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推断合成

聚丙烯、
ad
ad
n C=C 催化剂 C-C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腈、
be
b e n 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 有机玻璃
②丁二烯型加聚 破两头,移中间
催化剂
n
CH=CH-C=CH2
A
B
温度压强
CH-CH=C-CH2
A
B
n
天然橡胶 聚异戊二烯
氯丁橡胶 聚一氯丁二烯
含有双键的不同单体间的共聚 混合型 乙丙树脂 乙烯和丙烯共聚 , 丁苯橡胶 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
+
R'CHHCHO Na OHR C H O H C H R 'C H O
2
OH R-CH-OH
H 2O RCHO
其中G的分子式为C10H22O3 ,试回答:
CH2OH
1 写出结构简式:
B____H_C_H__O_____
CH3(CH2)5-C-CHO
E__________C_H_2O_H___;
酚羟基 不产生CO2 、羧基 产生CO2
羧酸
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 含醛基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麦芽糖 、果糖
使溴水褪色
碳碳双键、叁键、酚羟基、醛基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能发生消去反应
碳碳双键、叁键、酚羟基、醛基、
醇羟基、苯的同系物
卤代烃和醇
能发生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1、分类、通式、同分异构体、命名 2、各类物质的性质、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反应 类型 3、有机推断、有机合成、有机计算 4、常见的有机实验、有共性的有机实验、物质 的分离和提纯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化学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A组基础巩固练1.(2022北京丰台区一模)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2>0B.1 mol S(g)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2 968 kJC.ΔH2=ΔH1-ΔH3D.16 g S(s)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1 484 kJ2.(2022广东梅州第一次质检)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目的之一是防止电池污染环境B.可通过电解NaCl溶液制取金属NaC.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镀锡铁表面有划损时,仍能保护铁不受腐蚀3.(2022广东广州一模)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家用消毒液发生器,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B.通电时Cl-发生氧化反应C.通电时电子从阳极经食盐溶液流向阴极D.该装置的优点是现用现配4.(2022广东茂名五校联盟第三次联考)氢能是21世纪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已知: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2的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H2O(g)1O2(g)+H2(g)ΔH=+285.8 kJ·mol-12C.1H2、2H2互为同位素D.10 g 2H2O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5.(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二模)铝—空气电池因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一种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正极,放电时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OH-往b电极迁移C.电路中每转移4 mol电子,消耗22.4 L氧气D.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 O2-+2H2O6.(2022湖南衡阳二模)自由基是化学键断裂时产生的含未成对电子的中间体,活泼自由基与氧气的反应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点。
HNO自由基与O2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产物P1与P2的分子式、氧元素的化合价均相同C.该过程中最大正反应的活化能E正=+186.19 kJD.相同条件下,Z转化为产物的速率:v(P1)>v(P2)7.(2022广东广州一模)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
化学方程式与基本反应类型

(3)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4)分解反应 (5)化合反应
Mg(OH)2+H2SO4==MgSO4+2H2O
通电 2H2O==2H 2↑+O2↑
2Mg+O2==2MgO
点燃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4 2
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D ) A.K SO 、Ba(OH) 、KCl
特别强调:1、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条件 生成物的条件
酸+碱==盐+水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与酸反应的物 质需可溶于酸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生成物中有气 体、沉淀、水 (H2O)中的任 意一种。
反应物都可溶
2、不能作为反应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盐:
=
通电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选用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 液进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将上面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分成6组进行实验,请你 在下表横线上将组合⑥填写完整
组合序号
组合物质
① H2SO4、 Ba(NO3)2
② H2SO4 NaOH
③ H2SO4 K2CO3
=
加热
MnO2
2KCl+ 3O2↑
=2CuO+ H O +CO ↑
加热
2
2
4、水的通电分解: 2H2O
9、碳酸氢钙受热分解:
中考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专题7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一、中考复习要求1、记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记住14种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并熟练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跟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会根据物质跟酸或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关系。
3、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基础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和四大基本类型。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归纳(1)化合反应:A、单质 + 单质→化合物例如:B、单质 + 化合物→化合物例如:C、化合物 + 化合物→化合物例如: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例如:NH3 + CO2 + H2O = NH4HCO3(2)分解反应:A、氧化物的分解例如:B、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O3→C、不溶性碱的分解例如:Cu(OH)2→D、某些盐的分解例如: CaCO3 →(3)置换反应A 、 非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金属 + 金属氧化物 例如:C 、+ CuO →B 、 金属(H 前面)+ 酸(稀盐酸、稀硫酸)→ 盐 + 氢气 例如:C 、 金属(一般不选K 、Na 、Ca )+ 盐溶液 → 另一金属 + 另一种盐 例如:D 、 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 例如:2Na + 2H 2O =2NaOH + H 2↑,C + H 2O = CO + H 2(4)复分解反应A 、 碱性氧化物 + 酸反应 → 盐 + 水 例如:B 、 碱 + 酸 → 盐 + 水 例如:C 、 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例如:D 、 盐 + 盐 → 两种新盐 例如:E 、 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例如:以上尽量多举出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与反应物质本身的性质(内因)和外界条件(外因)有关。
(1)外界条件例如,燃烧需要点燃,氢气还原氧化铜需要加热,水分解需要通电,碳酸钙分解需要高温,氯酸钾分解制氧气需要加热和催化剂,象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都是外界条件。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6 第17讲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题组二 依据键能计算焓变 3.(2017·常州高三模拟)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 kJ, 18 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 kJ的热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1 mol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的能量/kJ
O==O 496
则表中x为 A.920
B.557
√C.463
H—H H—O(g)
②实验说明 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是确保HCl 反应完全。若采用的酸、碱浓度相等,可采用碱体积稍过量的方法达到 这个目的。 b.中和热的计算公式 ΔH=-m酸+m碱n·水c·t终-t始kJ·mol-1
c.实验中若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酸(或强碱),因弱酸(或弱碱)电离出H+ (或OH-)需要吸收热量,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小于57.3 kJ·mol-1;若用 浓硫酸与强碱反应测定反应热,因浓硫酸稀释要放热,故测定的反应热 的数值大于57.3 kJ·mol-1。 ③误差分析 a.分析的依据 看实验中有哪些因素能造成(t终-t始)出现误差。若(t终-t始)偏大,则|ΔH| 偏大;若(t终-t始)偏小,则|ΔH|偏小。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二 标准燃烧热、热值、中和热、能源 考点三 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计算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课时作业
考点一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1.反应热(焓变) (1)定义:在 恒压 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热效应 。 符号: ΔH 。 单位: kJ·mol-1 或 kJ/mol 。 (2)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ΔH > 0;放热反应:ΔH < 0。 (3)产生原因 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 吸收 的能量与新键形成 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 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专题复习(上课用)

③结晶水合物分解。
CuSO4·5H2O= CuSO4+5H2O
(三)置换反应。概念:一种 单质 和一种
析出、气体放出或有水等难解离的物质生成。②盐和
碱,盐和盐之间反应,反应物均应溶于水。
在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 一定不变(一 定变、一定不变、可能变)。
课堂练习四: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类型
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① 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 Fe2O3+ 3H2SO4=Fe2(SO4)3+ 3H2O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 5、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的
是( A ) A.Fe B.K2CO3 C.Mg(OH)2 D.BaCl2
6、在H2SO4 、O2 、Fe 、H2O 、Ca(OH)2 中 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写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3_F_e__+_2_O__2_点__燃__F_e_3_O_4______; (2)分解反应__2_H_2_O__通__电__2_H_2_↑_+__O_2_↑______; (3)置换反应_F_e__+_H__2_S_O_4__=_F_e__S_O__4 _+__H_2_↑;
② FeCl3+3NaOH=Fe(OH)3 +3NaCl
5、盐1+盐2→盐3+盐4
① NaCl+ AgNO3 =AgCl + NaNO3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概念辨析 反应热概念判断和比较类试题
[母题 1] 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的中和热 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6.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Δ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 O2(g)===2SO3(g) ΔH=-197 kJ/mol 是指 2 mol SO2(g)和 1 mol O2(g)完全转化为 2 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 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 2 mol SO2(g)和 1 mol O2(g)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 mol SO3(g),故 Q<197 kJ。
答案:D
解析:本题将燃烧热与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融合在一起,解答时要紧扣燃烧热的相关概念,注意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乙醇与汽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即 1 mol 该混合物中含有 0.1 mol 乙醇和 0.9 mol CxHy。0.1 mol 乙 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 366.8 kJ/mol×0.1 mol=136.68 kJ,又 知 1 mol 混合物完全燃烧共放出 Q kJ 热量,则普通汽油的燃 烧热为(Q-136.68)/0.9 kJ/mol,据此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原则可判断选项 D 正确。
2020届高三全国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六有机化学基础答案

专题六 有机化学基础第28讲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必修2)(一)1. C 解析 裘指的是动物的毛皮,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 C 解析 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含硫、磷等元素,C 错误。
3. A 解析 B 项,· ······H 可以表示羟基,氢氧根离子应该表示为 ········H]-;C 项,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但不能表示四氯化碳分子,因为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D 项,(CH 3)2CHCH 3 表示异丁烷,正丁烷为CH 3CH 2CH 2CH 3。
4. D 解析 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不是高分子,故A 错误;硫燃烧生成SO 2,故B 错误;六水合氯化钙不能吸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C 错误;食用花生油属于酯类,鸡蛋清属于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 正确。
5. B 解析 蛋白质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故A 正确;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氧化而变质,故B 错误;乙烷、丙烷、新戊烷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C 正确;分子式为C 4H 8O 2且能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为羧酸,可写作C 3H 7COOH,—C 3H 7有正丙基和异丙基2种同分异构体,故分式子为C 4H 8O 2的羧酸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D 正确。
6. D 解析 乙烯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与溴不反应,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用溴水除去,C 正确;医院用75%酒精,75%是体积分数,D 错误。
7. A 解析 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以使链状的烃转化为环状烃,煤的干馏得到出炉煤气、煤焦油、焦炭,其中出炉煤气和煤焦油都含有芳香烃,A 正确;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草酸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错误;新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CH 3)4,可以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被4个—CH 3取代,因此新戊烷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C 错误;奶油的成分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6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一、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分类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种类和反应前后物质种数的多少分类。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A +
B === AB 例:S + O2 === SO2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AB === A + B 例:2KClO3 === 2KCl + O2↑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 + C=== A + CB 例:CuO + H2 === Cu + H2O
金属冶炼:如:H2+CuO==H2O+Cu
溶液中:(1)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如:Zn+2HCl==ZnCl2+H2↑
(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Cu+2AgNO3==Cu(NO3)2+Ag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 + CD === AD + CB 例:NaCl + AgNO3 === NaNO3 + AgC l↓
(1)酸与金属氧化物(2)酸与盐(3)酸与碱(4)碱与盐(5)盐与盐
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其中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即反应物都必须可溶。
例题1:下列几组物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吗?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说明理由。
(1) BaCl2 + Na2SO4 ==== (2) KNO3 + NaCl ====
(3) Zn + CuSO4 ==== (4) Fe + AgCl ====
(5) FeCl3 + Ba(OH)2 ====(6) Fe(OH)3 + CuCl2 ====
二、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依据:根据反应物中有无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分类。
1、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3、判断依据: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变化。
4、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识记:升还降氧)
(1)常见氧化剂:(核心元素化合价较高,可以转变为更低价)
(2)常见还原剂:(核心元素化合价较低,可以转变为更高价)
※氧化剂还原剂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可以扮演不同角色。
例题2:指出下列反应不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Fe2O3 + 3CO ==== 2Fe + 3CO2
(2)Cl2+H2O=HCl+HClO
[实战演练]
题1.如何用水、碳酸钠、碳酸钙通过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
题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
A. 2Na2O2+2H2O=4NaOH+O2↑
B. Na2O2+2HCl=2NaCl+H2O2
C. Cl2+H2O=HCl+HClO
D. ICl+H2O=HCl+HIO
E.CH3CH2OH+CuO→CH3CHO+Cu+H2O
F.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题3.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中,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题4 .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6CaCO3 + 14HCN = 6Ca(CN)2 + 2NO↑+ 7H2↑+ 8CO2↑,在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D. NO为还原产物,H2为氧化产物
题5 .对于反应的正确说法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是还原剂
C. 是还原剂
D.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题6 .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Cl2B.S2-→H2S C.Cl2→Cl-D.MnO4-→MnO42-
题7 .下列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A.HCO3-、AlO2-、Na+、Cl-
B.Fe2+、H+、NO3+、Cl-
C.Cu2+、Na+、S2-、SO42-
D.H+、K+、SO32-、S2-
题8 .水参加的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中水分别起什么作用?
A.2Na+2H2O=2NaOH+H2↑
B.2Na2O2+2H2O=4NaOH+O2↑
C.Na2O+H2O=2NaOH
D.3NO2+H2O=2HNO3+NO
E.NaH+H2O=NaOH+H2↑
F.2F2+2H2O=4HF+O2
G.Cl2+H2O=HCl+HClO H.SO2+H2O=H2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