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
柳公权的小故事

柳公权的小故事柳公权的小故事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
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
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那位无臂老人面前,诚恳地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
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柳公权事迹

柳公权事迹柳公权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的字体受到我国大多数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相关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轶事1.柳公权拜师“脚书老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十二岁即能读诗写文章,并写得一手好字,被称为神童,因此他渐渐骄傲起来。
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树下写字碗,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脑的老人,柳公权得意地拿着自己写的字,对老人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人说:“这字写得就像我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有筋骨”。
柳公权很不服气,硬要老人写个字看看。
老人说:“我写不好字,可有人用脚都比你用手写得好,不信你明天进城去看看。
”第二天,柳公权来到县城,一进城门就见北街的大槐树上挂了一个幌子,上书“字画汤”三个大字,树下围了许多人。
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者,光着双脚,坐在地上,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着笔写对联,写得非常好。
柳公权看了既惭愧,又敬佩,要拜他为师,并请教他写字有什么秘诀。
这个老人才用脚提笔写道:“写完八缸水,染黑一池水,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说:“我生来没有手,用脚写了50多年,现在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听了,很有感触,从此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书法家。
2.大无畏精神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一次,他到京城办公事,当时的皇帝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里看见过你的字,早就想见你了。
"为了嘉奖柳公权,皇帝升了他的官,然后又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里正直笔才会拿得正,才可以叫做书法。
"唐穆宗马上变了脸色,以为柳公权是用笔法来向他提意见。
在古时,下属一句话说不好是会容易被杀头的,柳公权敢于这样说,表现了他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
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
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千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中国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关于柳公权书法的故事

关于柳公权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之一,他的“柳体”被后人广泛临摹,对书法界影响深远。
关于他的书法,有这样一个故事: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很差,经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训斥。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练出一笔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的字开始有了起色,得到了同学、老师和父亲的夸赞,于是他开始骄傲起来。
有一天,柳公权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的一棵桑树下举行“书会”。
正当他们写得热火朝天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人来到桑树下休息。
他看了看柳公权写的字,说他的字软塌塌的,没筋没骨。
柳公权很不服气,让老人写几个好看的字看看。
老人笑了笑,说他虽然写不好字,但却知道有个人用脚写的字比他好很多。
柳公权非常惊讶,决定去见识一下这个用脚写字的人。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赶往华原城。
在北街的一棵大槐树下,他看到一个没有胳膊、光着双脚的老人正在用脚写字。
老人的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赢得了围观者的阵阵惊叹。
柳公权非常佩服,恳切地请求老人收他为徒。
老人告诉他自己从小就用脚写字,家里有一个能盛八桶水的大缸,他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他家墙外有个半亩大的池子,每天写完字就在池里洗砚,后来池水都洗得乌黑了。
柳公权牢记老人的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取得成功。
柳公权拜师练字的故事450字

柳公权拜师练字的故事450字柳公权是我国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写得清峻挺拔,为后世学者钦敬临习。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不过,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很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yan)染涝(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书法家。
柳公权练字的故事

柳公权练字的故事
柳公权从小就展现出了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他常常模仿父亲的笔迹,偷偷地在纸上练习。
然而,他的字始终缺乏力量和神韵。
柳公权为此深感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有一天,他路过一个书法培训班,看到一位老人在教学生们写字。
柳公权被老人的书法深深吸引,决定拜他为师。
老人告诉他,练字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只有心境宁静、专注,才能写出有神韵的字体。
柳公权按照老人的教导,开始静心修炼。
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坐在书桌前,用心感受每一个笔画的韵律。
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慢慢品味每一个字的内涵和美感。
时间一天天过去,柳公权的书法水平逐渐提高。
他的字开始有了力度和神韵,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跳动、呼吸。
他深知这一切都得益于老人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几年后,柳公权参加了书法比赛,凭借着出色的书法技艺,他获得了第一名。
他的作品被人们争相收藏,成为了书法界的佳话。
柳公权感慨万分,他深知练字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只有坚持不懈、用心感受,才能在每一个字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作品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以行书、楷书、隶书而著称于世。
据传,柳公权小时候就对书法非常着迷,常常在地上用手指写字
练笔。
后来,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柳公权开始寻找名师。
他先后拜
过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为师,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指导。
一次,柳公权偶然听到一位名叫姚公的书法家的名字,便前往拜访。
姚公问他:“你来找我有何事?”柳公权说:“我想请您教导我
一些书法技巧。
”姚公便说:“书法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更需要的是
心境,你的心境不对,指导也不会有用。
”
姚公之言让柳公权感到非常迷茫,他开始不断地自省,思考自己
的心态问题。
他意识到自己太过于急躁,总是追求快速的进步,而没
有用心品味书法的魅力。
为了改善自己的心态,柳公权开始研究儒家经典,悟出“志士不
立于天,志不立于道”的道理。
他认为只有在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道路上努力,才能真正聚焦书法的内涵。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他不仅在技巧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也发现书法对他的品性、心态、情感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公权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不仅要注重技巧,更要注重内
在的修养。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心态问题,不
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真正达到书法的境界。
柳公权发愤练字的故事

柳公权发愤练字的故事柳公权发愤练字的故事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老师和父亲的训斥。
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
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
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
他很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
柳公权递过自己写的,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
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你偏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有人用脚写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原城里看看去吧!”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骂他。
后来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骂他,就决定到华原城里去看看。
华原城离他家有40多里路。
第二天,他起了个五更,悄悄给家里人留了个纸条,背着馍布袋就独自往华原城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原城南门,见北街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
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一看,不禁目瞪口呆。
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地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采。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脑的老头没有说假话,惭愧极了,心想:我和字画汤老爷爷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柳公权拜师练字
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写得清峻挺拔,为后世学者
钦敬临习。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布伦兹的海登海姆镇。
1910年7月入德国军队服役,不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屡建战功而多次获奖,
并晋升为上尉。
1919年以后,先后担任连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猎骑
兵营营长、军事学校校长等职。
1937年根据自己的讲稿写成《步兵进攻》一书,很受德国青年的欢迎,也为他以后担任指挥要职铺设了进身之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隆美尔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
1940年任第十装
甲师师长。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担任许多军事要职。
苏联翻译指着红烧鱼问:“这是新捞的活鱼吗?”他们得到肯定的
答复后才肯动筷。
一年后,毛泽东出访莫斯科,吩咐随行的厨师:“你
们只能给我做活鱼吃。
他们(苏联方面)要送来死鱼,就给他们扔回
去。
”
其时,维新变法已成时尚。
湖南因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倡导,得
到巡抚陈宝箴父子及署理臬司黄遵宪、学使徐仁铸的同心协力,倡立了
南学会、时务学堂和《湘学报》。
根据《东华续录》记载,时务学堂“延聘学兼中西品端识卓之举人梁启超、候选州判李维格为中学、西学总教习”。
他们译书、撰文,激励士民爱国之心,培育许多实用之才。
自立
军领袖唐才常、林圭等庚子六君子及著名爱国将领蔡锷等都是梁启超的
学生。
谭嗣同在自己的文章里经常称赞湖南人,说他们不依赖外国人,
自己创办现代化学校,组织各种学会、社团、开矿,维新运动生气勃
勃。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
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
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
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
对此,项羽的干爹范增却不认同。
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先是个贪
财好色的混混,入关后却秋毫无犯,肯定憋着什么坏。
我曾让人给他相
过面,此人有天子相,将来是跟我们争天下的劲敌,应该尽早除掉,免
留后患。
”两人商定在明天的酒宴上派项庄刺杀刘邦,并在帐外安排刀
斧手,不留一个活口,项羽答应依计行事。
毛泽东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
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
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
是不是?”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
摄政王载沣交出权力,回家去做自己的醇亲王了,袁世凯则被任命
为全权大臣,掌控了中央大权。
唐绍仪作为全权大臣总代表,汪精卫、
杨度等为随行参赞,同革命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启了南北和谈。
表
面上看,北方要君宪,南方主共和,谈判桌上原本少不了一番唇枪舌剑,但因为北方代表唐绍仪自己也倾向共和,经过5次会谈,很快就有了共识:各省出代表3人,召开国民会议,投票解决国体问题。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
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
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
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
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yan)染涝(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
始得龙凤飞。
”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
国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