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科普讲座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医疗小常识科普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医疗小常识科普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医疗小常识科普最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推动了向新型微生物经验方法的转变。

其在检测微生物上面应用很广泛,而且优势也日益突出,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通过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理和生物合成的研究,达到检测的目的,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关分子生物技术的相关应用介绍,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研究领域中,由于生物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物的认识正逐步向微观层面推进。

对生物体的研究早已由生物体深入到了器官组织上,再到更微小细胞,从微小的细胞结构又深入到了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上来,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水平的线性结构将同物种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发现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和不同生理状态的区别。

这就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平台。

分子生物学是一种基本的技术科学。

主要从事RNA、 DNA、蛋白质的结构、功能调节以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等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微生物检测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检测对象更加广泛,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是什么?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已被广泛地用于微生物检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受到有关科研单位和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对农业、医药、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微生物检验领域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微生物的检验范围,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的时候,一般会使用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等等,为微生物的检验提供了新的途径,使诊断更加快速、简便和准确。

从而推动生物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具体应用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是一种在生命科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是由延伸、退火、变性等几个反应构成,利用体外酶促进 DNA片段的生成,经过这些反应的持续循环最终达到对 DNA扩增的目的。

微生物科普演讲稿范文高中

微生物科普演讲稿范文高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神秘而神奇的世界——微生物的世界。

微生物,顾名思义,就是那些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无处不在,却又悄无声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微生物的神秘面纱,探寻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一、微生物的概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个体大小通常在0.1微米到5微米之间,有些甚至只有几十纳米。

尽管体积微小,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已知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0万种,其中大部分尚未被人类发现。

二、微生物的特点1. 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个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到24小时就能繁殖成一群。

这种快速的繁殖能力使得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能够迅速占据生态位。

2. 分布广泛: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从土壤、水体到空气,甚至人体内部,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3. 代谢类型多样: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非常丰富,有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还有的可以进行分解作用。

4. 环境适应性强: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缺氧等。

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物质循环: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

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2. 土壤肥力: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3. 环境保护:微生物能够降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农药、重金属等,从而净化环境。

4. 生物防治:微生物在农业和林业中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作用。

例如,某些细菌和真菌能够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5. 能源开发:微生物在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甲烷菌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甲烷,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四、微生物与人类生活1. 食品加工: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酵母菌用于酿酒和面包制作,乳酸菌用于酸奶和泡菜的制作。

科普认识微生物的功能与应用

科普认识微生物的功能与应用

科普认识微生物的功能与应用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生物的功能和应用进行科普介绍。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1. 分解与循环物质: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分解者之一,能够降解复杂有机物,将有机质分解成无机物,促进有机物的循环和再利用。

例如,细菌可以分解死物和有机废物,将其转化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2. 生物促进作用:微生物可以与其他生物共生或互惠互利关系,促进它们的生长与发育。

例如,根际微生物可以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辅助植物吸收养分和抵御病原菌的入侵。

3. 维持生态平衡:微生物参与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生态过程,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某些微生物通过氮循环过程,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态,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氮平衡。

二、微生物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有益微生物的应用:许多微生物对农业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一些根际微生物能够固氮,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一些微生物则可以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通过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微生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改良中。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抗生素,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一些微生物则可以降解农药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治理环境问题: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应用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油污等污染物,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同时,微生物还可以转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三、微生物在医药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 抗生素和疫苗的制造:许多抗生素和疫苗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生产的。

例如,青霉素是由青霉菌分泌的抗生素;疫苗则往往使用副本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

2. 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微生物是进行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改良微生物的基因,可以使其具备特定的功能,如产生特定的酶、蛋白质等。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检测方法病原微生物是可以引发疾病的微小生物体,包括三菌(细菌、病毒、真菌)、病毒、寄生虫、四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它们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及早检测和分类病原微生物对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至关重要。

下面是有关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以及检测方法的科普信息: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1.1三菌“三菌”即指细菌、真菌、放线菌。

细菌是一类型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

(1)革兰氏阳性细菌:这些细菌的细胞壁在革兰氏染色中会显现紫色。

例如,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革兰氏阴性细菌:这些细菌的细胞壁在革兰氏染色中会显现粉红色。

例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3)厌氧细菌:这些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如产气荚膜梭菌。

真菌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真核微生物。

对人类有巨大危害的包括毛癣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放线菌是一种陆生原核生物,主要以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殖。

它们得名于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

与人类相关的放线菌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危害,只有少数条件致病菌如包氏放线菌可能引发疾病。

1.2病毒对人类危害巨大的病毒包括: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狂犬病病毒、SARS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等。

1.3寄生虫寄生虫是多细胞生物,包括原虫和蠕虫。

(1)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却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

一些原虫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其中包括疟原虫、阴道毛滴虫、阿米巴、弓形虫和利什曼氏原虫等。

这些原虫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如疟疾、阴道感染、阿米巴病、弓形虫病和利什曼病等。

(2)蠕虫是指一类多细胞寄生虫,包括吸虫纲、绦虫纲和线虫纲等。

其中,肝吸虫、肺吸虫、绦虫、蛔虫、钩虫、鞭虫、血吸虫、丝虫、旋毛虫、蛲虫、姜片吸虫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1.4四体“四体”即指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是指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且运动活泼的原核单细胞生物,对人类危害巨大的有: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

传染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传染病科普知识ppt课件

汉坦病毒 呼吸道病毒 埃博拉病毒
14
1
2
3
什么是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
4
病毒 螺旋体 朊毒体
真菌
病原微生物
原虫
细菌 寄生虫
蠕虫
5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6
7
空气、飞沫、尘埃
水、食物、苍蝇
呼吸道
消化道
传 播 途 径
手、用具、玩具 吸血节肢动物 血液、体液、血制品 土 壤
日常生活接触
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
污染土地
8
抵抗力差 不讲卫生 不爱吃 蔬菜水果
不爱喝水
不爱运动
未接种 相关疫苗
喜欢去 人多
9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时间长的十几年,短的数小时)
传 染 病 病 程 阶 段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一般持续1~3天)
症状明显期:经过前驱期后,大部分病人转入症状明显期,
在此期间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都获得充分表达。 (症状体征充分表达)
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
基本终止,病人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传染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10
流行性感冒 水痘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感染性腹泻
11
12
13
流感病毒
肠道病毒 (EV71)
乙肝病毒

科普生物学探秘微生物的神奇世界

科普生物学探秘微生物的神奇世界

科普生物学探秘微生物的神奇世界微生物是一类通常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尽管微小,微生物在地球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进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秘微生物的神奇世界,了解它们的多样性、功能和作用。

一、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细胞类型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生物,无真核细胞器官,一般通过分裂繁殖。

细菌的形态各异,有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有的与植物共生,还有的能够造氧。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生物,与植物和动物更为接近。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可以分解植物残渣,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并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此外,真菌还有一些品种可用于生产面包、啤酒和药物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包裹着蛋白质壳,内含遗传物质DNA或RNA。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和植物,引起各种传染病。

但同时,病毒也是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的重要工具。

二、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尽管微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被察觉,但它们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能量循环、营养循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们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促进土壤养分的再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微生物还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有益处也有害处。

有些微生物能够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参与食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

但另一方面,一些微生物也是致病菌,会引发传染病。

因此,了解微生物的生长、传播和控制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3. 微生物和生命的进化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其种类繁多,适应力强。

科普丨微生物知识科普系列病毒

科普丨微生物知识科普系列病毒

引言:微生物是指体积比较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病毒是一种具有遗传物质但没有自主代谢能力的微生物。

病毒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它们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害。

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病毒的相关知识。

概述:病毒是一种微小的、有机体,其特点是遗传物质(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壳层内。

病毒无法自主进行代谢和生长,必须依附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动物、植物等不同类型的宿主,引发各种疾病。

在人类中,病毒感染是诸多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正文:1.病毒的分类病毒根据其遗传物质和宿主范围的不同,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等;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包括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根据宿主范围,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嗜细胞病毒等。

2.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

例如,感冒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风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病毒感染与疾病病毒感染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感冒、病毒性肺炎、流感、艾滋病等。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病原性和传播能力。

一些病毒可以引发轻微的感冒症状,而另一些病毒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4.病毒的预防与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是保持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

其次是加强免疫力,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做好个人防护也是重要的措施。

5.病毒的研究与应用病毒的研究对于疾病的防治和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通过病毒的研究,揭示了病毒感染的机制,开发了抗病毒药物。

病毒还被应用于基因治疗、疫苗生产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总结:病毒是一种具有遗传物质但没有自主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它们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微生物科普课

微生物科普课

微生物科普课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类生物。

它们无处不在,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喝的每一口水、吃的食物中,到我们的皮肤上,甚至是我们的体内。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们,但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微生物主要分为三大类:细菌、真菌和病毒。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1.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形状各异,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繁殖,速度非常快,适应能力强,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

2. 真菌:真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常见的如霉菌、酵母等。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也可以通过菌丝体生长。

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各种有机物中。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复制繁殖。

病毒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例如噬菌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感染,而流感病毒则可导致流感。

二、微生物的作用1. 分解者: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2. 生产者:某些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如蓝藻和绿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食物。

3. 病原体: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细菌和病毒就是常见的病原体。

4. 抗生素和生物防治: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用于疾病的防治。

例如抗生素的产生开创了医学的新纪元。

5. 生物工程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生物工程中,许多微生物被用于生产各种产品,如食品、酒精、酶制剂等。

在生物技术领域,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应用已经使得人类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改变和操作生命过程。

6. 环保应用: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环境。

例如废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7. 维持生态平衡:微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科普讲座
主要内容
1
细菌及衣原体
2
病毒
3
支原体
2020/11/4
2
一、细菌
细菌(bacterium) 是原核生物界的一 种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无成形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
2020/11/4
3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细菌的观察 光学显微镜;
2.大小测量 微米(μm;10-6m)
2020/11/4
15
衣原体
• 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
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G-。
• 对人类致病的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嗜衣原体 鹦鹉热嗜衣原体
2020/11/4
16
衣原体特征
• 有细胞壁,G-,呈圆形或椭 圆形;
• 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 方式繁殖;
•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 含核糖体; • 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3.分类
球菌;杆菌;螺形菌。
2020/11/4
4
球菌(coccus)
2020/11/4
5
杆菌(bacillus)
2020/11/4
6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
螺菌
螺杆菌
2020/11/4
7
细菌的结构
2020/11/4
8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结构
2020/11/4
10
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
原生质体(protoplast):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 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spheroplast):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 有外膜保护。
2020/11/4
11
细菌的致病性
• 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 (pathogenic bacterium)。细菌在人体内寄生, 增殖并引起疾病的特性称为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 性(pathogenicity)。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 之一,具有质的概念,如鼠疫细菌引起鼠疫,结 核杆菌引起结核。
2020/11/4
21
3. 泌尿生殖道感染 4. 婴幼儿肺炎 5. 性病淋巴肉芽肿
2020/11/4
22
防治原则
– 预防重点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或间接 的接触传染。
– 治疗药物选用强力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 素、加替沙星等。
2020/11/4
23
肺炎嗜衣原体
引起呼吸道炎症,如肺炎、支气管炎、 咽炎等。 • 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生密切相关, 但机制不明。
2020/11/4
12
治疗致病菌的药物
• 抗生素:某些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选择性杀灭他 种生物或抑制其机能的化学物质。按结构分九大类:
•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和安普 霉素
• 四环素类: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脱氧土霉素) •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2020/11/4
25
二、病毒
•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它的组成简单, 没有细胞 结构,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所以称为非细胞 生物。它能够繁殖并且能够变异,但必须在活细胞中 才能增殖。来去踪迹难寻。在生命世界中迄今为止发 现得最少,了解的最少。对人类、家畜和植物危害最 严重,而且最难控制。是人类目前最难驾驭的一类生 物。
•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柱晶白霉素、泰乐菌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等,
• 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 多肽类:包括杆菌肽、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等
• 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
• 聚酶类:如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拉霉素及拉沙洛菌素等
2020/11/4
13
应用举例 -头孢克肟敏感菌种和治疗疾病
致病菌
疾病
革 链球菌(肠球菌除外) 兰 氏 肺炎球菌 阳 性 细 菌
猩红热、 肾盂肾炎 肺炎
致病菌
革 变形杆菌属 兰 氏 大肠杆菌 阴 性 流感杆菌 细 淋球菌 菌
疾病
膀胱炎 膀胱炎
中耳炎 淋球菌性尿 道炎
2020/11/4
14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
• 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 毒外壳。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 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 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 细胞内完成。病毒和细菌的绝大部分是对人类没 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19
2020/11/4
沙眼病程
A 正常睑结膜 B 沙角膜混浊
20
2. 包涵体结膜炎
婴儿结膜炎,经产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 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 能自愈;成人结膜炎可经两性接触、经手 至眼或污染的游泳池水感染,引起滤泡性 结膜炎,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 症。
2020/11/4
24
衣原体与细菌,病毒的区别
• 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 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 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 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 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
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
2020/11/4
26
病毒的大小(size)
纳米(nanometer,nm ),1nm=1‰ m 1.小型病毒:< 50 nm 小RNA病毒 2.中型病毒:50~150 nm 粘病毒 3.大型病毒:>150 nm 痘类病毒
2020/11/4
17
沙眼衣原体致病性
• 生物分型 沙眼生物型 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
2020/11/4
18
致病性种类
1. 沙眼 通过眼-手-眼途径直接或间接密切接触传
播。由A、B、Ba和C血清型引起。早期流 泪,后期结膜瘢痕、睑内翻、倒睫及角膜血 管翳引起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2020/11/4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较坚韧 厚,20-80nm 多,可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 — 三维立体结构
较疏松 薄,10-15nm 少,1-3层 占细胞壁干重5%-20%
— + 二维平面结构
2020/11/4
9
细胞壁(cell wall)
共同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 G+菌:肽聚糖,磷壁酸; G-菌:肽聚糖,外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