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4)古代诗歌鉴赏 技巧
名师解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名师解读2019-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中的必考题目,也是学生们很头疼的一个题型。
如何在高考时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是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2019-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如何在考试中做好诗歌鉴赏。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诗歌鉴赏不外乎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这四个方面去考查。
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无论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到了怎样的语言,在表达时用到了怎样的技巧,这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一、形象诗歌中会塑造人物形象,也会描摹景物,刻画事物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形象。
1.人物形象在历年的高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问法:a、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019年上海卷《镜湖女》)b、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2019年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由此可见,诗歌鉴赏中的形象也会是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二是诗人形象。
主人公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邶风.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女青年活泼俏皮,美丽动人;男青年痴情淳朴。
我们以试题《镜湖女》为例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问题: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2019年上海卷)读完诗歌后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答案,镜湖女以打鱼、采藕为生,说明热爱生活,生活态度积极;面容姣好,美丽动人;镜湖女歌声优美,回家之后还要和朋友相约明天出去玩耍,说明镜湖女活泼可爱的性格。
2、诗人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有几种形象类型:a.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古代文中最有这种情怀的是李白,如《梦留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是这一形象的代言人,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忧国忧民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答题技巧:》摘要:在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题型中需要学会分析意境和意象,诗歌鉴赏类题型最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诗歌中感情和主旨的理解能力,最后也是这类题型的重点,要分析出作者在诗歌中抒发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答题技巧高三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高考一轮复习的阶段,一轮复习需要掌握哪些要领?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答题技巧》,仅供参考!诗歌鉴赏类高考语文试题如何作答?1、在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题型中需要学会分析意境和意象。
一般提问的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在作答时,考生可以先描绘诗歌中展现出来的图景和画面。
准确的概括出来诗中景物,用语文术语描绘意象。
语言力求优美。
其次,考生们需要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言上一定不要空洞,要具体的分析出诗歌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关于表达技巧类的作答常见的提问方式由: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和手法?考生在作答这类题型时首先需要做的是准确的分析出诗歌里采用的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以及其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什么。
3、语文诗歌鉴赏题型常会问及诗歌语言的特色。
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考生们需要进行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及语言艺术的理解。
其次,再用一两个词准确的概括出语言的特色和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
4、诗歌鉴赏类题型最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诗歌中感情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一般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对于这类的诗歌鉴赏题型,需要考生首先找出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和技巧。
最后也是这类题型的重点,要分析出作者在诗歌中抒发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一般这里面的情感不会是非常浅显的,因此这就要求考生要从表面分析到最本质的感情色彩。
也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答题技巧》由有途网整理发布,更多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最新高考动态请持续关注有途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技巧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特别提示1、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3-4) 学案考生在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丰富的资料库,避免“无米之炊”。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 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 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 衬乐情)、白描等。
2.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精心选择重要而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是考生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考生 在选择诗歌的时候,应该多关注教材中那些经典的诗歌。
此外,考生还应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 歌放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 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
3.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类题目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
此类题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较强,题干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 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如“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做赏析”。
此类题的考查目标非常 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
答题时考生只要根据题干中所要求的表达技巧的相关 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即可。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含解析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教课目的阅读简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要点、难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教课方案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借助 ppt ,教师观看 ppt 导入新课。
●真题操练(投影PPT)操练体悟●主导学生活动:利用该方方法投影 PPT,人物形法,达成相研究象类答题指导关讲堂链接说明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义和外在物象交融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烈主观感情的意象。
它包含人物形象、光景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含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怀主人公形象。
光景形象是指诗歌中描述的自然光景和人文景物。
能够是情中之景,有单个光景形象,有由多个光景形象 (意象 )组合成的境界。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有的发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色?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仍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剖析仍是归纳。
解答这种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 ( 肖像、行动、语言、神情、心理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为依照,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下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 ( 中心词应是形象 ) ;②剖析形象的基本特色( 联合诗歌内容剖析) ,形象的意义( 联系感情、要旨剖析 )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微点突破一诗歌技巧——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的方式。
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
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
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例题阅读下面唐诗,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4分)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松风起,萧萧枫树林。
答:剖析三、四句写三闾庙周围景色,点明季节是“松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
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分)②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
(2分)技法透视针对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届重点中学模拟试题)20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安徽安庆秋日送容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国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鹄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5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A 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领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B 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额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C 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D “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结句托物言志,宫树和马鸣,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写驿楼、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B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描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鼓响鸡鸣描绘的应该是喧腾的景象。
E项,“托物言志”错,应该是“借景抒情”。
(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6分)【答案】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②视听结合。
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③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
“噪”是听觉,“飞”“晚禾”“秋草”是视觉;“鹄噪”“蝶飞”是动,衬托出了“晚禾”“秋草”之静。
“鹊鹄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落笔,“蝶飞秋草畦”则是从近处勾勒。
根根据以上分析分条表述即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 表达技巧分类知识点2.鉴赏表达技巧的步骤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 1. 鉴赏表达技巧考点届最后一卷试题)分)(安徽名校联盟2017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技巧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5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特别提示、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1、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2、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3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意]可怜那在动荡江水中的明月,应该能够理解无家可归患病过客的遭遇。
在洞庭湖岸仰望杂乱交错的斗柄星辰,听到岳阳城内凄凉的号角声。
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
想问迁流不定的朝廷的近况,而眼前仍然是这强盗般放肆无忌的敌人。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
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
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忧国伤时的感情。
颔联中两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气象开阔。
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描绘天上星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诗题中的“野”字,亦可见“对”之久;下句从听觉角度写,写听角伤怀之感,“角声”暗寓兵乱,“凄断”二字可见诗人内心悲怆、忧伤之重。
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参考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分)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2分)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分)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诗意]入夜,洞庭湖上昏蒙蒙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
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
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
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答案拟人、排比。
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
诗人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
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句,着重写了“朔风”陡至之后,作者看到的漫天风雪的情形,作者将风雪拟人化,用“争”字,表现风雪的猛烈,用“鏖战”表现风雪的雄劲,用“缴缠”表现风雪的桀骜。
这三句运用排比,增强气势,逐步加深对环境的烘托作用。
漫天风雪,难分难解,景象开阔,风格豪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贼平后送人北归①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②。
[注]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
②愁颜:指友人北归途中见此景象时的表情。
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整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
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答:参考答案: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分)首联写实,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而自己却“不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旅途中寂寞、艰辛、愁容不展和危险的处境。
(2分)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情感。
(2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诗意]胡人又来侵犯淮河一带,感叹自己身为国人竟无能为力。
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能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
五年中天翻地覆,变乱相仍,我奔走江湖,饱经忧患,幸而获全性命。
我认同尹潜金陵有龙虎之气的说法,在烟津迷路之上,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白羽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答案AC解析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注]①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
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
②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
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参考答案:(示例一)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
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
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
(示例二)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
(示例三)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手法3分,分析3分)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宋]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①。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②。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①陈后主沉湎酒色,宫中宴会,令八妇人襞(折纸)彩笺作诗,十客唱和,稍慢则罚酒。
②“回首”两句: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盖的鸳鸯瓦;井中蛙,陈亡,后主偕二妃躲入井中,隋军扬言欲下石,后主惊叫,隋军用绳索把他们拉出井外。
[诗意]南方一带特别清丽可人,六朝贵族的生活豪华、奢侈。
他们在台城游乐,让宫中美人在信笺上作诗取乐。
清和的初夏,登上宫廷中高大的楼台,乘着璧玉般的月色流连一整夜,人们吟诗醉酒打发时光。
回首往事陈朝宫殿被焚毁,值得羡慕的却是井中之蛙。
走访乌衣巷,它成了贫民区,道窄过不去车。
往日王、谢两大家族,堂前的一对燕子,究竟飞过谁家?楼外天空银河横斜,北斗悬挂,秦淮河上,潮平霜下,月光把船桅的影子投射在岸边的沙地上。
从船篷的窗户缝隙里传出了《后庭花》的乐曲声。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
答: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从“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上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解答本题时,要将对比的双方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鹧鸪天赏荷[金]蔡松年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
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②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①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
②凌波: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洛神行走波上轻盈飘逸。
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两种并作鉴赏。
答:参考答案:①烘托(渲染)。
横塘十里、山黛空蒙、月波流转、暮云秋影等营造出静谧朦胧的意境,烘托荷花的秀美。
②比喻。
把荷叶比喻成“翡翠盘”,突出荷叶翠绿、圆、大的特点;把露珠比喻成“夜光”珠,突出露珠晶莹剔透的特点。
③远近结合。
上阕近景描摹荷花,下阕描写远山、月波、秋影,远近结合,画面生动。
④情景交融。
借月下荷塘、天光云影、山容水态,营造出幽静温馨的氛围。
(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3分)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2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还留别新丰①诸友孟浩然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
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②绿,尘遮晚日红。
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③。
[注]①新丰,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的新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