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门的启1

合集下载

三道门的启示

三道门的启示

三道门的启示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在你走过第三道门之后,我会在第三道门的那边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

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

”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

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几年之后,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

”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

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

”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

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后来,王子见到了释迦牟尼佛,他对佛陀说:“我已经经过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也看到门上写的启示了。

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改变我自己。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这个方向上看过去,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处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

于是,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王子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

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别,总是不愿意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

于是,他开始学习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往回走。

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总要强人所难,控制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寺庙焚香注意事项

寺庙焚香注意事项

寺庙焚香注意事项
1、进门礼数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

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2、进门时,男客先迈左脚,女客先迈右脚,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同时进庙内殿宇时应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

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门槛之上。


登临第1和第6个台阶的行礼意味着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顺的含义。

3、烧香拜佛礼佛前,先要净手。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

4、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先烧香再叩头。

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

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
就常说香火旺盛嘛。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5、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

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

【六种解法】【三扇门问题】羊、车【概率】【决胜21点】

【六种解法】【三扇门问题】羊、车【概率】【决胜21点】

看了电影《决胜21点》的一个场景:参加一个游戏,有三扇门。

一门后有一辆车,另两门后有羊,主持人让你随意挑。

当你选择了一扇门后,主持人随后打开了一扇门后有羊的门。

此时问你是否换到剩下的一扇门?是否换?为什么?概率多少?那个主人公的选择是换到第二扇门。

似乎是应该换选择。

但是很蹊跷。

看了很多帖子。

总结了一下。

注:原问题的描述确实有一些含混不清的成分,如果加上下述条件可以使这个答案更准确:1、参赛者在三扇门中挑选一扇。

他并不知道内里有甚么。

2、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有什么。

3、主持人必须开启剩下的其中一扇门,并且必须提供换门的机会。

4、主持人永远都会挑一扇有羊的门。

5、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羊的门,主持人必须挑另一扇有羊的门。

6、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车的门,主持人随机在另外两扇门中挑一扇有羊的门。

7、参赛者会被问是否保持他的原来选择,还是转而选择剩下的那一道门。

这样,问题的答案是:可以。

当参赛者转向另一扇门而不是继续维持原先的选择时,赢得汽车的机会将会加倍。

因为: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全部都有相等的可能性(1/3)参赛者挑一号羊,主持人挑二号羊。

转换将赢得车。

参赛者挑二号羊,主持人挑一号羊。

转换将赢得车。

参赛者挑汽车,主持人挑两头山羊的任何一头。

转换将失败。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概率论和人的直觉不太符合的例子,这告诉我们在做基于量化的判断的时候,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而不要凭主观来决定。

否则,想当然的结果往往会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把我们引入歧途。

如片中的老师所说:在校园里骑车可比骑头羊要酷多了。

问题是你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详细解答:注:以下分两种条件情况讨论:1、主持人知道汽车在哪扇门后边,他是故意打开羊的门给你看,也就是说不管玩多少次这个节目,每次他都是打开有羊的门。

2、主持人也不知道门汽车在哪扇门后边,他是随便打开了一扇门,结果后边恰好是羊。

(这时才是1/2的概率)方法零:凭感觉想1、假设选中的是A门,主持人打开的是C门,剩下是B门。

有趣的数学---三门问题

有趣的数学---三门问题

有趣的数学---三门问题三门问题是一个源自博弈论的数学游戏问题,因为它的结论与人们的直觉相去甚远而使得这个问题自提出之后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同时也使得该问题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概率学家和数学爱好者的注意力.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参赛者会看见三扇关闭了的门,其中一扇的后面有一辆汽车,选中后面有车的那扇门就可以赢得该汽车,而另外两扇门后面则各藏有一只山羊.当参赛者选定了一扇门,但未去开启它的时候,节目主持人会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露出其中一只山羊.主持人其后会问参赛者要不要换另一扇仍然关上的门.问题是:换另一扇门会否增加参赛者赢得汽车的机率?为了更好地研究三门问题,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游戏规则中的几个要点:①参赛者在三扇门中挑选一扇,他并不知道门后有什么.②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有什么.③主持人永远都会挑选并打开一扇里面有山羊的门——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山羊的门,主持人必须打开另一扇有山羊的门;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汽车的门,主持人随机在另外两扇门中打开一扇有山羊的门.④参赛者会被问是保持他的原来选择,还是转而选择剩下的那一道门.转换选择可以增加参赛者选中汽车的机率吗?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当参赛者转向另一扇门而不是继续维持原先的选择时,赢得汽车的机会将会加倍.该问题的答案十分违反直觉.下面笔者拟从“古典概率”的角度分析解答这个问题.根据古典概率的定义,如果一个试验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称之为古典试验:(1)试验只有有限个基本结果;(2)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对于古典试验中的事件A,它的概率定义为:,其中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三门问题符合古典概率的定义,它只有三个基本结果,每个基本结果出现具有相等的可能性,不妨分析如下:①参赛者挑中山羊一号,主持人开出山羊二号.转换将赢得汽车.②参赛者挑中山羊二号,主持人开出山羊一号.转换将赢得汽车.③参赛者挑中汽车,主持人开出两只山羊的任何一只.转换将失去汽车.在前两种情况,参赛者可以通过转换选择而赢得汽车.第三种情况是唯一一种参赛者保持原来选择而赢的情况.因为三种情况中有两种是通过转换选择而赢的,所以如果严格按照上述的条件的话,通过转换选择而赢得汽车的概率是,而保持原来选择而赢得汽车的概率是.因此当参赛者转向另一扇门而不是继续维持原先的选择时,赢得汽车的机会将会加倍.我们还可以这样解答:在决定是否转换选择之前参赛者选中山羊的可能性是,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其后必定会开启另外一扇有山羊的门,消除了转换选择后选到另外一只山羊的可能性,留下的尚未开启的门后必然是一辆汽车.所以转换选择而赢得汽车的概率是.为了说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先研究下面这两个例子:例1:设甲、乙、丙三人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将获得唯一的一张电影票.将两个黑球和一个红球放入袋中,甲、乙、丙依次摸球,摸到红球获得电影票.1.如果让甲先摸,结果甲摸到红球,试问乙和丙是否吃亏?2.甲摸到红球的概率是,而已知甲摸到黑球时,乙摸到红球的概率是,甲是否吃亏?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甲、乙、丙三人无论谁先摸,无论谁先摸到红球或黑球,摸到红球的概率都是,没有谁吃亏的问题.这个例子说明了在主持人亮出一扇有山羊的门后,若不改变选择,则抽中汽车的可能性还是.同时也说明在参赛者选择一扇门后,另外两扇门里有车的概率和为,在主持人亮出一扇有山羊的门后最后那扇未开启的门后有车的概率为.例2:假设有十万扇门分别编号1-100000,其中只有一扇门后有车,并且主持人知道车在哪扇门的后面.在你选中一扇门后,主持人逐渐打开剩下的99999扇门中的99998扇门,均是空的.主持人问你是否换最后一扇尚未开启的门.问更换选择能否增加你赢得汽车的机率?解: 因为选中1号门、 2号门、3号门…………100000号门是等可能性事件,所以你猜中汽车可能性是.车在其余门内的可能性是.主持人打开剩下的99999扇门中的99998扇空门,所以车在最后那扇门内的可能性就是.此时更换选择赢得汽车的可能性是99.999%.三门问题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是什么。

数学文化之旅------三门问题

数学文化之旅------三门问题

三门问题趣谈石家庄二中南校区数学教研室梁平“三门问题”亦称为蒙提霍尔问题(Monty Hall problem),出自美国的电视游戏节目Let's Make a Deal。

问题名字来自该节目的主持人蒙霍尔(Monty Hall)。

三门问题的前提假设是:(1)现在有三扇门,只有一扇门后面有汽车,其余两扇门后面都是山羊。

(2)汽车事前是随机地被放置于三扇门的其中一扇后面。

回答问题的游戏规则是:(1)参赛者在三扇门中挑选一扇,但不打开门;(2)参赛者在挑选前并不知道此扇门后面是什么。

(3)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是什么。

(4)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山羊的门,主持人必须打开另一扇有山羊的门。

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汽车的门,主持人在另外两扇有山羊的门中打开一扇门。

问题:转换选择可以增加参赛者拿到汽车的机会吗?1990 年,《展示杂志》(Parade Magazine)的专栏作家莎凡特(Marilyn vos Savant)曾撰文叙述了三门问题: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节目,你被要求在三扇门中选择一扇:其中一扇后面有一辆车,其余两扇后面则是山羊。

你最初选择了一道门,假设是一号门,然后知道所有门后面有什么的主持人,开启了另一扇后面有山羊的门,假设是三号门。

他然后问你:“你想选择二号门吗?”你想想:转换你之前的选择对你得到车有帮助吗?并给出了她的答案:改变初选会更有好处。

没想到这在美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人们寄来了数千封抱怨信,很多寄信人是老师或学者: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博士写道:“建议以后您专栏里再要回答此类问题时,请先看看标准的概率书吧。

”一位来自乔治城大学的读者来信:“您的回答大错特错;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唤醒大众对美国数学教育严重危机的重视度。

”另一位大学老师来信:“至少三位数学研究人员告诉你犯错了,你还是看不见自己的错误。

我很震惊!”可是,莎凡特并没有错!随后她用整整4 个专栏,数百个新闻故事及在小学生课堂模拟的测验来说服她的读者自己是正的。

【六种解法】【三扇门问题】羊、车【概率】【决胜21点】

【六种解法】【三扇门问题】羊、车【概率】【决胜21点】

看了电影《决胜21点》的一个场景:参加一个游戏,有三扇门。

一门后有一辆车,另两门后有羊,主持人让你随意挑。

当你选择了一扇门后,主持人随后打开了一扇门后有羊的门。

此时问你是否换到剩下的一扇门?是否换?为什么?概率多少?那个主人公的选择是换到第二扇门。

似乎是应该换选择。

但是很蹊跷。

看了很多帖子。

总结了一下。

注:原问题的描述确实有一些含混不清的成分,如果加上下述条件可以使这个答案更准确:1、参赛者在三扇门中挑选一扇。

他并不知道内里有甚么。

2、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有什么。

3、主持人必须开启剩下的其中一扇门,并且必须提供换门的机会。

4、主持人永远都会挑一扇有羊的门。

5、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羊的门,主持人必须挑另一扇有羊的门。

6、如果参赛者挑了一扇有车的门,主持人随机在另外两扇门中挑一扇有羊的门。

7、参赛者会被问是否保持他的原来选择,还是转而选择剩下的那一道门。

这样,问题的答案是:可以。

当参赛者转向另一扇门而不是继续维持原先的选择时,赢得汽车的机会将会加倍。

因为: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全部都有相等的可能性(1/3)参赛者挑一号羊,主持人挑二号羊。

转换将赢得车。

参赛者挑二号羊,主持人挑一号羊。

转换将赢得车。

参赛者挑汽车,主持人挑两头山羊的任何一头。

转换将失败。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概率论和人的直觉不太符合的例子,这告诉我们在做基于量化的判断的时候,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而不要凭主观来决定。

否则,想当然的结果往往会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把我们引入歧途。

如片中的老师所说:在校园里骑车可比骑头羊要酷多了。

问题是你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详细解答:注:以下分两种条件情况讨论:1、主持人知道汽车在哪扇门后边,他是故意打开羊的门给你看,也就是说不管玩多少次这个节目,每次他都是打开有羊的门。

2、主持人也不知道门汽车在哪扇门后边,他是随便打开了一扇门,结果后边恰好是羊。

(这时才是1/2的概率)方法零:凭感觉想1、假设选中的是A门,主持人打开的是C门,剩下是B门。

三门定律公式

三门定律公式(原创实用版)目录1.三门定律公式的概述2.三门定律公式的计算方法3.三门定律公式的应用实例4.三门定律公式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正文一、三门定律公式的概述三门定律公式,又称作三门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概率问题。

它描述的是在一个有三道门的游戏中,参赛者需在三道门中选择一扇门,其中一扇门后有一辆汽车,另外两扇门后是山羊。

参赛者可以在不知道门后是什么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也可以在主持人打开其中一扇门后,在剩下的两扇门中进行选择。

问题在于,参赛者应该如何选择,才能最大化自己赢得汽车的概率。

二、三门定律公式的计算方法1.初始选择:参赛者随机选择一扇门,赢得汽车的概率为 1/3。

2.主持人打开一扇错误的门:此时,参赛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换门,一种是保持原选择。

如果参赛者选择换门,那么他赢得汽车的概率将变为2/3;如果参赛者选择保持原选择,那么他赢得汽车的概率仍然是 1/3。

3.主持人打开一扇正确的门:此时,参赛者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换门,一种是保持原选择。

如果参赛者选择换门,那么他赢得汽车的概率将变为1/2;如果参赛者选择保持原选择,那么他赢得汽车的概率仍然是 1/3。

三、三门定律公式的应用实例三门定律公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投资领域、人才招聘、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三门定律公式的影子。

通过运用三门定律公式,可以让决策者更好地做出决策,提高成功的概率。

四、三门定律公式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虽然三门定律公式在很多情况下都非常有效,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三门定律公式假设所有的门都是等价的,即门后的汽车和山羊是没有区别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因此三门定律公式可能需要进行修正。

其次,三门定律公式没有考虑到参赛者的心理因素,例如恐惧、贪婪、犹豫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参赛者的决策。

三门定律解析

三门定律解析摘要:1.三门定律的概述2.三门定律的解析方法3.三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总结正文:一、三门定律的概述三门定律,又称作三门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概率问题。

它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有三道门,其中一道门后有一辆车,另外两道门后是山羊。

参赛者先挑选一扇门,然后主持人会打开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并且必定有一扇门后是山羊。

此时,参赛者可以选择是否更换自己挑选的门。

问题在于,参赛者更换门后,获得汽车的概率是否比不更换更高?二、三门定律的解析方法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使用概率论的知识。

首先,我们假设参赛者一开始挑选的门后是汽车的概率为P(A),门后是山羊的概率为P(B)。

根据题意,我们知道P(A) = 1/3,P(B) = 2/3。

当主持人打开另外一扇门后,参赛者面临的选择有两个:保持原选择或者更换门。

我们分别计算这两种选择下获得汽车的概率。

1.保持原选择:参赛者一开始挑选的门就是汽车,所以获得汽车的概率是P(A|保持原选择) = P(A) = 1/3。

2.更换门:参赛者一开始挑选的门是山羊,主持人打开的门也是山羊,所以只剩下剩下的那扇门是汽车。

此时,获得汽车的概率是P(A|更换门) = P(B) * P(A|更换门,B) = 2/3 * 1/2 = 1/3。

由此可见,无论是保持原选择还是更换门,获得汽车的概率都是1/3。

所以,更换门并不会提高获得汽车的概率。

三、三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虽然三门定律看似简单,但它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检测中,通过三门定律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假设有一种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是1/3。

我们设计了一种检测方法,它的准确率是100%,即如果一个人有病,检测结果一定是阳性;如果一个人没有病,检测结果一定是阴性。

然而,这种方法的误报率是2/3,即如果一个人没有病,检测结果可能是阳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三门定律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做法是,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再进行一次检测。

三门问题全概率公式

三门问题全概率公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三门问题概述
2.三门问题的概率公式
3.应用举例
正文
【三门问题概述】
三门问题,又称蒙提霍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概率问题。

假设有三道门,其中一道门后面有一辆车,另外两道门后面是山羊。

参赛者先挑选一扇门,然后主持人会打开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并且必定是一扇有山羊的门,然后问参赛者是否要更换选择。

问题是:参赛者更换选择后,获得汽车的概率是否比不更换选择获得的概率更高?
【三门问题的概率公式】
我们可以通过概率计算,来解答这个问题。

假设参赛者一开始选择的是 A 门,B 门和 C 门分别代表另外两扇门。

- 如果参赛者一开始选择的是 A 门,且主持人打开的是 B 门,那么参赛者更换选择到 C 门的概率获得汽车是 2/3;
- 如果参赛者一开始选择的是 A 门,且主持人打开的是 C 门,那么参赛者更换选择到 B 门的概率获得汽车是 1/3;
- 如果参赛者一开始选择的是 B 门或 C 门,那么无论主持人打开的是哪扇门,参赛者更换选择都无法提高获得汽车的概率。

【应用举例】
假设参赛者小明一开始选择的是 A 门,主持人打开的是 B 门,那么
小明更换选择到 C 门的概率获得汽车是 2/3,比不更换选择的 1/3 概率要高。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小明更换选择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小明一开始选择的是 B 门或 C 门,那么无论主持人打开的是哪扇门,小明更换选择都无法提高获得汽车的概率。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明不应该更换选择。

三门问题

三门问题三门问题——亦称为蒙提霍尔问题、蒙特霍问题或蒙提霍尔悖论(Monty Hall problem)什么是三门问题三门问题(Monty Hall problem),是一个源自博弈论的数学游戏问题,大致出自美国的电视游戏节目Let's Make a Deal。

问题的名字来自该节目的主持人蒙提·霍尔(Monty Hall)。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参赛者会看见三扇关闭了的门,其中一扇的后面有一辆汽车,选中后面有车的那扇门就可以赢得该汽车,而另外两扇门后面则各藏有一只山羊。

当参赛者选定了一扇门,但未去开启它的时候,节目主持人会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露出其中一只山羊。

主持人其后会问参赛者要不要换另一扇仍然关上的门。

问题是:换另一扇门会否增加参赛者赢得汽车的机会率?如果严格按照上述的条件的话,答案是会—换门的话,赢得汽车的机会率是2/3。

这条问题亦被叫做蒙提霍尔悖论:虽然该问题的答案在逻辑上并不自相矛盾,但十分违反直觉。

这问题曾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

问题与解答问题以下是蒙提霍尔问题的一个著名的叙述,来自Craig F. Whitaker 于1990年寄给《展示杂志》(Parade Magazine)玛丽莲·沃斯·莎凡特(Marilyn vos Savant)专栏的信件: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节目,你被要求在三扇门中选择一扇:其中一扇后面有一辆车;其余两扇后面则是山羊。

你选择了一道门,假设是一号门,然后知道门后面有什么的主持人,开启了另一扇后面有山羊的门,假设是三号门。

他然后问你:“你想选择二号门吗?”转换你的选择对你来说是一种优势吗?以上叙述是对Steve Selvin 于1975年2月寄给American Statistician 杂志的叙述的改编版本。

如上文所述,蒙提霍尔问题是游戏节目环节的一个引申;蒙提·霍尔在节目中的确会开启一扇错误的门,以增加刺激感,但不会容许玩者更改他们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道门的启示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在你走过第三道门之后,我会在第三道门的那边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

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

”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

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几年之后,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

”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

”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

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后来,王子见到了释迦牟尼佛,他对佛陀说:“我已经经过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也看到门上写的启示了。

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改变我自己。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不过,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这个方向上看过去,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处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

于是,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王子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

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有的差别,总是不愿意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

于是,他开始学习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往回走。

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

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总要强人所难,控制别人,而忽略了自己能够做得更好的事情。

于是,他开始学习以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世界。

这时,释迦牟尼佛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


三道门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学会在生活中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持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还要胸怀坦荡地对待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处处与人结缘而不是结怨。

这样我们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