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现代农业创新主体和主要特征1

合集下载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农业技术的先导性。

现代农业是以新技术来发展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巨
大引擎和推动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业成为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第二个特
征是农业要素的集约性。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城乡
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的
领域渗透,应用和延伸,所以农业投入要素现代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

第三个特征是农业功能的多元性。

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增强。

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
休闲等领域扩展。

无论是从国外看还是国内看,农业的功能要向多元化发展。

我们要在强
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

第四个特征是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性。

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
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
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

第五个特征是农业效益的综合性。

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
转化多元经营。

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第六个特征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方向、目标分别是,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

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方向、目标分别是,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

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方向、目标分别是,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现代农业广泛运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从顺应自然转变成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凭借传统农业生产经验转变为依靠科学,并且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将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换取大量农产品。

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是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方向、目标分别是1、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农业。

现代农业广泛运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从顺应自然转变成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凭借传统农业生产经验转变为依靠科学,并且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将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换取大量农产品。

3、实现农业现代化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另一个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二、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1、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是指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2、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关键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而经营体系的关键点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3、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市场服务、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衡量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4、生产体系是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5、经营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结合,是衡量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类型及特点作者:杨春成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11期杨春成(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河南西华 466632)摘要:本文从现在农业技术出发,描述了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及期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关键词:现代农业形态特点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32-0051-1一、类型特点(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土壤学家艾希瑞克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始于20 世纪20 年代末的德国和英国,后来传到荷兰、瑞士和欧洲其他国家。

目前从事有机农业的国家有150 多个。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是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是由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才有有机肥料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三)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土壤学者倡导下开始探索的环保型农业的通称,是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

精确农业是将现代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自控技术等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已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估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与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的信息化农业。

(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包括以下含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提高。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概念
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
基本特征 生产程序的机械化
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拖拉机 等动力机械及各种作业机械已形 成体系。农田、园艺作物等从整 地、种、管、收、运、贮、加工 等全部机械化。畜牧业也全部机 械化,如养鸡业中的给水给料、 收蛋装箱、除粪排污等作业全部 实的主体,传统农业条件下,规模 小,商品率低,农民凭经验加力气尚可勉强应付。 现代化农业生产则不同,规模经营,商品率高, 市场风险大,生产过程采用高新技术等,只有掌 握科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才能胜任。
经营管理科学化 现代农业是有组织 的规模化、市场化、 国际化农业,生产经 营的各个环节需要不 断采用先进的思想、 管理技术、管理方式 和管理手段,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节约 成本,获得最大的效 益。
现代化农业生产是在一整套高 新技术体系的指导下的全新的 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将日益广 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 产中和产后各个领域,实现生 产技术的高新化。从田间选择 到太空育种、从传统种养到试 管组培、科学肥水管理、植保 防病防虫、贮藏保鲜技术等方 面,科技先导作用显示出巨大 的威力。
产供销加社会化 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运用现代 化农业手段,进行集约化生产,形成专业化、商 品化生产基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要达 到这一目的,就要使产供销加社会化。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
毕亚丽 食品系 生物工程一班
什么是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 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 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 制生物体(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 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 会所需要产品的综合性 产业。
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
狭义的农业(农业生产业):即种植业和养殖业 中义的农业(农业产业):即种植业、养殖业、农业 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及其加工商品 广义的农业(大农业):农业产业再加上为农业服务 的其它部门,如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 农村建设、农业金融等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目录及思考题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目录及思考题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提纲与目录第一讲:总论一、农业发展的历程 6(一)原始农业 9(二)传统农业 14(三)现代农业19石油农业 23替代农业(有机、生态、自然、生物动力)27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35(一)中国农业发展历程(计划经济、联产承包、反哺) 35(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条件 63(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76三、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77本质特征+(产业性质)基本特性 77-78内涵概括 80具体内容 82四、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83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88(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89(二)现代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90(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方向 91第二讲: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重点内容和支撑体系一、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 110(一)市场经济理念 111如何坚持市场经济理念 118机会成本 119(二)经济全球化理念 121如何理解农业经济全球化 123 (三)和谐发展理念 125(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131(五)组织制度创新理念 134(六)企业化经营理念 137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40(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2(二)实施农业产业化 147(三)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152(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159(五)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166(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71(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74三、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3.1现代农业投入支撑体系 1783.1.1 农业财政投入体系 1783.1.2 农村金融体系 1793.1.3 社会资本投入体系 1833.2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1863.3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1893.4现代农业市场支撑体系 190农产品冷链物流 200冷链条件(三P 三C 三T 三Q 三M) 205 四、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211中国农业优先发展八大关键技术 212高产、优质、高效(两高一优)农业 215 《农产品协定》 216绿箱 219黄箱 220蓝箱 230绿色贸易壁垒 231新的贸易保护形式 236精品农业 237包装农业 240彩色农业 241立体农业 242生态农业 246数字农业 256精确农业(精准农业) 257智慧农业 265三品一标 271无公害农产品 272绿色食品 273有机食品 279有机农业 280“三品”同异对比 283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91都市低碳农业 302白色农业 307绿色农药 313物理农业 315现代农业食品工程 316设施农业 318现代生物技术(组培) 320节水灌溉 327第三讲: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及其选择一、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46(一)美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家庭农场) 346 (二)日本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小规模) 363 (三)法国现代农业 370(四)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77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模式选择 393(一)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 393(二)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模式 401(三)区域特色型现代农业模式 402(四)可持续型现代农业 404(五)省工节本型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型的新模式) 405 第四讲: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一、现代农业的目标 418二、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 424三、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分析 430构成(一级、二级、辅助指标) 430计算公式(含名词解释) 433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37第五讲:现代农业的经营与管理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452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453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456六大发展方略 456四大定位 465三大战略 466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 469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步骤 470(一)基本情况分析(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政府政策等) 470(二)优劣趋势分析 479(三)市场分析 484(四)规划方案设计 486(五)规划资金筹措安排 486二、现代农业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487经济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89社会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90生态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91三、农产品市场分析 492完全竞争市场和企业决策 493垄断市场和企业决策(卖方垄断) 497四、现代农业企业管理 500现代农业企业的主要特征 502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504农业企业管理 505五、企业认证和质量管理 510(一)企业认证的范围和意义 511(二)申请认证的条件和程序 512(三)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 515(四)质量管理 522质量控制(QC)、质量管理(QM)和质量职能 522全面质量管理(TQM) 52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 526思考题龙头企业、中介、合作社利与弊【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指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农户”、“公司+ 基地+农户”、“公司+批发市场+农户”等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还带来其他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周期越长意味着决策时风险越大。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能够减少决策风险的各种制度和措施,例如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测、农业生产保险、农产品储备、保护价收购等。农产品大多数是鲜活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连续性存在明显的矛盾。因此,需要进行适当地保鲜贮藏和加工,以便保持其使用价值,使之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肯定是跟商品化统一起来的,就是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是农业的商品率基本特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的动态性。我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基本就是说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等,现在我们再提到农业现代化,除了上述几化以外,又有一些新的内涵,比如农业标准化、信息化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肯定是不同的,这是它的动态性。
上述情况决定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资料利用的季节性、资金支出的不均衡性和产品收获的间断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一方面表明根据农时安排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明农户多种经营和兼业经营的必要性。多种经营和兼业经营不仅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以增加生产,同时也可以用其经营的收入弥补资金支出不均衡和农产品收获间断所造成的收支缺口。
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波动性。自然界大范围的长期变化,如地质变化、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等无疑都会对农业生产发生长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往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能从农业生产上反映出来。短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气候的变化,尤其是灾害性天气,如旱、涝、风、雹等,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年度间的剧烈变化。病虫害的爆发往往与气候的变化有关,也可能导致严重减产。因此,减灾防灾在农业生产上具有特殊意义。主要的减灾防灾措施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培育抗逆性强的动植物品种、生产类型多样化、综合防治病虫害、发展设施农业、建立合理的农产品储备体系等。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一、是创新的理念。

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尤其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正在加速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

创新渠道主要包括:⑴引入新的农业新产品;⑵引入农业高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新的农产品市场;⑷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⑸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

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

二、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同时,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环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式。

三、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本质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的实施资本和技术集约,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

我国人均耕地较少,土地使用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资本积累薄弱,在现代业建设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走劳动、资金、技术、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理,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四、外向型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怀开放性的产业,客观上它要法语充分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参加国际市场间的竞争,促进发展开放经济。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非常注意开拓国外市场。

简述现代农业的特点

简述现代农业的特点

简述现代农业的特点摘要:一、引言二、现代农业的特点1.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2.科技创新驱动3.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4.农业生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5.环保和可持续发展6.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三、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挑战1.发展成果2.存在的问题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优化政策环境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推进农业绿色发展5.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农业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更表现为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

本文将对现代农业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并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二、现代农业的特点1.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

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2.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如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3.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倡导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这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

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4.农业生产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现代农业生产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智能化管理、精准化决策支持。

如遥感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5.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6.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

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对农业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农业创新并不是来自于实验室,而是来自于田间地头、民 间(农民的生产实践)和市场,如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云厨一 号、苹果套袋技术、给鸡戴眼镜等“微创新”
农业科学家、技术专家的研究成果可能打造农业现代化的新 引擎, 如转基因育种、化肥、农药产业创新等等;
学习型角色(人类学家+试验家+嫁接能手)+组织型角色(跨栏 运动员+协调员+导演)+建设型角色(用户体验设计师+布景师+ 照料者+故事家)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1989年,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山东潍坊 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着三 元朱村的17名党员干部建起了第一批冬暖 式蔬菜大棚,“当年越冬黄瓜开秤每公斤 20元,入夏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在王 宪彬的指导下,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 朱村首次开发成功。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但并非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可在生产上成功地应用而成为技术创新。因为现代农业技术发 明只表明技术上的新颖性和可行性,并不表明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就具有可行性和有利 性。 农业技术发明要转换为农业技术创新,关键在于农户、农村专业组织和农商企业是否接 受这些技术发明并将其应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如果一项农业技术发明,甚至在取得专 利授权后也未能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采纳和应用,那我们只能将这些 技术发明视为农业科研成果而不能看做是农业技术创新。
2011年,布朗创立“不可能食品公司”,并经过五年时间研究发现,一种叫“血红素(heme)” 的分子不仅能通过血液输送氧气,也是让动物肉吃起来更美味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发现,布 朗推断说,人们对肉的追求实际上是对血红素的追求,当然还有肉类所含的铁和蛋白质。
布朗和他的团队开始直接从大豆植物的根瘤部分提取血红蛋白。但为避免增加的原料加工需求 而带来新的环境影响,他们决定通过发酵方式对大豆血红蛋白(soy leghemoglobin)进行量产, 即从生产大豆血红蛋白的大豆根瘤部位中提取DNA,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将其有效片段插入酵母 中,让基因编辑后的酵母再通过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血红素。
破;妻子看舒远良轰赶即将抱窝的老母鸡办
法:在鸡鼻子上穿羽毛,试验,有效。 养殖土鸡+销售鸡眼镜
第一批眼镜做得很粗糙,塑料靠涂上红漆来遮 光.做出来的眼镜上没有横梁,只能用铁丝来代
替.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创意农业:戴“眼镜”的鸡、听“音乐”的草莓、“葵 花鸡”、“生物碳”、“专门吃草的羊” 、“头窝鸡 蛋”、“中国红(月季品种)”……让传统农业成为高附 加值的产业领域
味香肠,泰式鸡肉匹萨、蒜味明虾匹萨和 北京烤鸭匹萨等; 对传统的退款保证进行有趣改进,推出 “CPK口味冒险保证”,每份菜单上都写着 鼓励的字样:“大胆些,试试新口味!” “如果它‘吓’着您,我们将为您换上熟 悉的口味” 市场推广和建立品牌方法
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
广西甜蜜家创立者黄仲连:采蜜车+蜂制品(对 当地鸭脚木蜜源进行开发、产品出口欧洲市场)
李建军.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J].学习与实践,2006(9)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3.农商企业
种业创新、化肥和农药创新、饲料企业、绿化工程创新、农业机械创 新、设施农业创新(包括智能温室)……食品创新(starbucks、 Macdonald)
无法从书本上获得的创意:伊利奶业、中粮集团、马云(网络+电子 商务-服务于中小企业)+AI养猪);华大基因(华大农业);中央大 厨房(新希望集团);德青源养鸡场;共享农场(艾米会联合创始人 兼CEO唐飞,2014)、认领茶园(安徽石台千方茶业集团)+慢生活农 庄……贵州的金荞麦科技公司+晴隆种羊繁育场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退休教授帕特里 克·布朗(Patrick Brown):利用高科技研制植物牛肉和奶酪(进行代替肉类的植物肉研究) 制作出特殊汉堡——如果我们能从分子角度理解是什么让肉品如此美味,那我们就能一举解决 地球上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要贡献者,但不一定是创新主体,
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可能包括农业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 务、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等多个环节,农业研究与开发仅仅只是 整个农业(技术)创新链的一个环节,只有农业研究与开发而没有后 续的推广与服务,以及成果在农业和食品产业中的成功应用,这只能 算作农业研究与开发,而不能算作农业技术创新
江苏云厨一站 企业创新(大公司vs 小公司):当今企业研发
部门成为创新重要的发源地(Mowery and Rosenberg, 1998)) 大企业vs小企业:谁更具有创新能力?
农业创新主体
4.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一章第2条:农民专业合作
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 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 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 织 统一购买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统一技术服 务和生产标准、统一品牌营销…… 韭亩地:生态种植+营销策略 溧阳农民合作社:盆景蓝莓+休闲旅游+加工业
奥运颁奖用花“红红火火”花束由9枝“中国红”月季组 成,配材是6枝火龙珠、6枝假龙头、6片芒叶、6片玉簪叶 和6片书带草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雷·克洛克:花费大量时间在房地产和销售行业寻找合适的生意机会, 无意间走进一家属于迪克和莫利斯·麦当劳的小汉堡店,当时他正在 推销牛奶搅拌器。
创新者:积极主动、充满干劲、非常重视实践的人;总是琢磨着 想做些改变、善于找出新点子且乐于进行试验的人;他们的方法 有时让人奇怪,但取得的成效却非同凡响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1.技术型企业家=技术专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创意 或发明原型或商业模式)+企业家(将技术方案、原型 或模式转化为财富创造能力;拓展形成新的产品、服务 或业态)
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采用者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商企业以及部分科研院所 和大学,但许多农业研究者和管理者基于对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商企业创新能力的判断,想当然地 认为只有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才是农业研究的主体,其理由是农业研究机构和大学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成果 以及充裕的研究人才,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多数的农商企业既缺乏知识和技术积累,也缺乏创新的人 力资源。这种以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商企业创新能力弱小或资源缺乏就否定其创新主体地位的断言 不仅轻率、武断,无视农户、农村专业合作和农商企业潜存的巨大创新能量,而且可能造成政策误导。
第3讲: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和主要特征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谁是创新者) 现代农业创新的类型(怎么创新)和模式(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创新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结构
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和战略问题
迈克尔·波特:创新是“商业化的新方式(其他学者称之为 发明)。创新过程与公司战略(技术储备)和竞争环境(市 场)分不开”;创新=创意、技术或发明+商业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诸多农业技术创新,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棚蔬菜、套袋苹果 等除了科研机构和政府推广组织的贡献外,更多地来源于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商企业的创新探索。 20世纪80年代由农民发起的乡镇企业运动和小城镇建设高潮,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农民自发推进的各种 基层民主制度创新等都用最生动的事实表明农民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进力量,其自身蕴藏着巨大创造性和 进取心。
麦当劳还是个简单、经济和小型的汉堡店,生意非常红火,他马上 意识到麦当劳无意当中偶然发现的快餐的概念——制作快速简单的 均质的、标准的食物品种。
他找了一个合伙人出售特许经营的概念,不出几年就成为美国入到汉堡经营的行业中,但都没有看到麦当劳兄弟 的快餐概念的潜在功能。
湖南省辰溪县养殖户舒远良苦于规模化饲养 群鸡相互对啄所带来的损失,发明了鸡眼镜: 挡住视线,防止这土鸡经常打架,减少鸡的 运动量。
发明思路:咨询饲养户,土鸡可能缺少营养,
但答案五花八门,效果不明显;添加沙子可
减少啄毛的现象,利于鸡胃里食物的磨碎,
但把鸡胃胀大后有一种饱食感,结果斗得更
猛;购买脚踏式切嘴机切嘴,毛色好但嘴残
现代农业创新是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点子或新经验 在农业生产经验活动中的成功应用,判定标准主要看其是否 提升了农业财富创造能力(实现增产增收或创造农业高附加 值)
现代农业创新=农业+财富创造能力(使能性技术或点子或组 织形式)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谁是现代农业创新主体?谁是现代农业创新者?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5.大学和科研院所 生物育种、疫苗和土壤修复技术、测土配方、设施农
业……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 任继周院士与贵州威宁高原草场试验站:通过长期的
科学研究解决贵州岩溶地区能否及如何种草发展草地 畜牧业的问题;通过分类培训草根技术员加快技术成 果的转化,带动地方草地农业创新,为当地和周边地 区的石漠化治理和草地畜牧业发展引入新技术、新机 制和新动能——烁圃模式+晴隆模式 曲周实验站与科技小院 贵州农业科学院vs大方金荞麦科技公司
基于植物蛋白而进行的食品技术创新是“通过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满足人们对肉类的需求”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张天柱教授与中农富通公司 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2000
年开始担任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农 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
现代农业创新主体
技术专家或发明家也不一定是创新者,理由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技术发明。 现代农业技术发明是指对设计、产品过程或系统提出新变革的思想、诀窍、模型或实物
技术解决方案可能是单项技术突破,也可能是多项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