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秦汉艺术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 目录增订本编写说明修订说明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二编:秦汉美术第三编:魏晋地南北朝隋唐美术第四编:五代宁元美术第五编:明清美术第六编:近现代美术《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第一节原始美术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第二节拜占庭美术第三节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第四节罗马式美术第五节哥特式美术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四章 17、18世纪欧洲美术第一节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美术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第三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第四节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第五节 19世纪德国美术第六节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第七节 18、19世纪英国美术第八节 19世纪美国美术第九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第十节 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第六章 20世纪美术第一节西方现代美术第二节苏联美术第七章亚洲美术第一节波斯美术第二节印度美术第三节东南亚美术第四节日本美术第五节古代朝鲜美术第八章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第一节非洲黑人美术第二节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各章节插图目录。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版) 考研核心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笔记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史前美术第一节旧石器的造型和发展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
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 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彩绘是制陶工艺种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呸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橙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统称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一、散文。
1. 政论散文。
2. 史传散文。
二、赋。
1. 汉大赋。
2. 抒情小赋。
三、诗歌。
1. 汉代乐府诗。
2. 文人五言诗。
四、绘画与雕塑艺术。
1. 绘画。
-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宫殿、墓室等地方都有绘画作品。
秦代的绘画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了解较少,但从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水平,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汉代绘画艺术更加繁荣。
汉代墓室壁画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例如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绘有伏羲、女娲、日、月等神话形象,色彩绚丽,画面富有动感。
汉代帛画也很有特色,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构图复杂,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和宗教信仰。
2. 雕塑。
- 秦汉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
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
它们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等都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写实雕塑技巧。
兵马俑的造型庄重、严谨,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严的统治。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是其典型代表。
这些石雕采用“因势象形”的创作方法,如“马踏匈奴”石雕,利用天然石块的形状,略加雕琢,就塑造出一匹矫健的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的形象,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汉代陶俑也很有特色,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展现了汉代民间艺人的形象,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倾向。
论秦汉雕塑的艺术特色

色, 以数 量 和 体 积 在 中 国雕 塑 史 上 独 树 一 帜 。
题材 中包括 了舞蹈 、 诗歌等现实生活 。中国传 统美学 中蕴含着艺术是情感 的一种显现 , 是在 社会实践 中人的创造发展的体现 , 随着生活的 提高 , 对 自然认 识 的提高 , 汉代雕 塑与夏商 周 时期和秦代迥然不 同, 它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则是富 有激 情 、 轻 松洒 脱 , 传 神 写 意 的 艺 术
一
6 0—
到了民族 的 自豪感。人类在漫长 的岁月 中, 通 过智慧 、 能力 的不断积累创造出的兵马俑 , 是一 个很复杂 的工作 , 需要经过很多程序 , 捣泥 、 合
模、 刻画、 冶烧 、 上 彩 。充 分 表 现 了封 建 社 会 的 分 工合作 的思想 , 塑造 出的作 品 场面宏 大 , 威 风
第1 4 期 年第 月 201 4 1
T E C J O URN AL OF HU NAN MAS S MEDI A VO C AT I ONA L
湖 南 大 众 传媒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V o 1 J . 1 4 N o . 1 a n .2 0 1 4
( 一) 秦 始 皇 陵 兵 马 俑 气 势 磅 礴 。被 称 为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 1 9 7 4 年陕西临潼县 由一村 民发现的 , 它位于秦始皇 陵东侧 1 . 5千米处 , 总面积达 2 2 7 8 0 平方米 , 分
《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考研必备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按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1>.半坡类型的彩陶: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
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雨、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点、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1>.石岭下类型的彩陶: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窝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至特色。
<2>.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四章 秦汉

麻、葛、棉 通常不施装饰
毛 西北地区见异域刻毛
二、著名丝绸产地
都城:咸阳、长安、洛阳东织、西织、织室 东汉:大司农属下,平准令掌管织物染色
临淄:汉设齐三服官,为皇家织造,西汉中期,最盛 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襄邑(今豫东睢县):设服官,产锦绣。 “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
西汉早期面貌常近秦 秦
西汉早期
云气纹彩绘漆案及所托杯盘(西 汉前期,案长60.2、宽40厘米) 案上有5盘、2卮、1耳杯、竹箸1 双。案上的器物都是入葬时摆放 的,因此,当年贵族宴饮时的情 景隐约可以想象。
云气纹彩绘漆鼎(西 汉前期,高28厘米) 云气纹以红色和灰绿 色绘成,足部的兽面 纹似乎提示着与青铜 器的关系。这样的漆 鼎在马王堆出土不少。
印花敷彩纱局部(西汉前期,长62-63、宽48厘米) 专家指出,花纹由枝蔓、蓓 蕾、花穗和叶组成,枝蔓当是以凸版印制的,其他则因有笔触特征,故应是绘出的。
东汉卷云纹印花绢,甘肃武威磨咀子出土
五、刺绣
制作靡费,地位重要 邓皇后时“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縠”等“皆绝不 作” 刘邦令商贾“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 尊崇逾锦,“匈奴之来者,家长以上固必衣绣,少者必衣锦”
彩绘朱雀纹漆盒(西 汉中期,高22厘米) 具杯盒内通常仅立置 数只耳杯,此盒内的 耳杯平置,数量多了 几倍,且有盘。所饰 朱雀纹也极优美潇洒。
三、技法与装饰
技法—— 素髹:黑髹、朱髹 彩绘:颜色数十种,黑、
红居多 手法:绘花形象自由 印花匀整规矩
锥画:
做法:
于未干透漆膜上针刻图案
造型——
种类: 饮食器为主,又有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家具及车
中外美术史(秦汉)ppt课件

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情不
自禁手舞足蹈。作者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
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而且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
的精彩场面。
21
22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秦始皇刚即位不久的时候,他便发动天下的刑
徒,修造自己的陵墓。秦代艺术追求奢大华美、规模 宏伟,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制作,正是这一风格的反映。 目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 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第三章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三章 秦汉美术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灭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文 字、货币、度量衡等,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马踏飞燕: 马是汉唐艺术里热衷表现的题材。 马头扬起,略向左偏,尾部飘起,三足腾空,一足踏 在飞鸟(实为和鹰类似的燕隼)的背部。 这是汉代艺术家采用夸张的手法,示意马的奔跑速度 超越了迅捷的鹰隼。马的全身重量以鸟为支撑,让人 感到轻盈凌空,增加了它飞驰的气象。(图)
23
24
秦汉美术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国艺术设计史(2秦汉—随唐 )

第五节 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
漆器业的兴盛 漆艺设计的丰富样式
秦汉时期的漆器手工艺,是在 战国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和发展。 由于漆器轻便耐用,精致艳丽,深 受人们的喜爱,以致王侯贵族不惜 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来制作,所以 当时的漆器生产规模庞大,工艺水 平也达到新的高峰。
汉代耳杯
第六节 车船设计水平的提高
铜灯
铜灯始于战国,到汉 代达到鼎盛。铜灯不仅展 示了青铜工艺技术和当时 科学成就的诸多内容,而 且也展示了青铜器艺术设 计的风貌。汉代的铜灯形 制各异并又各具特色,形 成中国灯具史上特有的阶 段,为其后各朝代灯具的 演变奠定了基础。比如, 虹管灯,又称灯,灯体有 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 用虹吸原理,可将灯烟送 入灯座,溶于水中,防止 烟尘污染空气。如长沙出 土的铜牛灯,灯体为牛形 ,以两角顺背向上作成虹 吸管,有一向下的碗状灯 罩以吸收灯烟。
练习思考题
1、秦汉时期官手工业制度与私营手工业的形成,对艺术 设计有何影响作用? 2、简要论述秦汉时期铁器和铜器设计的差异,并举例分 析说明。 3、秦汉时期的纺织、印染、服饰的设计特色有哪些? 4、举例说明秦汉时期陶瓷设计的艺术特色。 5、秦汉时期漆艺设计的风格与特色是什么? 6、举例说明秦汉时期车船设计的技术水平。 7、举例说明秦汉时期的建筑设计与木作业的密切关系。 8、简述秦汉时期设计理论的要点。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
印染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印染业随着纺织业的兴旺而发达,官府设有专管练染的机构,据 班捷妤《捣练赋》所述,汉代丝的精练已能利用砧杵(chǔ)的机械作用和草木 灰的化学作用相结合的捣练法,提高了生丝的脱胶效率,缩短工艺时间。从 出土的纺织物看,已有朱红、深红、大红、紫、绛紫、茄紫、宝蓝、淡蓝、 湖蓝、翠蓝、蓝、蓝黑、黑、藏青、藕荷、绿、油绿、叶绿、褐、浅驼、浅 橙、黄、古铜、杏色、纯白等30余种颜色,说明当时的配色和漂染、套染、 媒染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沉雄宏丽的秦汉艺术风格
❖ 秦皇汉武,泱泱大国,造就了秦汉艺术沉雄宏丽的 气质。
❖ 两汉朝野,尚歌舞宴乐。鸿门宴上项庄的一曲剑舞, 英姿勃勃,寓意深长。宫廷与豪宅,多流行巾舞。 民间则好盘鼓舞和长袖舞。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巩固 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他推行郡县 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下令修筑驿道。秦帝国终于成为 屹立于东方的大国。
汉承秦制,拓展和巩固了西 北、西南的疆土,确立了以汉族 为主的多名族统一的国家局面。
❖ 书同文 ❖ 郡县制 ❖ 举贤良: ❖ 造纸术
❖ 为了巩固统一的伟业,显示王权的威严和强大,满足骄奢淫逸 的享受,秦始皇及其子秦二世不惜动用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力 修筑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墓,因而秦代在建筑、雕塑、绘 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巨大规模和 极高的艺术成就举世罕见。
❖ 这是一种胸怀之大、力量之大、气魄之大,趣味之大。
❖ 大一统的帝国 ——新统一的现实力量
❖ 容纳万有的想象心灵: ——海市蜃楼的齐文化; ——浪漫惊艳的楚文化
❖ 秦俑汉雕——虚实之韵 ❖ 秦汉建筑——法天象地 ❖ 儒家伦理、神仙方术思想、阴阳五行 ❖ 汉画像——一体古今 ❖ 汉赋——总括宇宙
与前所未有的巨大现实力量共生的是一种容纳 万有的想象心灵
齐文化
齐文化存在的时间,应主要 定格在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 建国至公元前221年田齐为秦所 灭这个时间段内。当然,从文化 的渊源角度,齐文化的存在时间 可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从文化 的影响角度,可下延至西汉武帝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时止。
❖ 齐文化的奠基者是姜太公
❖ 齐文化存在的空间,主要以春秋后期时的齐国疆域为主要范围, 包括今天的鲁北、鲁中及山东半岛地区(也就是“海岱之间” 的山东地区)。
❖ 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下诏,命朝廷大臣推举贤能、正 直、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士。
二、社会繁荣与工艺进步
❖ 秦汉王朝的建立,开辟了新的历史,产生了一批拥有土地和 产业的新富豪。他们少受雅乐的约束,喜欢在宴饮酒酣之后 作乐起舞,娱乐消遣,丰富了音乐、歌舞的艺术词汇。这些 情形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汉墓壁画中,多有表现。
三、儒家伦理与神仙方术思想的广泛影响
❖ 汉代“独尊儒术”, 儒家的纲常伦理思 想深入到社会各个 阶层。在这种社会 思潮的主导下,汉 代艺术感染了很浓 重的教化色彩。通 过描述传说和历史 故事,宣扬礼教, 崇尚三纲五常。忠 烈仁义,孝悌廉耻, 成为汉代艺术中多 予表现的主题。
上图: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下图:子贡画像石 图示画像石藏自山东省博物馆
图示画像砖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 两汉期间,工商业有长足进步。手工业技术得到提 高,规模扩大,冶铁、纺织、制盐、建筑、舟车制 造、酿酒、制陶、制漆等行业,发展较快。
❖ 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发展的高度看,秦汉有两件大 事,一是“书同文”,一是造纸。纸的发明和应用, 体现了手工业技术创造性的进步,但它不仅仅是一 个技术问题,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辐射面,反映 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文化传播迅速发展的需要。
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秦汉艺术气魄:
❖ (一) 秦代艺术的特点是规模巨大、摹仿精细。以秦始皇陵兵马俑 和铜车马为代表。
❖ (二)汉代以大型纪念性雕塑、宫殿壁画和大型宫廷乐舞为特征。 这些艺术作品气势磅礴,深沉博大。汉代陶俑和青铜马生动活泼, 夸张传神。陵墓石雕雄伟壮观。壁画、帛画、画像石和画像砖既 表现神仙世界,又刻画现实世界,内容非常丰富。
❖ 汉儒讲论经学,以微言大义为宗,同时,也好谈阴 阳五行之变,谶纬符命之学。
❖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吸取《周易》的思想, 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作为理论框架, 为忠孝纲常寻找依据。这个框架与庄子、屈原为代 表的瑰玮诡谲的楚国学术思想,相当兼容。这也是 汉代南北方学术思想融会贯通的进程,被称为“援 道入儒”。
❖ 舜帝、太昊(伏羲)、董永、王羲之、诸葛亮、辛弃疾、李清 照、戚继光、蒲松龄。
楚文化
楚文化,为东周时期至秦朝末年中国南 方的一支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诸侯国楚国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的总称,楚国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 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 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 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 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楚国 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是在当时特 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与
❖ (三)汉代乐舞的成就集中于乐府和百戏。 ❖ (四)秦汉墓室壁画、墓葬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石雕得到长足
的发展。宫廷建筑、宫殿宗庙壁会文化背景
一、中央集权的国家建立 与文化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蠃政统一 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 这个时代创造一套表现动势的造型艺术语汇,矫捷 流走,回转独特。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古风)李白
概况
❖ 秦、西汉、东汉三个朝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 时期,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 在中国艺术史上,秦汉艺术显示出伟大的气魄,从秦兵马俑到万里长城, 从宫殿园苑到汉赋、汉画像无一不显示出 “大”的特征
❖ 齐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之一,别具一格,特点明显。 从文化模式的角度观照,在地理环境上,齐文化是半岛濒海型 文化(非完全海洋文化);在经济结构上,齐文化是农工商一 体化的复合式经济文化(非完全的工商经济文化);在政治思 想领域内,齐文化是以忠君爱民相统一、礼法结合、义利并重 为特色的兼容式政治文化(非纯爱民、法制文化);从文化发 展的角度审视,齐文化又显现出与其他先秦地域文化迥乎不同 的变革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智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