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统文化总体建设方案

学校传统文化总体

建设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建设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将继续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分为“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实施原则”、“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和措施”、“实施步骤”、“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思路

(一)坚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精神价值。

(二)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和常规教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养成教育当中。

三、实施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二)整体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三)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

四、建设目标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二)提高语文素养。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示应用技巧,增加学生对书籍的阅读量,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储备,增强其语感,感受其精华,夯实语文学习的功底,提升学生的

语文素养。

(三)陶冶性情品德。经过学习教育,让学生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培养学生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四)推进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润泽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礼仪、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五)打造传统文化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学校的基础建设中,依据传统文化特色校园的总体设计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五、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诵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1、内容

学生在校期间,诵读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孝经》和《百家姓》,大专班和本科班增加《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诵读量。其中,第一学期诵读《三字经》,第二学期诵读《弟子规》和《孝经》,第三学期诵读《千字文》和《百家姓》,第四学期诵读《论语》,第五学期诵读《唐诗三百首》,第六学期诵读《宋词三百首》。

2、措施

(1)保证诵读时间。每个班级每周必须保证两个早读时间诵读经典,并充分利用班会、晚修或课余时间进行诵读,做到人人普及、随口能背。

(2)每学期都开展班级、专业和学校层面的经典诵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表彰先进。

(3)组织教师编写经典校本教材,并发放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手一册,损毁或丢失补买。

(4)把学生诵读经典的成效列入班级量化考核中,鼓励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5)班主任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摘抄经典,读写结合。

(二)交流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1、内容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和兄弟院校的经典学习和交流合作,提高全体师生传统文化水平,提高师生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的能力。

2、措施

(1)定期(每个月)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等国学视频,提高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能力。

(2)定期(每学期)请国学专家或教师举办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发挥经典文化育人功能。

(3)定期(每年)选派教师出去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其它兄弟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

(4)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经典或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5)学校购买传统文化书籍,以一个月为周期,定量安排各班级完成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