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启示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24篇)《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最近在看《浮生六记》,为沈复的人生感慨不已。
《浮生六记》记录的是两百年前,一个落魄书生对自己那段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经历的回忆。
沈复出身于幕僚家庭,幼时也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其妻陈芸,和他亦是青梅竹马。
幼时相识,后来顺利结为连理,二人举案齐眉,夫妻生活充满乐趣。
年轻时的生命,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时不知这世间究竟有多少凄风苦雨,要将这花朵打落?走过温暖的春,热情的夏,逐渐看到秋风萧瑟,冰冻大地。
后来,变故丛生因为种种琐事,芸娘失欢于婆婆,得罪了公公,甚至被公公怒斥,让沈复休掉妻子。
最终并未施行,但也要求夫妇二人搬出家门,自谋生路。
这个小家庭本就经济拮据,搬出后更是入不敷出。
又因担保朋友借债事宜,被债主讨债,并骂上门去。
夫妇二人不得不投靠亲友,移居乡村。
当时,他们的女儿十几岁,匆忙之中许了人家;儿子刚刚十岁,只得留于家中。
一家人各处分散,长时难以想见。
其间悲苦,不难想象。
芸娘身体也大不如前,如今又要寄居别家,更是苦上加苦,连沈复这个男人都禁不住落泪。
人在屋檐下,并非长久之计,沈复也谋划着外出找事做。
二人想到多年前资助过的一个远亲,就决定去试试运气。
于是,沈复背上行囊,带上干粮,先是步行,后又乘船,前去找寻。
路上,缺衣少食,连壶热身的酒都舍不得喝。
幸亏遇到一个故人,因为沈复之前帮助过他,一路为沈复提供吃住,带他找到了远亲。
远亲资助了他,他也在那里找了份文职工作,终于可以有些许收入。
当他觉得暂时稳定,就把芸娘也接了过来。
好日子还没开始,他所在的部门又被裁员十五人,而他并无根基人脉,又成无业之人。
看到这里,夜已深,合上书本,心中难以平静。
我仿佛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一个充满憧憬的青年,和一个颠沛流离的中年人,在人生的大道上,愈走愈荒凉。
后来,芸娘死了,死于疾病,亦死于忧虑,死于贫穷。
沈复的父亲也撒手人寰。
如果这些悲欢离合,沈复尚能承受,那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年丧子呢?沈复的儿子也在18岁夭亡。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20篇)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
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
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
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
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
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
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
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
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
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
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
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与感悟(精选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与感悟(精选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与感悟【篇1】去年游大足石刻,良多景不雅观不雅观我都已忘怀,可是唯独对其间一个字记忆犹新。
该字为上中下构造,上面一个宝盖头,中心一个“弗”字,下面一个“林”字。
导游讲解这个字道出了一小我糊口幸福的三大要素,宝盖头代表着财产,“弗”是佛心,“林”指好的糊口情形。
一个幸福人应该有必定的物质根本,丰盛的精神糊口和一个美好的糊口情形,细想之后,我深觉得然。
一小我的幸福如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如斯。
《浮生六记》中沈氏夫妻琴瑟和鸣二十年有余,虽志趣相投、举案齐眉,但其间糊口贫寒困难、流离失所,甚至难觉得继、骨血分手、妻子早逝,现实了局为这一对令人钦羡的夫妻蒙上了悲剧色彩。
沈复《坎坷记愁》一篇中自述人生坎坷都是从何而来的呢?往往是本身作孽得了报应罢了,而我并非如斯:多激情,重容许,爽气爽直不羁,成效转成了扳连。
阿谁既按时代,既定的人和事,我们已无法评说,只可怜了芸这个聪颖会意的女子在本身病重之时还得为一家人的生计操劳,末了因赶制绣品呕心沥血而逝。
最好的爱情是相知,沈氏夫妻是幸福的,这幸福源自志趣相投、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贫贱夫妻百事哀,沈氏夫妻是不幸的,这不幸源自物质根本的匮乏。
不外,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拥有完满的人生。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与感悟【篇2】《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他生平简单通俗,没享受过荣华富贵,也没有风云大事,出生在幕僚家庭,会画画,能以此糊口。
他周边是简简单单几个家人,为着柴米油盐而奔波。
具有文艺情怀的他,也会泛舟烟湖,吟诗作画,并且好在娇妻芸也是个文艺女青年,能懂良人的情怀,也能唱和,虽然糊口在贫困傍边,却也沉醉在夸姣的激情和艺术世界里。
“事如春梦了无痕”,沈复说逝去的年光,若不以笔墨记实下来,便了无踪迹,不免不免孤负彼苍的厚爱。
于是他用密意的笔调写下这通俗糊口中的点点滴滴。
与其说《浮生六记》是自传散文,不如说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一封绝美情书。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15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通用15篇)《浮生六记》读后感1这是一个凄婉动人又十分励志的故事,篇幅不大却道尽人生的沧桑与无奈。
沈复就像曹雪芹一样,在人生的过程中沉浮。
所谓“浮生”也是源于此意吧,不受控制则为“浮”。
现在的我们,对那个年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爱情观当然都有各种不理解和不明白;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件不受时空限制的事儿,那就是——变故。
变故这个话题也是怎么说都不为过,因为它基本上是脱离了所有控制,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存在。
失去爱人是变故,家道中落是变故,纳妾不成是变故,颠沛流离更是变故……几乎走遍了全中国、阅尽了人生辛酸的沈复,行文间却没有什么大喜大悲,只是从容的道来这一生之事。
是真的看破,还是无奈到了尽头?是想明白了人生,还是出离了命运?我很难揣测,唯有感其心、劳其形,算是一种状态的释放。
话说回来,无论幅度大小,我们的人生也都是沉浮不定的。
就跟心电图一样,只有起伏高低的不同,但都在起伏,没几个人希望变成一条线的样子吧?所以我们能不能安心的面对沉浮,真是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
按照目前的科技进步,我们对自己命运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强,直到最后会有一批长生不死(不老难度太大)的人。
这种人你说到了最后是不是也没什么好追求的了,也不能有什么变化了?但是仔细想想他们会成为一批有史以来最害怕变化的人,因为死不了了,所以只要有一点儿生命危险的事儿都是巨大的风险,他们的余生都将在与这种风险的对抗中度过。
这样看来,咱们现在这个活法儿还不错,起码想开了的可以不畏生死,没想开的也顶多想多活几年。
总比扛着巨大的压力强,不敢坐车坐船坐飞机,也不敢散步游泳玩儿攀岩,生命变成了漫长的平淡折磨,也算是被拉平了一条线,生命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
所以我就可以说结论了,虽然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这恰恰是生命的本质。
无论遭遇多大的变故,前面都有可能峰回路转,即便生活真的局限于平庸,你还可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在这里还会有栖息之所,也还有逆转的空间和余地。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模板8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模板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模板8篇《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8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8篇《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浮生六记读书感悟(六篇)

浮生六记读书感悟《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小说。
文章写得坦率真实。
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
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
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
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
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
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
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
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
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
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
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
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
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
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
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
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
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
读浮生六记心得与感悟10篇

读浮生六记心得与感悟10篇《浮生六记》,顾名思义,应有六记,但遗留下来的只有四记,有写游记的,有写闲情记的(如何插花、养花,弄盆景等),有写闺房乐记,有写坎坷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读浮生六记心得10篇,方便大家学习。
读浮生六记心得1读《浮生六记》,时隔几年仍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沈复,字三白,是个不红不紫的画师。
本书记录了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
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包含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文章。
另外两篇《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是后人仿写。
《浮生六记》中尤其第一篇章《闺房记乐》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绝顶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
因为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记》让世人记住,得以让它永远散发出了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可能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同一本书,同样的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年龄,不一样的心境又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五年前读此书,似懂非懂,然后又找了其白话本看了一遍,方才了解,对其中描写童趣的部分那时记忆深刻,写得活灵活现,读后觉得相当有趣,有些场景仿佛自己也曾经身临其境,对其后的游山玩水一略而过;五年后的我,现在又重温此书,居然最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以《诗经》为模,第一篇章也以闺房趣事为首写开篇,本篇讲与他自己的表姐结为夫妻,可是父母却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行为看不惯,对这儿媳也颇有微词,夫妻俩虽伉俪情深,最后终被赶出家门。
两人生活举步维艰,甚至经常要到朋友家借宿,但能够苦中作乐,生活过的很有情趣。
可惜后来妻子生病早死,沈复很悲伤,十分怀念妻子,觉得要把这段感情和记忆流传后世,便写了这本书。
它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它却被埋没百年之久。
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
林语堂、俞平伯等新文学家都极为赞誉这部作品。
林语堂曾经说过“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启示
浮生六记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启示
有学者称《浮生六记》为“晚清小红楼梦”,著名学者林语堂、俞平伯对此书大加赞赏,爱不释手,多次批注推荐。
《浮生六记》是沈复写于清朝嘉庆年间的自传体随笔散文,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文章写的率真洒脱,文辞绮丽,记录了作者一生的际遇,或欢乐,或悲愁,或闲逸,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淋漓流淌于笔端,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在《养生记道》里有这样一段话,被很多人喜欢引用: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论短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
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机关参透,万虑皆忘。
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逢时遇景,拾翠寻芳。
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
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
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
岁月,潇洒度时光。
”
描绘了一副悠闲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类似于竹林七贤那般诗酒唱和,潇洒率真。
观望一下文学写的感情,大多以悲剧收尾,白娘子被关了雷峰塔,罗密欧和朱丽叶殉情而死,唯一一对终成眷属还得化成蝶才行。
人,终究是脆弱渺小的,每个人在残酷现实前都无力(尤其在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幸福只能相对而无绝对。
也许就是沈复前半生的幸运,使得其后半尤为显得凄凉。
其实《浮生六记》目前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他与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实红尘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记一样,骨子里的性格,和现实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其实现实之中的网络作家,也有点与沈复类同,稍有点才气,精力也是够佳,同时,在文学论坛,也沾了点心气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类,但总以为写得不错。
搞一个征文相类似的,到处拉票,获得奖之后,就更是沾沾自喜了。
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许是平淡的记叙,与有些大众的心态雷同,郊游之心,周边之闹,风景相宜,也还是有一定的功底。
整体来说,《浮生六记》也可以当作乾隆年间苏州书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轴画来欣赏,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致。
记
得东坡言道:“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 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态度,有时没有必要太较真,生亦何欢,死又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