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含答案)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含答案)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1.简述创伤致死的死亡高峰。

答:(1)创伤后死亡第一高峰。

创伤后数秒至数分钟内死亡的创伤包括:大脑、脑干、高位脊髓,心脏、主动脉、其他大血管的严重撕裂伤。

(2)创伤后死亡第二高峰。

大约有12种创伤可能在第一个小时内导致死亡,这些创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脾破裂、肝撕裂、严重骨盆骨折,所有其他严重或多发创伤引起的严重失血。

(3)创伤后第三死亡高峰。

指发生在创伤后数天至数周内的死亡。

其原因主要为感染、败血症、多脏器、系统功能衰竭等。

2.简述创伤初始评估的内容。

答:初始评估遵循“ABCDE”的原则,尽快查明致命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A:固定颈椎及维持呼吸道通畅;B:维持呼吸及换气功能;C:维持循环及控制出血;D:意识;E:暴露身体检查及控制环境(避免低温)。

3.简述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征。

答:(1)生理紊乱严重,早期死亡率高。

(2)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

(3)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4)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

(5)伤情处理矛盾多,确定救治顺序困难。

(6)并发症多,感染发生率高。

4.简述MODS的定义以及创伤诱发MODS的机制。

答:(1)MODS指多发伤发生后,2个或2个以上原本正常的器官在诊治过程同时或相继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

(2)创伤诱发MoDS的机制包括:①直接损害内皮细胞的结构及功能;②缺血和再灌注损伤;③激活炎症细胞和体液因子,引起过度的应激和炎症反应;④削弱或破坏机体的局部屏障和全身防御系统,导致感染或脓毒症。

5.简述多发伤的快速全面初步评估。

答:接诊多发伤病人,首先进行ABS评估,检查气道(A),有无出血(B)和休克(s),然后脱去病人衣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是判明有无致命性损伤。

为了不致遗漏重要伤情,Free1and等建议以“CRASH_PLAN”指导检查,其含意是:C=cardiac(心脏),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髓),H=head(头颅),P=pe1vis(骨盆),L=1imb(四肢),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39429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39429

1. 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学科。

丄院前救虹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

研究范围包括院前救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3. ICU :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 迸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 功率和治愈率。

4. 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5. BLS 即基础生命支持」指当病人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时,在缺少器械、药物的现场,可进行简单的人 工通气和心脏按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6. AIS 即进一步生命支持:指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实施BLS,进行初步复苏后或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急 救医疗器械和急救技术,建立和维持可靠的全人工气道通气和维持血液循环,包括氧疗和药物治疗。

7. 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 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8. 首诊医生: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医生称为首诊医牛。

9. 医院感染」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受感染而引发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对 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10. 内生肌酔清除率(Ccr ):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酊全部清除的能力。

11. 中心静脉压」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12. 内源性感染又祢自身感染:是指ICU 病人自身存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13. 外源性感染祢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或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医院环境 中存在的细菌,以及未彻底消毒灭菌或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血液制品及生物制品等。

14. 母婴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牛的感染°15. 高热:当腋下温度超过38.5Y 。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ICU答: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2、中暑答: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3、CVP答: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经皮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主要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至上腔静脉。

CVP由四种成分组成:1右心室充盈压;2静脉内壁压力即静脉内血容量;3作用于静脉外避的压力,即静脉收缩压和张力;4静脉毛细血管压。

4、心脏骤停答:病人的心脏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心脏骤停时心脏可以完全停止活动,也可能处于心室颤动状态。

5.MODS答: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6.中毒答: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7.CPCR 答: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并尽早加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8.院外急救答: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动及途中救护的统称。

9.急性肾衰竭答: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临床上出现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失衡和代谢产物潴留。

二.简答题1、院外急救的原则6-7答:1先排险后施救;2先重伤后轻伤;3先施救后运送;4急救与呼救并重;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2、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144-145答:(一)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迅速脱离有毒环境;2维持基本生命。

急救护理的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的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的名词解释急救护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病患提供临时的医疗援助,以保持其生命、安全和减轻病情的专业技术与措施。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医疗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疾病诊断、急症处理、生命支持、创伤处理等。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急救护理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它指的是在遇到心跳骤停时,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患者的心脏循环。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恢复氧气供应,保持脑部功能,直到进一步的医疗援助可以到达。

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急救设备,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治疗。

它能通过给予电击,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在心肺复苏前的关键步骤,因为它能够在心脏骤停发生的早期恢复心脏的功能。

三、止血绷带止血绷带是一种用于控制出血的医疗工具。

在急救护理中,止血绷带的作用是通过加压,阻止出血并保护伤口。

有几种类型的止血绷带,包括纱布、弹性绷带和止血带。

正确的使用止血绷带可以有效地减少失血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氧气供给氧气供给是急救护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用于提供充足的氧气给患者,以维持体内氧气的需求。

在遇到呼吸困难或其他与氧气供应相关的状况时,急救人员会使用氧气罩或鼻导管等装置,将纯氧气输送至患者的呼吸系统。

五、急救包急救包是急救护理工具的集合,通常由医疗专业人员在急救护理现场使用。

急救包内通常包含了必要的急救药物、绷带、消毒用品和其他相关设备。

急救包的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提供最适宜的急救护理。

在急救现场,急救包常常充当重要的工具箱,帮助急救人员处理紧急情况。

六、手术钳手术钳是一种用于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工具。

它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具有锐利的尖端,用于切割、拿取或夹取组织。

手术钳的种类繁多,包括缝合钳、骨髓钳、经络夹等。

在急救护理中,手术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操作,如创口缝合、异物取出等。

总结:急救护理是一门关乎生命的重要学科,它的目标是在急需处理的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医疗援助。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1.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危及生命。

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严格地说是指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主要适于各种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的监测。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与原发病损有或无直接关系的系统或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其中感染因素占MODS的70%。

4.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5.复合伤:是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基本特点是复合伤往往以一伤为主。

伤情易被掩盖,多有复合效应,使整体伤情更为复杂。

6.心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中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7.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8.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9.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10.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1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学科。

2.院前救护: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讲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

研究范围包括院前救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3.ICU: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迸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4.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5.B LS即基础生命支持:指当病人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时,在缺少器械、药物的现场,可进行简单的人工通气和心脏按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6.A IS即进一步生命支持:指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实施BLS,进行初步复苏后或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急救医疗器械和急救技术,建立和维持可靠的全人工气道通气和维持血液循环,包括氧疗和药物治疗。

7.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8.首诊医生: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医生称为首诊医生。

9.医院感染: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受感染而引发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10.内生肌肝清除率(Ccr):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的能力。

11.中心静脉压: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1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ICU病人自身存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13.外源性感染称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或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医院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以及未彻底消毒灭菌或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血液制品及生物制品等。

14.母婴感染:分她讨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牛的感染。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根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7.(SOAP公式:subject主观资料;object客观资料;assess评估;plan计划PQRST公式:provoke诱因;quality性质;radiat放射痛;severity程度;time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10~15min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度,SaO2 100%,PaCO2为40mmHg时,将血液标本的Ph滴定至7.4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1.MODS: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等损害后,同时或序贯的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急救护理学简答和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2院外急救:指各种患病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头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抢救,是急诊医疗效劳体系的首要环节。

3反响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响时间长短是推断院前急救效劳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生存链〔参照2023 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效劳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效劳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依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病症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展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安排专科就诊的技术。

.7..SOAP 公式:subject 主观资料;object 客观资料;assess 评估;plan 打算PQRST 公式:provoke 诱因;quality 性质;radiat 放射痛;severity 程度;time 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展动态观看,一般应每10~15min 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展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挨次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看室病人需进展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局部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局部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局部气体不能与血液进展交换,这一局部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 度,SaO2 100%,PaCO2 为40mmHg 时,将血液标本的Ph 滴定至7.4 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1.M ODS:机体在患病严峻创伤,感染或休克等损害后,同时或序贯的消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章名词解释1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2院外急救:指各种遭受危机生命的急危重症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至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

3反应时间: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

4生存链(参照2010年指南):是以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环环相扣。

5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6.分诊:根据急诊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所属科别,进行初步诊断,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7..SOAP公式:subject主观资料;object客观资料;assess评估;plan计划PQRST公式:provoke诱因;quality性质;radiat放射痛;severity程度;time时间8.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10~15min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9.CVP: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10.生理无效腔: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

其容积约为150ml。

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也可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使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1.BE:剩余碱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38度,SaO2 100%,PaCO2为40mmHg时,将血液标本的Ph滴定至7.4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1.MODS: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等损害后,同时或序贯的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2.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3.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4.ALF:急性肝衰竭是原来无肝细胞疾病的个体,由多种病因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5.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或类型。

6.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

7.首剂综合征:某些病人对血管扩张剂特别敏感,首次用药即可发生晕厥等严重低血压反应。

如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种高血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心慌、晕尿等不良反应,甚至感到服药后症状加重。

SCA:是指心脏有效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引起循环中断。

BLS:(基本生命支持)又称为I期复苏或现场复苏,为专业或非专业人员的徒手抢救。

CPCR:使心搏骤停使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ACLS:恢复自主循环后的治疗与监测,包括气道管理与支持、治疗各类心律失常(过快或过慢)、生理状态监控休克:指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全身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障碍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1.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即为中毒。

2.毒物:作用于人体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某种物质称为毒物。

3.中毒后反跳: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经急救后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1周内再次出现昏迷,甚至出现昏迷,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导致忽然死亡。

4.中间型综合征: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中间综合征( IMS) 主要由突触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引起四肢近端肌、Ⅲ- Ⅶ和Ⅹ对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和呼吸麻痹的一组综合征。

5.迟发型多发性神经病:急性中毒后,一般无后遗症,个别病人在重度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出现迟发性神经病,主要累及肢体末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表现。

6.中毒后迟发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痴呆,谵妄,去大脑皮质状态,震颤麻痹综合征,偏瘫,失语,继发性癫痫及周围神经炎等,称为中毒后迟发脑病。

16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

17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

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18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85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91淹溺:是指被液体介质淹没并造成原发性呼吸功能受损的过程。

78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复合伤:是指同时或相继受到不同性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损伤。

多出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器官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损伤。

创伤:广义的创伤指机体遭受某些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的创伤是指机械力能量传给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

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点能量通过人体,引起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1、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病情紧急,病种复杂多变,现场急救条件差,医疗设备使用有限2、简述院外急救的原则。

(一)立即使伤病员脱离险区(二)先救命再救伤(三)先固定后搬运(四)妥善保留标本和离断肢体(五)加强途中监护和记录3、在院外救护中,如何进行现场评估?首先须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危急病人生命的伤情或病情;然后对各类伤病员进行评估,收集有关的伤,病情资料。

评估方法采取一听,二问,三体检的方法。

(听清病人,家属或目击者的主诉,问清与病情有关的细节,在此细节上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尤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发现可以通过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4、紧急呼救120应注意些什么?1)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个方向等。

2)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3)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并报告受害人受伤的部位和情况。

4)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

5、现场救护如何根据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标记?1)危重病人:以红色表示。

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对检查全无反应,随时有生命危险。

如窒息,昏迷,休克等需要立即急救的病人。

2)重病:以黄色表示。

是指伤病情暂时不危及生命,但出现意识障碍的病人。

如骨盆骨折,大面积烧伤,肢体离断等经必要检查和处理后要及时转运的病人。

3)轻症:以绿色表示。

指病人意识清醒,反应灵敏,能积极配合检查,伤病情较轻的病员。

如挤压伤,皮肤割裂伤,关节脱位等需要随时观察病情,待危重症病人处理后再安排转运的病人。

4)死亡:以黑色表示。

病员已经死亡,课不予处理或放置在特定房间,以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抢救,复核后再安排处理。

5)污染病人:在上述颜色的基础上加用蓝色,表示病人已被放射线或传染病等污染,须及时隔离转运。

6、现场救护中的转运护理应注意什么问题?1)转运前需要重新评估病情变化,明确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的伤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根据伤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

3)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运输工具上现有的急救仪器,设备和药物,对伤病员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

4)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5)重视病人的感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救护措施。

7、何谓院外救护的生存链?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1、急诊分诊有哪些技巧?对急诊病人应重点快速地收集资料,进行病情评估;然后将资料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救治程序和科别。

2、急诊护士如何对入诊患者进行分诊及病情分类?①病情评估:询问;护理体检;其他检查②初步判断急诊范围③急诊病情分级④合理分诊3、何谓急诊的快速评估和动态评估?快速评估:指对来院急诊就诊病人进行有重点地快速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时间一般应在2~5min内完成。

动态评估:指对急诊待诊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10~15min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另外,对留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病人需进行人室再评估。

4、ICU能够收治的病患有哪几类?①心肺脑复苏后需要对其脏器功能继续给与支持者②各种原因所致单一器官衰竭或多系统器官衰竭病人③心血管系统危重疾病④突然昏迷抽搐者⑤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及酸碱失衡的病人⑥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垂体等内分泌危象者⑦各种中度和意外伤害病人⑧多发伤、复合伤及大手术后需监测者1、心脏停搏的病人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哪些?临表: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紫绀;颈动脉搏动,脉搏消失;双侧瞳孔散大(30-40秒出现);心音消失;呼吸骤停或呼吸开始抽泣样,逐渐缓慢停止;四肢抽搐。

原因:①心源性:冠心病(最常见)、心肌炎、心脏病等②非心源性:意外事故如触电、雷击、麻醉等;严重的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简述CPCR的不同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抢救重点。

①基本生命支持:呼救;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心脏除颤②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氧疗;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通气管、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道;药物除颤与起搏;病因治疗:如纠正缺氧、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低温、药物中毒等。

③加强的心脏骤停后治疗:脑复苏和复苏后疾病的防治3、BLS阶段复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①判断患者意识的时候,不宜剧烈摇晃患者,防止伤情加重。

②心肺复苏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

通气按压比为2:30③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要准确,抢救者掌跟部不能脱离患者胸壁,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肝、肺、胃等内脏的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