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诫子书》优秀课件 课件

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ppt课件
23
志与学的关系
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 有远大的理想, 为了实现这些志向、理想, 才能保证自己会去 学习,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 才能增长才干, 才能 学业有成。
ppt课件
24
拓展延伸
• 为本文补充论据
ppt课件
25
道理论据
淡泊: 苟全性命于乱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 生活节 俭,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 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ppt课件
18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 (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ppt课件
19
合作探究
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ppt课件
8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 无以致远。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 明确志向。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ppt课件
9
译文:
不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明 确自己的志向, 不身心平静就 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ppt课件
10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ppt课件
26
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ppt课件
27
事实论据:
立志:
1.毛泽东: 从小立有远大志 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
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 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1句) 开篇提出观点。
第二层(第2、3、 阐 述 “ 静 ” 与 “ 学 习 ”“ 明
4句)
志”“成才”的关系。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的良好品质。(重点)
必备知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 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 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 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 书局2012年版)。《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 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 国,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 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 封家书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诫外生书》)
书信篇目
共同 劝诫 话题 对象Fra bibliotek写信目的《诫子书》
儿子 希望儿子立志成才,宁静淡
立志、
泊以修身养性,惜时勤学。
学习
希望外甥以先贤为榜样,树
《诫外生书》
外甥 立远大理想,胸怀宽广,虚
心学习,立志成才。
成语积累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志存高远
(一)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 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 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 邓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 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 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
遂( suì )
语文第15课《诫子书》(30张PPT)

A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诫子书》课件(48张PPT)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 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 力,老大徒伤悲”。 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一读,议一议,读 懂了什么,哪些词语、 句子不理解的?
译文:
摒除杂念与干扰, 宁静专一 操守,品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朴节约
思考
诸葛亮几千前对儿子说的话,
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积累名言
放声朗读,找出文中你最 喜欢文章的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一起分享吧!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 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 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 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 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 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④年与时驰 ( )
16《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32张PPT)

16 诫子书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 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
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 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 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志,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诫
谆 谆
子
分析观点
父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语文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 书信告诫诸葛瞻。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 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 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 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课堂延展
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 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 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 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诸葛亮的个人修养与品行
关于淡泊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隆中 “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身养性的 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抚平 了父母早逝给他带来的心灵 创伤,也益于他养成淡泊宁 静的胸怀气度。
诫子书
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
教学目标
文高解借结 的阅文助合 能读章工课 力浅大具下 。易意书注
文,,释 言提理并
子体把理反 的会握解复 谆诸文课诵 谆葛章文读 教亮主内课 诲对旨容文 。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虽简短却意义深远。本课件围绕其核心内容展开,首先呈现了书法的艺术形式,彰显了古典文化的韵味。接着对家书进行朗读指导与内容解析,深入阐述了诸葛亮关于修身、治学、惜时的理念。修身部分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节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培养德行;治学部分则指出学习需静心,才华来源于学习,同时警示浮躁不专的危害;惜时部分则告诫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以免后悔。整个课件逻辑清晰,从君子的行为准则出发,探讨了静与俭的益处,以及失静的危害,最终落实到惜时与实现志向上。为巩固理解,还布置了搜集诸葛亮与诸葛瞻相关信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