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6和7的分与合-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6和7的分与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分成,理解数的组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6和7的分成2. 6和7的合成3. 6和7的加减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和7的分成与合成,6和7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熟练运用6和7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计数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然后引出6和7。
2. 新课:讲解6和7的分成与合成,让学生通过磁性黑板进行操作,理解数的组成。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6和7的加减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让学生总结6和7的分成与合成,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板书一年级上数学-6和7的分与合2. 板书内容:6的分成与合成,7的分成与合成,6和7的加减法运算。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6和7的分成与合成。
2. 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6和7的加减法运算。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6和7的分成与合成掌握较好,但在加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数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一年级上数学教案-6和7的分与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6和7的分成与合成,以及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如何学习新知识、如何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抽象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引入部分是激发学生兴趣和预备知识的重要环节。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的运算之一。
本篇文档将简要介绍关于6和7的加减法,并提供一些习题供读者练习。
加法加法是两个数相加的运算。
在加法中,被加数是加法的第一个数,加数是加法的第二个数,而和则是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对于6和7的加法,我们可以写成以下形式:6 +7 = 13这意味着将6和7相加得到的和是13。
加法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的总和,以及物体的数量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6和7的加法的练习题:1.6 + 7 = ?2.7 + 6 = ?3.6 + 0 = ?4.0 + 7 = ?请读者完成上述练习,并在下方填写答案。
答案: 1. 6 + 7 = 13 2. 7 + 6 = 13 3. 6 + 0 = 6 4. 0 + 7 = 7减法减法是两个数相减的运算。
在减法中,被减数是减法的第一个数,减数是减法的第二个数,而差则是两个数相减的结果。
对于6和7的减法,我们可以写成以下形式:7 - 6 = 1这意味着将6从7中减去得到的差是1。
减法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以及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剩余量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6和7的减法的练习题:1.7 - 6 = ?2.6 - 7 = ?3.6 - 0 = ?4.0 - 6 = ?请读者完成上述练习,并在下方填写答案。
答案: 1. 7 - 6 = 1 2. 6 - 7 = -1 3. 6 - 0 = 6 4. 0 - 6 = -6总结在本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6和7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是将两个数相加的运算,而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的运算。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读者可以加深对6和7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是非常常见的运算,对于其他数的加减法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数学6、7的加减法(共27张PPT)人教版优秀课件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份
懂
得
,
红
尘
纷
扰
,
我
自
1.如果一幅图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从左往右加起来 , 2.如也果可一以幅从图右用往虚左线加隔起开来,。可以用总数减左边的数得到右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6和7的加减法》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复习口算、做好铺垫1、接火车——口算卡片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以旧引新(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①问:这是谁啊?(蓝猫)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一玩。
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②(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
(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2、新课探究(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②学生独立摆③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你为什么列1+5=6呢?”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为什么你们写的不一样呢?④看黑板总结:看一幅图咱们能写出2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⑤师小结: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是得数不变。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活动目标:1.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或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掌握6和7的分解与组成,并会进行6或7的加减运算。
2. 会用“>”和“<”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6、7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活动难点:6、7的写法。
活动准备:情境图,数字6、7的卡片,计算器,计算棒,格尺,带有5、6、7朵红花的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早晨,兔妈妈走出了家门,呀!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想带小兔子们去草地上玩耍,兔妈妈召唤小兔子们快出门,小朋友们快来数一数,出来了几只小兔子?1、2、3、4、5,一共出来了5只小兔子。
兔妈妈说:“还有小兔子没出来呢,小兔小兔快出来呀。
”又出来了一只小兔,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兔?(6只。
)对了,5添上1是6,现在有6只小兔。
可是兔妈妈还在叫,还有调皮的小兔没出来。
小兔小兔快出来呀。
看,又出来一只小兔,小朋友说一说,现在有几只小兔?(7只。
)对了,6添上1是7,现在有7只小兔。
兔妈妈说:“小兔子们到齐了,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吧。
”二、探索新知(一)学习数数和认数1.观察情境图(1)出示教材第23页的情境图。
(2)请小朋友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苹果树,上面有苹果。
)每棵树上各有多少个苹果?((3)请小朋友交流并举手发言。
(4)教师出示数字6和7的卡片,幼儿认读数字6和7。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6像什么?(哨子。
)教师:6像哨子嘟嘟响.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7像什么?(镰刀。
)教师:7像镰刀割青草。
2.幼儿动手操作巩固对6、7的认识(1)请幼儿在计数器上拨出5颗算珠,并说出有几颗,再拨一颗是几颗?(6颗。
)再拨1颗是多少呢?(7颗。
)(2)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然后师生共同摆成六边形;再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7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请幼儿任意摆出图形。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学具盒、课件、生活情境。
课题:6和7的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39页---40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要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会与他人分工合作。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要会看会说会做,乐于表达。
②通过直尺,直观学习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3.比较大小。
出示点子图,抽象出数字5、6、7,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
4.学习6、7的序数。
(1)看书第40页,完成书上问题。
(2)区分有7缸鱼和第七缸的区别。
5.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预想:学生会说4的后面是5,5的后面是6,6的后面是7。
措施: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问:5的后面是谁?与6相邻的两个数是谁?
3.比较大小
预想:部分学生知道谁大谁小,小部分学生不知道。
措施:①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师示范书写。
四、展示提升
1.交流、汇报图上有什么,有多少。
预想:学生能找到图中的物体,并说出有几个。
措施:引导学生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
板书:6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学习数序。数字5. 6. 7.分别应该在什么位置。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6、7的组成计算6、7的加、减法

利用6、7的组成计算6、7的加、减法教学目的:1.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法、减法算式含义、会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减几的减法。
2.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具准备:卡片、小棒、数学卡片、圆片等学具。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利用6、7的组成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1 3+24+0 3-3 5-35-0 2+2 4-33-2 5-4 1+32.复习6和7的组成(看到一个6和7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6 6 6() 1 4 ()()37 7 76 ()() 2 4 ()二、新授课1.教学5+1和1+5。
(1)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右边摆1根小棒,谁能说一说这一幅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看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列式:5+1=6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列式:1+5=6为什么1+5=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1和5组成6,所以1+5=6)(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师进行总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的是一幅图,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小棒的排列顺序不一样。
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5和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棒的排列是1和5 .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
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题都是加法,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活动目标:1.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或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掌握6和7的分解与组成,并会进行6或7的加减运算。
2. 会用“>”和“<”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6、7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活动难点:6、7的写法。
活动准备:情境图,数字6、7的卡片,计算器,计算棒,格尺,带有5、6、7朵红花的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早晨,兔妈妈走出了家门,呀!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想带小兔子们去草地上玩耍,兔妈妈召唤小兔子们快出门,小朋友们快来数一数,出来了几只小兔子?1、2、3、4、5,一共出来了5只小兔子。
兔妈妈说:“还有小兔子没出来呢,小兔小兔快出来呀。
”又出来了一只小兔,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兔?(6只。
)对了,5添上1是6,现在有6只小兔。
可是兔妈妈还在叫,还有调皮的小兔没出来。
小兔小兔快出来呀。
看,又出来一只小兔,小朋友说一说,现在有几只小兔?(7只。
)对了,6添上1是7,现在有7只小兔。
兔妈妈说:“小兔子们到齐了,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吧。
”二、探索新知(一)学习数数和认数1.观察情境图(1)出示教材第23页的情境图。
(2)请小朋友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苹果树,上面有苹果。
)每棵树上各有多少个苹果?(3)请小朋友交流并举手发言。
(4)教师出示数字6和7的卡片,幼儿认读数字6和7。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6像什么?(哨子。
)教师:6像哨子嘟嘟响.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7像什么?(镰刀。
)教师:7像镰刀割青草。
2.幼儿动手操作巩固对6、7的认识(1)请幼儿在计数器上拨出5颗算珠,并说出有几颗,再拨一颗是几颗?(6颗。
)再拨1颗是多少呢?(7颗。
)(2)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然后师生共同摆成六边形;再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7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请幼儿任意摆出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
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
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 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
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6和7
六、课后小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