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总结
内分泌系统常见病护理要点总结

内分泌系统常见病护理要点总结1.糖尿病护理要点:(1)监测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2)饮食控制:合理控制饮食,限制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3)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降糖药物,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
(4)注射胰岛素:如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需要了解注射技巧和规范,保持注射部位清洁,按照医生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注射。
2.甲状腺疾病护理要点:(1)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2)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遵守剂量和用药规则。
(3)避免碘摄入不足或过多:平时应保证适当的碘摄入,避免摄入过多或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4)注意情绪调节: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患者需要正确面对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肾上腺疾病护理要点:(1)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遵守用药规则,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遵守医嘱: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
(3)保持适宜的休息和运动: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促进康复。
(4)营养均衡:注意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取,避免过量摄入盐分。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疾病护理要点(1)教育患者及家属: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病情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和适应疾病。
(2)定期复查和随访: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心理护理: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生活和工作困扰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护士需要提供支持、关注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内分泌科出科小结范文

内分泌科出科小结范文内分泌科出科小结。
时光匆匆,转眼间三年的内分泌科医学生涯即将画上句号。
在这三年里,我收获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也深刻体会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责任和使命。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也经历了无数的感动和收获。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断等知识,掌握了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参与了大量的病例讨论和病例分析,深入了解了各种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我学会了如何倾听患者的心声,关心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在内分泌科的实践中,我参与了许多疑难病例的诊治工作,通过与主治医师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分泌科的门诊工作中,我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细致入微的询问和观察,帮助患者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赞誉。
在内分泌科的科研工作中,我积极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我深入了解了内分泌疾病的发病过程和发展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在内分泌科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参与了医院内分泌科的教学活动,担任了多次研究生和实习生的指导老师,传授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受到了学生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医学理念和职业操守,坚定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选择和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和临床技能,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内分泌科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我将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分泌科出科小结,是对这段经历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初中生物总结与分析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初中生物总结与分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由多个内分泌腺组成的,它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过程。
本文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器官组成的,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理过程。
内分泌腺主要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二、结构1. 垂体:位于脑下垂体底部,分为前叶和后叶。
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等;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
2.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分为两个叶和中间的峡。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
3.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分为外膜和髓质。
外膜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体内盐和水平衡;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对应激状态有重要影响。
4. 性腺:男性的性腺为睾丸,女性的性腺为卵巢。
性腺分泌睾酮和雌激素等性激素,调节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三、功能1. 生长发育: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与发育。
2. 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影响能量的消耗和产生。
3. 钙平衡: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体内钙离子的水平,维持钙平衡。
4. 应激状态: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调节应激状态下的心跳、血压等生理反应。
5. 生殖功能: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维持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四、失调与疾病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和疾病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需要及时检查和治疗,以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由多个内分泌腺组成的,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生理过程。
它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钙平衡、应激状态和生殖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和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内分泌系统的保健和治疗。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并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内分泌系统解剖考点总结

内分泌系统10 内分泌系统考分预测◆甲状腺形态和位置。
◆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后表现。
◆垂体的形态和位置。
概述1.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2.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及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
一、垂体1.垂体的位置和形态: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借漏斗柄与下丘脑相连,周围被硬脑膜形成的海绵窦包绕。
垂体灰红色,呈横椭圆形。
2.垂体的分叶: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约占垂体重量的70%。
(1)腺垂体: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2)神经垂体: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3.垂体的作用考点(1)垂体前叶: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2)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能储存和释放加压素(抗利尿素)及催产素。
加压素作用于肾,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由尿排出,催产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和乳腺泌乳的功能。
二、甲状腺考点(一)甲状腺的形态甲状腺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
(二)甲状腺的位置与毗邻1.位置: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
后方:平对第5~7颈椎高度。
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少数人甲状腺峡缺如,约有半数人自甲状腺峡向上伸出一锥状叶,长者可达舌骨平面。
(三)甲状腺毗邻1.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相邻。
2.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颈交感干相邻。
3.临床意义: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压迫气管和食管,可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若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若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可出现Homer综合征,即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四)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的关系考点1.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喉腔声门裂以上的黏膜。
内分泌科个人总结范文

内分泌科个人总结范文自从我选择了内分泌科作为我的专业方向以来,我一直对这个领域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我对内分泌科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篇个人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内分泌科领域中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将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
我学习了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以及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案例研究和实习经验,我逐渐加深了对内分泌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我想分享一些在实践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我与内分泌科的一线医生和科研人员紧密合作,学习了许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
我学会了临床表现与内分泌疾病的关联,提高了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能力。
我还学习了内分泌科的常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如激素水平检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通过观察和参与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内分泌科涉及的知识广泛而深奥,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
尽管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但内分泌科领域的新进展和发现总是不断涌现。
因此,我意识到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此外,内分泌科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需要综合的治疗策略和团队合作。
因此,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展望未来,我希望在内分泌科领域继续深耕和发展。
我计划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
我希望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贡献更多的成果。
我还计划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国内外的内分泌科专家和同行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并推动学科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非常幸运能选择内分泌科作为我的专业方向。
在这个领域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内分泌系统总结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
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此为旁分泌(paracrine)。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
分泌含氨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类固醇激素有关的丰富的滑面内质网,但不形成分泌颗粒;线粒体较多,其嵴多呈管状;胞质内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每种激素作用于一定器官或器官内的某类细胞,称为激素的靶器官(target organ)或靶细胞(target cell)。
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相结合的受体,受体与相应激素结合后产生效应。
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许多器官虽非内分泌腺体.但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胞,例如脑(内腓肽、胃泌素,释放因子等),肝(血管紧素原,25羟化成骨固醇等),肾脏(肾素,前列腺素,1,25羟成骨固醇等)等。
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或器官合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脑、胰岛、胃肠等),多肽性生长因子(神经系统、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生理学方面关系密切,例如下丘脑中部即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等,沿轴突贮存于垂体后叶。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一个如同精密仪器般运作的系统——内分泌系统。
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维持着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了解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这些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的分泌量通常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体内的稳态。
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相互作用等特点。
二、激素的分泌调节(一)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这是内分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
以下丘脑为起点,通过释放促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再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靶腺,靶腺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又会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反馈调节作用。
例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则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稳定。
例题:如果下丘脑受损,可能会导致()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C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 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答案:B。
下丘脑受损,无法正常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二)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例如,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以应对紧急情况。
例题:在紧张的考试中,下列哪种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甲状腺激素D 抗利尿激素答案:C。
紧张状态下,神经系统兴奋,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以应对考试的压力。
内分泌科出科小结范文

内分泌科出科小结范文内分泌科出科小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内分泌科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今天我终于迎来了内分泌科出科的时刻。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内分泌科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此,我将对这三年的学习生活进行一次总结,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中,我首先学习了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内分泌激素的种类、分泌部位、作用机制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对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学习了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等。
通过临床实践和病例讨论,我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了准备。
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内分泌科的常见检查技术,如血糖监测、甲状腺功能检查、激素水平检测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了准备。
同时,我还学习了内分泌科的常见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等。
通过临床实践和病例讨论,我对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了准备。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学习了与患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病例讨论,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了准备。
同时,我还学会了与同事合作,共同商讨病例,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内分泌科的学习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面对复杂病例和治疗方案选择时,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但是通过老师和同事的指导,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了准备。
总的来说,内分泌科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将成为我将来工作的宝贵财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内分泌系统(en docri ne system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
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 ),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此为旁分泌(paracrine )。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泡状,不具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
分泌含氨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激素有关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含有与合成类固醇激素有关的丰富的滑面内质网,但不形成分泌颗粒;线粒体较多,其嵴多呈管状;胞质内还有较多的脂滴,其中的胆固醇等为合成激素的原料。
每种激素作用于一定器官或器官内的某类细胞,称为激素的靶器官(target organ )或靶细胞(target cell )。
靶细胞具有与相应激素相结合的受体,受体与相应激素结合后产生效应。
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而类固醇激素受体一般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
许多器官虽非内分泌腺体。
但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胞,例如脑(内腓肽、胃泌素,释放因子等),肝(血管紧素原,25羟化成骨固醇等),肾脏(肾素,前列腺素,1, 25羟成骨固醇等)等。
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或器官合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脑、胰岛、胃肠等),多肽性生长因子(神经系统、内皮细胞、血小板等)。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生理学方面关系密切,例如下丘脑中部即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催产素等,沿轴突贮存于垂体后叶。
鸦片多肽既作用于神经系统(属神经递质性质),又作用于垂体(属激素性质)。
二者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又互相影响和协调,例如保持血糖稳定的机制中,即有内分泌方面的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作用,也有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参与。
所以只有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正常时,才能使机体内环境维持最佳状态。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激素:激素的调节•为了保持机体内主要激素间的平衡,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有一套复杂系统。
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速度(如甲状腺素)或一定节律(如皮质醇,性激素)释放,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激素的基础性分泌,也由传感器监测和调节激素水平。
反馈调节系统是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自我调节机制,图6—1 —1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经过下丘脑,垂体到达外周腺体,由靶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其中任何一段均受正或负反馈调节的控制。
激素的传输:肽类激素在循环中主要呈游离形式,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除醛固醇酮外)均与高亲和力的特异血浆蛋白结合,仅少量(约 1 -10%呈有生物活笥的游离状态。
这种对结合与游离比例控制可以辅助性地调节腺体功能,既可以调节生物活性,又可以调节半衰期。
激素与受体:激素需与特异的受体结合以启动其生理活性。
不同激素可有不同的过程;多肽激素和儿茶酚胺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对基因的影响发挥其生物效应;胰岛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共同进入细胞内形成胰体素-受体复合物,再与第二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为特异性的,并且是可逆性的,符合质量与作用定律。
甲状腺位于气管上端的两侧,呈蝴蝶形。
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横跨第二、三气管软骨的前方,正常人在吞咽时甲状腺随喉上下移动。
甲状腺的前面仅有少数肌肉和筋膜覆盖,故稍肿大时可在体表摸到。
甲状腺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组成。
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它们是腺体的分泌细胞。
泡腔有胶状物,为腺体细胞分泌的贮存物。
滤泡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代谢的影响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35%r右;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注右。
②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
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
在糖代谢方面,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的作用。
同时它还能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总之,它加速了糖和脂肪代谢,特别是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促进生长发育:主要是促进代谢过程,而使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特别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所以,如儿童在生长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发育不全,智力迟钝,身体矮小,临床上称为呆小症。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最为明显,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所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常表现为容易激动、失眠、心动过速和多汗。
甲状旁腺有四颗,位于甲状腺两侧的后缘内,左右各两个,总重量约100毫克。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起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作用,它一方面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另一方面促进骨细胞放出磷和钙进入血液,这样提高血液中钙的含量,所以甲状旁腺的正常分泌使血液中的钙不致过低,血磷不致过高,因而使血液中钙与磷保持适宜的比例。
脑垂体是一个椭圆形的小体,重不足1克。
位于颅底垂体窝内,借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分腺体部和神经部。
它分泌多种激素。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骨的生长有关,幼年时期如缺乏,则使长骨的生长中断,形成侏儒症;如过剩,则使全身长骨发育过盛,形成巨人症。
催乳素:催乳素可以催进乳腺增殖和乳汁生成及分泌。
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可促进雄、雌激素的分泌,卵泡和精子的成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的束、网状带,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该激素缺乏,将出现与阿锹森氏病相同的症状,但无皮肤色素沉着现象。
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增大,甲状腺素的生成与分泌增多。
该激素缺乏,将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产生,并运输贮藏在垂体的一种激素。
它作用于肾脏,促进水的重吸收,调节水的代谢。
缺乏这种激素时,发生多尿,称为尿崩症。
在大剂量时,它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所以又称血管加压素。
催产素:催产素与抗利尿激素相似,也由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产生。
它能刺激子宫收缩,并促进乳汁排出。
其它除上述激素外,垂体还分泌有促甲状旁腺激素,促黑激素等等。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
肾上腺分为两部分:外周部分为皮质,占大部分;中心部为髓质,占小部分。
皮质是腺垂体的一个靶腺,而髓质则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
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层。
球状带腺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与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还分泌少量性激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一方面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肝中转变为糖原;另一方面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糖皮质激素对四肢脂肪组织分解增加,使腹、面、两肩及背部脂肪合成增加。
因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服用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向心性肥胖”等体形特征。
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促使蛋白质分解,使蛋白质的分解更新不能平衡,分解多于合成,造成肌肉无力。
糖皮质激素对水盐代谢也有一定作用,它主要对排除水有影响,缺乏时会出现排水困难。
同时它还能增强骨髓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增加,使中性粒细胞增加,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嗜酸性粒细胞,抑制淋巴组织增生,使血中嗜酸性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
在对血管反应方面既可以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降解减慢;又可以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另外还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作用。
当机体遇到创伤、感染、中毒等有害刺激时,糖皮质激素还具备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的作用。
由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上的种种作用和功能,已广泛用于抗炎、抗中毒、抗休克和抗过敏等治疗。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为调节水、盐代谢。
在这类激素中以醛固酮作用最强,脱氧皮质酮次之。
这些激素一方面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的排泄,另一方面影响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使细胞内的钠和水向细胞外转移,并促进细胞外液中的钾向细胞内移动。
因此,在皮质机能不足的时候,血钠、血浆量和细胞外液都减少。
而血钾、细胞内钾和细胞内液量都增加。
由于血浆减少,因而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可促进性成熟。
少量的雄性激素对妇女的性行为甚为重要。
雄性激素分泌过量时可使女性男性化。
肾上腺髓质位于肾上腺中心。
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的生物学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作用很广泛•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如恐惧、惊吓、焦虑、创伤或失血等情况,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急剧增加。
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流加快;支气管舒张,以减少改善氧的供应;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增加营养的供给。
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
仅占胰腺总体积的1%〜2%。
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其中A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约25%,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分泌胰岛素。
D细胞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抑素。
另外还有PP细胞及D_1细胞,它们的数量均很少,PP细胞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
它能促进全身各组织,尤其能加速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
肝细胞和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方面将其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或在肝细胞内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
胰岛素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不仅用于合成脂肪酸,而且主要使其转化成 a -磷酸甘油,并与脂肪酸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