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整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目录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1)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3)1、画图形的另一半: (3)2、对称轴的条数: (3)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4、图形的平移 (3)5、旋转三要素: (4)6、图形的旋转 (4)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4)1、数位顺序表: (4)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5)3、比大小 (6)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7)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7)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7)3、常见的数量关系 (7)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8)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8)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9)一、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11)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11)第六单元运算律 (12)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6)一、三角形 (16)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8)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20)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
②找对应点。
③连成图形。
2、对称轴的条数: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①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那些好玩又重要的知识点哟!先说运算律这一块儿,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可是超有用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能让计算变得又快又准。
比如 25 + 36 + 75,咱们用交换律,变成 25 + 75 + 36,一下子就能算出结果啦!还有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知道吗?这些律能帮咱们在做乘法计算时省好多力气呢。
小数的认识也很有趣哟!小数点可调皮啦,它的位置一变,数的大小就跟着变。
比如 3.5 和 0.35,差得可多啦!三角形那部分也很精彩!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像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多牢固呀!而且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也很有意思呢!平移就是沿着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绕着一个点转圈圈。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好好掌握它们,数学就会变得超级好玩!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知识点哟!先来说说认识多位数,数字宝宝们排排队,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大数。
读和写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别把数位弄错啦。
接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可得认真算,别马虎。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然后是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可真是个小帮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哟,自己的计算能力也要锻炼。
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很重要呢,要学会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数学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呀?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就能发现好多乐趣!加油哦,小伙伴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即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即(a×b)×c=a×(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a×(b+c)=a×b+a×c 三、减法法则:1、从减法中、总数里减去一部分等于减去这部分的2倍。
即一个数减去另外一个数就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2、减去一个数想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四、除法性质:1、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即a÷b=(a÷c)÷(b÷c)=(a×c)÷(b×c)2、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即a÷(b×c)=a÷b÷c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先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以商中的除数。
即a÷(b÷c)=a÷b×c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2)对顶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三线八角中,三角形各边延伸后得到的角与原三角形相应的顶角是同位角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2)对顶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三线八角中,三角形各边延伸后得到的角与原三角形相应的顶角是同位角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要按关机键,关闭电源。
(2)用计算器计算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式题时,只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相应键,便会显示正确的结果。
每算完一道题要先清屏,再算另一道题,避免前面输入的信息与后一道题的信息累计。
(3)用算术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
当运算顺序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先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把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遇到特殊的计算,发现规律后再计算会更方便。
2.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除以几(0除外)。
3.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乘几(0除外)。
写顺序不一致时,用算术型计算器计算要根据运算顺序分两步计算。
科学型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直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算式中的括号按括号键,不必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
在遇到数据较大的计算时,如果算术型计算器无法显示,那么可以通过化大为小的方法来寻找规律,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所有知识点包括:
1. 算式与计算
- 算式的认识和理解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2. 数的认识和整数
- 数的认识和读法
- 数的单位和换算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两位数的认识和写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小数和分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认识和简化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平方和开平方
- 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 开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5. 方向与位置
- 方向和位置的认识
-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和判断
- 方向与位置的运动和图形变换
6. 图的认识和积木
- 图形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 积木的认识和搭建
7. 距离和长度
- 距离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8. 时钟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 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 钟表的认识和表示
9.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三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10. 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和预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1、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知识要点1.乘法口算: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乘法估算:先把乘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数。
3.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如:乘法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3、特殊数乘法:25×4=100,125×8=1000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认识千米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二、认识吨1.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2.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第四单元混合运算(递等式)运算法则: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算式里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有乘法和加减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口号里的。
第五单元年月日[本单元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时间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4、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2、1个千亿=10个百亿1个百亿=10个十亿1个十亿=10个亿
1个千万=10个百万1个百万=10个十万1个十万=10个万
1个千=10个百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例如:3605 5200 6000读作三千零五亿五千二百万六千
5、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
例如: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写作:30 4520 3400
6、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者万为单元的数:“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用“=”号连接。
方法是一找二去三添。
例如:把1230000改为万为单元的数。
一找,找到万位“123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四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万”。
所以1230000=123万。
例如:把12300000000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一找,找到亿位“123 0000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8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亿。
所以12300000000=123亿
7、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可能比原数大(五入时),也可能比原数小(四舍时)。
例如:省略2368520万位后面的尾数。
先找到万位236 8520,8520是要省略的,省略部分最高位是8,所以要五入,万位上6变成7,所以236 8520≈237万
例名;省略3646902300亿位后面的尾数。
先找到亿位36 4690 2300,4690 2300是要省略的,省略部分最高位是4,所以要四舍,亿位6还是6,所以36 4690 2300≈36亿
8、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65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最大:说明这个数四舍后得到65万,原来数比65万大,说明舍部分的最高位千位上最大是4,因为要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所以剩下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填最大数字9,这个数就是65 4999。
最小:说明这个数原来不满65万,原来应该是64万,是五入后才得到65万,说明舍去部分最高位至少是5,因为要求最小的,所在剩下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填最小的数字0,这个数最小是64 5000。
例如: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9亿,这个数最大是9 4999 9999,最小是8 5000 0000 一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10亿,这个数最大是10 4999 9999,最小是9 5000 000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五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例如:8×60=480 (8×10)×60=480×10=4800
8×(60÷2)=480÷2=240
4、积不变的规律: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除相同数,积不变。
例如:60×40=2400 (60×10)×(40÷10)=2400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1、ON是开机键、OFF是关机键、AC是消除键、CE是改错键。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计算工具有算筹和算盘。
用“算筹”计算简称“筹算”,用算盘计算简称“珠算”。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减法的规律:a-b-c=a-(b+c)
4、除法的规律:a÷b÷c=a÷(b×c)
5、行程问题
A 、相遇(或相背)问题(行走方向相反):
方法一:甲速度×相遇时间+乙速度×相遇时间=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方法二:(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例如:甲乙两车从AB 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5千米,乙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
小时两车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遇问题) 55×4+45×4或者(55+45)×4
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甲每小时行55千米,乙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相背问题) 55×4+45×4或者(55+45)×4 B 、同向而行(行走方向相同)
方法一: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方法二:(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例如:甲乙两车同时从同A 地出发前往B 地,甲每小时行55千米,乙每小时行45千
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行走方向相同) 55×4-45×4或者(55-45)×4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角形
1、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和3条高。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6、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者的关系如下左图
7、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三者关系如上右图
8、两边之差<三角形最长边<两边之和
例如:已知三角形两条边是6厘米和9厘米,第三边最长是多少厘米,最短是多少厘米? 解答:三角形第三边最长应小于6+9=15厘米,最短应大于9-6=3厘米。
所在第三边整厘米数是14、13、12、11、10、9、8、7、6、5、4厘米。
9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地;等腰三角形是
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就是底边上的高。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所以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就是三条高。
11、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180-底角×2 底角=(180-顶角)÷2
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0度,则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180-50×2=80
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度,则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180-50)÷2=65
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相对角相等;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之间关系可示用下图表示: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不同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两条不同的高。
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2、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搞。
梯形有无数条高,同一梯形的高都相等。
3、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1、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如数对(4,3)表示在第四列第三行。
2、通常情况下,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应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应从前往后数。
3、身份证从左往右第1——6位表示地区,第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7位表示编码,第18位是识别码。
其中第17位上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