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研究_张凤琴
现代女大学生择偶标准调查报告

-5-
伍芸玉:现代女大学生择偶标准调查报告
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恋爱目的是“真的喜欢上了他”的女大学生占了很大的份额,其比重达到了 22.80%;其次,以“消磨时光,打发时间”和“害怕孤单,想找个人陪”为恋爱目的的女大学生 分别占据了 20.90%、20.19%;有 17.58%的女大学生 “认为恋爱是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必需 谈一次恋爱”,而“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和“大家都谈恋爱,自己也要跟随潮流”为恋爱目的的 女大学生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以其它为恋爱目的的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仅占 10.21%和 8.31%。
12 月 26 日
12 月 27 日
12 月 28 日
12 月 29 日 -12 月 31
日
1月1 日
1月2 日
1月3 日-1 月5日
1月6 日
5、调研经费预算
由于本次调研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本次调研费用较低,主要就 是报告的打印费用:10 元
6、调研结果及研究局限 6.1 调研结果
6.1.1 恋爱目的分析
B
C
D
E
A:在认识的同学或朋友中寻找恋爱对象;B:通过朋友或父母介绍;
C:通过专业婚介机构介绍;D:通过网络认识并发展感情; E:其它
图2
○2 发展恋爱关系方式分析。图 3 反映了选择不同方式发展恋爱关系的女大学生占 总体的比例情况。从图 3 中我们不难看出,44.37%的女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循序渐 进,慢慢了解对方再决定是否与其发展恋爱关系”的方式与对方发展恋爱关系,倾向 于“相信一见衷情,并迅速确定恋爱关系”方式的女大学生占 34.5%,21.13%的女 大学生表示并没有特别的方式要求,只要喜欢对方就行。
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调查报告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调查----鲁东大学东校区女生为例鲁东大学王金路张丽琼一、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女大学生婚恋的“含金量”急剧增加。
其原因有:市场经济抬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女大学生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市场竞争和消费诱惑给女大学生婚恋生活带来了压力;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较大程度影响着当代女大学生。
部分女大学生更是放弃参加各种招聘会,纷纷投入了婚介所的怀抱, 甚至有的参加电视相亲活动。
她们前脚刚刚迈出校门, 后脚就急于迈进婚姻的“围城”。
她们一手高举毕业证, 一手又捧着结婚。
社会赋予这群不找工作找老公的女大学生们一个新名字---“急婚族”。
不少女大学生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 找个好工作还是嫁个好老公成了摆在大学女生面前的新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择偶观应认真分析,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偶观、道德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择偶问题的现状,使得我们科学客观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时间在鲁东大学开展了此次《大学生择偶观调研》,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为大学生的恋爱和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二、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鲁东大学东校区大一到大三100名女学生2、调查方式: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调查3、抽样方法:将本次调查群体分层随机抽取,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测试设计16道题目,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择偶对象的家庭背景、人品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选择意向进行调查。
调查时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
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答卷回收率90%。
1当代女大学 学生爱情观 婚姻观调查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虽然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但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
爱情,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已,爱情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特色,那么究竟他们对婚恋报有怎样的态度呢?为了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婚恋观,我们以泉州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体,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概述1、调查目的A、对大学生爱价值观多方面的综合调查研究,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状况、对学习的影响、对谈恋爱亲密行为和同居的态度、选择对象的标准等自身因素进行调查、了解。
B、父母的影响等外界因素对个人谈恋爱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为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由于对外部学院的接触较少,我们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为主,以其它学院学生为辅调查对象。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爱情价值观,我们在总问卷中对男女各调查了一半,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可能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3、调查分工问卷由小组九人共同讨论确定,由小组九人在不同的地点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处理由张晓峰,陈泽洲,郭宏宇,胡宽和李进完成,小组全体成员对结果进行讨论,并由苏杰春,于成龙,于佳威和赵春林执笔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修改成文。
4、资料收集方法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并适当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行为。
问卷由12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了大学生自身的恋爱情况、对恋爱的态度、对各种行为的看法以及来自父母方面的影响及其它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
本次实验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学生恋爱状况的基本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所有问卷结果中,中立的答案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比较成熟,他们即不盲目追求爱情,也不认为大学生恋爱过早,他们思想比较灵活,感情是不能勉强,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
而没有恋爱倾向的答案(没有交男女朋友或没有打算谈恋爱)出项频率也比较高,说明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大学也以学业为重,可能他们认为爱情可能会影响学习。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调查研究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

Literary And Artistic Life 文艺生活south wind 南风 97[关键词]择偶观;内容分析;择偶标准;问题;建议1 择偶观择偶观是人们内心对配偶设定的一个标准,常常包括对方的外貌、身高、学历、个人修养、家庭状况等。
在当今婚姻自由的社会价值观念下,择偶观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内心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但根据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相关学说可知,个体由社会潜移默化的塑造,因此任何社会个体择偶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自身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长教育、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
那作为社会成员,择偶观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
因此,择偶观从来都是社会价值取向在婚姻领域的折射,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
即便是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探讨也具有不容置疑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特殊而重要的青年群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其开始关注婚恋问题,在其价值观体系中,择偶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时是否像流传的那样“拜金、看脸”?是否有理性的择偶观念呢?为了解真实的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念,选取了女生较多、有文科理科生艺术生、适宜调查研究的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研究范围展开调查。
2 研究方法及问卷编制本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面向西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的四个年级展开。
大一有效问卷20份占15.75%,大二56份占比例44.09%,大三31份占比例24.41%,大四20份占15.75%。
分文科和理科及艺术类三个方向展开调查,文科占44.6%,理科占38.7%,艺术占16.7%, 80.9%汉族,回族占12.8%,其他民族占6.3%。
其中70.87%有恋爱经历,29.13%没有恋爱经历。
3 问卷内容及分析3.1 从择偶动机角度看女大学生交男朋友的原因:20.47%的人积累恋爱经验,73.23%的人是选择人生伴侣,71.65%的人选择随缘,0.79%的人选攀比随大流,29.92%的想体验恋爱,14.96%的人排遣内心孤寂,11.02%的人是展现自身魅力,12.6%的人选择满足自己生理心理需要,3.94%的人有其他原因。
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姻与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与态度。
它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婚恋观是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推动力量,对恋爱与婚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随着经济的
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当代高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大部分女大学生的婚恋意识是健康积极的,但受社会因素、学校
因素、家庭因素与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
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恋爱动机不纯、择偶标准功利化、传统贞操观与
婚恋道德观念淡化等问题上,因此如何培养她们良好的婚恋道德意识、正确处理学业和感情的关系、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教育课题。
解决好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会对大学生整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甚至是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非
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国为背景,以当代中国高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
研究、数据分析与实证分析,从婚恋态度、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与两
性观念等方面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并对形成女大
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与个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最后针对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具体措施,使女大学生的婚恋
观问题得到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关注,也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实效作出有益的探索。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研究
采用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女大学生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心理.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择偶的自主性较强,但主动性较差;择偶注重对方人品、双方感情深厚及学识才干等内在品质;存在着依赖和依附的弱者心理及理想化倾向等潜在问题.鉴于此,必须加强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她们理智、正确的择偶观念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
作者:张凤琴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教育系,广东,韶关,512005 刊名:韶关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24(4) 分类号:B84 关键词:女大学生择偶观情感教育。
浅谈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精品文档

浅谈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一、引言价值观在社会纷繁多变的现实冲击下开始弱化,而且传统的择偶条件在人们多元化的思想面前也开始改变。
当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一旦迷失了方向,人们在爱情婚姻上的道德标准就迷失了方向,而丢失道德观念的爱情和婚姻是难以想象的。
当代女大学生正是处在这样一个身心发育成熟、择偶、结婚的年龄,从她们身上折射出的择偶条件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发展的一种趋势。
大学生的择偶观影响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其择偶观是否理性、健康,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个主题有更全面的认知,将对正面临择偶状态的当代女大学生和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此,本小组以南京工程学院的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查阅相关文献,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为基本研究方法,对本校女大学生的择偶观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择偶标准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相关理论(一)生物进化理论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都是生物逐步进化的产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认为:一个物种得以成功演变到今天,势必经过了异常残酷的竞争和压力才能存活下来。
而择偶则是物种为了让后代能够更加适应各种问题而形成的,突出了个体之间的相互性。
生物逐步演化的趋势使得女性在择偶方面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二)需求互补理论互补需求理论是1958年由Robert提出来的,强调人们在择偶的过程当中,会选择性的找一个与自己特征互补的对象,选择的理由就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
他认为人们往往会选择能够弥补自己不足的人为伴侣,寻找互补的对象目的是为了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对象基本状况分析研究所调查的个人基本资料包括了专业类别、民族、城镇与农村、大学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关系和谐度六项,样本主要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共计176份有效问卷。
就受测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本次调查的对象大多来自文科专业,占到65.34%,理科专业占19.32%,工科专业占15.34%。
女大学生婚恋症候透视与引导建议

女大学生婚恋症候透视与引导建议内容摘要:女大学生婚恋症候体现为急嫁、毕婚、非常态恋爱以及金钱首位婚恋观等四种症状。
该症候的成因既包括女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外部因素。
女大学生婚恋症候潜在着诸多消极影响,应当引起疗救的注意。
对这一症状予以疗救,需要女大学生、高校及社会三大主体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症候;社会性别the Perspectivity to Marriage-Love Disea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 The Marriage-Love Disea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es in the four following symptoms such as eagerness-to-marry,marriage-upon-graduation, abnormal love-relationship and money-oriented-value on marriage. The causes of those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both internal factor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external social changes. The Marriage-Love Disea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has so numerous potential harms to the parties and society that ought to raising the attention and receiving treatments. So the three subjects will be required to participatetogether :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ntire surrounding society. Key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Marriage-Love Disease;gender自女性进入高等教育的近百年时间里,女大学生一直被视为女性中的精英,是女性智慧、能力及品德的杰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4月第24卷 第4期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Apr.2003Vol.24 No.4收稿日期:2002-12-02作者简介:张凤琴(1964-),女,河南巩县人,广东韶关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研究张凤琴(韶关学院教育系,广东韶关512005)摘要:采用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女大学生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心理。
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择偶的自主性较强,但主动性较差;择偶注重对方人品、双方感情深厚及学识才干等内在品质;存在着依赖和依附的弱者心理及理想化倾向等潜在问题。
鉴于此,必须加强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她们理智、正确的择偶观念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女大学生;择偶观;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3)04-0119-05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代青年聚集的大学校园,爱情是大学生们永恒的话题,是大学生非常关注和敏感的问题。
我国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他们处于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他们情感丰富,内心渴望美好的爱情。
在经过紧张激烈的高考升入大学,学习上的压力相对缓解之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同龄人共同的爱好与兴趣,使他们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
同时,受现代小说、电影、电视、录像、流行歌曲等对男女爱情故事描写的影响,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就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现实来看,任何忽视或回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女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由于生理、心理的差异和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男女两性不同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在择偶心理方面与男大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关心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研究她们择偶心理的特点,对于促进女大学生自身成熟与发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从女大学生的特定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当代女大学生择偶心理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本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来自陕西省和广东省的三所综合性大学,包括中文、政法、外语、经贸、物理、机械工程、数学、生物等专业的一、二、三、四年级在校女大学生计202人,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同时选取男大学生216人作为参照,共计418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两种研究方法,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预测调查,正式调查时共发放问卷402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其中,女188人,男210人),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
同时,对20名大学生(女14名,男6名)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
研究者事先制定出访谈提纲,分别访谈每个大119学生约1 5-2小时。
为了保证所获资料的真实有效性,研究者采用一定的访谈技术,通过与被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消除被访者的思想顾虑,使之能够畅所欲言。
最后对访谈录音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一)女大学生择偶的自主意愿较强,但主动性较差在问卷调查中,当提出 假如你父母坚决反对你与某人谈恋爱,你会有什么反应? 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归结为六点:(1)放弃爱情;(2)瞒着父母,暗中继续交往;(3)不知道该怎么办;(4)试图说服父母改变看法;(5)与父母断绝关系;(6)让恋人改正缺点,以迎合父母。
表1显示,有123名女大学生选择(4),40人选择(6),12人选择(2),三项相加共175人,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93 09%,与男大学生该三项相加的人数和百分比(189人,90 00%)基本相当。
这说明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希望自己选择配偶,反映了当代女大学生较强的自主择偶意愿。
表1 当代男女大学生择偶自主性调查统计性别选项(1)(2)(3)(4)(5)(6)女人数12121123040 n=188%6 386 380 5365 43021 28男人数12249134131 n=210%5 7111 434 2963 810 4814 76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入访谈研究中发现,有的女大学生在爱情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爱情与亲情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往往会放弃自主择偶的意愿。
有女大学生说: 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因为家里反对,我可能会放弃感情。
因为父母比较疼我,我不想惹我爸妈生气,自己将来的感情固然重要,但我会把我爸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的择偶主动性较差。
在问卷调查中,回答 假如你爱上一个异性,你会如何? 的问题,调查结果归结为六点:(1)主动向对方表示;(2)先暗示再表示;(3)决不先向对方表示;(4)通过自己的暗示希望对方表示;(5)不知道该怎么办;(6)其他。
表2 当代男女大学生择偶主动性调查统计性别选项(1)(2)(3)(4)(5)(6)女n142036762418 n=188%7 4510 6419 1540 4312 779 57男n57731038249 n=210%27 1434 764 7618 1011 434 29从表2可以看出,有36名女大学生认为自己 决不先向对方表示 ,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19 15%,高于男大学生对该项选择的人数和百分比(10人, 4 76%);选择 通过自己暗示希望对方表示 的女大学生为76人,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40 43%,高于男大学生对该项的选择人数和百分比(38人,18 10%)。
其中选择不先向对方表示爱慕之情的女大学生为112人,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120的59 58%,高于男大学生对该两项的选择人数和百分比(48人,22 86%)。
有14名女大学生认为如果爱上一个异性,自己会主动向对方表示爱慕之情,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7 45%,低于男大学生对该项的选择人数和百分比(57人,27 14%); 20名女大学生选择先暗示再表示,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10 64%,低于男大学生选择该项的人数和百分比(73人, 27 14%)。
这两项之中,有34名女大学生认为自己会主动向对方表示爱慕之情,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18 09%,低于男大学生对该两项的选择人数和百分比(130人,61 91%)。
上述情况说明女大学生择偶主动性明显低于男大学生。
此外,各有24名女(男)大学生认为自己 不知道该怎么办 ,分别占所调查女(男)大学生总人数的12 77%(11 43%)。
从进一步的访谈研究我们发现,最初谈恋爱时,男生一般比较主动,认为 如果不主动,简直就不是个男人 。
女生则往往比较被动,认为 打死我也不敢(去追求) 。
也有的女大学生是在对方 软磨硬泡 的苦苦追求之下,被对方的真情和耐心所感动, 最后无奈,因不好拒绝人家 被动地谈上恋爱。
有个女大学生说 虽然我一向认为追求你想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很丢人的事情,但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而没有说是 君子有才,女子好逑 。
这是社会默认的一个规则吧。
因此,女孩先追求男孩会感到难为情。
(二)择偶注重对方思想品德、双方感情深厚及学识才干等内在条件在问卷调查中,要求 请你按自己的意愿依主次顺序列出三项选择配偶的条件: (1)思想品德;(2)学识才干;(3)外貌仪表;(4)经济条件;(5)家庭经济地位;(6)感情共鸣。
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当代男女大学生择偶意愿调查统计性别选项(1)(2)(3)(4)(5)(6)女n864633051 %45 7524 471 601 60027 13 n=188位次134452男n10523156259 %56 0010 957 142 860 9528 10 n=210位次134562调查中,共有86名女大学生将 思想品德 作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45 75%,略低于男大学生选择该项的总人数和百分比(105名, 56 00%)。
有51名女大学生将双方 感情共鸣 作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27 13%,低于男大学生选择该项的总人数和百分比(59名,28 10%)。
还有46名女大学生将 学识才干 作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24 47%,高于男大学生选择该项的总人数和百分比(23名,10 95%)。
此外,各有3名女大学生将 外貌仪表 、 经济条件 作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分别占所调查女大学生总人数的1 60%。
这说明女大学生注重对方思想品德、双方感情深厚及学识才干等内在条件,轻视外貌长相、家庭门第等外在条件。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男女大学生都将对方 思想品德 、 感情共鸣 、 学识才121干 作为择偶的首选条件。
但是,进一步的访谈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对上述择偶条件的理解存在性别差异。
例如,女大学生们说: 找对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品,要找一个人品好、能靠得住、能和他生活一辈子的。
因为现在社会上外遇比较多,离婚率也比较高。
我只要对他这个人的人品信得过,其他比如经济条件方面,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靠个人奋斗。
女大学生希望未来的丈夫 思想成熟 、 有责任心 、 有志向 、 能养家糊口 、 性格坚毅 、 感情深厚 、 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 个头肯定比我高、长相不要非常好,太好让人很不安心。
男性则希望将来的妻子 温柔 、 善良 、 真诚 ,感情上 比较单纯 ,能够 关心家庭,教育孩子 , 照顾父母,尊敬长辈 。
例如,有个男大学生说: 在我很累的时候,我只希望有一杯热水给我端上来就行了。
至于长相方面, 只要能看得过去就行了。
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 男主外,女主内 等观念仍然很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念。
三、分析与讨论当代女大学生追求自主择偶的意识强烈,择偶注重对方思想品德、双方感情深厚及学识才干等内在品质,不太注重相貌、门第等外在条件,追求一种安全、有情感的婚姻生活。
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在择偶观上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养,反映了女大学生择偶心理中积极健康的一面。
然而,进一步分析访谈资料发现,女大学生的择偶心理中潜在地存在着依赖、依附的弱者心理及理想化倾向。
首先,虽然传统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对当代女大学生的影响已经减小,女大学生的择偶自主性较强,希望自己选择爱人和追求将来的幸福,但是,女大学生不敢主动追求喜欢的人,怕遭到对方拒绝,表现出了被动、矛盾等弱者心理。
其次,女大学生择偶时注重对方思想成熟,有责任心,有才干等,是因为考虑到思想成熟的男人 可以在思想上给自己一种引导 ,害怕人品不好的男人将来可能会抛弃自己,而有能力的男人可以为自己将来带来有保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