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外渗的处理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药液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液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液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液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二)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

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2.钙剂: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 局部封闭。

3.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三)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50%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四)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五)报告医师、护士长,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同会诊处理。

(六)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七)填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
1.应急程序
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报告医师、护士长,必要时相关科室协同会诊处理→填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液体外渗护理措施
- 小范围外渗:
-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 大范围外渗:
-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果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对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地塞米松等。

-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 局部小水泡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涂抹;水泡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泡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

此外,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输液外渗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局部封闭处理,在发现渗液之后,建议进行如下处理: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面清洗,并使用优格泡沫完成外敷,相隔1d更换皮肤情况,考虑到渗液,伤口以及坏死物质,应继续使用藻酸盐敷料完成填塞。

外层敷料使用无边泡沫吸收渗液,泡沫敷料周围继续使用加宽胶布完成固定。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PPT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PPT
介绍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向患者介绍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包括抬高肢体、局部冷敷、外敷药物等,并告知患者如 何正确使用这些方法。
提醒患者注意观察
告知患者要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情况,如发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提供心理安慰和鼓励支持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01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立监督机制
包括输液前准备、穿刺技巧、固定方 法、巡视观察等步骤,确保操作规范 、安全。
设立专门监督小组或指定专人负责监 督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 题并予以纠正。
加强人员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 液体外渗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患 者安全。
03
急性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液并拔除针头
组织修复术
在慢性液体外渗导致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可 能需要进行组织修复术,如植皮、缝合等,以恢 复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淋巴管重建术
对于因淋巴管阻塞导致的慢性液体外渗,可以考 虑进行淋巴管重建术,以恢复淋巴循环的正常通 路。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风险防控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液体外渗处理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液体外渗概述 • 预防策略与措施 • 急性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 慢性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液体外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液体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 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外的周围组 织中,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 等症状的一种输液并发症。

液体外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液体外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液体外渗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液体外渗是指液体从容器中溢出、泄漏或渗透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隐患的情况。

为了应对液体外渗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最小化环境影响,企业应制定液体外渗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一、液体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1.明确责任:确定液体外渗应急管理负责人和应急小组成员,并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

2.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有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包括应急专业人员和普通员工,并进行培训。

3.识别液体外渗风险:对企业中存在的液体外渗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并编制应急响应方案。

5.准备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包括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和应急通讯设备等。

6.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液体外渗应急预案,包括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事故调查和事故后续处理等内容。

7.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液体外渗应急演练,评估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二、液体外渗应急处理流程1.事故现场处置(1)确保人员安全:首先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必要时进行疏散。

戴好防护用具,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事故现场的液体。

(2)切断源头:如果能够安全地切断液体外渗的源头,尽量快速采取措施切断液体外渗的流动,防止继续污染。

(3)限制扩散:采取措施限制液体外渗的扩散范围,例如设置隔离带、建立阻止流动的屏障等。

2.环境污染控制(1)应急物资储备:根据应急预案,使用应急物资对液体外渗进行控制,如围堵、吸附、浮油除污、稀释等。

(2)污染液体的收集和处理:将污染液体收集起来,装入合适的容器,进行临时储存,待进一步处理。

(3)现场污染控制:对受污染的地面、水体和空气等环境进行处理,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物。

3.事故调查与应急处置(1)事故调查: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紧急处理:对事故造成的影响进行紧急处理,如清理现场、修复设施等,保障生产恢复和环境恢复。

(3)事故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报告液体外渗事故,并提供相应的事故情况报告。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液体外渗的处理方法
液体外渗是指液体从容器或管道中不受控制地流出或渗漏的现象,这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设备损坏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液体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
的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首先,对于液体外渗的紧急处理,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将液
体停止外渗,可以使用吸收物或堵塞物来阻止液体的继续流出,以
减少污染和危险的扩散。

同时,应该尽快将外渗的液体清理干净,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针对液体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外渗的源头并及时
修复。

可能的原因包括管道破损、阀门失灵、设备故障等,必须对
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以防止液体外渗再次发生。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液体外渗,比如化学品外渗,我
们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理措施。

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使用防护
装备进行处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然后,根据液体的性质选择合
适的吸收剂或中和剂进行处理,以防止液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此外,预防液体外渗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管道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液体外渗的发生。

此外,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液体外渗危害的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液体外渗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外渗事件,并且加强预防工作,以减少液体外渗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液体外渗问题,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指引

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指引

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指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一、应急预案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换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甘露醇、50%葡萄糖)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静脉输液。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臂围。

9、安慰病人,做好心理疏导。

二、处理指引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加强心理疏导。

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液体外渗处理方法
液体外渗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隔离和控制:首先应确保液体外渗的区域得到隔离和控制,以防止进一步的扩散和污染扩大。

可以使用围堰、防渗屏障、沉积砂袋等方法来隔离液体外渗的区域。

2. 收集和储存:将液体外渗进行收集和储存,以便后续处理。

可以使用吸油棉、吸油剂、吸附剂等来吸收液体外渗,并将其储存在合适的容器中。

3. 处理和处理:处理液体外渗的方法取决于液体的性质和污染的程度。

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来处理液体外渗。

物理方法包括蒸发、沉淀、过滤等;化学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等;生物方法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等。

4. 处置:根据液体外渗的性质和处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安全地废弃或回收利用。

安全废弃可以选择将液体外渗交由专业的废弃处理公司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将液体外渗中有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液体外渗时应遵循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措施,并确保安全操作,以防止二次污染和伤害。

同时,应根据液体的性质和外渗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
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液体外渗处理应急预案

液体外渗处理应急预案
2、立即报告护士长、医生,做好护理记录,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未按照等级护理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房。
2、患儿家属缺乏对液体外渗的相关知识。
改进措施:
1、立即召开质控会议,落实等级护理制度的要求。
2、加强对患儿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记录人签名:时间:
影像资料粘贴页:
***医院新生儿科应急演练效果评价表
演练名称
液体外渗处理应急预案
演练地点
新生儿科病区
组织部门
新生儿科
演练时间
参加部门和单位
新生儿科
演练类别
√院内实际演练□院外实际演练□提问式演练
演练效果评审
人员到位情况
√迅速准确
√基本按时到位
□个别人员不到位
□重点部位人员不到位
√职责明确,操作熟练
□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
□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
物资到位情况
□没有达到目标,需重新演练
外部支援部门和协作有效性
与科室人员配合密切,效果满意。
存在问题及
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
改进措施:加强巡视,加强对患儿家属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评价负责人:时间:
现场物资√物资充分全部有效□准备不充分
□严重缺乏
个人防护√全部人员防护到位□个别人员防护不到
□大部分人员不到位
协调组织情况
整体部分□准确,高效√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
□效率低,有待改进
抢险组部分√合理高效□基本合理,能够完成任务
□效率低,没有完成任务
实战效果评价
√达到预期目标□基本达到目的,部分缓解有待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可采用75%的酒精湿敷。
精品课件
(3)苏打外渗: 局部用利多卡因+vitC封闭,再用硫酸镁湿敷 注意点: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此时局部皮肤苍白, 之后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成局部 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
精品课件
4. 收缩血管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渗漏轻微时-热敷、 严重时按医嘱处理,可局部封闭,654-2湿敷等(也可用酚妥拉 明封闭,氢化可的松湿敷)。
察注射部位,并进行床头交接班。
精品课件
6.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 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 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 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精品课件
Thank you very much!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
1)抗生素 头孢类和青霉素类 2)高渗溶液 甘露醇、山梨醇等。 3)阳离子 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 4)碱性溶液 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等 5)收缩血管药物 肾上腺素、间羟胺、垂体后叶素等。 6)化疗药物 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精品课件Fra bibliotek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精品课件
处理原则 1)促进液体重吸收。 2)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赠送 3)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精品课件
具体方法
❖ 1.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如抗生素类: (1)肿块<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h后可行)。 (2)肿块>5cm×5cm时,应及时给予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湿敷。
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 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药物。输注过程中, 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精品课件
4. 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 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
人有疼痛 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5.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要密切观
及预防
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主讲人:黄凤瑜
精品课件
❖ 目的与重要性
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减轻局部组 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 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有关,但 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一些主 观原因有关。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 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根据血管选择合适 的头皮针。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尽量使用留置针 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 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 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精品课件
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 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 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精品课件
预防措施
1. 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
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 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精品课件
2. 血管的选择 首先 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 2.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如:红霉素或沙星类药物: 应给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
性) 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
精品课件
3. 阳离子溶液与高渗溶液 (1)钙剂:首选硫酸镁湿敷(因其对抗作用强),其次,也可
采用0.5%654-2湿敷。 (2)甘露醇发生渗漏时,初期可用热敷,也可用硫酸镁湿敷,
精品课件
5. 化疗药物外渗 只要可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注,
然后先将针内药回吸出来,回的血液药物以3-5ml为宜。再 注入5~10ml生理盐水,稀释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冰敷(收缩 血管、减少吸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性反应)。
精品课件
化疗药物外渗也可按医嘱予以 (1)可选择性的注入25mg氢化可的松,然后拔掉针头。 (2)保留针头,用2%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1ml做局部封闭。 (3)可用95%酒精,呋喃西林湿敷或冰敷。 (4)抬高患肢。 (5)避免局部按压,密切观察。 (6)如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精品课件
而对于已经坏死的组织、细胞则没有作用. 利多卡因则具有止 痛消肿的作用. 我们认为: ① 封闭应在渗漏后1h内,越早越好; ② 应尽最大范围的全封闭; ③ 封闭的方法必须正确,才能将痛苦减少到最低从而使其尽早 恢复。
精品课件
液体外渗的预防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液体渗漏也是临 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 轻者: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 重者: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 多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