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

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于 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广大水文

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与 支持,与会代表262人,是近年来水工环地质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 术性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 它既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近十年来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取得 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为明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 会的一次预演。

一、会议规模宏大,论文内容丰富,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 275篇:其中关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 价及特征分析的44篇;地热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的 14篇;模型研究 的9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 9篇;同位素研究的4篇;矿区水文 地质勘查研究的4篇;技术方法方面的 3篇,其它均为专题论述和探 讨的文章。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4篇,大会学术报告8篇,分组学术报 告57篇。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的结晶, 会议论 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大量的是应用方面的勘查研究。历 史上类似的学术会议1987年在杭州开过一次,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第 31届国际地质大 会、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都不同程度地反 映过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为中小型的 和专题的会议,2004年先后召开过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天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OO 五年十二月七段永侯

海口

2005年12月6〜10日在海

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可持续利用(西安)会议。所以说,

这次会议及明年将召开的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结果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认识和掌握水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0〜2002年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m,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m。地下水供水份额约占全

国供水量的18〜19%,这一点和美国有点相似,美国地下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2%,但它提供了62%的饮用水,大约50%的美国人口和97%的农村人口以地下水供水作为其主要的饮用水源。当我国1995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1 :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700多个县市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30 多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数千个城镇和工矿供水水源地勘查及50 多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之后,水文地质工作如何部署,是摆在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北方11 个平原和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盆地红层地区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启动了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打井示范工作,以解决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这次学术研讨会全面反映了近几年取得的显着成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部署是合理的,是贯彻“两个更加”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三、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袁道先先生的《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是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IGCP 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驱动岩溶形成、调节大气温室气体、缓解环境酸化、驱动元素迁移、影响生命、形成有用矿产和纪录环境变化的岩溶动力系统功能划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王广才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水工环地质优先资助领域,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文地质处文冬光处长介绍了近期地质大调

查水文地质工作:1、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调查评价;2、全国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全国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4、西南岩溶重点流域

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开发示范,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一次完成,而是一个需要动态调查评价的过程。美国在过去30年里(1978〜1995 年)进行了区域含水层系统分析计划(RASA,对美国最重要的25个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数据进行汇总,并建立了数值模型,区域含水层系统分析计划于1995年结束后演化为地下水资源计划(GWR)P。随着自然条件及管理观念的变化,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5〜10年为周期的

重新评价。美国正在执行20 年为周期的全国水质评价计划

NAWQ)A。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和浅层地下水中的砷异常环境

地球化学控制,对全国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跨界含水层问题和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利用、矿井突水类型和分布、矿井突水系数理论的改进,从当前国内需求和国际研究的热点,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地面沉降模型研究具有创新意义我国地面沉降是平原区一种很严重的地质灾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八五”)以来,我国一直沿用准三维流和一维沉降模型的耦合求解沉降过程和发展机理。根据上海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变形特征,即土层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变形差异比较大的特点,建立了弹性、弹塑性和粘弹性变形条件下的沉降模型,而且得到了初步验证,这是对我国沿用十多年沉降模型的重大改进和提高,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赞扬。

五、在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查评价中,重视了地质基础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与利用前景”,是新一轮水资源评价和环境调查评价的典型代表。其它如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银川平原、山西六盆地、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都广泛应用了同位素技术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华北平原利用已往大量钻孔,编制了32 条控制全区的水文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含水层组划分,利用长系列监测资料对多年地下水(浅层水、深层水)流场和化学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为建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环渤海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查评价项目,费了很大功夫,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