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5-2 生活中的透镜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5-2 生活中的透镜(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5-2 生活中的透镜(含答案解析)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2.投影仪;3.放大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课前预习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1.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课程讲授新课导入本课小结我来闯关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1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020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因及异同点。

素养目标课程导入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

你们知道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吗?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一、照相机1.照相机的结构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A半透明纸凸透镜B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操作:1.用眼睛观察半透明纸,并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看是否能在半透明纸上得到室外景物清晰、倒立的像。

2.改变室外景物与自制模型照相机的距离,并适当调节B筒在A筒中的深度,观察像的位置到镜头的距离是怎样变化的?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通过以上操作,你能总结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吗?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归纳总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2.自制照相机(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

(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课程讲授新课推进一、照相机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 平时我们看到照相机成的像都是正立的,这是因为为了取景方便,经过技术处理将第一次成的倒立的像转变成了正立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教育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教育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1. 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A. 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B. 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C. 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D. 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2.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B. 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C. 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D. 轿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3. 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 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4.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泡茶时,杯口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B. 泡茶时,部分茶叶下沉--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放一会茶水凉了--此时茶水具有的热量较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5.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 2019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

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

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B. 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 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7. 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8. 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2.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3.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5.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要点梳理】要点一、照相机1、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3、成像特点:(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2)像距小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要点诠释: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要点二、幻灯机和投影仪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要点诠释: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

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光屏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如下图:2、幻灯机和投影仪的构造及作用:类别构造作用幻灯机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聚光镜加强照到幻灯片上的光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光屏承接像投影仪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螺纹透镜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平面镜改变光路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光屏承接像要点三、放大镜1、成像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规律:(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环节一: 仔细阅读,分析思考,答复以下问题:回忆本节的学习过程和所学的知识,填写以下表格: 环节二:<一>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物距〔u 〕是指 ,像距〔v 〕是指 ,两者的关系: 〔针对图甲用心体会一遍〕.仔细观察图甲和演示可发现照相机成的像比物体要 ,和物体比拟是立的,由于胶片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照相机成的是 像.所以照相机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分析图甲的情形可知:照相机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 侧;要使胶片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 来成像的.物距〔u 〕是指 ,像距〔v 〕是指 ,两者的关系: ——4和演示可发现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 ,和物体比拟是 立的,由于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投影仪成的是 像.所以投影仪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4的情形可知: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 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平面镜的作用是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 ,能使物体成 〔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 〔倒或正〕立的 〔实或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侧.联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总是 立的,虚像总是 立的;实像 〔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 〔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侧. 环节三:随堂练习: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2.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___的_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3.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物距与像距关系 成像性质 装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机〞.这种照相机只需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和光圈,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5.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6、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RJ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RJ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堂实 践
自制照相机: 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
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并能前后 滑动。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 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 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 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型照相机。
归纳总 结
(1)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 的像越小,像的距离(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 短。
物体的像
照相机原理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
(2)照相机的特点: ①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大于胶片到照相机镜头的 距离; ②拍近处的景物时,应使镜头往前伸,使镜头离胶片远 一些;
拍远处的景物时,应使镜头往后缩,使镜头离胶片近 一些; ③胶片上的像与物体相比是上下倒立、左右颠倒的; ④像和物体分别在镜头的两侧;
投影仪
提 出 问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常用到
投影题仪,现在同学们观察一下它的结 屏幕

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多 媒 体 展 投影仪的结构:

镜头
交 流 讨 如果将写有字母“F”的 投影片 投影论片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
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归纳总 结
(1)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到镜头的距离 总大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2)在实际操作投影仪的过程中,我们要使像放得 更大,应使镜头离投影片更近,同时投影仪离屏 幕更远些。 (3)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2. 节日时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喜欢留影作纪念,拍出 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好 的回忆,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
合作探究
照相机
提 出 问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2)照题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出全景和非全景的像? (4)有时拍出的像发白,有时拍出的像较暗,这是怎么 回事? (5)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6)物体的像是怎样成像在胶片上的?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5.2生活中的透镜(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5.2生活中的透镜(附答案)

生活中的透镜一、填空题(易)1.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中)2.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易)3. 观察图1,小明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他拿的是_______透镜。

这一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_____。

(中)4.测绘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__________,若飞机降低高度拍摄某地区的“特写”,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应________(填“拉长”或“缩短”)。

二、选择题(中)5.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易)6.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平行玻璃砖(易)7.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难)8.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出现了景物的清晰的像,但如果有一个小飞虫正好飞落在照相机镜头的镜片上,关于像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几乎没有变化,像只是暗了B.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清晰的像C.有变化,出现小飞虫模糊不清的像D.有变化,整个像变得模糊不清三、作图与简答(难)9.如图2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精选教学文档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和作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生活中的透镜》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学生在第一节《透镜》中认识了透镜对光的作用后安排的一节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为第三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此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初步认识实像与虚像。

(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二、说教法本节课引入新课采用了情景激学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授内容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和比较法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

以制作模型照相机活动开始新课,并以模型照相机串接整节内容,制作模型照相机,使用模型照相机和观察模型照相机成像情况,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2.投影仪;3.放大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 , 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课前预习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1.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例题2】(2019四川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答案】C【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习题精练一、选择题1.(2019山东德州)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答案】C【解析】(1)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2)当反射面上凹凸不平时,光在上面会发生漫反射,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

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投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2.(2019广西北部湾)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A【解析】监控摄像机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经它们的镜头所成像均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2019广东深圳)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C【解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B不合题意;C.监控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合题意。

4.(2018新疆模拟题)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共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答案】B【解析】已知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符合题意;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

不符合题意。

D.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5.(2019湖南娄底)娄底高铁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

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_____5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凸;小于。

【解析】人脸在摄像机镜头前1m处被拍摄成数码照片,则物距为1m,由于摄像机镜头属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可判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物距为1m,则焦距应小于0.5m,即50cm。

6.(2019四川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答案】②;反射。

【解析】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

二、填空题7.(经典题)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答案】实照相机【解析】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8.(经典题)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选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选填“实”或“虚”)像.【答案】凸透镜,倒着,实。

【解析】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幻灯机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9.(经典题)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

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答案】放大镜。

虚。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10.(经典题)如图所示,甲是的工作原理图,乙是的工作原理图.(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者放大镜)【答案】照相机,放大镜。

【解析】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三、综合应用题11.(自编提)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投影仪,结合平时学习得到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2)螺纹透镜的作用是什么?(3)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4)如何让投影片的像最清晰?(5)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6)上述操作实质是调节什么?【答案】见解析。

【解析】(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会聚光线(3)左右也颠倒了,即完全相反(4)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即可(5)向后移动投影仪,再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6)减小了投影片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