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2

教育评价2
教育评价2

电大教育评价(精选排版)

A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A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A3.教育督导: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A4.教育评价过程: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

A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它由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三部分构成。

A6、评价中的晕轮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它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该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A7.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育评价的主要领域,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A8.教育目标:p232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A9.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A10.教师评价:又称教师考评是指在准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工作实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A11.教师自我评价:就是以自我为主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教师依据评价原理,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作出评价的活动。

A1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评价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评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料的方法。B1.文献法:是指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评价对象的文字记载或音像记录的材料,从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B2.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B3.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B4.抽样法:是从全部评价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评价资料和信息。

B5.测验法:是指借助各种测试题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评价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B6.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的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测验的结果应当保持一致。

B7.测验的效度:是指有效性程度。测验效度是指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B8.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利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学校教学工作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判断。

B9.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B10.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是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过程、状态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B11.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就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过程及其行为结果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B12.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广义的区域教育评价是对某非行政区域的教育功效给予价值判断。

B13.集中量数:描述一组规律性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如果一组数据描述的是一组评价对象某种属性的数量值,那么记者量数就反映了这组评价对象在该属性上的一般水平。

B14.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常用的描述一组评价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主要有标准差、四分差、差异系数。

B15.标准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之商。标准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描述某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相对位置的量数。

B16.相关系数:描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数称为相关系数,是教育评价中用的较多的一个统计量。

C1.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1获取信息的目的;2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3控制和监督的目的;4决策的目的;5激励前进的目的。

C2.教育评价有哪些功能?导向的功能;2)诊断的功能;3)鉴定的功能;4)改进的功能;5)激励的功能;6)控制的功能。

C3.教育评价有哪些特点1)教育评价是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2)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3)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4)教育评价过程是主客体互动、评价与指导统一的过程;5)教育评价是一种心理特征鲜明的主体性活动。

C4.简述泰勒模式。泰勒模式又称“行为目标模式”就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进行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

C5.简述CIPP模式。CIPP模式是由L.D.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的。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uation、输入评价-input

uation 、过程评价-process 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

uation组成。CIPP是这四种评价的缩写。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其中背景评价是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是为决策的实施服务,成果评价是为再决策服务的。

C6.简述教育评价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对教育背景的分析主要包括1)社会发展背景分析;2)教育发展阶段性需要分析;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制度要求或评价委托人的需要分析――领导者及管理者需要分析;4)被评对象自身需要和心理准备分析等。

C7.常见的教育评价机构主要有哪些?

1)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机构;2)民间学术团体的评价组织机构;3)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评价机构;4)自我评价的组织机构。

C8.教育评价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一,评价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二,评价的内容。第三,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的有关说明。第四,评价实施程序的说明。第五,附录。

C9.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目的性;可靠性;有效性;规范性;可行性。

C10.简述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1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2设计评价项目,即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设计评价项目。3确定权重系数。4确定评价标准。5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6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C11.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1)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3)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4)从被评者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评价主体的需要。

D1.教育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在评价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1.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有: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实效性原则。

D2.设计教育评价指标系统应坚持哪些原则?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测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D3、如何贯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原则?答:要求确定的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评价的目的要求,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特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与交叉,避免指标重叠,评价标准要合理,既符合国家规定,又符合实际,评价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标准,克服主观随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价对象的性质相适应,尽量采取现代化的,科学的方法技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信息的收集更为全面准确,评价信息的分析处理更科学,评价结论更可靠。

D4.根据评价目的,教育评价可大体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评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以诊断、改进、促进提高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评价者主要采取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搜集评价信息;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分析、表达评价意见;被评价者参与度较高。(2)以鉴别、区分、奖惩等为目的的评价:多用定量评价;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受评地位。

D5.在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产生的主要障碍心理现象?答:被评者的障碍心理现象:一是被审心理,二是应付心理,三是迎合心理,四是防卫心理。

D6.问卷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问卷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题数量要适度;(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

D7.简述教育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1)宣传动员2)预评性3)复评价。D8.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1)查阅文献2)观察3)调查4)测验。

D9.搜集教育评价信息有哪些基本要求?1)真实性2)准确性3)全面性4)次量性。

D10.评价对被评者心理有哪些影响?1)对自信心、自我概念和自我知觉的影响;2)对动机和意志的影响;3)对到达目标和要求水准的影响;4)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5)对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之间关系的影响。

E1.简要说明评价中被评者障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控方法。1)评价中被评者障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需要心理失落,包括安全需要的失衡,自尊需要受到冲击;b.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2)评价中被评者障碍心理调控方法有:a.提高被评者对评价的认识,包括:评价前要搞好评价动员,注意听取被评者的合理建议,共同商定评议计划和日程安排。B.使评价者和被评者保

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E2.观察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1)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观察的自然性和真实性;3)观察的重复性;4)观察的能动性;5)观察的凭借性。

E3.简述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1)档案与校历;2)会议纪实;3)进行文案;4)课题成果;5)课程计划;6)学校管理制度;7)学生管理档案。

E4.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查询途径和检索途径有哪些?1)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查询途径:第一,网络查询;第二,调查访问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第三,调查各学校行政办公室和教导处(或教研室)2)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检索途径:第一,题名途径;第二,著者途径。

E5.问卷调查法有哪些优点和局限?1)问卷调查法的优点:第一,时间上的灵活性;第二,问卷法的取样不受限制;第三,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2)问卷调查法的局限:第一,由于问卷调查往往样本比较大,且无法控制被试回答的情况,如果回收率低,会影响其代表性。第二,问卷调查通常是在调查人员不在场时被试独立作答,遇到问题时难以解决,因而可能出现估计作答的现象,影响问卷的准确性。第三,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时表面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否则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

E6.访谈调查法有哪些优点和局限?1)访谈调查法的优点:1.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3.调查过程具有互动性。2)访谈调查法的局限:1.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2.标准化程度低,难以统计。3.某些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E7.谈谈教育评价的他评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被评者障碍心理产生的原因,集中地反映在怎样对待评价的问题上,因此,被评者心理的调控,主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对评价活动的控制。(1)提高被评者对评价的认识:第一,评价前要搞好评价动员。主要是宣讲评价的目的、意义,使被评者充分了解评价对提高他们工作和

学习成就的主要作用。第二,让被评者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者要认真听取被评者的意见,采纳被评者对评价方案的合理建议。第三,评价者要与被评者共同商定评价的计划和日程安排,使被评者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2)使被评者和评价者保持良好的情绪。评价者和被评者的情绪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评价中评价者情绪好,容易看到被评者的长处,能对被评者的情绪进行输导,给予对方以帮助。被评者情绪好,能积极投入评价活动,主动配合,有利于通过评价的实际效果。其中,评价者的情绪和态度至关重要。选择素质高的评价者能实现对被评者心理的有效调控。

F1.谈谈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1)自我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第一,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第二,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第三,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这三种状况都可能产生心理误差,使自我评价有

失偏颇,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2)自我评价中对误差心理的调控: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适当的调控,就会有效这些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第一,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不要盲目接受,也不要拒之不理,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第二,要注意把握与别人类比时的可比性,注意类比时的类同点,不滥比,而把类比当作启发自我评价、科学进行自我评价的手段。第三,对自己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发展的态度,要学会把别人的评价、与别人的类比和自我评价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力求客观,要做到这一点,酒药多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自我的认识水平。因为自我评价的水平依赖于自我认识水平。

F2.谈谈问卷编制程序与设计要求。(1)问卷编制的程序:一是明确评价目的、内容,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二是列出问卷调查问题的提纲;三是确定问卷类型;四是根据提纲草拟问卷;五是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改问卷;六是从总体样本中抽取一定数目的人员试测,检查问卷的内容、表达方式等能否被调查对象所理解;七是根据试测结果,对问卷进一步修订后定稿打印。(2)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似是而非的语言或专业技术性术语;二是问卷题数量要适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三是问题的措辞避免使用导向语或暗示性语言,尽量运用中性词;四是提供答案的选项应当覆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不要漏掉被试真正想选的答案,使其无所适从;五是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避免引起误解或让被试不知所云;六是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便于统计;七是试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考察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根据考察分析的结果,对问卷进行适当的修改。

F3.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答: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的潜能;评价注重过程,考虑对象的过去,重视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未来;评价目标有层次、动态的,尊重个体差异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鼓励学生主体参与;评价内容丰富、全面,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等;评价方法多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结合,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结合。G1.当前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答: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差异性等原则。

G2.教师评价学生的常用操作方法有那些?答:学业成绩测试法;观察与调查法;评语评价法;表现性评定法;档案袋评价法。

G3.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为目的;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评价者与被评者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不是额外附加的成分。

G4.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些教育教学行为开展评价?答: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工作量(备课、课时、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思想教育工作等);备课质量;上课质量;作业辅导质量;课外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研、科研;德育工作;协同工作等。

G5.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和途径有哪些?答:内容: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的反思。途径:教学笔记;反思日志;交流讨论;调查研究;理论文献。

G6.简述教育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P95 1)宣传动员2)预评性3)复评价。G7.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P98

1)查阅文献2)观察3)调查4)测验。

G8.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答: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效果。

G9.通过课堂听课评价他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者要做好哪几项具体工作?答:一是事先约定。评价者在听课前应事先和作为被评价者的教师约定;二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听课中的核心内容,要做好全过程观察和有重点观察。三是课堂记录。课堂记录的方式,可以利用事前选择和研制的观察表做记录,也可以用描述性记录法把课堂上言语和非言语事件都真实地记录下来。四是课堂快速调查。课堂快速调查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测试题,另一类是微型问卷调查。

G10.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

答:对计划的评价(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工作计划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措施是否正确得力);对执行和实施的评价(组织宣传情况、观测落实情况);对检查的评价(检查制度、检查方法、信息反馈及处理、检查效果);对总结的评价(总结的依据、方式、结论)。

H1.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答:对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一)学校管理工作改革的进展:(1)考察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有一定力度的改革方案。(2)考察是否有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总目标。(3)考察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实施细则。(4)学校管理工作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二)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取得的成绩:(1)考察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的新思路、新规范、新模式、新方法。(2)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现代化的进展状况。(3)考察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成效。(三)学校软硬环境的变化:(1)是学校软环境的变化及其成效;(2)是学校硬环境的变化及其成效。(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4)学生特长发展水平。(五)实践和研究成果:教育管理实践成效,群体和个体经验及其介绍、经验辐射效果。

H2.开展区域教育评价有何意义?答:(1)开展区域教育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丰富其方法;(2)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各方力量重视教育,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3)有利于区域教育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和控制;(4)有助于发挥协作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双基"的进度。(5)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等的良性发展。

H3.评价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关注哪些内容。答: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程度及参加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地方、学校有效地课程资源开发程度;已开发的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效果;能否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

H4.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评价包括:(1)学校教学工作目标;(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管理;

(3)学校教学工作组织管理;(4)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管理。

H5.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证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1.实证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有:1)准确、高效。2)广泛的适应性。3)可移植性强。4)说服力强。2.实证性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有:1)重结果,轻过程;2)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3)容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4)缺乏灵活性。

H6.课堂评价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1.人文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1)重视过程评价。2)强调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3)方法灵活,针对性强。4)重视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2.人文性评价方法的局限性:1)总体效益较低。2)主观性较强。3)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4)易受到干扰。

I1.如何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准备?1)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目的。2)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和评价者。3)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方式。4)选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I2.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有哪些特点?1.整体性2.全面性3.协同性4.主体多元性。

I3.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第一,方向性原则。第二,客观性原则。第三,发展性原则。第四,连续性原则。第五,改进性原则

I4.学校教师队伍评价主要有哪些内容?第一,教师队伍结构状况。第二,教师的管理理念。第三,教师的管理水平;第四,教师培养和提高。

I5.对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评价主要有哪些方面?第一,教育思想。第二,文化专业知识。第三,工作能力。第四,培养和提高。

I6.简述区域教育评价的意义。第一,开展区域教育评价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理论,丰富其方法。第二,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和各方面力量重视教育,保证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第三,有利于区域教育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和控制。第四,有助于发挥协作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双基”的进度。第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等

的良性发展。

I7.区域教育评价有哪些主要特点?1)综合性;2)复杂性;3)系统性。

I8.评价的准备阶段有哪些主要任务?1)制定计划;2)设计评价方案;3)起草下发文件;4)建立评价机构;5)培训评价人员;6)准备好收集评价信息的工具,并进行评价。

I9.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完成教学目标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和素养的展现以及课堂气氛等。课堂教学艺术评价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1.看教师对教法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2.看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

3.看教师的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4.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等。

J1.谈谈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学校管理工作改革的进展:第一,考察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有一定力度的改革方案。第二,考察是否有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总目标。第三,考察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实施细则。第四,学校管理工作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2)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取得的成绩:第一,考察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的新思路、新规范、新模式、新方法。第二,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现代化的进展状况。第三,考察学校各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成效。3)学校软硬环境的变化:一是学校软环境的变化及其成效;二是学校硬环境的变化及其成效。4)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第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第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第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第四,学生特长发展水平。5)实践和研究成果:第一,教育管理实践成效,群体和个体经验及其介绍、经验辐射效果。第二,管理研究论文撰写、发表和刊载情况。

J2.通常提到的几种不同的学生评价观是什么?1)选拔性评价的观点;2)水平性评价的观点;3)发展性评价的观点;4)多元化评价的观点。

J3.简述发展性评价观的主要观点。一是主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二是主张注重评价的过程。三是认为评价的目标是有层次的,尊重个体差异。四是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主体参与。五是实际评价内容丰富、全面。六是实行评价方法多样。

J4.简述教育目标的性质。第一,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第二,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第三,教育目标具有预期性发展性;第四,教育目标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

J5.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以布卢姆位代表的专家于1956年发表了关于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把该领域的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包括了对学生知识、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发展的要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难易程度形成一种递进的等级关系。

J6.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学科学习效果;2)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发展水平;3)学习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4)身心健康水平;5)审美素养。

J7.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方法有哪些?1)自我评价要贯穿于学习的权过程;2)利用评价项目清单进行自评,然后写个人总结;3)范例评价;4)学习日志;5)学生档案袋。

J8.简述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操作方法。1)学业成绩测试法;2)观察与调查法;3)评语评价法;4)表现性评定法;5)档案袋评价法。

J9.教师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1)整体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校本原则;5)动态性原则;6)激励原则。

K1.世界教师评价改革主要有哪些趋势?第一,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恰当处理业绩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系。第三,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体化评价相结合。第四,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

K2.简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工作量;2)备课;3)上课;4)作业辅导;5)课外活动;6)学生学业成绩评价;7)教研、科研;8)德育工作;9)协同工作。

K3.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一是教学笔记。二是反思日志。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调查研究。五是通过理论文献。

K4.学生评教在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构筑积极的师生关系。第二,让教师明白学生评教的目的、意义,把它变成教师的自身需要,获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第三,注意学生评教结果的及时反馈

和科学运用。

K5.教师评价中的领导、同行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1.倡导民主,打破“管理者无过错”的传统观念。2.注重评价标准的生成性与灵活性。3.提高评价双方素养,尊重差异。4.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K6.对教育评价信息进行反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是反馈要及时。二是反馈信息要全面。三是反馈信息要准确。四是反馈方式要多样。五是反馈和指导统一。

K7.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发展性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评价从注重“过去”和“现在”,转向注重“将来”和“发展”。

2.多元化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

3.全息性原则。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同时,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4.差异性原则。指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2.多元化原则。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3.全息性原则。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同时,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4.差异性原则。指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

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

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 评价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 通过学习不难了解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和自身业务的提升。 人的八种智能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好坏之差。它们之间只是领域不同,却各有所长。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长处的地方。正是应了咱们古人的那句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对于不同智能的高低表现,不能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喜欢数学,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评价除了上述目的,还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尤其是评价,重视了对学生在一节课中各个环节的评价。首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其次,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再有,这种评价是把双刃剑,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这本身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评价中,“教学相长”,在评价中,增加师生感情,在评价中,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进而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一般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 教师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如果评价后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表明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如果评价后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不相符,那么教师必须重新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当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 2.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 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好,还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差。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管理作用 教学评价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也为学校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为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提供证明,并成为选拔与淘汰、升留级、是否毕业等决策的依据。 4.强化激励作用 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对教师来说,适时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中需努力的方面,对学生而言,适当的测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多元智力评价与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多元智力评价与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呼唤的新型教育评价即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评价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要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然后阐述了多元智力评价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四点启示即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应该确保评价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关键词:教育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基础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在当今世界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探讨多元智力理论所呼唤的新型教育评价观以及这种新型评价观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多元智力理论呼唤新型教育评价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对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有着多方面的突破呼唤着新型的教育评价。首先在加德纳教授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在学生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即进行情境性评价。加德纳教授认为“为某一文化背景下的对象所设计的评价材料不能直接应用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文化公平和无文化的题材每一种评价方法都反映了其文化的来源。”因而在智力评价时我们“应该承认情境对

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包括表面上与接受评价个体无关的情境”。同时“我们不应该再像以往心理测量学家所做的那样把儿童引入评价而是应该让评价靠近儿童。我们要创设一个充满丰富而吸引人的材料的环境让儿童尽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智力光谱。” 第二在加德纳教授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侧重于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过程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德纳教授批评传统智力测验“没有关于过程的观点没有关于一个人如何解决难题的观点它有的只是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确答案的结果。”指出“智力测验很少能估价出一个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或解决新难题的能力……而且智力测验并不能体现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话说智力测验体现不出个体潜在的发展区域”。有鉴于此加德纳教授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应该能够敏锐地反映他们发展的阶段和轨迹……还应该能够弄清在不同领域内拥有创造性的个体的特征”他说“如果要我来评价某人的多种智力只有当我看到他在一系列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后我才会给出结论。即便如此我也不能确定他的智力特征在一两年后依然如此。” 第三在加德纳教授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智力展示”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宽泛而完整的智力发展领域。加德纳教授主张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特别是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某些智力领域特别是学术课程的发展;尽量避免以语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b9199095.html,)/论文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教育自然就存在价值问题,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存在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作出价值判断过程。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和活动,教育评价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是学校经常性的一项工作。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具有对教育过程进展情况进行诊断的 功能、指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学校的教育评价是一项极复杂的工作。科学的教学评价能促使一个良好班子队伍的建成,否则会达到不可收场,一盘散沙的地步。那么,正确的教育教学评价应如何益寿着手进行呢?我粗略整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育评价 ▲一、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要定好教育教学评价的起点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关系互老师的切身利益(评优、选模晋级等)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基础会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有的班级学生基

础与在的班级无可伦比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成绩评定拿到一个标尺上底子差的班级的教师的 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挫伤。有的所谓乱班,在短时间内要见到大成效是很难的。学生基础太差,学校定的要求对差班来说太高,教师无信心,学生无动力,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稍微不能承受打击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很危险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从期末和开学是的起点,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定。定好教育教学的起点,把握好评价教师的标尺,以好公平处世。在这方面,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对学生对原有知识积累的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出几套指导性和综合性的试题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一目了然。 2.行为测试 现在有种现象:学生嘴里念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截然两样,找不到一点书上行为的影子。这种情况下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行为测试,故意设置一些生活小岔子,让学生去处理。教师有意识设置,学生在无意识中处理,看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按正确的方法做,以明确以后工作方向。 3.能力测试

教育教学评价内容

教学评价内容 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它既不能单纯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简单的量来衡量,又不能以某一个模式来参照给分。因此,究竟依据哪些因素对课堂教学做出实用、高效的评价,一直是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要造就的人是具有全面知识技能、品德优良、心理素质完美、社会适应力强的劳动者,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辅之以教师的创新素质、业务能力、教学成绩等方面全面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重点突出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活动的广泛性,教师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引导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等,这样不仅注重评价结果,更注重评价过程。基于以上观点提出了如下几项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主动参与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以及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理解。此内容可以细化为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学生参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参与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明确问题中学习。 鉴别学生是否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可以考虑以下指标: 1、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2、学生能够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学生自己解决的综合问题有多少。 3、学生参与解决的开放性问题数或一题多解的问题数。 4、对于开放性问题或一题多解问题,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的次数。 5、学生回答有创意的人次。 6、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 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余力才注意其主体性和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反过来,首先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其次才是双基。创造力评价一般采用发散性思维测量、态度与兴趣量表、人格量表等,但是这些手段不适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用。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采用观察的方法,观察两个方面,一是看教师有没有在教学中贯彻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二是看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学生自己的提问有没有独创性。在课堂观察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也是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创造性的依据。学生回答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价:1、表达意义是否丰富、流畅;2、是否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3、回答是否有新意和独特性;4、分析是否深刻、深入。 参考以上原则以及其他的一些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教师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学生创造性表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 理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教育评价能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是保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一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评价制度。认真研究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机制及制度创新不仅关系到教育评价制度自身的完善更关系到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 教育评价制度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之后迅速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实施形成了上级政府评下级政府、政府评学校、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改革。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也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由于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1)价值的背离:教育评价标准唯一。基础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价值是多元的既要为国家造就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其中培养学生融

入社会的公共道德、生活能力是第一位的。不少学校却本末倒置价值背离把为人才培养打基础当成基础教育第一位甚至是唯一的职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第二位的职能。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非常普遍以升学率为考核评价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明证。这种评价的直接后果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再一次升温甚至有向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蔓延的趋势。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成效不明显其根源就在于此。(2)责任的错位:教育评价制度滞后。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对政府的依附很强。学校中的办学条件主要靠政府提供许多重大事情也是由政府决定。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校评价结果的责任认定不对称甚至是错位的。学校承担着主要的责任而政府却承担着次要的责任。升学率上不去的校长、单科成绩上不去的教师面临着转岗、下岗的威胁。对于因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而造成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的问题却无责任主体更无惩罚措施。这种责任的错位既不符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也难以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3)个性的缺失:教育评价体系僵化。目前的基础教育评价一般是在一个区域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面向所有同类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或一个学校制定一套面向全体教师、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据此对所有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然而即使同一区域内的同类学校之问同一所学校中的教师、学生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以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具有不同历史、不同基础、不同条件的对象其结果不仅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进步幅度还会失去评价应有的鼓励作用掩

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大塘镇里中小学刘廷美 2014年5月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六、给予住宿生补助。七、开展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等等。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当前基础教育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信号:一、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二、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三、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四、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是很希望改革的。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目的:重学校行政管理,轻教师专业发展 现行教师评价主要是从学校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对学校进行更好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考虑是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努力。以学校领导作为评价的主体,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惩的依据,而对教师进行奖惩的本质是为了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教师依附于上级的管理。 部分教师认为,现行的评价制度对自己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行政管理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若教师评价仅以学校的行政管理为主,就等于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也会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这些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大多是通过评价来制约和督促教师的工作,大多数学校采用等级性或管理性的评价模式,实施以学校领导为评价主体的教师评价制度,同行同事、学生家长、学生以及教师本人等还没有作为评价主体发挥作用。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把教师置于一种被动接受检查的地位,其实质是“官本位”意识在教师评价中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典型的他人评价,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部分教师心态失衡,由此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扭曲,继而影响到教育的正常发展。 (三)评价内容:重教师教学效果,片面强调学生考试成绩 现行教师评价比较重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参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等都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教师劳动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其教学效果难以体现在学生的一两次考试上。因此,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难免具有片面性,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容易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评价方法:重量化评价方法,轻质性评价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受西方标准化测验及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影响,定量评价逐渐代替了定性评价,进而对教师评价也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依此来管理教师。另外,虽然教师数据是评价者预先按照管理者规定的指标和范围,用量化方法获取的,但管理者在设计指标时总是倾向于制定易被量化的指标。这种做法忽视了不易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诸如情感和态度等,对教师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这种评价并不能够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真实状况,也无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基础教育“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共同的或共有的教育经验,不是由学科组成;所谓共同的课程并非内容相同,而是课程目标相同,以及教育过程中隐含的原则相同。例如认识内在的价值、发展了解、尊重真理和增进个人自主等。这种广泛的目标和原则成为课程的共性,成为每个儿童共同教育的基础。正如医生不能为每一个病人决定相同的食物,只能提供营养的原则供其配菜,以适合不同的是生理需求;因此共同课程并非强加给学生共同的学科或共同的课程内容;而是共同的“经验领域”或共同的过程或原则,所以程序原则是决定课程,尤其是共同课程的基础。在教育价值和原则的指引下,在诠释和调试的过程中,课程内容才能多样化适合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别需求。1

教育评价论文

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浅谈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自20世纪30年代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专业活动产生以来,随着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政府,社会和公众对教育的期望日益增长。提高教育质量的普遍要求,成为促进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评价的功能不断从教学和课程领域向外扩展,逐渐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中,教育评价是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并驾齐驱的三大研究课题。教育评价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管理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育评价的理论 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理论领域的新进展首先体现在其概念的历史演进中。从泰勒最早提出“教育评价”这一概念,到当前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对教育评价的综合性界定,充分体现出教育评价研究者对概念的把握逐渐接近其本质的原貌,有利于他们运用新的理论促进实践领域的新发展。 我国教育界一般把教育评价定义为: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的特征:所谓教育评价的特征,是指教育评价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教育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

动,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具体我把它总结为: 1.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教育的发展。 2.在评价的过程上,注重自评方法的应用。 3.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4.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5.在对待评价结果上,重视全面的解释和慎重的处理。 6.在评价的手段上,强调科技与智能化。 7.在评价的目标上,实行多元化与整合化。 8在评价的取向上,注重个性与差异性。 教育评价的意义:开展教育评价,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对它意义的认识也有待深化,下面,只是从几个方面阐述它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指导与管理。学校的好坏,不能凭领导的印象,也不能靠少数几个人的表态,而必须按照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认真地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行评价、群众评价,领导评价以及社会评价,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结论。 2.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除鉴定、认可之外,更主要的是对教育过程进行诊断、评价,以调节促进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诸方面的工作,使学校更具活力,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对教育改革方向的引导,可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检查指导等方式来实现,但是,有意

对学生评价的意义

对学生评价的意义 学生评价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常谈而又常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评价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对学生评价的意义的范文,欢迎阅读! 对学生评价的意义篇一评价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 通过学习不难了解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和自身业务的提升。 人的八种智能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好坏之差。它们之间只是领域不同,却各有所长。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长处的地方。正是应了咱们古人的那句话,”;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对于不同智能的高低表现,不能简单、概括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密切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并促进不同智能级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喜欢数学,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数学领域里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评价内容应涵盖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1.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1)学生理解、掌握、会用所学知识和技能。(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会自主、合作学习,主动对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3)学生感受学习生活乐趣,体验成功。 2.教师专业发展: (1)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符合成人学生个性、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实操培养。(2)教材处理:准确掌握教材内容重、难点;根据专一专业特点调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材内容。(3)教学基本功:语言、板书、教学技术使用规范;开发利用教材外的学习资源;利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和困惑等资源。 (4)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5)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教育环境;师生平等,交流互动。(6)教学评价:对学生课上回答作出反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出评价。(7)教学机智:课堂组织、管理有序;能对学生提出的无关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具备处理各种课堂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8)教学反思:同顾整个教学环节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 (二)评价内容要事先和教师本人协商并达成一致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对评价有发言权。教师是否清楚和赞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对评价能否起到促进发展的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贾森·米尔曼的研究发现,教师了解评价过程的各方面内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能否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评价标准的清晰度、教师对评价标准知道的程度和教师对评价标准是否适合他们自己课堂的赞同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只有具有了这些权利并很好地使用它们,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事先和教师本人协商并达成一致,从而激发教师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内容应根据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别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应突出教师主体的地位,强调教师自评和他评的结合。因此,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应确定不同的评价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如教师自评应侧重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基本功、他人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同事评价则更注重从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等方面人手;学牛评价应主要围绕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开展;领导评价要侧重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学生及同事评价等几方面进行。 (四)评价内容要不断更新并及时修订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会随着时间、教学、专业、学生和教师特点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如果制定好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在一定时期不能取得预定效果,应该针对问题加以调整,也只有不断调整、修订才能实现它以人为本、促进教学的初衷。所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它需要不断研究形成,它是在学校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探索中逐步形成的。

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新基础教育_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2003年第8期(总第283期) 教育研究 EDUCAT IONAL RES EARCH N o.8,2003 Gener al,No.283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叶 澜 吴亚萍 [摘 要] 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深化过程与重要资源。“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系统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与常规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二阶段以原则性评价与比较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三阶段以全程整体性评价与阶段系统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目标评价;过程评价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亚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上海 200062) 一、关于“两类”改革关系的思考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称其“尖锐”,是因为它像“拦路虎”一样,使教师不敢走近改革,他们顾虑重重:实验使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升学怎么办?学生积极性高纪律差了,班级评比得不到红旗怎么办?其他评课人员(指未参与实验的)持另一套标准,教学大奖赛上不去、职称评不上怎么办?面对这些关系到学校声誉等级、社会认同、经济效益、个人晋升等一大堆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我们确实无法直接解决。 其实,这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的问题: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前者属评价改革的标准问题,后者是改革应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它直指改革进程中的评价改革。为此,有人认为,“评价改革”应该走在“学校改革”前面。这也是我们经常能在实践工作者那里听到的一种说法:“考试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无法开展”。循着这条思路,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研究试图形成一套新的评价素质教育的标准与测试方法。但一到实践中去,一些教师却反映:这样做比“应试教育”要考的东西和花样还要多,故被嬉称为“素质教育应试化”。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企图走一条通过“终点”改革指挥“起点”改革的路,它至少是对教育改革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的产物。 “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打破了“两类改革孰先孰后”式问题的思维定势,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王震 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经典点评:当前,由于缺少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的追问,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没有了方向感。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就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将评价维度划分为七个维度: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从这几个维度来看,对学生评价是比较综合的,下面我将我在工作中教育过的一些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学生特征总结如下: 1、学习成绩不理想,从中游升下滑到下游升。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主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方案本身的问题 尽管课程改革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并非完美无缺。比如有些学科的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标准的陈述欠规范,导致实践中操作困难;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高中课程内容的“繁、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课程评价有了先进的理念,但技术支持依然严重欠缺,例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缺少相应的有效的自我更新机制,比如,对新课程实施的跟踪研究和评估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原定于2004年完成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稿未能如期公布。课程改革不止是设计一个理想的方案,课程改革更是一种复杂的实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施过程恰恰是我们进一步确认应该做什么和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在三次调研中也反映出来许多试验区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二)课程改革配套政策问题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其成功受制于诸多因素,需要很多的配套政策的支持。课程政策滞后于课程活动事务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比如课程一致性问题,为数不少的学校在实施课程计划是相当随意,把那些需要考试特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6/12 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李田—08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中国,300222) 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评价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教育评价的不同研究取向角度阐述了四种教育评价的模式,并且在对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主线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展望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关键词: 教育评价;主要模式;新进展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理论领域的新进展首先体现在其概念的历史演进中。从泰勒最早提出“教育评价”这一概念,到当前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对教育评价的综合性界定,充分体现出教育评价研究者对概念的把握逐渐接近其本质的原貌,有利于他 们运用新的理论促进实践领域的新发展。 1. 概念界定 对于教育评价的概念界定,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观点。美国学者泰勒在其着名的“八年研究”(1933- 1940) 报告(《史密斯- 泰勒报告》) 中,首次提出并正式使用“教育评价”这一概念。他早期的观点认为“, 教育评价过程在本质

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1986 年,在《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中,他对该陈述做了修订,认为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 我国教育界一般把教育评价定义为: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 从对教育评价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评价主要包含两个要素,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美国学者格朗兰德曾经指出,教育评价= 量的记述+ 价值判断或质的记述+ 价值判断。其中量的记述是指来自测量的结果,而质的记述则指通过非测量的手段所获得的事实,他们共同构成了事实判断部分。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教育评价的概念中,发现其内在的两种评价手段,即定性方法(质的记述)和定量方法(量的记述)的结合。 教育测量则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标准) 用数值来描述教育领域内事物的属性,是事实判断的过程。因此,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是获得事实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测量和各种非测量的手段,我们才能获得价值判断的事实材料和依据,才能更为有效地服务于价值判断这个核心。 二、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从教育评价的发展主线这一线索出发,回顾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内在和外在的发展动因,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评价发展的整体概貌,洞悉其未来的发展走向。结合教育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促进其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 1. 教育评价的发展主线 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始终以对教学的评价为发展主线。随着教育评价研究的深化,教育评价的范围逐步扩大,由最初单纯对教学的评价发展到对教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等的评价。但其评价的核心仍然是教学评价。因此教学评价,继而教育评价是伴随着教育的出现而出现,并伴随教育研究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就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30 年代,是测量时代。这一时期,教育评价主要依靠测验达成,以测验为中心,其价值取向是以教育本体为主。在追求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客观化的历史背景下,大量教育测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评价。 1930 年—1950 年,是描述时代。这一时期是教育评价诞生和形成期,其中以泰勒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为代表。泰勒首次区分了测验和评价,并对评价做了描述和应用,开创了教育评价研究的先河。此时教育评价是以泰勒所倡导的目标为中心的,其价值取向指向社会需要。 1950 年- 1970 年,是判断时代。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目标分类的产生和许多新教育评价模式的出现。此时以决策为中心,其价值取向指向社会效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提出极大地完善了泰勒模式,使这一模式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不同学者也对泰勒模式所暴露的缺点进行了批评,例如在批判泰勒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IPP 模式、目标游离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提出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泰勒模式的缺陷,也使对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德江县长堡镇水塘中学:张金显 近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习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中共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