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1年10月自考《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真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1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201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是在( D )6-P158A.婴儿期B.幼儿期C.小学时期D.青少年时期2.成就测验试图测量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以便认定学习和训练的成效,亦称作( A )1-P27A.形成性测验(成就测试) B.性向测验C.智力测验D.潜能测验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学习的基础是( C )2-P30A.顿悟B.观察学习C.条件反射D.遗传4.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至20岁期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 )2-P41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B.主动性对内疚感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D )3-P72A.经验的积累B.学习的迁移C.不断的学习D.知识的领会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B )P9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皮亚杰D.维果斯基7.如果婴儿对镜中自己的映像很感兴趣,作出微笑、亲吻和到镜后面寻找等动作,这表明该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处于( A )4-P115A.“伙伴”游戏阶段B.戏物阶段C.相倚性阶段D.自我认识阶段8.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是在小学( B )5-P142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9.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5-P154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B.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C.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D.从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向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发展10.赫洛克(Hurlock)将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公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罗姆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我的儿子真是又聪明又可爱”,反映了态度的( )A.社会性B.具体性C.协调性D.情感性3.认知失调理论是五十年代由______提出的。

( )A.海德B.罗杰斯C.费斯汀格D.科尔伯格4.归因训练是引导个体将失败归因的结果( )A.由稳定内在到外在不稳定B.由可控到不可控C.由外在不稳定到稳定内在D.由不可控到可控5.以下哪一种不是习得无助所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A.动机B.行为C.认知D.情绪6.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记录行为的方式是( )A.计数法B.日记描述法C.计量法D.轶事记录法7.阿希范例的研究结果是由于个体受到了______的影响。

( )A.群体性压力B.社会性压力C.规范性压力D.信息性压力8.我们喜欢给予我们奖励的人是因为(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吸引9.当没有人在场时,个体的利他行为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10.“冲突的螺旋式上升”产生的前提是( )A.单方有权威胁B.单方不妥协C.双方有权威胁D.双方不沟通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2.霍桑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鲁纳与他的学生在1927-1932年间做的。

( )3.态度具有社会性、稳定性、相对性。

( )4.印象管理是一种后天学习的结果。

( )5.韦纳认为,任务难度是一种外在、可控的归因结果。

( )6.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 )7.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流行、风靡、时狂。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016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 )1-41A.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管理心理学D.工程心理学2.“人贵有自知之明”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的( D )1-46A.能力B.气质C.性格D.自我意识3.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 C )1-42A.聊天B.交往C.感觉D.沟通4.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被后人称为( B )2-64A.科学管理之父B.人事管理之父C.组织管理之父D.经营管理之父5.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 B )2-71A.斯科特B.梅奥C.冯特D.闵斯特伯格6.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这是( C )3-83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7.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这就是知觉的( A )3-84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8.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

”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为。

这里所说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B )3-86A.自我知觉B.对他人的知觉C.角色知觉D.人际知觉9.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由于他人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是社会知觉中的( A )3-95A.线索偏差B.迷信心理C.情绪效应D.投射效应10.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大脑中的这种心理潜能是指( A )4-98A.智力B.能力C.感觉D.知觉11.按心智能力功能差异,卡特尔在1965年提出了液态智力和( C )4-100A.特殊能力B.潜在能力C.晶态智力D.创造能力12.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的气质类型是( B )4-110A.粘液质B.胆汁质C.多血质D.抑郁质13.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是( B )5-120A.行为B.动机C.需要D.激励14.根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贡献与给予员工的诱因,心理契约被分为四类。

2011年10月自考《心理学》00031真题及答案

2011年10月自考《心理学》00031真题及答案


A.综合
B.想象
C.抽象
D.联想
正确答案:
B 8、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住房、乘车以及公共场所的拥挤,对人的 身 心 产 生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损 害 , 有 人 称 之 为 “ 拥 挤 综 合 症 ”。 这 种 压 力 源 属 于


A.心理性压力源 B.社会性压力源 C.文化性压力源 D.躯体性压力源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 恒常性。 论述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 都以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 小题必答, 10 分。共 18 分) 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解析: (1)问题表征的方式;(2)无关信息的干扰;(3)功能固着性;(4)心向。 2、请列举四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说明每个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 点。 答案解析: (1)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冯特,认为把心理分解成基本的要素, 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2)机能 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主张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是动 态的、具有连续性的。(3)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毕生。主张心理学要 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提出 了著名的刺激—反应公式。(4)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 勒等;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诊断。(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弗洛依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 正是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6)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奈瑟;强调心理学不但 要研究人的行为,还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内部认知过 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7)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为马斯洛和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

2.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际吸引理论包括强化理论、__________、得失理论和__________等。

4.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遵从与__________ ,后者包括两种形式:①__________ 和②非模仿。

5.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__________。

6.__________和戴维斯于1956年提出了相应推论理论,决定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非共同效果和__________。

7.印象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__________,认知的主体,即__________,以及交往的情景。

8.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无关,二类是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__________。

9.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10.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__________、轮式传递、__________和Y式传递。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想摘玫瑰花又怕刺,这是一种( )冲突。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2.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3.勇敢的男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其( )所致。

A.个性品质B.才华C.能力D.气质4.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导致。

A.依赖性B.亲密关系C.类似性D.责任5.对一个已经给定的动作直接强化,这是一种( )A.负强化B.消极的强化C.积极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6.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是印象形成的( )的特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罗姆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按照情感体验来分,态度可以分为( )A.正性的态度与否性的态度B.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C.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D.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3.一旦我们对他人形成了一个大体印象之后,就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种效应称为( )A.先入为主效应B.以偏概全效应C.光环效应D.定型效应4.有关个人性格或行为与事件结局之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成为( )A.控制源B.归因模式C.自我定型D.个性范式5.认为情绪的发生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观点的提出者是( )A.坎农-巴德B.詹姆斯C.沙赫特和辛格D.阿特金森6.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称为( )A.自我归因B.自我控制C.自我定型D.印象管理7.以下不属于牢骚的特点的是( )A.现实针对性强B.宣泄性大C.认识的片面性D.情绪性强8.我们喜欢让自己得到超过付出的人是因为(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相等理论9.提出利他行为的模仿理论的学者是( )A.威尔逊B.洛伦茨C.拉塔内D.班杜拉10.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取向是( )A.发展理论B.互动理论C.公平理论D.行为理论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注意-交流-融合。

( )2.先进行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这种沟通模式称为Y式传递。

( )3.个体的态度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4.认知失调程度随着差异性认知重要性的减少而增加。

( )5.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而根据特殊的信息作出归因。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真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B 〕A.血缘关系B.利益关系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C )A.角色冲突B.角色期望C.角色扮演 D.角色完成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D )A.霍曼斯B.戈夫曼C.马斯洛 D.伯恩内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言语〞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根底,足以说明的是( B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A )A.依附阶段B.吸引阶段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A 〕A.言语手段B.物质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B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B.交往频率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含...〔D 〕A.兄弟关系B.夫妻关系C.代际关系D.业缘关系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A )A.较弱B.较强C.适度 D.因人而宜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含...〔B 〕A.自然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因素B.心理动力、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障碍等因素C.习俗礼仪因素和道德标准的因素D.价值观念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11.提出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P·贝尔斯B.莫雷诺C.赫茨伯格 D.舒兹12.正确的公平观不包含...〔D 〕A.公平是有条件的B.公平具有时代性C.公平具有文化性 D.公平是绝对的13.相容原则是指( )A.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恰当B.交往双方相互体谅,替对方着想C.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D.交往双方相互了解,相互换位思考14.美国心理学专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撰写的《无声的空间》一书中认为,个人空间的地域距离范围是( C ) A.0~46cmB.46~122cmC.122~610cm D.610cm以上15.在非言语沟通中,咳嗽属于( )A.辅助言语符号系统B.光学——动力符号系统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16.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适度的自我暴露技法中指的是( B )A.透明的窗格,也叫公开自我 B.不透明的窗格,也叫茫然的自我C.隐敝的窗格,也叫隐敝着的自我 D.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自我17.在西汉时期,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慨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