剂(syrups)
(一)概述: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 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 糖浆,浓度为85%(g/ml)、64.7%(g/g), 作矫味剂、助悬剂用。 (二)制备: 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
(二)制备:
溶液剂的制备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 学反应法。
1、溶解法:适用于化学性质稳定的固体 药物,一般药厂,药房都可配制。
2、稀释法:适用于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 药物的浓贮备液等。
3、化学反应法: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 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举例:复方碘溶液,本品中碘化钾为助 溶剂,
二、芳香水剂:
非均相分散体系
(微粒或液滴分散) 相分散体系
胶体溶液型 乳浊液型
混悬液型
(三)分类:
名称 含义
溶剂 溶质
溶液 剂
糖浆 剂
芳香 水剂
醑剂
甘油 剂 涂剂
化学药物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 相澄明的液体பைடு நூலகம்液
含高浓度蔗糖的药物或芳香剂 的单相水溶液剂
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 和的水溶液
挥发性有机药物的乙醇溶液
以其油为分散媒的液体药剂
第六节 胶体溶液及其制剂
一、概述: (一)胶体溶液的分类: 高分子溶液:均相,属热力学稳定性体系。 溶胶剂: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二)胶体溶液的特性: 1、胶体溶液的分散相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通
过半透膜。 2、胶粒有布朗运动,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 3、胶粒能散射光,使胶体溶液有明显的“丁 铎
(二)稀释法:
将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浓贮备液作 为原料稀释成治疗浓度范围,供临床使 用的方法。
一、溶液剂:(Liqures)
(一)概念与特点: 1、概念:一般指化学药溶于溶剂中的内 服或外用均相澄明溶液。 2、特点:通常为不挥发性化学药物,其 溶剂多为水,但也有例外,如氨溶液, 乙醇溶液或油溶液。如硝酸甘油液溶液。
(二)制备: 1、有限溶胀——制备时不应加热 2、无限溶胀——制备时要搅拌或加热
三、溶胶(疏水胶体)
1、概念:溶胶(疏水胶体):它是由多分子 聚集作为分散相的质点,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 中所组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质点大小:10-5-10-7m(1-100nm) 2、特点: ① 扩散作用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 动力稳定性高及乳光高度强。 ② 具有界面能,易聚集,析出沉淀,不能恢复 原态。
第五节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 含义、特点、种类: (一)含义:药物以1nm的分子或离子 状态,溶解在液体介质中,供内服或外 用的均相液体药剂。 (二)特点: 1、吸收速度,显效速度快。 2、均匀、澄明。 3、属动力学稳定体系。
均相分散体系
低分子(离子溶液、真溶液型)
(分子或离子分散) 高分子溶液
溶胶分散体系
(一)概念与特点:
1、概念:系为芳香挥发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 水溶液。
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液媒制成的含较多的挥发油 时称浓芳香水剂。
芳香性植物药材用水蒸汽蒸馏法制成的含芳香 性成分的澄明馏出液,在中药中常称为药露或 露剂。
(二)制法:
有三种:溶解法、稀释法、蒸馏法。
(三)举例: 薄荷油
三、甘油剂:Glycerlna
以醇其他有机溶剂溶解具有抑 制霉菌腐蚀或转化菌质的一种 液体制剂


水适 量的 醇 60+9 0%乙 醇 甘油
不挥发的 化学物
蔗糖、药 物芳香剂
芳香剂
挥发性药 物
抑菌药物
乙醇
制备方法 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及 应法 溶解法和混合法
溶解法稀释法蒸馏法
溶解法蒸馏法
溶解法
二、一般制备方法:
(一)溶解法: 1、定义:将固体药物直接溶于溶媒的方法。 2、适用:稳定的化学药物。 3、操作要求: 正确选择称量器具、器械。 三查、三对、查:标鉴、记录、称量。 配制顺序:取1/2-3/4溶媒+助溶剂+稳定剂+药 物+补溶媒----全量 过滤
(二)溶胶剂的制备:
1、分散法:
① 研磨法:即用机械粉碎的方法,适用于 脆而易碎的药物。
② 胶溶法:(解胶法)
这是利用在细小的沉淀中加入电解质,使沉淀 的粒子吸附电荷逐渐分散的方法,
如:Agcl+AgNO3-----Agcl 2、凝集法:
药物在真溶液中由于物理条件或化学反应条 件的改变而形成沉淀,尚若该条件控制适宜, 使淀液有一个适宜的过饱和浓度,恰好符合溶 胶剂的分散相要求,则可生成胶体溶液。
尔”现象。 4、胶粒带电荷。
二、高分子溶液(亲水胶体)
(一):性质
1、溶解性: 亲水基团:-OH -COOH -NH2 疏水基团:-CH3 -C6H6 在溶液中带有电荷:
在等电点时,高分子溶液的所有性质变为最小。
2、凝胶性: 温热时为粘稠性流动液体,温度降低分散介质 水被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半固体状物-凝胶 弹性凝胶:有弹性,琼脂明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