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织构刀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表面织构润滑减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50卷第12期表面技术2021年12月SURFACE TECHNOLOGY·217·表面织构润滑减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黄云磊,钟林,王国荣,魏刚,彭事超(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摘要:表面织构是源自于自然界生物非光滑表面的微纳米结构,这些微观结构使得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自润滑和抗磨减摩性能。
国内外研究也一致表明,表面织构是改善表界面摩擦学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材料表面实现自润滑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摩擦磨损带来的机械设备提前失效和能源耗损。
从表面织构的形态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出发,对近年来表面织构在润滑减摩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调研分析。
讨论了表面织构形状(规则织构、不规则织构等)、织构分布形式(全织构分布、部分织构分布等)、织构几何参数(深度、面积比、深径比等)、工况参数(载荷、速度等)等因素,对织构化表面润滑减摩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表面织构润滑减摩作用机制研究中面临的难题。
提出未来应重点开展极端工况、混合润滑状态下多类型复合织构的润滑减摩作用机制,考虑动态磨损的表面粗糙度与织构协同作用润滑减摩规律和仿生微织构与涂层耦合作用下抗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表面织构在润滑减摩领域的工程应用。
关键词:表面织构;摩擦;润滑;减摩;表面粗糙度;涂层中图分类号:TH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1)12-0217-16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1.12.022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urface Texture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ReductionHUANG Yun-lei, ZHONG Lin, WANG Guo-rong, WEI Gang, PENG Shi-chao(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ABSTRACT: Surface texture is a kind of micro-nano structure derived from the non-smooth surface of natural organisms.These microstructures enable organisms to exhibit excellent self-lubricating, anti-wear and friction reduction propertie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Th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so consistently shown that surface textur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urface, which can realize the self-lubricating effect of the material surface and reduce the premature failur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d by friction and wear.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texture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收稿日期:2020-11-29;修订日期:2021-06-01Received:2020-11-29;Revised:2021-06-0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310201,2019YFC0312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5463);国际合作项目(2019-GH02- 00055-HZ);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2010615075)Fund: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2018YFC0310201, 2019YFC0312305); General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775463);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2019-GH02- 00055-HZ);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lan Program (S202010615075)通讯作者:钟林(1985—),男,博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装备的仿生摩擦学。
微织构刀具研究现状及展望

面积越小,摩擦力就越小。 其实不然,Duan Ran 等 [4-5]
在采用平行于主切削刃微
衍生切屑
沟槽切削实验时发 现 ,在 沟槽的棱角处会形成衍生
切屑 刀具
切屑并产生二次切削 ,如 工件
图2所示。二次切削会增大
切削变形、切削力和前刀 图2 衍生切屑形成原理
面处的摩擦磨损。
由于微凹槽的存在,同样使刀屑高压接触面间具备
比较高,实践生产中仍未推广应用。
3 微织构形式及其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对于不同刀具材料和不同的加工条件,为了寻求减
磨降阻效果更好的微织构,研究者们开发了大量形式各
异的微织构,比较典型的微观结构如
(d)
(e)
(f)
(g)
(h)
(i)
图3 典型微织构
目前对于条形和点阵凹坑状纹理的研究比较多,且 纹理加工比较容易实现。不少学者对条形纹理进行了深 入研究并指出,平行于流屑方向的条纹容易获得更好的
子y
切屑
单位切应力 分布曲线 子y
正应力分布 曲线 滓y
v 滓max
刀具
图1 前刀面处的摩擦区及应力分布
由于前刀面处微织构的出现,减少了前刀面与切屑
的实际接触面积A a,进而起到减磨和降低切削力的作用,
同时由于前刀面散热面积的增大,散热条件得到改善,也
降低了切削温度。由上面公式似乎可以发现,刀屑实际接触
[参考文献]
[1] 徐明刚,张振,马小林,等.基于DEFORM-3D的微织构刀具切削 性能仿真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3):44-47.
[2] 刘晓敏,赵登超,罗林辉,等.仿生物体表非光滑微织构形态刀具 应用及发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35(3):114-118.
浅谈涂层刀具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浅谈涂层刀具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摘要: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切削速度的提高,对刀具的要求是高切削速度、高进给速度、高可靠性、长寿命、高精度和良好的切削控制性。
涂层刀具的出现,使难加工材料以及新材料切削性能有了重大突破。
本文从涂层刀具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涂层刀具的发展历史和在金属切削加工中涂层刀具与普通刀具的性价对比来阐述涂层刀具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预测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涂层刀具切削加工应用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material, the increase of cutting speed on tool requirements, high cutting speed, high feed rate, high reliability, long life, high precision and good cutting control. Coated cutting tools appear, make hard processing materials and new materials cutting performance has been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ating tools, with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metal cutting processing, and general tool of price comparison on coated cutting tool application and present problems,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henceforthKey Words:Coated cutting tool Cuttingp rocessing Application引言对于机械行业来说,世界上目前发展的重要项目有:高速精密切削加工,少、无冷却润滑液的切削或干切削,高硬状态下切削加工。
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与发展PVDCVD

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与发展PVDCVD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摘要:刀具涂层技术是一种受刀具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该项技术能改变切削刀具的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刀具寿命,刀具涂层技术成为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的关键机械加工技术之一。
本文着重介绍了刀具涂层技术的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种类,并对刀具涂层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从工艺、装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售后服务等方面分析我国刀具涂层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文中建议我国工具行业应针对国内刀具涂层技术现状,建立统一的研究、开发、服务体系,系统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逐步达到自我开发的能力,最终实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的。
关键词:刀具;涂层技术;PVD;CVD1 引言刀具涂层技术是一种受刀具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该项技术能改变切削刀具的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刀具寿命,因此该项技术已与材料、加工工艺并称为切削刀具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
为了满足机械加工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
当前,我国刀具涂层技术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十分关键的时期,特别是PVD涂层技术,使用原有的涂层技术生产的刀具已不能满足切削加工要求;发展PVD技术,能提高我国切削刀具的水平,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 国内外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刀具涂层技术目前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
2.1 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的发展习惯上,把固体(液态)镀料通过高温蒸发、溅射、电子束、等离子体、激光束、电弧等能量形式产生气相原子、分子、离子(气态,等离子态)进行输运,在固态表面上沉积凝聚,生成固相薄膜的过程称为物理气相沉积(PVD)。
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为它的工艺温度控制在500℃以下,,可作为最终处理工艺用于高速钢类刀具的涂层。
涂层刀具的涂层材料、涂层方法及发展方向

涂层刀具的涂层材料、涂层方法及进展方向在切削加工中,刀具性能对切削加工的效率、精度、表面质量有着决议性的影响。
刀具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硬度和强度(韧性)之间好像总是存在着冲突,硬度高的材料往往强度和韧性低,而要提高韧性往往是以硬度的下降为代价的。
在较软的刀具基体上涂覆一层或多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金属或非金属化合物薄膜(如TiC、TiN、Al2O3,等)构成的涂层刀具,较好的解决了刀具存在的强度和韧性之间的冲突,是切削刀具进展的一次革命。
涂层刀具是近20年来进展最快的新型刀具。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涂层刀具已占80%以上,CNC机床上所用的切削刀具90%以上是涂层刀具。
1涂层刀具、涂层材料及涂层方法涂层刀具的特点涂层刀具结合了基体高强度、高韧性和涂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优点,提高了刀具的耐磨性而不降低其韧性。
涂层刀具通用性广,加工范围显著扩大,使用涂层刀具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种涂层刀具可以代替数种非涂层刀具使用,因而可以大大削减刀具的品种和库存量,简化刀具管理,降低刀具和设备成本。
但是刀具在现有的涂层工艺进行涂层后,因基体材料和涂层材料性质差别较大,涂层残留内应力大,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低,涂层易剥落,而且涂层过程中还造成基体强度下降、涂层刀片重磨性差、涂层设备多而杂、昂贵、工艺要求高、涂层时间长、刀具成本上升等缺点。
常用的涂层材料及性质常用的涂层材料常用的涂层材料有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氧化物、硼化物、硅化物、金刚石及复合涂层八大类数十个品种。
依据化学键的特征,可将这些涂层材料分成金属键型、共价键型和离子键型。
涂层材料的性质金属键型涂层材料(如TiB2、TiC、TiN、VC、WC等)熔点高、脆性低、界面结合强度高、交互作用趋势强、多层匹配性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最一般的涂层材料。
共价键型涂层材料(如B4C、SiC、BN、金刚石等)硬度高、热胀系数低、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差、稳定性和多层匹配性差。
涂层刀具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涂层刀具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摘要: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刀具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涂层技术实现了涂层材料的特殊优异性能,使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切削性能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因此,涂层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日益扩大,在制造业中必将显示更加重要的地位。
本文介绍了刀具涂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其制备工艺及分类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涂层刀具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米涂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超硬刀具引言19世纪70年代,用于研究的简单涂层设备开始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商品化的涂层设备供应于世;20世纪80年代涂层技术进入工业化大生产;21世纪初,涂层技术成为世人瞩目的新技术。
涂层技术是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近10年来,涂层技术在刀具行业的应用得到了快速普及,涂层刀具已成为切削加工不可或缺的主流刀具。
与此同时,随着切削技术向高速、高效、强力、干式的方向发展,刀具涂层技术成为了左右切削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这项技术可使工、模具表面获得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机械加工效率及延长工、模具使用寿命,因此它已成为满足现代机械加工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且其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展。
涂层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对于刀具涂层及其性能的研究,并开发满足不同加工条件的高性能刀具涂层,对促进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涂层刀具材料的制备及发展现状涂层刀具结合了基体高强度、高韧性和涂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优点,提高了刀具的耐磨性而不降低其韧性。
涂层刀具通用性广,加工范围显著扩大,使用涂层刀具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1] 。
涂层技术的发展已从当初单一的TiC、TiN涂层发展为TiC-Al2O3-TiN复合涂层和TiCN、TiAlN等多元复合涂层,涂层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涂层刀具的基体材料范围也在扩大,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都可以进行涂层。
新的涂层工艺不断出现,如生产上常用的涂层方法有两种:物理气相沉积(PVD)法如图1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如图4。
2022年我国刀具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刀具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据了解:10月26-27日,“2022先进制造工艺与刀具技术研讨会”在清华高校顺当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高校先进工艺与刀具技术讨论所和清华高校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联合主办,邀请国内外闻名高校、讨论所、机床刀具生产销售和使用企业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共聚北京,为中国机床刀具行业的健康稳定进展出谋划策。
现对2022年我国刀具行业进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产学研用共赢平台当前高速、高效、精密刀具的使用还不够广泛,严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展和向制造强国转变。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将来5——10年内,中国高速、高效、精密刀具具有巨大的进展空间,有必要对先进制造工艺与刀具技术进行长期深化的探讨,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产品精度和附加值。
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企业的20余位演讲嘉宾代表产、学、研、用各领域先后做了精彩的演讲。
清华高校材料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柳百成教授在会议中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对进展经济和国家平安至关重要。
因此,要非常重视进展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技术。
为此,必需加大讨论与开发的投入,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
”与传统的学术研讨会不同,此次研讨会非常注意理论讨论与实施实效性相结合。
来自北京航天航空高校的陈五一教授介绍了镍基合金切削加工技术,天津高校的林彬教授介绍了轴向超声振动帮助磨削机理讨论,北京航天航空高校的张德远教授介绍了有用化振动切削工具技术,西北工大高校的张定华教授介绍了航空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及其表面完整性试验讨论,装甲兵工程学院的田欣利教授介绍了工程陶瓷高效低成本加工技术的讨论进展,中国矿业高校的邓福铭教授介绍了我国超硬刀具的进展历程、问题及展望,北京交通高校的张勤俭教授介绍了聚晶金刚石精密加工技术进展现状,华南理工高校的全燕鸣教授介绍了热管刀具与无钴硬质合金切削性能讨论。
刀具表面微织构设计和切削仿真分析

具 表 面 加 工 具 有 连 续 重 叠 的 纹 理 沟 槽 和 线 性 沟 槽 织 构 ,对 1045 号 钢 和 6061铝 合 金 材 料 进 行 切 削 .与 无 织 构 刀 具 对 比 发 现 ,织 构 刀 具 可 降 低 摩 擦 角 、减 小 主 切 削 力 和 进 给 力 ,并 且 织 构 化 区 域 不 同 、微 织 构 几 何 参 数 不 同 都 会 影 响 刀 具 的 切 削 性 能 。 国 内众 多 学 者 也 逐 渐 重 视 织 构 刀 具 的 研 究 。 山 东 大 学 吴 泽 等 _6_在 硬 质 合 金 刀 具 前 刀 面 月 牙 湾 磨 损 区 域 加 工 微 沟 槽 织 构 , 并 填 充 MoS:制 备 成 微 织 构 自 润 滑 刀 具 。 在 对 45号 钢 进 行 干 切 削 试 验 后 发 现 ,与 传 统 硬 质 合 金 刀 具 相 比 ,微 池 自 润 滑 刀 具 可 有 效 减 小 刀 具 切 削 力 和 刀 具 表 面 的 粘 结 现 象 ,并 且 垂 直 于 切 削 流 向 的 织 构 具 有 更 好 的抗 粘 减 摩 效 果 。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王 震 [7 通 过 激 光 加 工 技 术 在 所 选 用 的 W C-Co硬 质 合 金 材 料 上 加 工 几 何 参 数 不 同 的 凹 坑 和 凹 槽 织 构 造 型 .在 微 量 润 滑 的 条 件 下 进 行 切 削 性 能 试 验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微 凹 坑 和 微 凹 槽 织 构 都 具 有 减 摩 作 用 ,在 稳 定 材 料 摩 擦 因 数 方 面 .织 构 刀 具 表 现 出 良 好 的 优 越 性 能 。
与 刀面 交接 处 的弧度 对切屑表 面光 整度 具有较 大影响 .较 大的弧度 能够有效 降低 锯 齿切 削现 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织构刀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 of Surface Textured Cutting Tool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吴 泽 邓建新 连云崧 程宏伟 闫光远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采用电火花、光刻、激光等加工技术在硬质合金、高速钢等刀具上制备了尺寸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多 种表面织构,研究了其切削加工钢、铝合金、钛合金等工件材料 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表面织构刀具在改善刀 - 屑接触面摩擦 润滑状态、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延缓刀具磨损方面具有显著 的效果。
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 间的恶劣摩擦以及切削热的共同作 用将引起刀具磨损并降低工件加工 质量。
尤其是在难加工材料的高速 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环境更为恶劣,刀具耐用度很低。
因机械、热磨损而引起的刀具快速失效早已成为制约切削加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众多从事切削刀具研究的学者不断寻求开发新型刀具材料、优化刀具结构、 研究刀具涂层技术以及先进切削润 滑冷却工艺。
近年来,摩擦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种表面织构的概念 [1-3]。
表面织构 指利用特定的加工方法将平整的材 料表面加工为具有规则造型的非光滑表面。
表面织构在活塞缸套 [4-8]、滑动轴承 [9-12]、密封圈 [13-14]、发动机汽 缸 [15]、导轨 [16-17] 等机械零部件上的 应用研究表明,它具有改善表面润滑 状态和抗摩减磨的作用。
当前,国内 外已有少数学者进行了表面织构在 切削刀具上应用的研究,研究虽处于 起步阶段,但其研究结果均证明了表 面织构具有提高刀具切削性能的功吴 泽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织构刀具及刀具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5237)、山东 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 R2010E Z00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资助项目(20110131130002)和山东大学 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11JC001)资助。
32 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第 10 期封面文章COVER STORY效。
刀具表面织构的加工技术进行织构化处理的表面因具有存储润滑剂[18-19]、容纳磨屑[20-21] 以及提高表面润滑承载能力[22-25] 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摩擦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表面织构的应用研究进程中,表面织构的加工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丰富。
目前,表面织构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微切削加工[26]、磨削加工[27]、磨料射流加工[28]、电火花加工[29-32]、激光加工[4-10,33-34]、反应离子刻蚀[35]、LIGA技术[36]、光刻技术[37]、超声加工[38]、表面压刻技术[39] 等,而涉及切削刀具的表面织构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电火花加工、光刻技术、激光加工技术。
1 刀具表面织构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是一种利用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产生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工件料,以获得一定的加工形状的非接触加工方法。
电火花加工方法能够满足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难于加工的硬质合金等材料的成型加工,并适用于深孔加工及复杂形状造型。
作者[29-31,40-43] 曾利用微细电火花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上加工微孔阵列,制备了微池自润滑刀具。
采用离线制作工具电极的方式制备了直径φ0.1m m的紫铜电极,使用D Z W-10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刀- 屑接触区或后刀面易磨损带加工出了直径φ0.15m m、深度0.3m m的微孔阵列(图1)。
Koshy等[32] 采用电火花的加工方法在高速钢车刀的前刀面加工了连续面型和凹槽阵列的两种表面织构。
加工的两种表面织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织构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均约为100μm。
2 刀具表面织构的光刻加工技术光刻技术是一种利用照相复制(a)前刀面3个孔(b)前刀面4个孔(c)后刀面3个孔(d)后刀面4个孔图1 硬质合金刀具前/后刀面电火花加工的微孔形貌凹槽阵列织构图2 高速钢刀具前刀面的织构形式与化学腐蚀相结合,在工件表面制备微细薄层图形的加工方法。
该技术多用于半导体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制作加工,文献报道最近有研究学者已将光刻技术引入了切削刀具表面织构的制备。
Obikawa等[37] 利用光刻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制备了垂直于主切削刃的微凹槽阵列、平行于主切削刃的微凹槽阵列、微方坑阵列及微凸点阵列4种表面织构。
该研究首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硬质合金刀具基体表面涂覆厚度为0.5~1.2μm的金属镍,利用湿法刻蚀的光刻技术在已涂层刀具前刀面刻蚀出4种特定的织构图案,然后利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在织构表面涂覆类金刚石薄膜(DLC)或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涂覆氮化钛(T i N)。
图3为Obikawa等制备的4种D LC涂层微织构形貌。
3 刀具表面织构的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是一种利用激光束照射工件表面,使材料融化气化的加工方法。
激光加工方法因能量密度高、加工可控性好、加工速度快以及易实现精密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制造业的诸多领域。
在目前已报道的切削刀具表面织构的加工方法中,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也最为广泛。
按照所使用的激光加工设备的不同,目前刀具表面织构的激光加工方法又332012 年第10 期·航空制造技术面型织构主切削刃封面文章 COVER STORY片前刀面刀 - 屑接触区加工了纳织 构(图 5),所加工的织构凹槽的宽度 和深度分别约为 300n m 和 400n m , 并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纳 织构刀具表面涂覆了二硫化钨软涂 层。
Lei 等 [49]利用钛宝石飞秒激光 加工技术在硬质合金车刀片前刀面 刀 - 屑接触区加工了直径为几十到 几百 μm 的微孔阵列,在微孔中填充 固态或液态润滑剂(图 6),制备了微池刀具。
Sugihara 和 Enomoto [50-51]利 用钛宝石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硬质 合金铣刀片前刀面加工了微纳织构 (图 7),并采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或电弧离子镀方法在微纳织构表面涂覆了类金刚石薄膜;Sugihara 等 [52]随后仍然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在 硬质合金铣刀片前刀面加工了宽度 为 20μm 、深度为 5μm 的条纹状表面织构。
Kawasegi 等 [53]也进行了类似 的研究,他们采用钛宝石飞秒激光在 硬质合金车刀前刀面分别加工了垂 直于切屑流动方向、平行于切屑流动 方向和交叉网格状的 3 种表面微纳 凹槽织构,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大约分 别为 5μm 和 1.5μm 。
100μm100μm(a )垂直于主切削刃的微凹槽阵列(b )平行于主切削刃的微凹槽阵列100μm100μm(c )微方坑阵列(d )微凸点阵列图3 刀具表面的DLC 涂层微织构形貌500μm500μm500μm(a )椭圆状织构(b )平行于主切削刃的织构 图4 微织构自润滑刀具形貌(c )直线状织构表面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及其作用机理表面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分为 N d ∶YAG 激光加工和钛宝石飞 秒激光加工两类。
作者 [44-47]利用 N d ∶YAG 激光打 标机在硬质合金车刀片前刀面刀 - 屑接触区加工了多种微凹槽织构,并 在织构凹槽中填充二硫化钼固体润 滑剂,制备了微织构自润滑刀具(图 4)。
所加工的织构凹槽的宽度和深 度分别约为 50μm 和 100μm 。
李亮等 [48]同样利用激光打标机在硬质合金 YG 8 车刀的前刀面加工了宽度 27μm 、深度 12μm 的微沟槽阵列。
飞秒激光因具有飞秒级超短脉 冲、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和精确的聚焦 性能,在医学、超精细微加工、高密度 信息存储和记录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
最近,本课题组利用钛 宝石激光加工方法在硬质合金车刀 1 400μm 20μm 10μm 500μm10μm4μm图5 飞秒激光加工的刀具前刀面纳织构形貌34 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第 10 期封面文章COVER STORY具的使用寿命相比普通刀具提高了 15% 左右(图 12)。
Lei 等 [49]利用飞秒激光在硬质 合金刀具前刀面加工了微孔阵列,在 微孔中填充液态或固态润滑剂,制 备了微池刀具,并对其进行了车削 冷轧 1045 钢的切削试验。
结果得到 了与本研究类似的结论:与普通刀300μm1mm1mm细针图6 飞秒激光加工的刀具前刀面微织构形貌120100 8060150μm150μm4060100140180220 (a )普通刀具(b )微池自润滑刀具切削速度 /(m ·min -1) (a )主切削力图8 微池自润滑刀具与普通刀具的前刀面磨损情况对比(v =220m/min, a p =0.2mm, f =0.1mm/r, 切削时间3min)60不同的表面织构加工方法所加 工的刀具表面织构具有不同的微观 结构,刀具表面织构的结构形式对刀 具的切削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课题组对制备的微池自润滑 刀具进行了干车削 45# 淬火钢的切 削试验。
结果表明,相比普通的硬质 合金刀具,这种微池自润滑刀具能 具相比,这种微池刀具使切削力降低 10%~30%,刀 - 屑接触长度降低 30% 左右。
Kawasegi 等 [53]使用其制备的微纳织构刀具进行了最小微量润滑 (M Q L )条件下车削 A5052 铝合金的 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最小微量 润滑切削条件下,当切削速度高于 4530150 60100 140 180220够使切削力降低 25%~35%(图 7), 400m/min 时,微纳织构刀具相比普 -1切削速度 /(m ·min ) (b )轴向力切削温度降低 15%~20% ;在前刀面 刀 - 屑接触区加工微孔并填充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降低刀具与切屑的 平均摩擦系数,减轻工件材料粘结及 刀具磨损(图 8);在后刀面加工微孔 并填充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缓刀 具后刀面磨损。
随后又制备了微织 构自润滑刀具(图 4),并对其进行了 干车削 45# 钢和 T i -6A l -4V 的试验研究 [44-47]。
结果表明,无论是切削钢 或钛合金,这种微织构自润滑刀具与 普通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均能够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图 9),减小切屑变形(图 10 和图 11)并增大切屑卷曲;在切削钛合金试验中,微织构刀通刀具能够有效减少铝合金材料的 115 1100普通刀具微池自润滑刀具100900 85 700 70 55 500 4060100 140 180 220300 -1切削速度 /(m ·min )(c )径向力60 90 120 150 180切削速度 /(m ·min -1) 图9 微织构刀具与普通刀具切削Ti-6Al-4V的切削温度对比(a p =0.2mm, f =0.1mm/r)图7 微池自润滑刀具与普通刀具切削45#淬火钢的切削力对比(a p =0.2mm, f =0.1mm/r)352012 年第 10 期·航空制造技术 轴向力 F x /N径向力 F y /N主切削力 F z /N切削温度 /℃普通刀具 前刀面织构刀具 后刀面织构刀具普通刀具微池自润滑刀具普通刀具 微池自润滑刀具封面文章 COVER STORY一步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