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讲课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一、一周内容概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岳阳楼记》中以“记”为名,渲染了洞庭湖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的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醉翁亭记》在对醉翁亭和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的怡然之情。

二、重点知识介绍(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整体把握作者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美,令人拍案叫绝。

重点把握1、了解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1、语言积累(1)生字读音谪(zhé)守予观夫(fú)衔(xián)远山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际涯(yá)淫(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áng)倾楫摧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kuàng)神怡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2)通假字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词(5)特殊句式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定语后置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览山川美景,品幽微之情——写景类文言文整合复习 (课件)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览山川美景,品幽微之情——写景类文言文整合复习 (课件)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志趣?
全文以十个“乐”字贯穿全篇,展现了以为悠然自得、简 政爱民、与民同乐,追求万物和乐的醉翁形象。体现了作 者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以及乐观豁达的情怀。
览山川美景 品幽微之情
——写景类文言文整合复习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启程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寻美列 车,浸润在文字中,遍览美景。在旅途 中大家做好记录,游览结束制作一本属 于自己的旅游笔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柳宗元 《小石潭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
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都是桃花 书,景致壮观。“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鲜” 字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
拓展任务
选出你认为最美的词句,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写成
200字以内的导游词。 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最美。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好似九天而下的白色缎 带,又像是一条伏隐着的巨龙,神秘莫测地吞吐着长江之水。 从远处望去,水面苍茫一片,无边无际,站在它的面前,当真 只如“沧海之一粟”。在这浩瀚的背景下,天空仿佛不甘于来 自洞庭那辽远庞大的控制,他极力地变化着,翻腾着,时而晴 空万里,时而阴云密布,一天之内,变化万千。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极其精练的语言,生动详实地描写
了小石潭上的景物,突出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 机盎然之态。表达了作者对小石潭周围树木的热爱之情。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b . 《醉翁亭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c .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相同 : 思想境界是积极向上的,难得可贵, 但《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 高的精神境界 ;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抒发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三、情感升华
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 , 你最欣赏哪一位 ?请说说你的理由 ? 四、拓展延伸
描写来体现。
指出精美的写景句和抒情句,并挖掘情感,进而归纳文章主旨。
提示:相同点: 3. 相同点: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系中考,写作拓展:在平常我们写作时不难发现,人物心情的好与坏,
是不必在文字中直接写出来的,二可以用景物描写表现出来,这样反而更能打
动人,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情景交融写法的妙处。
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
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
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再一次感受
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段落 ) 孩子们,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 他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 上,去追寻那最美的情怀。 孩子们,范仲淹在 900 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 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生:想! 师:如果范仲淹再问: “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三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记”这一古文文体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检测(6分)
(2019枣庄中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伛偻提携
伛偻: 驼背,指老年人。
(2)泉香而酒洌
洌: 清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错杂的样子。
(贵州中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共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曾经。 (2)届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朝廷。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在……之前。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记可以 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 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2、回忆一下,还学过古代哪些文体?
“说”(《马说》《爱莲说》) “序”(《送东阳马生序》) “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铭”(《陋室铭》) “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出师表》) “传”(《五柳先生传》)等。
亭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 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 音……
复习目标
通过知识梳理完成以下任务:
1、能准确掌握作者作品文体。
2、能恰当解释文中实词虚词意思,辨别通假 字、多义词,说出词语的词类活用。
3、能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 句、特殊句式。
4、能联系文章迁移运用,比较分析、联系实 际谈感触及现实意义。
等级:优(6分)良(5分)差(4分以下)
特殊句式
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重点句梳理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2、直击作品背景《小石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岳阳楼记》------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四五),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其喜洋洋”: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这种乐以个人的进退得失外物好坏为转换,是以己之乐。

二山水游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老师版解析

二山水游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老师版解析

山水游记(二)(《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目标:识记重点词义和名句,总结、运用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提高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掌握答题的有效方法。

一.完成下面内容一、《记承天寺夜游》(八上)①内容主旨:作者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用美景衬托了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

(叙事:寻伴夜游,描写:庭中月色(月色如水,月色空明)抒情:月下感叹)(欣喜、愤懑、悲凉、失落、豁达)②体会或领悟:人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曲折,但只要心胸豁达,淡泊名利,就能化忧郁为释然,以平和之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③写作特色:1.叙事和抒情、写景有机的结合,情景交融。

2.运用比喻写景。

④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湖心亭看雪》(八下)①内容主旨:通过描写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作者:避世的忧愤、孤傲的情怀,客居他乡,有超凡脱俗的性情,遗世独立)②阅读启示:我们要像作者一样保持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

但作品中流露出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

③写作特色:1.本文融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叙事简练,寓意深蕴。

2.“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

3.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④默写描写雪景的一段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岳阳楼记》(八下)①内容主旨: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寄寓了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⑴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⑴[篁竹]竹林。

⑵[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忆,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___,如《马说》 《爱莲说》
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②《五柳先生传》体裁是“传”,传记是一种用来__ 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 。本
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际是作者的 自传。
记载人物生平事迹 自传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_, 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_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 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岳阳楼记》重点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柳宗元,字子 厚,河东人, 世称“柳河 东” 。唐代文
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著 有《柳河东
范仲淹,字希文, 欧阳修,字永叔,
北宋文学家、政 号醉翁,晚年号
治家、军事家, 六一居士。北宋
有《八大家之一,
过他的《渔家
著有《欧阳文忠
傲》。
公集》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 滁州知府。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他一方 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 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 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五、课堂达标 《小石潭记》
1.第一自然段写小石潭环境景色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运用动静结合描写游鱼的句子; 3.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遭贬后忧伤心
赠序 临别赠言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二、咬文嚼字
1.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一 词 多
3.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5.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6.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离 句
7.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1.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 3.交代“醉翁”的由来的句子; 4.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5.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6.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
子;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 子。
《醉翁亭记》重点语句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走进作者、了解背景、体会情感
8.而乐亦无穷 游人去而禽鸟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9.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归
10.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11.佳木秀而繁阴 蔚然而深秀者
12.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词类活用
1.近岸,卷石底以出 2.凄神寒骨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百废具兴 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6.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7.名之者谁 8.杂然而前陈者 9.斗折蛇行 10.太守之乐其乐
情的句子。 《岳阳楼记》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4.分别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和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 ; 5.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 ;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倒 装 句:1.全石以为底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文还原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石潭记》重点语句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到偏僻荒凉 的永州、柳州。为了排解郁闷,便纵情于山水,写了 很多山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 里面,本文便是其中一篇。本文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 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岳阳楼记》
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 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 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 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 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活用为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解释:
三、直译句子
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者…也句 译文有“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复习范围: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内容:
1.文学常识、主题。 2.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 句、名句、特殊句式。
一、一字知文体
1.“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 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 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 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 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 相结合,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